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家中,高拱进了书房,带上房门,便取出一本旧书,从封面的夹层中抽出一张无字白麻纸来,含了一口茶水,喷在纸上,片刻之后那白麻纸上现出数行字来。高拱将数行字记下,便将白麻纸丢入火盆中。看着在火盆中逐渐扭曲,变黄,最后化为灰烬的纸,高拱喃喃自语道:“收下一个李芳的亲随小太监入府?周可成这厮莫不是有鬼神之力?要不然他怎么知道麦福病危,这李芳有望入京,提前布下这一子呢?”
杭州,总督行辕。
“老爷!京师的来信到了!”
“嗯,就放在这里吧!”胡宗宪还是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随意的点了点书案的右角,家仆放下书信,无声的退了出去。胡宗宪又翻看了两页,方才放下手中的那本《琉球志略》,拿起那叠书信一一翻看起来,突然,他咦了一声:“这么快就有回信了?”便激动地将信拆开,细看起来,待到看完之后胡宗宪站起身来,在屋内疾趋了六七个来回,心情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都是些谈山谈水的话,不过两边身份尴尬,又是初次去信,能有这样的答复已经是很了不得了!”胡宗宪心中暗想:“若是换了我,最多也就能做到这一步了!不过只要两边有了默契,很多事情接下来就方便的多了!”正当他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做,外间突然传来仆人的声音:“大人,项老爷和唐老爷求见!”
胡宗宪赶忙将高拱的来信塞入袖中,大声道:“请,快请!”
“老朽拜见制台大人!”项高唐顺之一粗一细两个声音异口同声的向胡宗宪行礼,胡宗宪赶忙起身还礼,笑道:“二位今个儿怎么有空来学生这里,莫不是有什么要紧事?”
项高与唐顺之交换了一下眼色,最后还是项高开口道:“其实也就是上次的事情,惹了些麻烦!”
胡宗宪皱了皱眉头,他想了想若说上次的事情不就是酱、腌鱼腌肉的事情,这又能有什么麻烦的?难道是徐渭那边出尔反尔了?不过从过往的经验看,对方也不像是这样的人呀?
“上次的事情?项公莫不是说的是那些豆酱、腌肉的事情吗?”
“正是!”项高点了点头:“不过文长将这些都合在了一起,搞了个大作坊,起了个名字叫做味友坊!”
“味友坊?这名字起得不错嘛!”胡宗宪笑道:“这又能出什么麻烦?难道东西吃死人了?”
“那怎么会!”项高笑道:“工坊才刚刚开工,第一批原料也才刚刚进仓库,都还没卖出去怎么会吃死人?”
“都没开始卖呀!”胡宗宪笑了起来:“左右不过是些酱菜肉食,又不是铳炮铁器,又能有什么麻烦?”
“盐!”唐顺之终于开口了:“这可是个大麻烦!”
“盐?”胡宗宪这才反应过来,笑道:“二位也未免想的太多了吧?酱菜腌肉确实要用盐,不过又能用多少,朝廷的盐道御史若是连这个都管,恐怕忙都要忙死了!”
唐顺之的神色却严肃的很:“胡大人,老夫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后来看到第一条运来的腌鱼船,才知道实在是小看了那兰芳社!”说到这里,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纸包来,拆开放在桌上,却是一块淡黄色的固体,散发出一股海腥味。
“这便是运来的腌鱼?”胡宗宪好奇的拿起那块,掂量了一下,约莫有半斤重,又敲了两下,坚硬的很。
“不错,是腌鲑鱼干!”唐顺之点了点头:“每块大概一斤重,我拿来的是半块,兰芳社在金山卫售卖的价格是一块十二个铜板!”
“十二个铜板?”胡宗宪一愣:“这价钱倒是不贵!”
“何止不贵,是非常便宜了!”唐顺之苦笑道:“胡大人,街头的芝麻烧饼都要两文钱一个,这一斤鲑鱼干也就是六个烧饼。便是中等人家买一块回去,切成薄块稍微煎煎,然后煮饭的时候一起蒸蒸,再有个青菜便够一家人吃一两天了!”
“这么说来兰芳社岂不是做了亏本买卖?”胡宗宪笑道:“这样的生意又怎么能做的长久?”
“亏本买卖?”唐顺之叹道:“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还好心的去劝说那徐文长,结果人家说这已经是翻倍的赚了,这鲑鱼每年秋天都会洄游到河口,逆流而上,只要在河口撒网,要多少就有多少,和泥土一般。最多也就花个盐钱和腌制的功夫!他们兰芳社在虾夷地的仓库里堆积如山!”
第一百九十六章 讲武堂()
“就算这腌鲑鱼在那虾夷地便宜,运到金山卫来也贵了呀?”胡宗宪反问道。
“那徐文长说以前大明除了白银之外,只要铜、香料等少数几种珍货,而大明出口的商品却品类繁多,所以来大明的船多半都是空着来的,反正来大明货物的运费都便宜的很,几乎是白送,都是指着回程赚钱的。”
听到这里,胡宗宪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忙问道:“那他们运了多少腌鱼来?”
