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巴普洛夫是在自己吓自己,华兰国不可能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对红联国宣战,否则他将有可能陷入与白鹰国的决战之中。一旦华兰国正面对上整个乌托邦主义联盟,赵守宏的计划也就彻底破产了。将自己的国家在战争一开始就推到前线,这是赵守宏绝对不会干的,至少在三方势力其中一方遭到极大削弱之前,他不打算押注。
包围巴普洛夫所部预备队方面军的,实际上是倭族雇佣军的十二个师。在倭族部队参加红衣国内战,后来又有部分留守摩洛哥之后,倭族雇佣军缩水近一半。不过有倭国陆军士官学校源源不断的送来新的兵员,让缩水的雇佣军很快恢复了旧观。
如今赵守宏对动用这支不需要高额抚恤金,不需要担心伤亡,也不用担心世界舆论压力的部队用起来非常顺手。让这么大规模的倭军在罗刹军序列中,对华兰国的外交没有多少影响,却能够极大的加强罗刹军战斗力,同时让张学良掌控罗刹国军事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这一次倭族雇佣军再次出击,是由郭松龄亲自指挥的。本来在红联国领军多年的图哈切夫斯基,甚为了解红联军各个将领的喜好与斯特林的脾气,所以他才会摆出这个围点打援的局让他们钻。他知道如今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巴普洛夫大将是斯特林最器重的领军人物,自然会让他率领部队救援。
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斯特林除了抽调首都的兵力别无选择,而因为首都的防御问题,人数又不会太多,这正是个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好机会。图哈切夫斯基算准了巴普洛夫的脾气,所以将自己所有的机动部队,用来消灭红联军的王牌装甲部队,结果让崔可夫憋屈的成为失败者。
对于顿涅茨克方向上,他并没有消灭巴普洛夫的准备。一来是兵力实在不够,难以兼顾两个战场,他甚至打算在消灭崔可夫部队之后,连对乌克兰方面军的包围也撤去,以避免己方的损失。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面对正在东进的西部方面军没有取胜的把握。
红联军在乌克兰的预备队方面军已经接近二十万,加上乌克兰方面军残部的六万多人,如果西部方面军的三十万部队再抵达,红联军的兵力将大大超过罗刹军,他如果能够守住现在成果,已经是邀天之幸了,怎么还有心思继续进攻。
可是张学良给他的援助,却让他再次燃起了全歼红联军主力的希望。十二个倭兵师,超过二十万兵力的投入,让他有了一支战力极强的生力军。这支部队的装备与罗刹军差不多,足以对相同数量的红联军形成优势,将他们投入顿涅茨克就有了胜利的希望。
这个临时被改变的计划,很快就被付诸实施了,在对方两路军汇合时候,倭军迅速汇聚了过来,将巴普洛夫大将的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倭军很快开始在包围圈外围挖掘工事坚守,同时以火炮对包围圈内进行全方位覆盖。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歼灭战()
倭军并没有空军的编制,罗刹军的空军又在对乌克兰方面军进行狂轰乱炸,根本无暇顾及这边,所以他们只能以单纯的步兵火力,对包围圈中的预备队方面军主力进行打击。
幸好这片区域不算大,倭军炮兵足以做到全覆盖,结果在这样先发制人的攻击下,红联军的炮兵遭受惨重损失,大口径火炮几乎损失殆尽。巴普洛夫大将气得直骂娘,但已经无济于事,没有炮火的帮助,红联军只能依靠自己手中的轻武器,对包围圈外围的部队发起冲锋。
倭军迅速建成的防线有大量机枪火力,凭借着火炮加机枪的无缝对接火力覆盖,红联军根本难以冲出包围圈。
到了晚上,倭军毫不心疼的用照明弹帮助前线步兵照亮阵地前数百米的地域,想要夜袭的红联军毫无侥幸的可能,巴普洛夫大将对此也是一筹莫展。
巴普洛夫大将拼命的突围,他认为倭军既然没有发动总攻,说明包围圈并不严密,对方的兵力数量不足。所以他希望能够创造奇迹,带领预备役方面军突出重围,撤退到红军城去。
可惜巴普洛夫大将并不知道,倭军之所以并未进攻,除了打算以防御战消耗预备队方面军的人员和弹药之外,还因为罗刹军主力正在围歼乌克兰方面军,后勤部门不可能同时供应两场大战役级别的总攻。
在顿涅茨克以东地区,罗刹军已经在做最后的围剿了。随着大量火炮的加入,乌克兰方面军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们的活动区域在缩小,受到炮击的密度却在节节升高。面对着不停歇的炮击和轰炸,他们只能捂紧耳朵蹲在工事里,默默忍受着罗刹军的进攻。
图哈切夫斯基加大进攻力量,他投入了自己手中所有的兵力,打算尽快消灭乌克兰方面军。无粮少弹的乌克兰方面军早已到了极限,当总攻开始的时候,他们能够凭借的就只有自己的血肉之躯了。
