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兰国海军分到的份额总计有主力舰八万一千吨,航空母舰三十一万五千吨,重型巡洋舰六十三万吨。数量看似想当不少,但主力舰的吨位却饱受诟病,沈寿堃和程璧光甚至认为这是列强在欺压华兰国。
赵守宏看了看两位群情激奋的海军司令,淡淡的说道:“这个配额是我争取来的,你们有什么意见?”赵守宏一句话,大家顿时不说话了,只不过两位海军里资历最好的司令,还是有些耿耿于怀。
看了看几个海军司令,赵守宏严肃的说道:“我已经多次强调过了,未来的海战是航空母舰的天下,战列舰必将遭到淘汰。如果你们不想因为战术思想跟不上时代,而被强令退役,从现在开始必须尽快熟悉航空母舰的用法了,将来你们的旗舰都会陆续换成航空母舰。”
在西部特区内部,赵守宏拥有着绝对的权威,尽管他平时待人亲切,但到了决定正事的时候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看了看几人他说道:“如今撒尔帝国依然是世界最强海军大国,我们是无法正面对抗的,所以这次的条约我们只能接受,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海军如何改组,我们可以充分讨论。”
“可是我们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如今已经大大超过了吨位限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蔡廷干问道。
赵守宏看了看几位海军司令说道:“海军关于新式战列巡洋舰的建造计划立即停止,海军仅保留中川号作为东大洋舰队旗舰,皎漂号作为斋尼洋舰队旗舰。三艘缴获的扶桑级战列舰全部拆毁,新的中原级航空母舰要加快建造进度,如今我们只有四艘,要再建造六艘,新的航空母舰全部配置给东大洋舰队。”
说到这里魏翰站了起来:“总领大人,关于上海级另外的四艘超出了主力舰编制,但是拆毁却略嫌可惜,我有个办法保住不知道行不行。”
“哦?魏老快说。”赵守宏听得眼前一亮,这几艘战舰被拆是赵守宏最为痛心的,如今听说魏翰有办法保住,他立刻连声询问道。
魏翰缕着胡子道:“我刚才计算过了,虽然上海级战列巡洋舰的排水量高达两万多吨,但是如果拆掉所有装甲,并且将四座双联装炮台的三百五十六毫米大炮换成二百零三毫米,同时将四座炮台降为三座,就能达到一万五千吨的限度。这样一来,几艘战列巡洋舰就能摇身一变,转而占用重巡洋舰的吨位配额了。”
“这样做果然能行?”赵守宏听得眼前一亮,如果真的可以,华兰国在这次会议之后,而可以说没有丝毫损失了。
“应该没有问题,具体的改装方法我还要回船坞去仔细研究,但限制排水量应该问题不大。”魏翰给了肯定的答复。
“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占据优势了。”赵守宏兴奋的说道。
看了看依然提不起劲来的几个海军司令,赵守宏笑道:“你们认为海军会被削弱吗?你们可要注意,华兰国虽然签订了海军协定,兰芳共和国和南十字星共和国却没签。”
作为兰芳共和国舰队司令的程璧光眼前一亮:“难道”
赵守宏微微一笑:“你们以为我之前不遗余力的扩建墨尔本和雅加达的海军造船厂,为了是什么?既然华兰国已经没有了海军吨位配额,那么就将中川级战列舰的建造场所放到两国去。请你们听清楚,这一次是战列舰而不是战列巡洋舰。”
“太好了。”程璧光兴奋地无以复加,简直无法形容自己的感觉了。从今以后,兰芳国将拥有一支领任何人生畏的舰队。
会后海军造舰计划受到大幅调整,其中金州级轻巡洋舰的排水量被严格限制在八千吨之内,建造数量则翻了一番成了24艘。镇海级驱逐舰也是一样被提升到了80艘的建造量,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要“出口”给兰芳共和国和南十字星共和国的,因为两国的造船厂正在全力建造中川级战列舰,每个造船厂四艘。
两大舰队的二十艘海狼3型潜艇被集合了起来,由在历次战斗中积功升为少将的陈涛担任潜艇部队司令。同时赵守宏秘密下令,将潜艇部队的规模从二十艘提升为四十五艘,同时开始对新型潜艇的研制工作。
在经历签订海军条约和庞大海军计划的实施之后,国内舆论的导向越来越偏向于赵守宏。就连一向对政府比较苛刻,喜欢报道阴暗面的申报,也转了风向。史量才越来越感觉西部特区才是华兰国的未来,因此全国影响力最大的申报也单独开了一个版面,以介绍特区的种种经济政策和民生气象。
各大报纸都在特区常驻有记者,专门报道特区的新鲜事物,有条件的还配有图片。西部特区的富庶与发达,渐渐被沿海各省的百姓们所了解。以前他们了解特区的方式,多是风传或者亲属的信件,从未有这样清晰的知道,原来特区的生活如此美好。很快沿海各省又开始了一波移民潮,不管是生活困苦的百姓还是追求商机的生意人,纷纷涌向了西部特区的边境地区。
