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饶有兴趣地听了片刻,他喜欢这种七嘴八舌的热闹气氛。为政者只有兼听才会做出正确决断。他希望通过身体力行,能教会两个儿子,特别是世子建成这一点。

    当争论声越来越高,慢慢发展到直接攻击对方人品的时候,李渊挥了挥手,打断所有人的话,“好了,大伙就事论事,别借题发挥。咱们李府不兴这个。”说完,他把头又转向李建成,和颜悦色地问道:“我儿听了大伙所言,现在有什么看法?”

    “我,我刚才的确考虑的有些过于简单。但我还是主张以安抚为主,避免流民走上绝路。至于粮食来源,可以官府出一部分,让地方大户捐一部分。然后向朝廷告急,请户部拨一部分。如果可能,明年春天时再组织流民屯田自救,百姓们有了营生后,就容易被安顿住!至于封锁路口之举,万不可行。不过可以多派人手去疏导,在以防流民都向同一个地方聚!”李建成想了想,回答。

    一边说,他一边将目光看向陈演寿。直到这位李府第一谋士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他才喘了口气,结束了自己的全部谏言。

    “嗯,你这次考虑得比刚才周详得多。可如何疏导呢,你怎么保证百姓都肯听从疏导?”李渊点点头,先肯定了儿子的进步,然后继续问道。

    “这,这个,我还没完全想好。但可以再交给大伙公议,找出具体办法!”李建成被问了一愣,回答。

    “嗯,可以,此事就按你的建议去办!”李渊的脸上露出了一缕笑容,拍拍儿子的肩膀,鼓励。

    建成是个可以持家的,他的宽容和善良可以保证家族内部的安稳。但在机变和果断方面,李渊认为长子与次子相差甚远。因此,在充分肯定了李建成的观点后,他把头又转向了次子世民,笑着发问:“你呢,世民,你可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我完全支持大哥的考虑!”李世民站起来,大声回答。他今年虚岁已经十七,长得高大挺拔。说话之时,阳光满脸,透着一股令人难以拒绝的亲和力。“关于如何疏导流民,我建议大哥分以下步骤做。”他向李建成拱拱手,补充,“派人在进入弘化的路口设立屯田招募处,应募者一家大小皆有稀粥果腹。每聚集五千人,则为一屯,由临近各郡地方官员带走安置。如此,可避免很多人死于道路,也不给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

    “此外,朝廷未必有粮拨来赈灾,我们必须自己想办法。我觉得马先生的建议不错,裁减掉一部分郡兵以省粮。”他看看马圆规,又看看长孙无忌,继续说道:“郡兵皆有家在当地,春秋两季须回家务农,不易集中。若各郡挑拣流民中精壮且无家室者所累为兵,则可日日操练,以成精锐。外可抗突厥、吐谷浑,内可威慑山贼草寇!如此,也可防止长孙兄所虑之事发生。”

    ‘此计妙不可言!’陈演寿的目光猛然聚集成了一团,火一般看向了李世民。‘二公子才能恐怕是大公子十倍!’他心中暗道。恰好看见李世民的目光转过来,里面充满了咨询意味。

    “这只是世民的一点浅见,是否可行,还请父亲,大哥,陈师傅,马先生、长孙叔父点拨!”李世民再度拱手,谦逊练达。

    “二公子所言甚有道理!”陈演寿出于本能地回答。一瞬间,他居然忘记了考虑很多更复杂的牵扯因素。

    “卑职也赞同二公子所补充的建议!”长孙顺德微笑着表态。

    既然第一谋主陈演寿和李渊最信任的心腹长孙顺德都表示支持了,其他人怎可能再出言反对。况且,李世民的安排的确是切实可行。于是,大伙纷纷开口,赞叹二公子的深谋远虑。

    “世子之谋和二公子之策综合起来,则危机尽解。一家有两子可依,唐公,卑职向你贺喜了!”马元规最后开口,笑容无比欢畅。

    “还有我,我可以帮大哥去打下手,也可以为二哥去帮忙!”一直蹲在炭盆前玩火的李元吉不甘被落下,跳起来大声嚷嚷。

    “好,好,你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李渊开心地摸摸元吉的头,笑呵呵地说道。他把目光看向建成,李建成笑着点头许诺。他把目光转向世民,李世民也以坦诚的笑容相回应。见两个儿子如此贴心,李渊脸上的笑容愈发欢畅。他又将头扫向钱九珑,武士彟、刘弘基和长孙无忌,看到自己麾下老一代谋士稳重机智,新一代将领沉着大度。

    李家终于在乱世到来之前积攒起了自保的力量。凭着这种实力,无论乱世持续多久,即将到来的危机有多大,家族荣誉和兴旺都可以从从容容地传承下去。这一刻,他又想起了自己祖父,父辈,在前一个曾经长达数百的乱世中,李家的先人通过不屑的努力将家族绵延下来,今后,这个家族还会在建成和世民的手上,凭借在座诸位的努力延续下去。

