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宪两条浓密的眉毛危险的耸了起来,他放下茶杯仿佛要教训学生几句,但又强压下胸中的怒气,威严的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吃上南洋的米、糖、油就不是大明的百姓了?莫非周可成往这些米、油、糖里掺了迷魂药了不成?”
“迷魂药是没有,但人吃饱了便不愿意再挨饿,这个道理老师总是明白的吧?”
“难道说当大明百姓就会挨饿?他们现在不是大明的百姓吗?难道挨饿了?”
“老师,您不明白学生的意思!一亩桑田所产生丝,可以换来六七亩稻田的稻米;一个瓷瓶卖到南洋去,可以换七八瓶食油来;一对夫妻在纺纱厂劳作一日,可以养活儿女父母。这几年来江南百姓的好处多半是从海外贸易而来,若是朝廷又下了禁海之令,那他们就得重新回去过苦日子。”
“原来你是这个意思!”胡宗宪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但我听说裕王是个贤王,登基之后应该也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的!你这是多虑了!”
“老师,您怎么还是不明白呢?”吴伯仁霍的一下站起身来:“这不是裕王贤明不贤明的问题,现在贤明能保证登基以后一直贤明下去吗?就算贤明就不会下禁海之令吗?对于江南来说,海外贸易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他们不会吧自己的命运交在别人的手里,必须有人能够在朝廷发出他们的声音!”
花厅里顿时静了下来,吴伯仁的身体微微颤抖,他也被自己方才的大胆给吓住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胡宗宪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学生,半响之后叹了口气:“这些话都是他让你说的?”
“不,不全是!有些是他说的,还有一些是我平日里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想出来的!”吴伯仁低声道:“老师,学生方才无礼了,还请您——”
“没什么!”胡宗宪摆了摆手,制止住吴伯仁的道歉:“你我师徒之间,便如同父子一般,这等见外的话就不必说了,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轻轻的拍了拍吴伯仁的肩膀:“伯仁,你已经长大了!”
第两百八十九章 底牌()
“老师——”吴伯仁张了张嘴,正想说些什么,胡宗宪转身走到门口,看了看四周,将门带上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我离开江南这些年,想不到已经变成这样子了,真是意想不到呀!”
“老师为国事所累,要不然只要问一问胡世兄,自然就知道了!”
“你是说文平吗?”胡宗宪一愣,旋即才反应过来吴伯仁说的是自己那个侄儿胡文平:“他现在如何了?”
“难道胡世兄没有给您写信?”吴伯仁露出了惊讶的神色:“那可就太不应该了?”
“信倒是有写的,只是时日久了,有些想不起来了!”胡宗宪老脸微红,原来胡文平是有给他写信,只是他并不是太看重这个远房侄儿,公务又忙,所以信接到后根本没看,就让幕府的师爷随便回了一封就应付过去了。
“哦,我上次见到他是今年春天的事情,周先生对他很关照,他在南洋有一处铅矿,还有四五个种植园,除此之外,还有西马几个港口的酒类专卖权,每年都能赚好几万两银子,已经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了!”
“还有这等事?”胡宗宪一愣:“怎么家中来信都没有提?”
“这都要怪我!”吴伯仁笑了起来:“胡世兄这次回来,原本是打算衣锦还乡,拿出十万两银子把老家的宅邸修一修,再多买一千亩族田,光宗耀祖一番。我和他说你这是何必呢?花了那么多银子,族中又有几个人能得了实惠?说不定还会惹来御史,给老师你添麻烦,不如将族中子弟多接几个去南洋,一来可以帮帮你,二来那边天地广阔,怎么也比留在老家强!”
“哦哦,我想起来了!”经由吴伯仁一提醒,胡宗宪这才反应过来,的确前些日子家里来信提到胡文平回来后一家家拜望,颇为殷勤,想必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只是自己近年来官运亨通,在胡文平看来子孙自然用不着去南洋折腾,所以也没有上门。他叹了口气:“这件事情你倒是做的不错,他要是在老家起宅购地,我在京城就要吃苦头了!”
“老师您指的是都察院?”
“不是都察院,是兵部给事中!”胡宗宪叹了口气:“我这几年整顿九边防务,尤其是宣大,蓟镇,裁汰老弱,打造军械,编练新军,也不知道断了多少人的财路。这些人怀恨在心,若是抓住了这个把柄,还不一哄而上?”
“严阁老是您的老师,应该不会不管吧?”吴伯仁惊讶的问道。
“他都自身难保了,哪里还管得了我?”胡宗宪露出一丝苦笑。
“那圣上呢?您在干什么他应该比谁都清楚吧?鞑虏若是南下,京城可是首当其锋呀?”
“圣上应该是清楚的,但他也不会全顾着我!”胡宗宪笑了笑:“像我这样手握重兵的疆臣,时常敲打敲打总是没有错的,你说是吗,伯仁?”
