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朝堂之上分成两派,各自站队,吵得不可开交,可是对先帝的驾崩,一直是皇宫内院的绝对机密,双方对这件事也只有在职几个顶尖的人物心头清楚,其他的大臣则根本不知道,因为这件事被严密封锁,特别是曹太后已经下了死令,不管是谁把消息传出去,杀无赦。
因此这些人并不知道卓然将挑起一个怎样的重担。但是在新的皇帝登基之后,每个人之间都变得十分小心,因为不清楚对方站队在哪一边,有时候表面说的跟实际的是不一样的,万一站错了队找错了队友,那可就麻烦了。不是有句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嘛。
终于到了上早朝的时间,卓然等他们都走完了,才最后一个跟在后面上了朝。
依旧跟上次一样,他被排在了最后一个。这是礼部来排的,按照规矩,连皇上都不会擅自更改。因为这是一种级别待遇,没有那个级别,你就没办法站到前面去。
这次跟上次有一个相同的,那就是依旧由太监宣读皇上的圣旨和皇太后的懿旨,这次宣读的是皇太后的身边的贴身太监任公公,而黄公公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
任公公阴阳怪气的声音宣读了两道圣旨,先读的是皇太后的,然后是皇上的。不过,大殿之上皇上龙椅是空的,只有后面一道珠帘坐着皇太后在主持早朝。
这两道圣旨内容基本相同,分别彰显各自不同的皇权。
过后便是授予卓然丹书铁券,给他三次免死的机会,理由是他需要查处一些可能会让他有负担的案子,为了让他能够放开手脚查出真相,避免一些位高权重之人打击报复,所以赋予了他丹书铁券。
这样一来,卓然手里便有进攻的利器尚方宝剑,又有防守的盾牌丹书铁券,形成了攻防兼备的体系。
卓然心中倍感责任重大,因为皇上和皇太后既然赋予了自己这么高的特权,自己若不能办出像样的案子来,那真是愧对皇上和太后了。
宣读完毕之后,在礼部官员引领之下,卓然上前跪拜接受丹书铁券,由任公公亲自将一个锦盒送到他面前。
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块黄金做的瓦片样的东西。上面雕刻着丹书铁券的内容,大意是卓然是持有铁券的人,上面刻着赦免死罪的次数。后面有雕刻的玉玺图案,整个文字用朱砂上了颜色,看上去金灿灿的,格外醒目。
另外,丹书铁券旁边放着两个卷轴,分别是曹太后和皇帝宋英宗颁发铁券给卓然的圣旨。
卓然三叩九拜,谢过隆恩之后,接过了丹书铁券捧在手里,倒退着来到了大门边。
这过程中,他看见了四周的文武官员朝他投过来的各种各样的目光,大部分目光都是惊诧,相当一部分带着妒忌和不解,还有人甚至低声议论起来。
的确,卓然是宋朝第二个获得丹书铁券的人,第一个是开国皇帝宋太祖给柴加的,那是因为宋太祖心里愧疚,夺了人家孤儿寡母的江山。
而这一次,为什么太后和皇上同时下旨授予卓然免死金牌,甚至可以免除他三次死罪?这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案件,需要给他如此大的支持,才能让他敢于秉公执法查出真相?
这些官员中绝大多数都是才思敏捷之人,加上先帝刚刚驾崩,太后和皇上交恶,卓然要承担的是什么案子也就呼之欲出了。
这些人在惊骇之余,都感觉到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不知道卓然查处此案之后,会不会带来巨大的朝野震动。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以前风生水起的官员,可能会有因老皇帝的驾崩被新皇帝加以贬谪,这是惯例。
当然,真的洗牌还没有开始,旧臣新宠到底谁能够笑到最后,都还处于观望状态。
卓然不能参加早朝,于是捧着丹书铁券退出了。下到台阶,他才长舒了口气。
现在捧着这玩意儿,心头就踏实多了。
卓然先返回家。早就有人把这事禀报给老太爷他们了,老太爷和一家人喜极而泣,赶紧在家中摆下了香案,等着他来了之后,老太爷亲自陪同卓然,将这丹书铁券供奉在那,领着全家人跪拜,叩谢皇恩。
老太爷又拉着卓然的手,一个劲叮嘱他,“不管怎么样,官家和太后对卓家青睐有加,你一定要鞠躬尽瘁,来回报皇上和太后。”
卓然认真点头答应。
丹书铁券交给了婵娟来保管,婵娟也很兴奋,自己的夫君有如此能耐,夫贵妻荣,这是人之常情,心中十分的高兴。
卓然没有再停留,既然已经拿到了免死金牌,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不用在乎谁,一切以查明真相为原则。
他马上带着三个随从来到了皇宫,因为查处的事,绝密档案参与的人越少越好,所以卓然没有带云燕,也没有带郭帅,只带了三个侍卫,而他的法医勘察箱交给了仙鹤飞,由他背着跟在自己身后,皇宫上下已经得到太后的谕旨,卓然和他的随从可以在皇宫中任何一处自由行走,当然,明懿公主要全程陪同。
所以明懿公主已经等在宫门口了,见到卓然,高兴的跑了过来,到了近前,眼泪簌簌而下,说道:“知道你没事之后我才放心,若不是父皇突然驾崩,我就会去看你的,你没事就好,我莫姐姐呢?”
