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大人说的哪里话!”冯保被说出心事,赶忙掩饰道:“我岂敢不信您的话,只是我身份卑微,如何有机会见得高大人?”
“无妨,你只管将这信送到裕王府,那高拱便自会来找你!”
冯保见周可成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心中也禁不住将信将疑起来,暗想难道那裕王府侍讲高大人真的欠这厮的人情?想到这里,冯保的返乡之情就越发强烈。
“周大人,既然诸事已毕,那不知我何日可以返回大明?”
“这恐怕还要再等上两三个月了,毕竟只有等到风向变了,才能开船!”周可成笑道:“其实冯公公也不必太急了,您这次一回去就是裕王身边的人了,下次来南洋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几个月好生玩赏一番,才算是没亏待了自己!”
杭州,总督行辕。
“大人,这是今天的塘报文书!”幕友恭谨的向胡宗宪禀告道。
“嗯,都放在这里吧,我待会看!”胡宗宪一边梳着胡须,一边威严的点了点头。
“是!”
看着幕友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胡宗宪以他的身份所允许的最快的速度冲到书桌旁,从一叠文书中抽出一份来,飞快的将其拆开,将其看完了这才吐了一口长气。
“天可怜见,总算是没有出漏子!”胡宗宪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脑袋后仰,双目无神的看着天花板,活像个刚刚抽饱了鸦片的烟鬼。也难怪他这幅模样,就在半个多月前,刘家港刚刚发生了一场火灾,将裁汰完水军之后剩下的百余条战船尽数烧了个干干净净,胡宗宪立刻上书朝廷自参请罪,而算下来正是回音下来的时候了,提心吊胆了半个多月的胡宗宪终于在塘报上看到了“留中不发”四个字,他意识到自己总算是过关了,自己当初将百余条大小船只送给周可成的事情总算是被这场大火掩盖过去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贸易平衡()
约莫过了半盏茶功夫,胡宗宪长长出了口气,站起身来,向庭院里看去,已经是暮秋时节,庭院里的草木多半凋零,池塘里散落着落叶,中央的太湖石假山乃是请江南名匠所堆砌的,颇得枯、瘦、空三味,看的胡宗宪有点发冷。
“哎,估计入冬前调令就会下来了!”胡宗宪看着庭院里的景色,心里生出几分不舍与茫然,自己在江南这几年来也是耗费了不少心力,虽然不少事情事与愿违,但好歹是把弄倒了两位前任的东南倭患给平定了,也算是体面下场了,接下来朝廷要怎么安排自己,却是一点风声也没有。
“是非功过,只能留于后人评说了!”胡宗宪长叹了口气,正好看到项高从外间进来了,面上颇有风尘之色,他知道此人与徐渭私交甚笃,此番多半是关于兰芳社的事情来的,赶忙回到书桌旁,拿起一份塘报装出正在阅读的样子。
“大人!”项高进得屋来,向胡宗宪长揖为礼。
“项公?”胡宗宪装出一副才看到对方的样子:“怎么了?有什么要紧事吗?”
“大人!”项高走到书桌旁,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递了过去:“这是文长让我带过来的,这个月的关税单据!”
“哦?怎么了呢?”为了避免这笔税款被旁人发现,胡宗宪与徐渭约定,每个月将上个月的税金运到一个专门的库房,看守的是从胡宗宪的标营挑选出的十几个心腹,而税单则交道胡宗宪本人手里。胡宗宪整日里担心这笔钱出了差错,赶忙细看起来。
“咦,怎么比平日里多了?”胡宗宪目光扫过纸张,惊讶的问道:“上上个月才两万七千之间浮动,这个月怎么到了四万一千了?”
“大人,这正是文长让我近日来的原因!”项高笑道:“从上个月开始,金山卫的进出口量大大上升,自然关税也就多了。”
“进出口量大大提升?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涨了这么多?”胡宗宪与兰芳社打了这么长时间交道,也知道了所谓进出口指的是买入卖出大明的货物,大明商人买入的叫进口,卖出的叫出口,金山卫的货物增长量的确在不断增长,但这个增长却也是有规律的,不像这样一下子跳得这么高。
“大人怎么能说无缘无故呢?”项高笑道:“您忘记了吗?周大掌柜开拓南洋,一下子就为我们江南百姓开拓了多大的市场?您是多久没去金山卫了,那边现在的规模至少比几个月前扩大了一倍,每周都有七八条千石以上的大船出海,上面可都装满了大明的货物呀!”
“原来是这样!”胡宗宪点了点头,旋即问道:“那若是如此,那我江南岂不是银贱而货贵,与我江南民生有碍呀?”
“怎么会这样?”项高笑道:“那些海船又不是空着进来的,您知道吗?在金山卫就算是寻常佣工天天都能吃上豆腐,一周能沾上一两顿荤腥呢!”