听到这里,吴伯仁也说不出话来,半响之后方才叹了口气:“学生在南方当真想不到老师您这么难!”
“天下事又有几件容易的呢?”胡宗宪抚摸了一下颔下的胡须:“伯仁,就拿你方才说的那件事情,岂不是难如登天?”
“不,学生以为比起老师您现在做的事情,那件事情要容易多了!”
“哦,为何这么说?”胡宗宪饶有兴致的问道。
“老师您现在看起来身为朝廷督抚大臣,但实际上脚下却是空的,做出来的成绩都是朝廷的,得罪人都是自己的。您原先可以依仗的无非是严阁老和圣上,但现在严阁老自身难保,圣上也圣体违和,只要一有变故,您就从万丈高空跌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而我说的那件事情虽然看起来凶险,但您背后有江南的商贾百姓、有周先生、有兰芳社,他们有无尽的财富、有大批的军队、只要您愿意站在他们一边,他们就一定会坚决的站在您背后支持您。有了他们,就没有人敢伤害您的!”
吴伯仁的这一番话就好像一连串重拳,打在胡宗宪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以他的头脑自然知道对方说的句句是实,在大明只要你想做实事就会得罪人,不管最后你事情是否做成,你个人是肯定会败的,这个道理他很久以前就明白了,只不过他一直装成不知道罢了,而今天吴伯仁将其剖明了。
“老师!”吴伯仁刚想说什么,就被胡宗宪打断了:“你还要在京城呆几天?住的地方安排好了没有?”
“还要呆三天,准备住家父那儿!”
“你今晚就不要回去了,留在我这里吧!”胡宗宪沉声道:“我今晚想好好考虑一下,有些事情若是想问你也方便些!”
“是,老师!”吴伯仁又惊又喜。
回到自己的书房,胡宗宪拿起一本书,翻看了两页却发现自己根本看不进去,他有些恼怒的将书丢回桌上,躺到了锦榻上,闭目思忖了起来。他很清楚方才和自己说话的并不是吴伯仁,而是另外一个人,只不过他借助吴伯仁的这张嘴向自己提出邀请罢了。以自己与周可成这么多年来打交道的经验来看,除非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对方是不会开口的。这一次应该也不会例外,周可成的手里肯定藏着许多自己不知道的底牌,所以才会向自己提出如此大胆的建议。如果自己拒绝的话,对方肯定也不会缺少替补的牌。至于对方手头一共有多少张牌,胡宗宪根本不敢想,就已经知道摆在明面上的牌就已经够多了,暗地里的根本不敢想。
在历史上,胡宗宪并不是以操守清廉著称的,即便那些称赞其才能卓越,有功于社稷的人也承认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只不过认为当时的情况下,若想完成抗倭大业,必须做一些传统道德不那么允许的事情。因此胡宗宪比许多当时的士大夫更清楚金钱的巨大威力,尤其是巨额的金钱掌握在一个懂得如何发挥其威力的人手中时,其威力更是大的超乎常人的想象。
第两百九十章 选择()
“如果我答应,事成自然是不必说了,我一生之功业必然旷古绝今,后世史书上必然有我浓重的一笔!若是事败——”胡宗宪想到这里,突然发觉好像事败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像张经那样跑路就是了,最多换个东家便是。
“那若是拒绝呢?”胡宗宪暗自盘算了起来,周可成肯定不会没有留后手,吴伯仁有句话说的没错,以江南如今的形势,兰芳社的实力,绝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在朝廷某个人手里。那另外那个人是谁呢?胡宗宪烦躁的坐起身来,盘算起有资格的人来:李芳李公公?严东楼?高拱?徐阶?想到这里,胡宗宪的瞳孔猛地收缩了,对,徐阶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未曾听说此人与兰芳社有什么关系,但他的故乡就在松江,距离金山卫也就半日的路程,可谓是江南士林之望,而他现在是朝廷次辅,若是首辅严嵩去职,他便是接任首辅的第一人选。
想到这里,胡宗宪的心态越发燥热起来,再也按奈不住在屋内来回踱步。分析的结果很清楚,如果拒绝周可成的邀请,在接下来的这场权力的游戏之中,自己根本没有入场的资格,不,岂止是没有入场资格,在严相岌岌可危的处境下,早已被打上严党标签而且一身把柄的自己很可能在接下来的权力大洗牌中惨遭清洗,致仕返乡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而自己如果接受,以周可成过往行事来看,自己将得到兰芳社和江南全方面的支持,不但可以参与这场权力的游戏,即便输了也至少可以有个体面的下场,做个富家翁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么来一看,应该如何选择已经是再清楚也不过了。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胡宗宪反倒安下心来,他上床一夜无梦,睡到天明,唤来管家吩咐道:“我早上有点事情,没有时间在家吃早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