    生生不息。

第263章 诺言(12)() 
?“唐公好像没跟大伙谈如何应对邸报上所说的情况?”议事结束后,武士彟跟在刘弘基身边,悄悄地嘀咕。用了将近三年时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了李家的心腹。但由于入幕的时间太短,对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一时还无法适应。所以别人心里亮亮,他却两眼昏昏。偏偏在众人面前还不能露怯,所以连找个朋友商量一下都很难。

    “唐公已经做出了决定!”刘弘基放慢脚步,待其他人都走远时,低声说道。

    “可唐公什么也没说啊?”武士彟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李旭离开后,他就一直唯刘弘基马首是瞻。但刘弘基却变得越来越惜言如金,很少给予人指点。偶尔说上几句话,还宛如和尚打禅语般,弄得人满头雾水。

    “没说便是决定!”刘弘基的话越来越令人迷惑。

    什么都没说,就代表着决定?反着推来,说过的话,岂不代表没说。武士彟还想再问得清楚一些,刘弘基却加快了脚步,直奔马厩而去,根本不给他更多的探讨机会。武士彟歪着头试图寻找其他可以交流的朋友,却看到大伙一个个行色匆匆,仿佛根本看不到他这个不够聪明的笨蛋。

    “如果李旭在,肯定可以跟他商量的。他从来不笑别人笨!”武士彟懊恼地叹了口气,抬腿踢翻一块石子。因为仲坚自己也不够聪明,所以他能包容。但不聪明的仲坚的脚步却越走越快,才两年不见,已经从校尉做到武牙郎将,畴县侯,而聪明的自己几乎还在原地打转。

    如果自己当初跟仲坚一起去雄武骁果营,会不会另一番光景?感受到孤独的时候,武士彟忍不住幻想。如果那样,也许自己目前的职务就不仅仅是一个校尉,但也可能已经横尸荒野了。当时的李旭不是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人,虽然他很淳厚,对朋友很尽心。可如果他连自保的本事都没有,又怎会有实力照顾身边的心腹?

    当年跟着李旭去雄武营的几个弟兄都被宇文家排挤出军中了,其中包括唐公刻意安插进去的秦行师。通过唐公府从秘密渠道得来的消息,武士彟还知道张秀完全投靠了宇文士及,而宇文家把旭子视为了眼中钉,甚至使用下流手段让他连第三次辽东之战都没机会参与。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皇帝陛下却对旭子特别照顾。可皇帝陛下的心情时好时坏,如果他哪天看旭子不顺眼了,而旭子又还像现在这样无根基可持,跟他走得越近的人倒霉的可能性就越大。

    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武士彟心里稍为平衡了些。校尉就校尉吧,至少靠在唐公这个根深叶茂的大树下好乘凉。他落落寡合地走近马厩,牵出当年在李旭麾下得来的大宛良马,刚欲跨上坐骑,忽然看见长孙无忌匆匆忙忙地挡在了自己马前。

    “武校尉,二公子请你去他那里去一趟!”长孙无忌一边擦着脑门上跑出来的汗,一边命令。

    “二公子找我什么事?”武士彟愣了一下,追问。

    “去西跨院你就知道了!”长孙无忌的声音冰冷得就像眼下的天气。这家伙向来不太懂礼貌,特别对于武士彟这种出身平民之家,看上去又好像没什么特殊本领的家伙,更是摆足了一幅高高在上的贵胄派头。

    武士彟吃了一个瘪,但他没有资格跟长孙无忌这种生来就有袭爵在身的家伙叫劲。笑了笑,他轻轻地将缰绳交给马厩里的家丁,然后转身向李世民所居住的西跨院走。才走出十几步,又看见刘弘基的战马也被侍卫长钱九珑给截了回来。

    “二公子有重要事情请刘兄商量,失礼之处,刘兄勿怪!”对于刘弘基,长孙无忌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二人的世袭的名爵都是勋侍,彼此之间的地位相等,关系自然也亲近。

    “无妨,我正要回来找士彟商量些杂事。大伙刚好边走边聊!”刘弘基大度地摆了摆手,表示不介意李世民的临时打扰。

    “那好,二位请随我来!”长孙无忌愣了一下,旋即调整了自己的态度。他看不起商人出身的武士彟,但刘弘基在府内素得人望。‘一个被二公子和刘弘基同时看中的人肯定不会像表面上那样没本事。’独特的看人逻辑让长孙无忌决定重新评估武士彟。

    “此人举止倒是非常稳住,也很能沉的住气!”看着武士彟一直不变的笑容,长孙无忌暗中评价。“能沉住气的人心机都比较深,所以也难怪二公子看好他!”以为谋主挑选心腹的眼光,长孙无忌继续从武士彟身上寻找优点。片刻之后,他开始失望,“但从身材上看,此人武艺未必佳。走路的样子也过于轻巧,看上去不像个非常有胆气的人!”

    长孙无忌认为,古来能成大事者,其心智、胆气缺一不可。眼下李府的人才大部分都被唐公指派给了世子建成,可供二公子选择的范围很窄。即便是这样,还有一些目光短浅的家伙不喜欢跟在二公子身后另创一番基业,宁愿在幕僚堆里舒舒服服地混日子。

    “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