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良久,曹太后长叹一声。说道:“可惜啊,这样让人羡慕的日子只能属于他人”

    卓然也是喝了几杯酒,脑袋有些发热,脱口说道:“娘娘垂帘听政执掌皇权,生杀予夺一语定之,还有什么是娘娘所做不到的呢?”

    “这个‘闲’字,就是皇权所做不到的。”

    卓然摆摆手说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卓然引用的汪国真诗词名句,再次准确击中了曹太后的心境。她扭头过来盯着卓然,嘴里喃喃地念着:“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对呀,想做就去做,再不做就该老了。”

    卓然笑了,说道:“这半山茅屋再题写一副楹联,就更完美了。”

    “哦?什么楹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明朝的陈继儒幽窗小记中最著名的一句,那种意境更是让曹太后怦然心动。

    她呆立良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吐了出来,对卓然甚为赞许地点点头,然后对一旁的任公公说道:“去把官家叫来,还有韩琦和欧阳修。”

    很快,他们三人便都来到了凉亭。看见卓然已经在那了,韩琦和欧阳修都朝他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躬身而立,静等着皇太后吩咐。

    曹太后缓缓把目光扫视过去,说道:“哀家叫你们来,是想告诉你们一件事。——哀家要到终南山去隐居。皇权从今而后就交还给官家。官家病情也好的差不多了,也该自己亲政了。你们两个要尽心辅佐官家,就像辅佐哀家一样。”

    这话一出,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

    特别是宋英宗,简直好像当头掉下一个超级无敌大馅饼似的,砸得他眼冒金星,摇摇欲坠,却又想欢呼雀跃,振臂高呼。

    他当然不敢,想出声挽留,却又怕皇太后真的留下来,煮熟的鸭子又飞掉。一直患得患失,脸上阴晴不定。他这个表情被卓然看在眼里,不由心中暗叹,这宋英宗实在太沉不住气了。

    欧阳修和韩琦惊骇之下,却喜形于色。因为他们两个都先后上书,请太后还政于官家。但都被太后晾到一边没理睬,而如今太后却告诉他们,她要到终南山去隐居,把皇权交还给皇帝。这一番惊喜当真是难以言表。不过为什么太后娘娘好好的,忽然冒出要隐居的念头,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两人都是人精,眼珠一转,便一起把目光齐刷刷的投到了卓然的脸上。

    肯定是卓然从中起了作用,他竟然能劝得皇太后放弃手中的皇权,还跑到终南山去隐居,这对于皇帝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结局。因为太后如果还留在京城,对刚刚执政的宋英宗来说,其实是很不利的。免不了又要指手画脚,造成实际的控制人仍然是她。

    而现在皇太后居然要隐居到终南山去,终南山与京城相隔甚远,想遥控指挥都不可能。

    欧阳修咳嗽了一声,说道:“太后,这件事依微臣所见,还是从长计议为好。太后固然希望能尽快还政于官家,可是也没有必要到终南山去隐居啊。难道我等还会怀疑太后在还政之后会继续插手朝政吗?”

    曹太后微笑,摆手说道:“能到终南山隐居是哀家一直梦寐以求的夙愿。哀家一直向往参禅修道,眼见官家已经长大成人,若是他能顺利执掌朝政,那哀家也就放心了。哀家心意已决,会很快安排好,然后到终南山修道去。”

    宋英宗好不容易把满心欢喜强压了下来,一脸担忧的样子,看着有些滑稽。说道:“母后,既然您执意要去终南山。儿臣也不好阻止,毕竟这是母亲多年夙愿。但是请多宽限些日子,儿臣在终南山给母后修一座道观,并派人做好警戒防守,免得宵小来干扰母后的修行。”

    曹太后却一摆手,说道:“不用了,哀家是去修行去的。深山修行本来就是逍遥自在的事,你非要修一座宫殿,找一大堆人围着,哀家还修什么行呢?不如待到皇宫里头岂不是更方便。”

    韩琦忙说道:“对呀,要不还是在皇宫或者京城哪个地方找块安全地修个禅院,皇后娘娘可以静心修行。”

    曹太后皱了皱眉,声音带着不悦,说道:“你们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知道什么是修行吗?”

    欧阳修和韩琦都是鸿学大儒,如果要以此为题,绝对潇潇洒洒写个上万字都没问题。可是眼见曹太后这话,显然不是想寻求答案,而是想告诉他们答案,便一起摇头,一脸小学生渴求知识的样子望着曹太后。

    曹太后转身望向卓然,说道:“卓大人刚才吟诵了他师父逍遥子的一首诗,哀家觉得完全可以形象地描绘出什么叫修行。哀家念给你们听,是一首小诗。”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白云有时行雨去,回时却羡老僧闲。”

    欧阳修和韩琦都是博学鸿儒,对参禅悟道也颇有心得,加之正好是有了类似心境的年龄,所以一听这首小诗,顿时都呆了。

    半晌,欧阳修才赞叹道:“这首禅诗虽然浅显,反映出来的意境却十分深邃,这正是参禅修道最至高的境界。也只有逍遥子那样的高人才能写得出这样的诗。卓大人将这首诗献给皇太后,坚定了皇太后一心向禅修道的决心,卓大人功德无量啊。”

