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脾气太暴躁,万一惹怒了蜀军怎么办?”白朗摇头道:“何况咱们后边有这么大的一条尾巴,人家不怕担干系吗?”
“白狼大哥,这已经是咱们最后的活路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弟兄们死吧。”丁万松说道。
白朗看了看几位首领道:“这样好了,让李鸿宾和王心传去。你们记得要和颜悦色,我们是去求人的,不要惹怒了人家。”最后白朗还是决定派两个脾气比较平顺比较细心的头领过去。
其实白朗等人并不知道,在他们前面的高原省洛南县境内一支大军正在严阵以待,随时关注着他们的情况。在洛南县北面四百公里的延安,一个重要的人物正在当地视察,他就是如今的大蜀军政府都督赵守宏。
“这里是高原省北部的中心啊,也是红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守宏边走边说道。
“是啊。这些地方干旱少雨,植被太过稀少,就连山羊都难以养肥。”跟在赵守宏旁边的是如今高原省的省长杜斌丞。杜斌丞是高原省米脂人,今年刚刚二十五岁。尽管年纪轻轻,他却已经从中川综合大学吏科毕业整整三年了。经过在中川的吏员岗位上数年的实践,聪慧的杜斌丞脱颖而出,这次被选为了高原省省的省长。
能过回到家乡做官,又是这么大的官职,杜斌丞却没有一点衣锦荣归的感觉,他所感到的是深深的责任。高原省的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的高低起伏将整个省分为了北部红土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和南部秦岭山地三部分。其中山地占到全省面积的三成五,而红土高原面积占了四成五,只有可怜的两成土地能够进行农业耕种。
因为耕种面积过少,加上气候干燥少雨,所以农耕时代的高原省十分贫困,粮食甚至难以自给。红土高原上的农耕年代可以说与华兰族的历史一样长,但是红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这里的夏季又多暴雨而且比较集中,在植被破坏之后,造成了此地严重的水土流失,高原地形也因此而变得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而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生存,当地百姓开始蓄养山羊。能够翻山越岭的山羊的确很适宜这样地形起伏植被稀少而干旱的地形,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山羊非常厉害,它可以将深埋土中的植物根部挖出来吃掉,为了能够填饱肚子,红土高原上的山羊经常如此。将植物连根挖掉的行为,使得高原上植被更加稀少,水土流失也就更加严重。
如今杜斌丞心中所想的就是解决红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这样将可以让高原省的粮食产量做到自给自足,百姓也能得到温饱。赵守宏也想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不过他心中所想却不止是百姓的温饱,而是红河泥沙的问题。
红河发源于青疆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原、中川、西域省、内匈奴、高原省、高原省、中南、齐鲁八个省,由于途径红土高原,因而成了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的红河都要从红土高原上卷走数十亿吨泥沙,这些含泥沙的河水在进入下游的平原地区后会慢慢减速,减速的过程中,泥沙会慢慢沉积因而垫高河道。
河道被垫高,自然会造成决堤。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两千多年之间,红河共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有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随着红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
按照后世的历史记载,1938年红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中南、江北和江南三省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这样几乎波及半个国家的灾害是赵守宏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决心改造红土高原的环境,让这里的植被得以恢复,同时能够保证当地民众得以温饱。
根据后世的经验,想要控制水土流失,最好的方法就是种树。可是这种土壤贫瘠的地区,想要种树也非易事。只有耐干旱的树种才能在这样的地区生存,只有扎根深的树种才能保证不被夏季的暴雨冲走,而这样的树种大多没有经济效益。