“乌拉”的喊声响彻云霄,红联军士兵们状若疯虎。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莫甘纳辛步枪,冲向了隆隆而来的奔狼3型坦克。罗刹军的坦克上,同轴机枪在无情的射击着,成片的红联军士兵被击毙,而他们的战友却踏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前进。
战场上充斥着血腥气,双方都没有一丝手软的意思,这些多年作战的老兵心中清楚,战场是没有任何怜悯可讲的。如果你对敌人仁慈,就会害死自己的同伴甚至是自己。
第一批发动冲锋的红联军士兵很快损失殆尽,他们的英勇却无法阻止罗刹军的前进速度。宽大的履带碾过尸山血海,带起蓬蓬的血雾,机枪却在一刻不停的扫射着战壕中的红联军。
包围圈在逐步缩小,乌克兰方面军的官兵们却无力阻止,尽管政委们依然高举着铁皮喇叭,大声鼓励着战士们为了乌托邦主义而献身,但效果却越来越差。那些满眼血丝,挥舞着纳甘手枪的政委们心中也知道,整个方面军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现在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消耗敌人的兵力,为大部队的胜利争取到多一点的筹码。
红联军士兵前仆后继的发动反冲锋,希望以钢铁般的意志,打退罗刹军的进攻,哪怕是为战友争取到多活一分钟的机会,哪怕打死打伤一个敌人。
对于红联军士兵的英勇,图哈切夫斯基有着充分的考虑,他命令以炮火为先导,坦克与步兵交替前进。整个罗刹军犹如一台割草机般,慢慢撕碎红联军的防线,再一点点的吞噬掉。
这样稳扎稳打的战术,是无法用英勇的反冲锋破解的,因为交替前进,坦克与步兵的结合非常紧密,根本不给对方以可趁之机。图哈切夫斯基有的是时间,有的是耐心,只要慢慢蚕食掉对方,做到全歼敌人就足够了。
总攻进行了两天时间,在这两天中,乌克兰方面军的官兵们简直如身坠地狱之中。他们拼尽了全力,却始终无法打开突围通道,随着包围圈越缩越小,包围兵力的厚度在慢慢增加,这也让突围变得越来越困难。
乌克兰方面军的官兵们最终绝望了,所有人都冲上前线,与其坐等被飞机火炮轰炸而死,他们宁愿选择死在对方的枪口下。几乎是所有的红联军士兵都在反冲锋中阵亡,最终罗刹军抓捕的只有七百多名无法动弹的伤兵。是役乌克兰方面军主力共十三万人全军覆没,罗刹军也付出了五万多人的代价。
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打扫战场休整部队,因为时间不等人,西部方面军的主力已经开入了乌克兰境内,距离顿涅茨克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红联军的机场已经大部分修好,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空军部队开始进驻,大量红联国最先进的伊16和伊153战斗机正在与罗刹空军展开大战。
尽管红联空军的装备要差上一筹,但胜在数量众多,面对着罗刹空军并不吃亏。双方在预备队方面军包围圈的上空持续爆发空战,损失都非常大,如果不是因为罗刹军装备了分米波雷达,可以指挥战斗机部队,在最有利的时间升空作战,恐怕罗刹空军就要坚持不下去了。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图哈切夫斯基命令围歼乌克兰方面军的主力部队立刻转进,在行军中进行重新编制和整顿,以缩短增援的时间。不过图哈切夫斯基显然不知道郭松龄的果决,在罗刹军主力尚未抵达之前,郭松龄已经发起了总攻。
郭松龄认为情况越来越严峻,战机转瞬即逝,如果等待罗刹军主力,很可能让这支红联军逃脱,因此他立刻命令倭军发起进攻。
与罗刹军不同的,是倭军机械化装备较少,虽然在改进装备之后,也配备了部分陈旧的奔狼2型坦克和快鹿1型装甲车,但实际上数量并不多,十二个师全加起来,也仅有一千辆坦克左右,其数量还赶不上华兰国防军的三个师,质量差得更远。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刺刀见红()
这一次的总攻倭军虽然也有炮火准备,但在进攻的时候却不似罗刹军般势如破竹,两军所出现的形势,更多是势均力敌的刺刀战。子弹匮乏的红联军士兵,碰上了喜欢拼刺刀的倭兵,双方的战场就成了这样一番景象。
刺刀见红的肉搏战,是最能体现双方拼搏精神的战斗,然而双方的士兵却都不缺乏这样的精神。这样的肉搏战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红联军身高马大力量强悍,倭兵拼刺技术精熟,互相之间又懂得配合,却是各有所长的局面。
一场现代化的大战,却让双方打成了一次中世纪的战斗,对此郭松龄也非常无奈。更让他无奈的,是倭兵头脑死板不知变通,他们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堂堂真正对决的战斗,对于华兰军利用手枪和冲锋枪的取巧战法不屑一顾,结果双方的战斗完全没有枪声,成了刀刀见血的真正肉搏战。
倭兵士气高涨体力充沛,而被包围了几天的预备队方面军弹药都没剩下多少,粮食就更加匮乏了,不少战士已经整天没有吃过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