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俞飞鸿微微一笑,飞机已撞到了掩体之上。
轰!
碎石纷飞,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工事塌陷,那几门重炮被巨石砸成了几堆废铁。
这悲壮的一幕落在所有人的眼中,日军的眼中充满了绝望,而天上中国军人的眼中,却尽是泪水。
“飞鸿,雄起!”
身为四川人的飞行大队大队长梁枫成向着俞飞鸿牺牲的所在敬了一记军礼。
旅顺上空的这场空战,对未来旅顺的作战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场轰炸中,日军的近百门重炮全部被炸成了废铁。
在随后的几天当中,中美联合空军不间断的轰炸,给日军在旅顺的基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不过,日军在旅顺的防御体系毕竟不间断的建设了四十年,所以,一时之间,也不可能完全将日军的工事摧毁,这就为中国军队攻占旅顺留下了不少的不障碍。
在飞机轰炸的同时,王耀武部对旅顺展开了炮击,上千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对着旅顺进行了七天七夜的狂轰滥炸,在这场大轰炸中,情报部门功不可没。
中国的情报体系是很强大的,它的雏形是戴立的军统组织和陈立夫的中统组织,在联合政府成立之后,李学坤虽与戴立有隙,但却并没有将他放弃,李学坤知道
,戴立在情报搜集管理方面是个天才型的人物,所以,李学坤对戴立依旧委以重任,同时将滁洲的情报部门,与中统,八路军的情报体系进行了整合。
戴立出任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局局长,不过,对戴立原来掌握的实体武装,都进行了权力回收,如此一来,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局,完全成为一个情报部门。
可以说,戴立此人对蒋委员长还是很忠诚的,但是,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他知道,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要么顺应历史潮流,要么逆潮流耐劝,被历史所抛,
而且,戴立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当权力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自然是不能放弃的,于是,他心甘情愿的为国家所用。
而且,只要毛xx和李学坤在一日,戴立就丝毫不敢展露出他的野心,只能乖乖的做事。
在进军东北的情报工作上,戴立居功至伟。
他的情报工作做的很细致,这也得到了李学坤的肯定,对于旅顺港的军事设施,戴立派人做了大量的侦察工作,对于旅顺港的主要军事设施,进行了密集的侦察
,将大部分的军事设施都进行了绘图,这为中国炮兵与飞机轰炸提供了详尽的坐标。
然而,就算如此,日军的工事,也保存下来了很大一部分,这种钢筋水泥的建筑结构工事,特别是暗堡与地堡,很难被摧毁,这无疑,也加大了中国军队进攻的
难度。
王耀武部下的张灵甫,现在已任装甲第四师师长,担任这次进攻旅顺的主攻部队。
张灵甫是一员虎将,在几年的抗战中屡立战功,他想了想,口中说道:““对旅顺这样的要塞,在正式展开全面进攻之前,我们不妨进行一场试探性的进攻。”
“师长,你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军官们都表示同意。这些军官心中都存了一个心思,旅顺好不好打,只有打过才知道。
这场试探性进攻的最后结果让齐恩铭等人不寒而栗。奉命出击的第第四师第10团和第11团共两个主力团、6000余人,在一百多辆坦克与装甲车的掩护下向着日军
的工事发动了攻击。
在持续两个小时的进攻中,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彻底摧毁,近千人倒在了东鸡冠山上日军堡垒群防御线前的交叉火力网中。
位于旅顺之东的东鸡冠山和位于旅顺之西的203高地并称为旅顺的两大屏障,前者是保护旅顺不受来自陆地上的攻击,后者则是保护旅顺不受来自海上的攻击,这
两个地区,在日俄战争时,曾经是日俄争夺的核心地区。
四百二十八章 敢死队()
在持续两个小时的进攻中,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彻底摧毁,近千人倒在了东鸡冠山上日军堡垒群防御线前的交叉火力网中。
位于旅顺之东的东鸡冠山和位于旅顺之西的203高地并称为旅顺的两大屏障,前者是保护旅顺不受来自陆地上的攻击,后者则是保护旅顺不受来自海上的攻击,这
两个地区,在日俄战争时,曾经是日俄争夺的核心地区。
东鸡冠山堡垒阵地是在1900年1月份由俄军修建的,采用了混凝土和鹅卵石灌制而成,外部覆盖有2米厚的沙袋和泥土,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到处是火力点与碉堡