依据后世华兰的习惯,在这些需要保持水土的地方种树,多数都实行政府补贴制度。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雇佣当地百姓进行树木种植和维护,但这样的成本是极高的。后世的国家之所以要如此做也是无奈之举,但赵守宏却不需要,因为他的手中有太空医院的生物实验室。
赵守宏之所以这个时候来到红土高原,其实与高原省南部即将爆发的冲突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上个月生物实验室刚刚研制出了新的树种。新的树种采用了三个树种的基因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研发出了一种耐干旱、根系发达而又生长快速的树木,此外这个树种还易于嫁接。
有这样的优质树种在手,面对的红土高原赵守宏感到满是希望。只要能够在红土高原试种成功,将全面改变红河泥沙量过大的局面。他不但要在陕北种植这种树,红土高原所覆盖的西域省和内匈奴等地都要种植,这样红河将不再携带大量泥沙,决口和改道的事件将不会再出现。
赵守宏的想法还不止于此,这些树木将会栽遍西北的沙漠和戈壁滩,将那些干旱的无人区变成人类生存的乐园。赵守宏所想的不仅仅是扩展华兰人的生存空间,还要改善这些土地,让它们更加适宜生存。
“只要我们能够试验成功,西北将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赵守宏将自己的宏伟蓝图叙述给杜斌丞,他听得眼中神光连闪:“如果真的可以,整个西北的人口承载能力将增加数十倍。”
第五百二十五章主动投效()
“不错,更可贵的是这种树还能产生足够的经济价值。”赵守宏道:“这种树是融合胡杨、榕树和白蜡木三种树的优点而成,它不但根系发达耐干旱,生长速度也极快,大约五年时间就可以成材,此外木质十分坚硬,是非常好的家具材料。除了这些优点,它还非常容易嫁接,只要树苗生产两年之后就可以开始嫁接,第三年就能结果,而且在北方能够存活的各种水果它都可以嫁接。”
“这么说来,只要有这种树木的存在,我们不需要太长时间就能完全改变西北的干旱气候。”杜斌丞问道。
“没错,我打算今年开始现在高原省的红土高原上试种。你要耐心做好劝说工作,告诉他们三年以后就可以有收成。而在这之前,政府将给予财政补贴帮助他们度日。”赵守宏说道。
“是,我一定做好工作,争取尽快将这片土地种上新树。”杜斌丞道:“只是不知道这种树叫什么名字。”
“这”赵守宏顿时语塞,他光想着这种树的前景了,还没有起名字。赵守宏一挥手道:“这种树将成为我们改造自然,改善西北生存环境的先锋,就叫先锋树好了。”
“好啊,与咱们先锋党同名,好一个先锋树,我一定尽快让整个高原省编成绿洲。”杜斌丞兴奋的保证着。就在两人憧憬着未来,同时规划着即将植树的面积时,田颂尧迎来了两个他久候的客人。
“报告师长,两个人已经带到了。”卫兵对着田颂尧敬礼道。通过大战之后参谋本部下发的扩军令,如今田颂尧的第九独立旅已经变成了大蜀人民军第十八山地步兵师,只不过由于新兵训练营的训练速度有限,至今补充到他手下的只多了一个步兵团而已,那个他最为期待的榴弹炮团也还遥遥无期。
“让他们进来吧。”田颂尧立刻让卫兵将人带进来,自从听说白朗派了联络人员过来,他已经等待这些人很久了。
很快两个唯唯诺诺的中年汉子走进屋子里,那名引路的卫兵指着田颂尧道:“这就是我们的师长,你们有什么话就说吧。”
听到卫兵的话,两人明显一愣,其中一个说道:“你不是上次到营地来的陈师长?”
“你说的是陈虎吧,他是特战师的师长,而我是大蜀人民军第十八山地步兵师的师长。”田颂尧笑着回答道。
两人听得面面相觑,第十八师啊,这蜀军到底有多少部队啊。听说这位也是蜀军的师长,那个中年人继续拱手道:“在下李鸿宾,这位是王心传,我们都是白朗大哥麾下的头领。这次我们是希望与贵军接洽,希望能够投奔蜀军。”
“投奔我们?”田颂尧微微皱了皱眉。根据赵守宏原本的计划,这些桀骜不驯的家伙应该是寻求帮助的。而如今对方居然要加入蜀军,这就在他的权限之外了。
“这我不能答复你们,我没有这样的权利。”田颂尧摇头道:“不过我可以保证向上级汇报,赵都督最近会来洛南视察,到时候由他决断。在这之前,你们必须接受我们的管理,我也会给你们相应的待遇,至少能够吃饱饭并保证绝对的安全。”
两人听田颂尧前面的话心头一黯,还以为白朗起义军这次定无生还之理,可是后面的话却让他们再次燃起了希望。
“如果我们现在来洛南县,能够得到贵军的庇护吗?”王心传问道。
“当然可以,我们向来说到做到。”田颂尧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李鸿宾还有些不放心:“可是我们后面还有紧紧追赶的数万北域军,这些人怎么办?”
田颂尧冷笑一声:“如今高原省是我们大蜀军的地盘,不论是何方势力,敢侵入高原省就要做好被全歼的准备,就算是北域军也不例外。”
两人闻言大喜,当即道:“我们这就回去回复白朗大哥,让他立刻率队来洛南投诚。”
“也好,你们快去快回,后面有追兵我会帮你们阻挡的。”田颂尧点头道。
李鸿宾和王心传知道事态紧急,容不得他们太过磨蹭,因此他当天就返了回去。一天之后,两人就回到了白朗军中,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