“有这等事?”胡宗宪吃了一惊,他虽然是进士出身,却也是从州县亲民官一级一级升迁上来的,对于民生疾苦颇为了解。他也知道在江南由于水产丰富,经济富庶,普通小市民还好,平日里偶尔也能吃上些鱼虾螺丝等荤腥,但天天吃上豆腐却是颇为很难得了,而雇工则是手停口停,能粗粮吃饱就不错了,豆腐都是难得,更不要说荤腥了。
“自然是真的,您听说过鲸鱼吗?”
“鲸鱼?听说是生活在极北大海中的大鱼,周可成的船队捕捞了许多,取其油脂,做成蜡烛售卖,这有什么关系?”胡宗宪不解的问道。
“大人果然是好记性!”项高笑道:“可是您知道吗?现在兰芳社已经想出办法,将这鲸鱼肉运到金山卫售卖,一同运来的还有大量的黄豆,因此在金山卫肉食豆腐都便宜的很,即便是雇工也能受惠良多,光是上个月,就有六条满载着鲸鱼肉和黄豆的大船抵达金山卫。”
“啊,还有这等事?”胡宗宪吃了一惊:“从极北之地到金山卫少说也要一两个月吧,这么长时间那鲸鱼肉岂不是早就腐烂了?”
“听文长说,他们将船只底舱放置特制的隔板,然后在底层放下冰块,再将肉块放下去,封闭舱口,那鱼肉便能经久不腐!”
“嗯,便如同大户人家的冰窖一般,想必那奥妙便是在那隔板上,这周可成果然巧思过人。”胡宗宪点了点头:“那黄豆呢,他哪来那么多黄豆?”
“听文长说兰芳社在极北发现一个叫做虾夷地的大岛,岛上土地平旷,人烟稀少,虽然气候寒冷,种植稻麦不成,但种植豆类倒是不错。兰芳社就招募倭人和朝鲜人在那边种植黄豆,今秋开始大获丰收,便运到江南来售卖!”
“虾夷地?倒是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胡宗宪笑道:“这名从何而来的?”
“听文长说,那岛屿距离倭人最北端只有一海之隔,倭人贬称岛上蛮人为虾夷,那个大岛也就得了这个名字!”
“原来如此!在那种地方开田种豆,兰芳社的人还真是废了不少心血呀!”胡宗宪笑道:“难怪他们能够赚那么多钱!”
“文长说了,贸易须得平衡方为长久之道。我大明过去都是卖出去的多,买回来的少,所以这几年来周可成都在想方设法开辟大明需要商品的货源,使得贸易能够平衡!”说到这里,项高突然拍了一下大腿:“对了,该死该死,老朽差点把最要紧的事情给忘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参股()
胡宗宪原本听项高一口一个“文长说”已经有些厌烦,又被他这大惊小怪的一闹,越发觉得不爽,暗想你这老儿也不知道拿了那徐文长多少好处,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立场,实在是可恶之极!
“项公请直言!”胡宗宪冷哼了一声:“下次可莫要这样大惊小怪的,有失体统!”
“是,大人说的是!”项高老脸一红,笑道:“文长在属下来告知大人一声,由于贸易量不断增大,金山卫打算扩建三期工程;还有为了配套大量黄豆和鲸鱼肉,他打算在当地搞一个黄豆加工作坊和腌鱼腌肉作坊。”
胡宗宪皱了皱眉头,不解的问道:“这种事情他自办就是了,何必跟我说?”
“大人,文长的意思是,这几个生意前景都是非常好的。三期工程的打算兴建码头、泊位、仓库都是坐着收钱的;至于黄豆,可以制酱、可以榨油,榨油剩下的豆饼是很好的肥料,也可以养猪。金山卫靠近大海,渔获也多得很,还有远运来的各种肉产品也可以腌制,附近南直隶两浙人口稠密,士民富庶,都有很强的购买力,只要投产了肯定是很赚钱的。大人您若是愿意参一股的话,他将十分欢迎!”
“他让我参一股?”胡宗宪闻言一愣,他家虽然是锦衣卫世家,但故乡却是在徽州,商业气氛极为浓厚的地方,胡宗宪自小耳濡目染,也知道不少商业方面的门道,他当然知道项高说的不假,修码头坐着收钱不必说了,后面的榨油、制酱、腌鱼腌肉听起来虽然不起眼,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谁也要用的,这种民生的买卖才是真正赚大钱的。如果自己现在参一股进去,胡家十几代人的财路就定下来了。不过这样一来,自己与兰芳社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恐怕再也分不开了。
“大人,您莫非还有什么顾虑?”项高见胡宗宪许久没有答复,低声问道。
“顾虑倒是说不上,只是胡某身居嫌疑之地,若是与那徐文长走的太近,只怕将来督老爷弹劾起来,便说不清楚了!”
“大人多虑了!”项高笑道:“若是按您的说法,满朝文武除了海大人,还有谁说得清楚呢?”
胡宗宪听到这里,不由得暗自点头,既然谁都说不清楚,那也就没人敢逼他说清楚了?就算御史拿这个由头来弹劾他,至多也就是免官回家休息几年而已,凭自己的一身本事,早晚还是有复起的机会。想到这里,项高已经下了决心。
“若是入股,要多少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