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琢的洋娃娃啊!
教室里,中间空着,周围一圈,摆放了一只只小椅子,间或有几个大点的桌子。看着一只只坐在椅子上的正太萝莉们,我突然想起件事儿,貌似这座位是固定的,那么,我是坐哪儿的?!该死,从20年多年后重生到现在上大班,天知道我这时候是坐哪儿的!怎么办捏?总不能一直站着吧,会露出马脚的。看着李萝莉旁边空着一个位子,要么我不管了先坐到萝莉旁边再说,想到要和这么可爱的萝莉一起坐,作为一个拥有29岁真实年龄的萝莉控怪蜀黍,我好“鸡动”,脚步不由控制地向着那个“宝座”移动过去,越靠近粉嫩的李萝莉,我的心脏越“喷喷喷”得跳个不停,冷静冷静,呼气吸气,吸气呼气,作为一个熟览各类可爱萝莉的怪蜀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紧张的心态失控,从而影响我英明神武的光辉形象。
众读者:(脑门上,一只黑色乌鸦,呱呱呱,叫着飞过……。),作者大大,你才虚岁7岁耶!请问你是怎么“鸡动”的?请脱下裤子,雄起你那小蚯蚓给俺们看看呗!!!
本大作者:………。。!矮油,你们好流氓,伦家不干嘛…!(# ̄▽ ̄#)
众读者:呕!胆汁都吐了。(︶︿︶)=凸
……
“修杰,这边,你坐这边”这时候一个高高瘦瘦的小正太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手指着身旁的座位,一手朝我挥了挥。
咦?这不是我铁杆哥们李丰么,丫挺的小时候长的比长大后帅多了。停下迈向李萝莉的脚步,我扭身向着丰子快步走去。
“丰子我来啦”说着,我边走边伸出右手,他也伸出右手,两只小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记得我和丰子的友情源于1992。当时上幼儿园中班,老师在新学期为了让小朋友们互相熟悉起来便搞了个活动——儿歌“找朋友”。那首歌是这么唱的,“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新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老师教大家围成圈唱歌,然后唱完散开互相找朋友。那时候就是这样,我和丰子像是王八对绿豆看对眼了,于是我们敬个礼,握个手成为朋友了,直到我重生前这长达20多年的友谊就是源于此。
坐在小椅子上,我和丰子俩人聊着刚刚过去的暑假,聊着那些你做过什么,我做过什么的无聊事儿。我一边和丰子聊着一边四处打量着教室里的萝莉正太们,有些还能辨认出来是谁,但大部分还是想不起来是谁。不一会儿,我发现了另外一个铁杆朋友——俞晓龙。这哥们长得唇红齿白,小时候和长大后相貌变化不大,不过是小时候长得嫩一点,长大后长得成熟一点。没有和他打招呼,因为前世此时我和他并不熟悉,还没有成为朋友。丰子和晓龙这个时候也不熟悉。虽然我家和晓龙他家在同一个村同一个大队,离得很近,但是这哥们小时候很闷的一个人独来独往,不怎么与他人交流,直到后来小学五六年级,我和另外两个哥们打牌80分或者打麻将三缺一,于是我们把这哥们从他家里挖了出来,几次打牌打麻将娱乐之后,我们便真正熟悉了,大家既是同学又成为了朋友。现在也不用急着过去和晓龙相认,太过热情吓到他就不好了。
“叮铃铃”,一阵铃声响起。老师走进教室,开始组织大家玩游戏,“看图说话”、“唱儿歌”等等游戏让萝莉正太们玩的不亦说乎(说,读yue,同悦。貌似古文里就是这样说的)。对重生后的我来说,参与这种幼稚的游戏感觉很奇怪,无法形容的奇怪。幸好我的座位是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不是在老师眼皮下的两侧和对面,所处的位置较为隐蔽,正好提供机会方便我“打酱油”,你看这不我和丰子两人就是看着老师,张着嘴貌似是在跟着老师唱儿歌,其实是在互相小声聊天。其他小朋友们唱得不亦说乎,我和丰子聊天聊得不亦说乎。
到了9点半,老师停下活动,开始给小朋友们发糕点,因为生物钟到了这个点会有饿的感觉,而小朋友们更应该在这个点补充点食物和饮水。所以这个安排是幼稚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惯例,80后仔细想想小时候,应该都这样的。
吃过点心,又休息了小半个钟头后,活动又开始了。这时候我和丰子也没啥可聊的了,再聊下去我也不知道重生后的我该和原装货才7岁虚岁的丰子聊些什么?难道聊女人和政治么?囧!于是我和丰子说,丰子你先跟着老师唱歌活动哦,我好像有点累了,休息一会儿先,要是老师叫我,你踢我椅子一下提醒我。丰子答应之后,我便神游天外去了。