卓然见明懿公主的双眼已经哭红,心下不忍,劝慰道:“她已经走了,当时就是在地下迷宫里迷了路,转了半天才转出来,那个通道水太急了,我们回不去,所以割断了绳索,又没办法联系你们,让你们担心了。”
明懿哭了一会儿,卓然柔声安慰一番,等明懿的心绪平复些许之后,卓然说道:“我要先到太庙去看看先帝的遗体,我想先进行尸体检验,以确定先帝的真正死因,是否存在谋杀?后面的种种推测才有依据,否则就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断。”
“这边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母后也跟我说了,说让你查皇宫中的案子,具体什么没告诉我,但是说让我全程陪着你,你去哪都让我陪着,你现在想去哪呢?”
卓然不知道太后是什么目的,也懒得去细想,反正明懿的性情自己也算是了解,跟着自己,有的时候还是能帮上不少忙的,便也点头说好。
“好,你要解剖吗?”
“当然不,不过我要褪掉衣服全身做详细的体格检查,虽然这很大情况下不准确,但总比什么都不检查要稳妥些。”
明懿点头,便陪着卓然他们来到了太庙停放先帝灵柩的地方,进了大殿,卓然才发现有一个精神萎靡的老太监正跪在灵柩前烧纸,仙鹤飞他们三个只是负责保护卓然的安全,听卓然差遣,在卓然调查的时候,他们很识趣的远远离开,只要能确保卓然生命安全就行,因此都是在太庙外面大门口等着。
太庙戒备森严,也不会有人行刺卓然,他们在门口也能看见卓然,并听候卓然的随时召唤,而又不会听到卓然跟里面的人交谈,免得听到一些不该听到的东西。
卓然跨进去,却发现明懿没有跟进来,便回头问她:“你怎么不进来?”
明懿摇头说:“母后只是让我陪着你,但是你查的时候让我不要在一旁偷听,我明白母后的意思,是让我跟着你,避免别人说闲话,因为这毕竟是后宫,你查什么案子什么内容我不方便参与的,我就在这等你吧。”
第470章先帝之死()
卓然点点头,的确自己要查的事情涉及到最高机密,最好是只有皇上和太后知道就好了。
卓然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进了太庙里来到灵前,见到一个老太监正跪在灵柩前烧纸。卓然弯腰仔细一看却是黄公公,也就是宋仁宗以前的贴身太监,上次来他不在,想必是出去了。
卓然上前拱手说道:“老内相,你好!”
黄公公慢慢抬眼,眼睛都已经哭红了。
看见是卓然,不由脸上一喜,赶紧站起身来,躬身一礼,道:“卓大人,你可回来了,先帝临终前还在念叨你,希望你早点平安回来,可惜你来晚了,没见到先帝最后一面。”
卓然有些鼻子发酸,没想到宋仁宗临死前还惦记自己:“不知先帝临终前有什么事要托付微臣呢?”
“听说他想让你查清楚当年贵妃是怎么死的?到底是谁害死了她?”
卓然不竟一愣:“贵妃,杨贵妃吗?他不是在马嵬坡被哗变的兵士被迫自尽的吗?”
黄公公摇了摇头说道,:“卓大人,你难道不知道官家所说杨贵妃,其实是指的张贵妃吗?官家实际上并没有神智昏聩,他只是太想念张贵妃了,他这一生唯一深爱的女人。先帝对张贵妃的去世一直心有疑虑,究竟是不是有人害她,官家心头一直有这个心结,解不开。”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先帝跟皇太后之间更是水火不容,卓大人应该能够理解,元宵节那天之所以提到杨贵妃,其实是想借这件事来发泄对皇太后的不满,因为先帝一直认为,张贵妃的死与皇太后有关。他说要跟杨贵妃合葬,而将来不愿意跟皇太后合葬,用意也在于此。事实上,皇上又怎么可能深爱一个死了三百年的唐朝皇帝的妃子呢,那是荒唐的,这个用意想必卓大人心头明白。”
卓然点了点头,他之前已经猜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那么确定,而这一次皇帝身边的黄公公亲自告诉他之后,他才知道宋仁宗其实也是用情非常专一的人,他一直不喜欢曹太后,他喜欢张贵妃,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张贵妃立为皇后,但是被群臣坚决反对,加上曹太后强大的家族势力,他最终没能成愿。
但是,这个倔强的皇帝还是在张贵妃去世四天之后,强行册封她为皇后,这才形成了一个生死两皇后的千古奇观。由此可见张贵妃在宋仁宗心中是何等重要,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元宵节,宋仁宗用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