“到我离开金山卫的时候,已经有六条装着腌鱼的船到了,光是这腌鲑鱼就有快两千石,据说后面还有好几条船上也装的也是这些!”唐顺之苦笑道:“听徐文长说,倭国那边早就苦于和我们大明做生意只有买,少有卖,金银大量外流了,现在发现这个销售还不错,赶忙把历年的存货都运过来了,只想少流出点金银来!”
“两千石?”胡宗宪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会有这么多?”
“大人,听起来很多,可周可成的海船你是见过的,又大又高,一条就可以装两千石了,听起来多,实际上也就是一两条海船的量了!”
“要是这样的话,就有些麻烦了!”胡宗宪叹了口气:“如果只是在金山卫里卖,谁也管不到他,只当是没看见就是了。可价钱这么便宜,量又这么大,恐怕很快就会有人贩运到其他地方贩卖,那盐道的人就算是想装作看不见也不成了!”
“大人说的是!”项高叹道:“据老夫所知,现在太湖沿岸、杭州都已经有这种鱼干、肉干售卖,等到味友坊真的开了张,各项都做起来,只怕会闹得整个江南都风生水起了,毕竟江南一带依靠酱料、腌菜、腌肉过活的店铺也有不少,他们肯定是做不过兰芳社的,但生业所寄,又是让不得的,肯定有人会去盐道衙门那边去举报,挟私报复的!”
在场的三人都在这味友坊里有股份,自然本能的把屁股放在了兰芳社一边。胡宗宪想了想:“我倒是有个法子,只是要破费些钱财!”
“怎么说?”项高问道。
“既然这腌鱼腌肉肯定是要用盐的,不如干脆先主动到盐道衙门,每年交上一笔银子,只当是买了盐引,盐道那边拿了银子,味友坊那边有了盐引,也堵了旁人的嘴巴,岂不是一举三得?”
“这倒是个办法!”项高点了点头:“我回去和文长商量商量,这种事情还是主动些好,若是闹大了再来周旋就要麻烦的多了!”
既然了解了麻烦,书房内的气氛也变得轻松了起来。胡宗宪吩咐家仆送上茶点,三人闲聊起来。三人心中虽然原先有些芥蒂,但眼下味友坊与三人都有关系,反而在心中多了一层默契,很多事情反倒心照不宣起来。
“唐公!”胡宗宪喝了一口茶,笑道:“自从上次杭州一别,已经有一年多了吧?家中可还安好?”
“有劳制台大人询问,都还好!”唐顺之笑道:“不过我这一年多来不在常州家中,在金山卫!”
“金山卫?”
“没错!”唐顺之笑道:“周可成在金山卫设立了一个讲武堂,让我在里面当大祭酒!”
“讲武堂?”胡宗宪好奇的问道:“顾名思义,那里面莫不是讲习武艺的,都有些什么?”
“里面传授的甚多,有枪术,弓术、双手刀剑、刀盾短标、骑术、骑射、鸟铳都有!而且里面的师范也是哪里的都有:有朝鲜人、倭人、女真人、西南蛮夷、山东长竿、南洋人、弗朗基人、只要是确有一技之长的,周可成都以重金聘请,在讲武堂中讲授!”
“那里面传授的是真本事还是江湖上的把戏?”
“确实是军中厮杀的真本事!”唐顺之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些师范不少都是在兰芳社军中打过仗的,最少的手上也有十多条人命,传授的也是阵上白刃相见的真本事!而且那讲武堂中还有传授什伍之法!”
“什伍之法?这又是何法?”
“兰芳社军中编制,十人一什,五人一伍。什伍之法指的便是五十人以下的小队的调度指挥之法。讲武堂中若是武艺娴熟,性格坚毅聪颖之人,便会传授此法!”
“唐公!周可成搞这个讲武堂明明是居心叵测,你为何要为他效力?”胡宗宪声色俱厉的问道。
“胡大人莫急,我在讲武堂授艺自然有我的道理!”唐顺之却是神色如常。
“你有什么道理?”
“几年前一股倭寇上岸后,横行数百里,杀到留都城下,连太祖皇帝的孝陵都受到惊扰,杀伤官军百姓数千人,而那股倭寇才不过数十人。这是为何?还不是江南太平日久,百姓缙绅不识干戈。倭寇一到,就只能束手待毙?若是士大夫缙绅读书之余兼习武事,农闲时于乡里子弟传授弓矢枪矛之学,若有盗贼至,便可持干戈以卫社稷,区区几个倭寇又怎么会弄到今日这般田地?周可成搞这个讲武堂居心何在我是不知道,但讲武堂里学艺的十个倒有八九个是我江南的良家子,他们在这里学会了,回乡便能护卫乡里,若是四方有事,亦可投军卫国。也不至于要弄一旦出事,就要弄一群狼兵、夷丁来勤王!”
第一百九十七章 潜移默化()
听了唐顺之这番话,胡宗宪被驳斥的哑口无言。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士大夫最流行的就是谈论兵事——原因很简单,依照大明的制度,丘八们负责厮杀和战术,而督领各军是勋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