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船驶进淡水河口的时候,许梓站在甲板上,以一个老海狗的目光仔细的观察着周围。在河口的左岸的小丘上,可以看到一座接近完工的炮台,人们正在借助滑轮和牛将大炮吊上炮台的顶部,而在对岸,可以看到另外一座炮台正在修建中。随着船逆流而上,他可以看到河边一座座建筑物,堆积如山的木材,正在修建的干船坞,川流不息的大小船只,正在操练的军队。
“好大的局面!”许梓不禁暗自咋舌,相比起双屿,这里还粗陋的很,但规模和前景却远胜,毕竟双屿只是一个岛,除了淡水和少量的石材,其余一切物资都要从海外运来,而这里几乎一切都不假外求,简直就是立国之基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基业()
“让四爷见笑了!”陈四五看到许梓这幅样子,心中也暗自得意,毕竟这份基业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您看,那边就是圆堡了,大掌柜平日里便住在那里!”
许梓顺着陈四五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的河岸高地上有一座大约四层楼高的建筑,外形来看有些像客家的土楼,相比起周围低矮的房屋可谓是鹤立鸡群。看来他周围还有许多敌人,许梓心中暗想。
许梓对船的兴趣远胜过对房子,随着靠近码头,他注意到不计其数的独木舟之中,一条单桅纵帆船正在卸货,与周可成先前建造的那条白鸟号一样,狭长的船身、尖利的船首,宛若飞鱼一般,唯一不同的就是只有一根主桅,船身的长度也少了三分之一左右,像这样的船在码头上还有四五条,他注意到这些船的两舷的侧板都有几个窗户,许梓知道弗朗基人那些威力惊人的大炮便安放在那里,难道这些船也有大炮?他寻找着白鸟号的船影,最终在另外一条形状大小都颇为相似的船只旁找到了,炮窗洞开,露出里面黑洞洞的炮口来。
难不成这一切都是给我看的?许梓禁不住伸手向腰间摸去,紧握住刀柄,自己这一趟该不会来错了吧?
他转念一想,这也许只是防患于未然,朝廷严查海禁,刚刚攻破双屿,他提防严密些也是寻常,再说他这里防御越严密对我越好,毕竟我是个生意人。
随着船越来越靠近栈桥,许梓的心里也越发焦虑,目光扫视岸边,周可成应该会亲自迎接自己吧?自己亲眼看到那个陈四五在进入河口时就放下小船了,假如周可成在的话,应该早就知道了。
终于,那个熟悉的高大身影出现在许梓眼前,搬运货物的人们纷纷散开给他让路,在他的身后跟着四个侍从——这也太少了吧,即便是现在的自己都带着七个伴当,对方才只有自己的一半。
“许四爷,有失远迎,还请见谅!”周可成笑嘻嘻的对从跳板上下来的许梓拱了拱手,随即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听说双屿的事情,我忧心的很,听陈大哥说在浯屿遇到您,才算是放下心来,当真是吉人自有天佑!”
“侥幸的很,都怪我当初不听兄弟你的话,才落得这般下场!”许梓叹了口气,笑道:“不过今日看到这般局面,也禁不住为兄弟高兴。”
“这也多亏了您当初那枚祖母绿戒指,我送去当铺当了几百两银子,这才有了来东番的本钱!”周可成笑了笑,让许梓看了看自己食指上的戒指:“幸好后来挣了钱赎回来了,要不然还真没脸面见您!”
“这都是兄弟你的福分!”许梓笑道:“在我手上也是块好看点的石头,在你手上才是物尽其用,谢我作甚?”
两人穿过人群,登上通往圆堡的道路,很快河面就消失在他们的视野里,周可成笑着向对方介绍左右的一切:那是砖窑;那是用于烘干制造船只的木材的烘干炉;那边是炼铁炉,不过很快就要被一座更大、更高、效率也更好的高炉所替代;在更上游的地方将修建一座堤坝,不但可以排干沼泽成为肥沃的稻田,而且还可以把水流汇集起来,驱动高炉所需要的鼓风机、船厂的水力锯子、兵工厂的水力锻锤等等;在圆堡对面的河岸上,将会种满桑树,每年会产出大量的生丝,取代由于海禁而短缺的湖丝;为了确保交通方便,还打算修建一座浮桥,连接两岸……。
听着周可成口中让人眼花缭乱的远景,许梓不禁有些眩晕,这不像是一个商人,倒有些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王。目的地总算到了,在城墙外面是壕沟,墙壁上布满射孔,在顶部还有几处突出的射塔,显然建造者在防御上花费了不少心力,城门大开,卫兵们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许梓。
“给我们拿些喝的过来!”周可成吩咐了小七一声,转向许梓:“仓促之下,让四爷见笑了!”
“哪里!”许梓苦笑了一声:“兄弟你经营这东番也才不到一年时间吧,就有这等规模了,有些地方我和兄长在双屿十几年也及不上,让我等惭愧无地呀!”