各大军阀越来越感受到危机,人口越来越少,不光是难以抓捕壮丁从军,更大的问题还有商业的衰落、农业的荒废,以及越来越少的税收。对于这一点赵守宏却是乐见的,军阀的势力越弱,内战的烈度就越低。何况沿海各省向来是华兰人的集中地,大部分迁走反倒有利于降低那里的人口密度,给未来的发展腾出地方。
第九百一十七章自治的顾虑()
至于迁入西部特区的人口,他们就必须服从特区的安排,将这些人填充到人口稀少的边疆地区,可以大大扩展华兰民族的生存空间。依靠这样的方法,赵守宏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了华兰民族的大移民和生存空间扩张。眼看着西部特区越来越强大,各大军阀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就连孙文海也是一样。
尽管在与赵守宏的接触中,孙文海知道他是一个真正不计私利的革命者,但他依然向往着民主共和,认为那才是让华兰国真正强盛起来的唯一方法。如今黄彬因病退隐到西部特区修养,宋教初则加入了特区政府,成为基建部的部长。国大党三位大佬已去其二,孙文海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来自国内各方的强大压力下,他开始寻找外援。
就在这个时候,红罗国宣布了电气化建设的五年纲要,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建设。对于这个新兴国家,孙文海看到了一丝希望。当初他们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罗刹帝国,同时击败了各国的干涉军,这才在西大陆上站稳了脚跟。如果跟这样一个国家合作,似乎可以学到让军队强大起来的秘诀,因此孙卫华特意派他的弟子蒋瑞元前往莫斯科,希望能够达成合作的意向。
布宁自从撮合了华兰共社党成立之后,一直关注着这个小党派。可是在建立初期,党派的发展是非常艰难的,何况他们又没有任何势力的支撑。这样一个经常挑起运动,与政府作对的党派,自然遭到了各地军阀的打压,因此共社党的发展始终不理想。
就在布宁为此而着急,不知道何时能够对西部特区下手的时候,蒋瑞元的出现却给了他另外一个思路,与华兰国内的军阀合作。如今除了西部特区以外,华兰国内的军阀分为五派,其中交趾系和桂系与特区关系密切,显然是其隐形盟友,直系军阀托庇于撒尔帝国,奉系军阀则由倭国支持,唯一没人理睬的就是这个粤系。
孙文海是理想主义者,他不希望让自己的势力受到列强掌握,因此始终不同意与诸多列强合作,这也是赵守宏最欣赏他的地方。不过这一次孙文海却一反常态,选择了最为弱小的红罗国。
实际上孙文海这样做有两个考虑,第一是粤系比较富庶,他们想要的只是让军队强大的方法,资金支持却没有必要。第二则是因为红罗国的弱小,只有对方弱小才有可能成为平等的合作关系,才不会因为受制于人,而让粤系变成他国的傀儡。
现在的红罗国没有精力去经营国外的傀儡,孙文能够倒贴上来平等合作,让布宁达到牵制西部特区目的,绝对是个意外的惊喜。布宁当即派出马林作为代表,亲自前往粤东城会见孙文海。元旦刚过,风尘仆仆的马林就在粤东城的总统府内见到了孙文海。
两人私下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密谈,双方都对国内形势和未来的发展做了分析,孙文海也认同了对方关于粤军战力不强的意见。马林给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换装红罗武器,同时在红罗军的帮助下建立军校,培养新式军官,由红罗军派出有经验的指挥官担任军事顾问。只有这样,粤军的战斗力才能得到快速提升,并最终超越国内大部分军阀。
马林的提议让孙文海眼前一亮,他立刻任命自己最信任的蒋瑞元负责筹办华兰国大党陆军军官军校。因为军校被安置在粤东城黄浦区长洲岛上,因此被后世称为黄埔军校。这座本来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堪称划时代产物的军校,此时的建立却显得多此一举。
早在十多年前建立的中川陆军军官学校,早已将全国的人才都吸引力过去,此时黄埔军校的建立,生源的素质已经无法保证。无奈之下,孙文海只好命令聘请红罗人前来任教,学生则由粤军内抽调年轻军官组成。一座本来恢弘大气,培育了无数人才的正规军事院校,没想到一开始就沦为了军官训练班。
就在孙文海整顿军备,以军事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的时候,南原省出了一件石破惊天的大事情。自从军阀张敬尧被南原百姓驱赶之后,那里就成了一片无主之地。南原人很快选出了一些地方乡绅,成立了自治委员会。按照原本的计划,南原人应该选举议会,成立自己的自治政府。可是南原省始终有一半的土地在西部特区境内,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一旦半个南原省实行自治,就将原本已经相当没有多少瓜葛的两地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