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挪威绵长的海岸线,可以为条顿国的潜艇部队提供大量驻扎基地,避免本国仅有的几个基地被协约国封锁。占据了风暴洋沿岸的这一长条型领土,条顿空军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轰炸机,控制半个北海的制空权,这将对撒尔帝国的制海权,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还能依靠挪威优越的地理位置,将白鹰国与红联国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这样一来不管希斯勒要对付任何一方,都能取得足够的优势。
除此之外,希斯勒有着不得不出兵的理由。条顿国的铁矿石大部分都以来进口,除了从华兰国远途运输之外,国内用量的四成都由瑞典供应。在夏季的时候,瑞典铁矿石可以从吕勒奥港运出,经过在波罗的海上的近途海上输送,供给条顿国使用。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冬季战争()
这条路线最短,而且整条航线都在波罗的海的内海行驶,安全又便捷。可惜这条航线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季节性,因为西大陆北方的冬季异常寒冷,只要进入11月之后,吕勒奥港就会结冰,冰层非常厚,甚至依靠破冰船也寸步难行。
到了这样的天气,瑞典铁矿石的运送港口,就只能转到挪威的纳尔维克港了。不同于中立的瑞典,挪威是个比较倾向于撒尔帝国的国家,在冬季运输的时候,挪威随时都可能因为撒尔帝国的要求,而切断对条顿国的输送。
最近撒尔帝国为了限制条顿国的发展,避免其威胁到高卢国的安全,真的这样做了。为了避免铁矿石的供应被切断,希斯勒最好的做法就是控制挪威的港口,以确保铁矿石的正常运送。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希斯勒已经利用陈兵东部战线的方法,转移了协约国的视线,并让撒尔帝国放松了警惕,而现在就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条顿国参谋本部很快拟订了威瑟堡行动计划,条顿军计划在动用空军和海军的力量之后,将一个山地师、一个空降师、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和两个步兵师投送到挪威地区,借以控制其国内的各个要点。
这是一次条顿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海陆空三军联合大作战,其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对白兰国的作战计划,为此条顿将军们没日没夜的站在沙盘前,推算着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以及解决方法,力求做到事无巨细,让这场战役有更大的把握。
没想到挪威战役尚未开始,红联国却首先发动了战争。在与罗刹帝国的战争中,损失了乌克兰的大片领土之后,斯特林在边境地区开始构筑工事,以防止对方的仅需进攻。罗刹帝国也要消化大片新领土,一时间没有了进取的能力,双方暂时相安无事。
与罗刹帝国暂时没有了战事,斯特林却感觉自己的怒火没有地方发泄。两个逃走的叛徒,居然将红联军打得毫无脾气,乌克兰方面军被全歼,预备队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被消灭,华西列夫斯基阵前起义。
斯特林感觉自己快要失去对军队的掌控了,可是他又不敢继续进行清洗。上一次的大清洗,已经损失了太多有经验的军官,如果再清洗一次,他的统治也就可以寿终正寝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凝聚整个军心,提升新军官的实战经验,同时提升军心士气,当然更重要的是挽回乌克兰方向的损失。
早在与罗刹帝国开战之前,莫洛托夫就利用外交手段软硬兼施,逼迫波罗的海三国签订了经贸互助条约,借以控制了三国的经济。在对罗刹帝国作战失败以后,斯特林命令大军压境,直接逼迫三国政府投降。
波罗的海三国都是小国,人口经济都不算强,军队数量也很少,面对着强大的红联军压境,他们只能选择屈服,随后又很快被并入红联国,成了加盟共和国之一。
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后,斯特林却是意犹未尽,他又将目光望向了北方的芬兰,那里是条顿红联密约中,属于红联国的势力范围。莫洛托夫很快前往芬兰,他借为布宁格勒建立缓冲区为由,提出了双方交换国土的要求。
对于红联国的无理要求,芬兰严词拒绝,双方经过几轮谈判,现场气氛却是越来越火爆,最终于11月9日谈判破裂,双方宣布进入战争状态。斯特林本来以为芬兰会如波罗的海三国般直接屈服,没想到却还要开战。怒火中烧的斯特林立刻指派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指挥此次对芬兰作战,后世历史将这次大战称为冬季战争。
11月28日,红联国单方面废除红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中断了两国外交关系。11月30日,红联军集中了共计20个师45万人,装备2000辆坦克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向芬兰发起全线进攻。