“四爷在双屿是建一座商港,而我却是想建国,自然会少一些东西!”说到这里,周可成突然一笑:“四爷,要不要也来参一股?”
“参一股?这建国又不是生意,哪有参一股的道理?”
“依我看,这建国又何尝不是生意,只不过是个特别大的买卖罢了!四爷,你有没有兴趣?”
许梓看了看周可成,那双眼睛里闪着诚挚的光,他苦笑了一声:“我们兄弟的继续多半在岛上,双屿之败,我手头的银钱连给部众发饷都不够了,你这里已经粗具规模,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
“呵呵!”周可成笑了起来:“四爷,你当我图你的银子不成?您放心,您的银子我一钱也不要!”
“那你还需要我做什么呢?有你现在这局面,只要竖起大旗来,还不是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了?”许梓不由的奇怪了起来,原来对于当时的渔民们来说,打渔、当海盗、走私都不过是谋生的一种渠道,当条件合适的时候,他们会毫无心理障碍的在这三者之间切换身份,相比起岸上的农民来说,渔民们要“富有冒险精神”得多,陈家叔侄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只要有钱、有武器、有大船、有渠道,谁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在拉到成千上万来投奔的部下,像周可成这样拥有基地、有造船厂、大量武器还有贸易渠道的海主,只要竖起大旗来,成千上万的穷苦渔民就会蜂拥而至,许梓手下那千把人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第一百三十八章犹豫()
“四爷,我想去一趟堺,想要请您同行!”
“堺?你想要去倭国?”
“不错,从我这里去倭国很方便,只需要沿着海岸线向西北方向航行,然后沿着琉球群岛一路向西北,便可以到倭国了!”周可成取出一旁自绘的海图笑道:“我知道您与堺那边的商人熟稔的很,我第一次去,还请您替我打通关节!”
“原来如此!”许梓点了点头,周可成的要求倒在他的意料中,古代中国最早前往日本的航线为“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即从山东半岛北部的登州出发,沿庙岛群岛入海,然后过渤海海峡(约50公里)抵辽东半岛后,再沿辽东半岛南岸经鸭绿江口外海,利用西朝鲜沿岸流南下,然后继续往前经对马岛与壹支岛,就可抵达日本九州北部的筑紫(博多、福冈),其间的朝鲜海峡与对马海峡宽度也仅在50公里左右,对导航技术要求很低,直到汉末之前,往来于中日之间的船只基本都是走这条线路的。但随着魏晋南北朝大乱世的到来,中国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南北隔绝,朝鲜半岛也陷入了三国内乱,原有的这条商路也被隔断了。到了隋唐时期,一条新的航路被开辟,即从福州、泉州等港口出发,然后航行至长乐县,利用夏天盛行的西南季风出洋,凭借罗盘前往琉球,然后沿着琉球群岛一路向东北方向航行,便可抵达日本的九州岛,这就是著名的福建琉球日本针路。相比起第一条航线,第二条航线对导航技术和造船技术要求更高一些,但当时已经是明朝海商十分熟悉的航线了。从周可成控制的淡水港则更加容易,沿途都有显著的地标,无需担心迷航。虽然日本当时处于战国时期,但在大明海禁日严的情况下,打通与堺的通道倒也是条不错的路。
“这么说来,四爷是应允了?”周可成看了看对方的神色,笑道。
“反正我在浯屿那边也做不了什么,去趟堺倒也无妨!”许梓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不过去之前我有句话可要先说清楚了,倭国现在可是乱世,一个不小心赔了钱是小事,连性命都搭上可就划不来了!”
“多谢四爷提醒!”周可成笑道:“不过我那些手下也不是好惹的,倭人若是要做买卖最好,若是来硬的,我们也不怕!”
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许梓就睁开了眼睛。难道身下不是摇晃的甲板就无法入睡?他不由得面露苦笑,周可成的礼遇无可挑剔,他甚至将自己的房间让了出来。但让许梓无法入眠的并非枕头和床褥不够松软,而是他这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比如在陈四五的船上他就发现有不少土人水手,这倒是没什么稀奇的。十六世纪的水手可是个危险的职业,一次远航死掉三分之一的人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为了确保远航能够持续,从任何港口补充人手就是船长必须的才能。许梓过去也没少干过抓东南亚土人上船当水手的事情,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些土人水手的异常,经由询问后他才知道这些土人水手的来源,原来为了弥补己方船员的不足,同时也为了加强自己与凯达格兰人与道卡斯人的联系,周可成采取了对土著人分级培训的策略:最低级的是见习水手,只能在近海或者河内航行的渔船、单桅纵帆船上工作;当经过三个月的见习期,学会简单的汉语对话,知道如何打各种绳结、爬桅杆、升帆、降帆之后,就会被提升为初级水手;这时他们才有资格登上外海航行的大船,随着技能和资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