直到中午前,也没老师找我,丰子没踢过我椅子。想想也是,只是一个小孩子坐在椅子上发呆,很正常的情况啊,或许孩子是累了休息一会儿,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换了谁看到这个情况也习以为常。
到了中午吃饭,因为学校设施简陋,没有专门的食堂,学校后面的小铁厂有食堂,食堂大妈会帮小学不回家吃饭的学生蒸饭,小学生们自带铝制的饭盒和米菜,然后食堂大妈负责帮你蒸。对了你没看错,大妈只是帮小学生蒸饭,而我们不是小学生,我们是幼托班。那我们吃什么呢?我们什么都吃,有时候吃糕点,有时候吃面食,有时候喝粥,有时候吃饭,总之幼托班老师让吃什么就吃什么,当时的条件真的很简陋很辛苦。学校后面的铁厂食堂只是帮部分学生蒸饭,名额都是有限的,而青宁小学就坐落在我们村里,当时就读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家里就是这个村的,或者离学校很近的村的,这些学生都是中午自个儿回家吃饭或者由家里给送饭。
前世的我曾经一度很羡慕这些能蒸饭的学生,因为我上小学那会儿家里没人给送饭,都是自个走到村里爷爷奶奶家吃饭,小时候小胳膊小腿走路也慢啊,中午吃个饭来回走一次就感觉很累人。而小时候吃饭很慢啊,磨洋工。等在家里吃完饭再走回学校,气还没喘,就到时间上课了,你说郁不郁闷。当时的想法,认为小铁厂大妈蒸的饭特别好吃,还有更好吃的菜。(你想啊,连蒸饭名额都是有限制的,限定的人数很少,物以稀为贵啊)直到后来有一个学期我也在学校蒸饭才知道,在铁厂蒸饭真的很坑爹,首先大妈是不负责提供饭菜的,里面的香味诱人的饭菜都是小铁厂工人师傅们的;其次,蒸饭自带米菜,然后在小食堂的水龙头那儿放蒸饭的水,这个水多少完全是自个掌握,读者你们或许小时候也有同样的经历,就算没有,你也可以很容易的想象,一个小学生用铝制饭盒蒸饭,这个水量多少能把握得多好呢?!结果就是蒸出来的饭菜要么半生,要么熟的太透,总之能有多难吃就有多难吃。(和现代很多大学食堂的饭菜一样难吃,囧!)
中午吃过饭之后,休息了半个小时,便到了午休时间,这个午休不是一般的午休,和现代公司的午休差别很大,幼托班的这个午休时间跨度很大,从中午之后,直接睡觉睡到下午家长来接。早一点的,家长下午3点就来了,那么你就可以3点就走,要是家长来晚了5点才来,那你就睡到5点吧。而小孩子有时候精力充沛啊,不累就不睡觉,特别是活波好动的小男孩,而我就是这种类型的;但是你不睡不行啊,你不睡就影响到其它睡觉的小朋友,为了其它小朋友有觉睡,于是老师们很严厉得强迫不睡觉孩子睡觉。(发现我打小就悲剧被强迫睡觉,囧!)于是前世的我特别讨厌午休,后来这个看法根深蒂固,直接影响到日后,初三高三再苦再累再昏昏欲睡的大夏天中午,我也不曾午休睡过觉。
现在我重生了,午休睡觉不再成为问题。我在老师的安排下,听话地爬上炕睡觉,看到我居然这么听话睡觉不吵不闹,俩老师还惊讶了一下。
……。
众读者:作者大大,你不是在上海麽,上海哪来的炕啊,不是东北那块儿才睡炕么?!不合理啊,逻辑性错误啊!
“nonono”本作者摇摆着食指,化身为穿着白大褂的小博士给大家做科普:90年代初期,上海郊区农村经济不发达,很多学校条件简陋,没有专门给幼托班小朋友们睡觉的休息室,利用当时当地有的资源,在各种室内教室内,围靠着墙壁切起一排排没有生火管道的台就是阉割版的炕了。这种炕造价低廉,比一个个小木床小铁床便宜省钱得多多了。爬上炕,发现丰子就睡在旁边,同一个炕上,只是初秋时节天气不冷,小朋友们各自盖自个的小毯子罢了。想到到了深秋小朋友们就要三三两两盖一条厚被子了,到时候我和丰子岂不是同床共枕了麽,果然不枉我俩二十多年纯洁的基情,内牛满面,俗话说的好啊——好基友,一被子,囧!
ps:本人写作带点冷笑话风格,请读者充满想象,各种囧图表情时刻想象着阅读本文,谢谢!这样的话,阅读效果更佳,o∩_∩o哈哈!!!
第四章 天才第一步,苏三纸尿裤()
到了下午放学回家,妈妈骑着自行车来友上传抱着妈妈的腰,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离开学校门口时还留恋的瞟了一眼,随着妈妈自行车的骑远,这一眼又瞟到了学校门口外面不远处的正对着门口的一块空地上,恩,空地,我楞了一下,随即诺有所思。
天才的第一步,往往是由一个意外所引起的,比如我们熟知的牛顿,天才的牛顿在苹果树下被一颗成熟掉下的苹果砸到了脑袋儿,这一砸非同小可,硬是砸出了个万有引力定律。而我的商业帝国也是像这样起步于一次意外,正是那不经意间的短短一瞬间的一瞟,让我对未来发展有了初步的构思。
依稀记得,小学外面正对着校门口的这块空地是周围一户人家的自留地,后来建起了一个小卖部,消费群体以学校学生为主,经营各类零食、饮料、冷饮、文具、玩具等等。这家小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