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权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孩子羞涩地点了点头,跟随小乞丐坐下,小乞丐到底是食量较大,上来就一阵子猛吃。女孩子开始时还不好意思,后来实在经不住几色点心的美味,逐渐放开了。

    “慢慢吃、慢慢吃,不够还有。”王璇微笑着看着这对兄妹,心中实在不好受。

    女孩子在喝五果汤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王璇一眼,俏脸微赫、低下了眼睑,减慢了速度,又恢复了少女的羞涩,模样甚是可爱。“你们可有姓名、哪里人氏?”

    “大官人。。”

    “怎么还叫大官人。”王璇微笑着,摇了摇头。

    “哦、公子。”小乞丐倒也乖巧,很会随机应变,道:“小的姓张名克用,这是我妹子月婵,我们兄妹是河间人。家里遭了兵灾,父母在过开州时先后过世,家是回不去了,都说开封地界好讨生活,才带妹子来讨饭。”

    “你们慢慢吃,吃完后去歇息,明天再置办几套衣衫。”

    夜深了,王璇关上门陷入了沉思。良久,才摆上笔墨纸砚,奋笔疾书。

第18章 齐州之行() 
王璇做事雷厉风行,说走就走,一点也不含糊。

    为了尊重长辈,他特地向王旦辞行,恰巧宋、契丹前哨战已打响,河北各州战云密布,朝廷两府宰执和重要大臣都在官署当值,只能和赵氏辞别。

    赵氏虽不愿王璇在战时出门,却又无法阻拦,毕竟王璇已另立门户,去的又是远离战火的京东,她没有理由劝阻。

    当然,为了安慰王霞,王璇特意许诺,回来后给她一大堆好东西,才摆脱了这个小鬼灵,王霞才眼巴巴地送他出门。

    吕从简、冯平、石贻孙几人前来送行,至于自家的杂货铺,也就全权委托他们帮忙照看,并请刘掌柜分心主持。

    当王旦回家的时候,王璇带着张克用出了开封城在路上了,他本打算从河北绕个圈,再南下齐州。

    他不仅要去京东一隅之地,这一趟还要认真去看一看,要对地方有客观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做最后的准备。

    出了京畿就听到河北路南部开始戒严了,不得已选择相对安全的大河南岸。一路上倒是真游山玩水,更多的是考察民生民俗、留意物产,每过一县都要留宿两天。

    张克用跟在身边,一路上倒也诚诚恳恳办事,绝无半点马虎。

    刚刚进了齐州地界,就听说宋军在瀛洲吃了败仗,数万大军溃不成军,契丹偏师在萧继远的率领下,把河北路腹地搅成一片乱麻。

    在王璇看来,河北各重要军州都在坚守,契丹人深入腹地必然无法长久坚持。

    齐州乃京东重镇,前面是大名府天雄军城,集天下数万精甲,是大宋生民聚集区的最后一道防线,凭借契丹一支偏师,区区数万人,再强悍也不可能打过来。

    但是,事与愿违,萧继远不顾宋军两翼重兵,分轻兵二万,抛弃辎重从德州、棣州渡河,直奔齐州而来,契丹军主力也开始向东南转进。

    这一切他都不知道,契丹马队前进速度超过消息的传递,各地宋军来不及发出官塘。

    在进入齐州之后,他就莫名其妙地升起了一阵兴奋,齐州治所历城县,王璇既熟悉又陌生,响当当的省会城市。

    那一世去参加省厅两次培训,曾经溜达过历山路、经十路,专门做过bit。但时空回转到千年前,一切都面目全非,陌生的让他感觉不真实。

    再向南几百公里,是他曾经的故乡!真的很想去看一看,但又很明白,去的话他会很失望。

    在历城县城安顿下来后,打听到冶铁工场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北,第二天一大早,他带上张克用一同前往。

    出城不到十余里,已经可以看到一座座冶炼炉子。

    铁场之所以集中在城北,就是充分利用大河水的好处,一处处大小不同的工场,一片片热火朝天。

    “绝对是有组织的集团化冶铁,达到这种层次,肯定还有更高等级标准化生产,后世的思想是多么狭隘啊!”

    王璇边走边看,他内心深处对如此大规模的冶铁很惊叹,暗付怪不得中国在古代能够成为世界中心,但凭着先进发达的冶铁规模,就足以傲视环宇。

    他之所以要来,就是想实地考察这个时代的技术,面对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仅仅看几样成品,就贸然行事。

    开封的铁场集中化严重,按部就班,活力不强,效率远远不能与齐州相比。

    他停留在一座规模较大的冶铁工场,这座工场有大小十几座炉子,其中两座是高达两丈有余的高炉,高炉两侧各开一个口,一个是水力鼓风器的风口,一个是出铁口。

    在高炉之旁,则是一米多高,形状低平,横截面近似扇形的平陆炉,用耐火砖建造的一格格的蓄热室。

    他惊讶地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高炉,这是军器监官办铁场见不到的。

    惊讶之余,立即和一旁年纪较大的老工匠搭茬,才明白高炉炼铁技术几十年前就有了,但缺少的是选焦和对耐火砖、鼓风机的改良,换句话说产量大、成本高,工场主普遍还在用平炉。

    王璇头都大了,他极力去发觉记忆中钢铁知识,问道:“要是能解决高炉的容积问题,必然能够相对降低成本,双高炉能不能解决问题?”