芬兰政府猝不及防,很快被红联军攻入领土内近五十公里的范围,拉彭兰塔、伊马特拉、约恩苏等多个城市被占领。斯特林深知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在红联军取得了初步胜利之后,他立刻宣布在红联军占领区的拉彭兰塔城内,成立了以芬兰共和党党魁库西宁为首的芬兰民主政府,声称红联军是应该政府要求越过边界的。
芬兰军在初期的失利之后,却很快的稳定了下来,国防部长曼纳海姆上将当机立断,投入了大量兵力,凭借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
红联军面对芬兰军的坚强抵抗,发起了不计代价的进攻,这一点绝对是伏罗希洛夫元帅的老风格。结果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以及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的芬兰军主阵地上,红联军损失惨重却没有任何进展。
芬兰人利用地利优势,充分发挥本土作战的特长,以灵活机动的方式打击红联国,取得了不小的战果。这个时候被红联人称之为白色死神的芬兰著名狙击手西蒙?海耶开始崭露头角。
年轻的时候,西蒙?海耶就显露出少有的射击天赋,曾经是北方从林中最好的猎手。参军之后,芬兰军方就对狙击战术有所重视,对于海耶这样的天才更是着意培养。机缘巧合之下,他被秘密派往当时的西部特区,以一名条顿自费留学生的名义,进入了当时为西特军培养狙击手的狙击学校。
西部特区是全世界最早开设狙击学校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赵守宏就在特战队里挑选神枪手教导狙击战术,并很快成立了狙击手部队。后来与特战队并行的狙击手部队被拆散,加入到各个部队之中担任战场狙击任务,华兰国的狙击手战术就充斥着战场,尤其是在步兵对决的巷战和僵持的堑壕战中,狙击手的身影无处不在。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形势逆转()
从那以后,华兰军的狙击手就分成了两支队伍,隶属于特种兵的狙击手,以及普通部队分配到每个班的狙击手,这两个部分的狙击手,一个是担任特种任务,一个则是进行战场狙击,都极大的发挥出狙击手的作用,让敌人闻风丧胆。
因为华兰国的狙击手从未到西方作战,因此西大陆各国对狙击手的威胁没有倭国、罗刹国那么感同身受,所以没有几个国家予以重视。但是芬兰却是个例外,在当初罗刹国与当时的西部特区作战时,有不少芬兰人在罗刹军中服役,在战场上他们饱尝狙击手的威胁,对狙击手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芬兰得以脱离罗刹帝国的统治,成为了独立的国家。当年曾经在罗刹军中服役的军官们,因为出身正规军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很快成为了芬兰军中的主力,他们也把对狙击手的认识带入了军中。
正是因为芬兰军中对狙击手的重视,才让海耶有了前往华兰国进行学习的机会。在西部特区的狙击学校里,他学到了两人狙击组战术、隐藏自身、去除气味、野外求生,以及如何利用环境等各种课程。
海耶成了第一个在狙击学校毕业的芬兰军人,而他所学习的狙击学校比西大陆各国那些所谓的狙击学校要专业得多。这位天生的猎手,在红芬战争中很快崭露头角,成了狙击手部队的绝对主力。
能够到华兰国学习的芬兰狙击手凤毛麟角,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在西大陆各国学习的,在这些人中西蒙?海耶很快脱颖而出,他身穿白色雪地掩护服,依靠着手中的步枪和冲锋枪在开战的头一个月内,就击杀了一百三十多名红联军官兵,其中最高级别甚至有一名少校。
更让人叫绝的,是海耶从来不用狙击镜。按照他的说法,机械标尺已经是上帝赋予狙击手最好的武器了,只要使用机械标尺,就能准确命中目标了。如果给步枪安装了狙击镜,反而会影响他的发挥,何况在阳光下狙击镜的反光是非常致命的。
凭借着老式的莫甘纳辛m1891式步枪和索米31式冲锋枪,西蒙?海耶所向披靡,杀的红联军尸横遍野。在茂密的雪原针叶林中,他带着队友们昼伏夜出,积极消灭着一切落单的红联军官兵。在海耶的带领下,芬兰军中很快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狙击手,让红联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因为芬兰军的积极进取,让红联军难以速胜,在战争初期的胜势慢慢消退之后,双方陷入了僵持阶段,然而在这个时候冬季已经来临了。因为斯特林是临时决定发动进攻,红联军即未进行详细的战争推演,也没有足够的后勤储备,结果战争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弹药、油料、食品经常接济不上,但这还都能够忍受,可是在进入冬季之后,防寒衣物和护具迟迟不到位,却让红联军饱受折磨。芬兰作为最靠近北极的几个国家之一,其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都在北极圈内,这里冬季的温度能低到零下四五十度,没有足够的御寒手段和坚固保暖的住所,根本就挨不过去。
红联军很快出现了大量非战斗减员,不少士兵在战壕内睡上一夜,第二天就再无醒不过来了。冻死冻伤的人越来越多,迫使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只好暂停了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