    韩琦也说道:“正是,佛家有云:当头棒喝。这顿悟也是需要有缘之人开导的,卓大人便是这当头棒喝之人。——当然这个比喻不恰当,请太后见谅。”

    曹太后微笑道:“没有不恰当,说得很好。哀家也正是这样感觉的。这之前哀家一直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是听了卓大人这首小诗,又阐述了四十岁五十岁的人如何不惑,如何才能知天命,真的感觉犹如当头棒喝般豁然开朗。所以卓达人可谓是哀家入道的领路人呢。”

    说到这,曹太后意味深长地瞧着卓然,缓缓说道:“不知卓大人是否愿意随同哀家到终南山潜心修行呢?哀家觉得若能跟你师父逍遥子身边,听他传道修行是最好不过的。可惜他老人家云游天下,难觅踪迹,有他的高徒也是不错的。你先前所说的那番话和这首诗就已经证明,你已经深得其道。还望不吝赐教。——放心,哀家不会让你一辈子陪着老太婆在终南山虚度光阴的。咱们以半年为限,你就陪哀家在终南山住半年,然后回来当你的官。”

    回头过来转头望向宋英宗,说道:“官家觉得这样如何?”

    宋英宗满心欢喜,赔笑说道:“母后的安排儿臣自然没有意见,就不知道卓大人意下如何?卓大人若能陪母后前去,回来之后朕一定提拔重用,让他在一个能发挥作用的最好岗位去。就算他不愿意去终南山,朕也是要提拔他的。”

第697章你随我去() 
曹太后频频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哀家也不愿意用升官来诱惑你,让你去陪哀家半年。只是哀家刚入道,有许多不明白的,可能需要你指点。”

    卓然听到曹太后让他跟着去终南山过半年,人已经傻了。有一个词一下子冒到了心头——弄巧成拙。

    他脸上却不敢表露出来,反而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忙说道:“能得到太后赏赐,微臣心中十分欢喜,不过微臣对修道参禅真的是一窍不通,先前所说只是听闻家师所言而已。不过我自己对佛教和道教的教义是一窍不通,根本抓不到边际,实在无法指点太后。”

    曹太后摆摆手说:“行了,你也不用谦虚。哀家觉得你行你就行,你即刻准备,三日后我们启程前往终南山。”

    卓然听曹太后直接用命令的口气说出了决定,哪里还敢再找任何借口去分辨,不然前面的辛苦可就白干了。他寄希望于宋英宗能帮他阻止,便连声答应,同时偷眼望向宋英宗。

    没想到宋英宗却把头扭到一边,装着没看见,把他气得鼻子都歪了。先前还跟自己称兄道弟,现在只顾自己。看来这皇帝也是有不讲道义的时候,卓然可怜巴巴的又望向欧阳修和韩琦。

    欧阳修挼着胡须微笑道:“要说卓大人在参禅修道方面指点太后娘娘,固然是指点不上的。可是老臣有这种感觉,卓大人时常能冒出一些十分新奇有趣的想法,往往这些想法细细琢磨很有道理,让人茅塞顿开,有一种剑走偏锋的奇巧。”

    “所以在太后娘娘参禅修道遇到瓶颈时,或许大师无法帮助太后突破。而卓大人却不经意的三言两语,反而让太后豁然开朗也未可知啊,毕竟卓大人跟随逍遥子时日不短了,已经尽得逍遥子真传。”

    卓然嘴上连声谦虚,肚子里却骂你个欧阳死老头,落井下石。你咋不去陪这老太婆在终南山待半年呢?远离尘嚣,住在深山一间茅草房里,每天种菜种瓜,看日落,听雨声。你们这些老头老太太过得蛮滋润的,我小年轻跟猴似的活蹦乱跳哪里受得了。美人也抱不了,酒也不能喝,有啥乐趣可言。

    不过既然听到他们都是异口同声的附和曹太后的决定,卓然也无奈。这时只能表决心了,立刻躬身道:“既是如此,微臣定当伺候好娘娘在终南山修行,同时也静静心,养养性,以便能应付将来的风云变幻。”

    韩琦挑着大拇指夸赞道:“卓大人这几句话说得再好不过,说实话,你年纪轻轻已身居高位,开封府判官可不是谁能当的。先前太后和官家又已经许诺你半年之后回来便会提拔重用,将来走上更重要的职位时,可能就需要更加沉稳老练,才能够从容应对,成为官家左膀右臂更需要如此,有这半年的潜心修行,对将来仕途定然有莫大的帮助。”

    卓然肚子里哼了一声:老子只不过是随口说说,你却拿这话来堵我,把这半年修行搞得好像我要进高等学府进修似的。好吧,既然如此,那老子只好舍命陪君子,陪着老太婆在终南山啃黄瓜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