    老铁匠为难的摇了摇头道:“官人,小老儿做了一辈子的铁匠,打出的百炼钢也有数千、上万斤,这会还真给官人难住了。”王璇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己所问的超越了时代技术积累,没有理论支持、没有厚重的技术积淀,工匠们凭借经验是很难成功创新的,当下又试探着问道:“老师傅,以目前冶炼钢铁手艺,两座高炉和几座平炉能不能出锻钢?”

    “官人,锻钢都是经过不断的淬火打练而成,直接从炉子里出锻钢是不可能的。”老工匠眯着被烟火熏的发紫的眼敛,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道:“官人倒是提醒了小老儿,若是能建双高炉到可以增加产量,减免炉渣时常淤堵的尴尬。”

    “双高炉!老师傅倒底是老师傅,我怎么没有想到啊。”王璇猛然拍了一下额头,还是有经验的老工匠高明。

    虽然冶铁技术上达不到百炼钢的要求,但双炉在数量上项目搭配可以增加出铁的产量,比现在两座单炉在效率上绝对高出许多,假以时日不断总结经验,应该能够不断提高钢的质量。

    老铁匠呵呵笑道:“官人过誉了,小老儿不过是以事论事,看样子官人也是行里人,此法增加取钢的产量,却无法提高钢质,若要增加钢材的韧度,只能另取它法。”

    “哦。”王璇尴尬地笑了笑,自己哪里是行里人啊!充其量知道皮毛外面的那一点点。但他有理由相信,在富有经验的老工匠们的帮助下,能够解决了高炉炼铁存在温度嫌稍低和炉渣时常淤堵蓄热室的问题,只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一定逐渐解决这些问题。

    “既然能够大规模生产生铁,此处河水充沛,如果能加以利用,以水力或蒸汽发展冲压铁锤,可大大节省人力,大规模增加炼钢产量。”

    王璇眼睛发亮,抱着极大期望,说出此行重要目的,希望民间智慧能给他满意的答案。

第19章 文明进步的展望() 
老铁匠眯着眼,道:“官人,老汉不知什么是蒸汽,但水车汲水、捣米倒是不少。不过,锻钢是门手艺,眼力、手劲、火候都要到位才行。”

    王璇点了点头,蒸汽自然不用说,虽然有可能实现简易蒸汽设备,实现简单化的生产,但毕竟是很复杂的系统,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他只能提供理论,在实践上几乎无能为力。

    水力就不一样了,如果能充分利用水能,带动铁锤锻钢,纵然无法生产出百炼钢,却也能在节省大量人力情况下,生产出更优质的铁块,大大增加生产效率。

    “如果,如果可以以水力牵动铁锤,把出炉的半硬生铁进行一次锻压,嗯,是如果可以的话。”王璇心里没底。

    “官人说的也有道理,可惜此处水流平缓,不然早就有东主用水车锻铁了。”

    王璇老脸微红,暗叹自己不知不觉中,还是小看了当代人的智慧,既然看可以用水车捣米,岂能没人想到别的。孰知后世考古,打开大云山汉墓,竟然发现玻璃制品。

    看来在平原地区,很难实现利用水力,看样子水能再难,也不是绝对没有办法。

    “老师傅,我有一事请教。”王璇的态度很恭敬,毕竟这些一辈子从事专业的人才,值得人们去尊敬。

    “官人请讲,老汉可承受不起。”老铁匠捻着胡须,眯着眼,以他处世眼光,王璇非富即贵。

    王璇蹲在地上,用一根小铁棒在地上画了一张简易的蒸汽机图,道:“蒸汽装置,利用水蒸气把热力利用杠杆和齿轮、气缸转化成机械力。先要有一个锅炉室,把水加热,当水受热气化后变成水蒸汽,同时体积膨胀,靠巨大的气压来推动活塞,产生机械力推动铁锤敲打。难点在于解决活塞部位的密封性和摩擦力,避免蒸汽被白白浪费,减少推力。。。”

    王璇足足说了一刻钟,老铁匠亦是蹲在地上,眯着眼在听,旁边过来一名青年铁匠过来,听到王璇的解说,也单膝跪在一旁听。

    “官人说的,老汉前所未闻,官人真是天上星宿下凡啊!”老铁匠发出由衷感叹。

    “密封,很容易,用石蜡和青砖不就得了。”青年铁匠冷不防来了句。

    王璇一怔,抬头惊讶地看着青年铁匠,心里却泛起一阵狂涛。

    “石头,你小子怎么想到用石蜡的?”老铁匠一脸凝重。

    青年铁匠憨厚地一笑,指着地上图画,道:“俺觉得这位官人画的是个大仓室,密封起来还不简单,用精致青砖垒砌,然后把石蜡融了浇筑上去打磨平整,最后用猪油涂上不就得了。”

    王璇一阵无语,关于封闭不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