。整个阵地呈现出不规则的五角形,周长496米,面积9900平方米,堡垒四周还挖有6米深的护垒壕,壕外山坡上架设了高压电网,是一座攻守兼备的重要堡垒,也是
日俄旅顺战役中双方争夺的核心战场之一。
由于日军堡垒的坚固,中国官兵的攻击火力极难伤到堡垒内的日军,炮兵发射出去的炮弹只是在堡垒外部那厚如长城般的坚固外墙上崩开一个个凹坑而已,攻击
完全无效。第10团和第11团攻击了两个小时,杀伤日军极少,但自身却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伤亡,第10团二营营长冯立志中校中弹身亡,部队进攻无望,只好撤了回来
。
长春,日军关东军大本营,新上任的关东军司令冈村宁次密切注意着旅顺的动静,从中**队一入关开始,冈村宁次就知道,在锦州一线,是挡不住中**队的,要
想挡住中**队,南线的凭障是旅顺,而东线的屏障是长白山脉。
没办法,这是由中国东北的地形所决定的,中国东北多平原,锦州至沈阳一线,乃至于长春,都是清一色的大平原,极利于机械化部队的行动,而中**队,在进
行换装之后,无疑已具有了机械化作战的雏形。
但是,日军关东军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东北的经济基础,工业产矿多在辽沈一带,如果不防御的话,那么,势必要落入中**队的手中,这是绝对不能容忍
受的,特别是现在帝国的本土已被美国轰炸机炸的一片混乱,工业几乎全赖于东北的维持,如果丢了这些工厂,那么,帝国将陷入极端的窘境。
所以,必须寸土必争,与中**队决战,这种声音很多,支持这种意见的人也为数不少,多数为狂热的少壮派,而以冈村宁次为首的关东军上层却主张将主要兵力
撤退到牡丹江一线,依托山区进行节节阻击,形成巩固的防线。
这两种意见针锋相对,同意第一种意见的人,多是基层指挥官,而第二种意见的人,多是关东军高层,所以,从一开始,冈村宁次就下令弃守锦州,先撤兵至沈
阳,然而,关东军向来以抗命出名,皇姑屯事件,几个日军中级军官就敢私自炸死张作霖,九一八事变,又是几个中级军官,不顾上级的指责,私自进攻北大营。
然而,这几次行动,日本人的冒险都成功了,这无疑助长了关东军各级军官抗命的行为,由于一些日军基层官兵故意的拖延,再加上中**队进展神速,所以,锦
州的日军来不及逃走就被全歼,连沈阳出援的援军也被包围,危在旦夕,直到此时,日军的广大中下级军官才意识到,他们的上司是正确的,现在的中**队,早已不
是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时的中**队了,现在的中**队,拥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完全可以将关东军彻摧毁。
于是,冈村宁次的命令终于开始被认真的执行,沈阳与吉林的部队陆续开始撤退到牡丹江与长白山地区,当然,还有一些不甘心失败的日军拒绝执行命令,他们
顽固的在原地坚守,准备与中**队决一死战。
对于这些军队,冈村宁次也顾不了许多,只好任他们自生自灭去了,他自己则带着关东军的主力开始有计划的后撤,这也是中**队南下旅顺进展如此顺利的主要
原因。
不过,当分散的日军抱成团之后,再想动他们,却是比以往更加的困难了。
在旅顺的日军现在紧紧以旅顺工事为中心进行防御,对中**队进行层层阻击,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守住旅顺,南线的日军则退无可退,必然会被赶下大海喂鱼。
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在初次的试探之后,中**队又进行了几次试探性进攻,结果,均无功而返,反而损失了很多的兵力,王耀武这回是真的动了火,立即下令
,四十八小时之内,必须拿下日军在旅顺的主阵地,否则,张灵甫提头去见他。
此时的张灵甫,正提着一只瘸腿,来到了前沿阵地,张灵甫拿着望远镜,对着东鸡冠山的日军主阵地不断的扫来扫去。
半晌,张灵甫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口中说道:“前面有壕沟,看来,坦克的用处不大了,想拿下东鸡冠山,必须用步兵上了。”
“师座,给我一千名敢死队,我一定把东鸡冠山给夺下来。”师步兵指挥武铭林说道。
“噢?说说你的想法。”张灵甫问道。
“我们想要攻破东鸡冠山的日军堡垒群,就必须要最少一千名敢死队员。
师座你看,这些堡垒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内设指挥部、士兵宿舍、弹药库、暗堡、火力点、侧防暗堡、暗道、炮兵阵地、雷道、楼梯井大部分都实现了地下化
。
常规的方法进攻东鸡冠山是一定不行的,要攻破东鸡冠山,就必须要组织大规模的敢死队冲入日军要塞内部与之肉搏甚至发动自杀性进攻。还有,山沟外的山坡
上还被日军架设了高压电网,需要事先准备好橡胶手套和大型的剪刀。武铭林说道。
“嗯,很好,接着说。”张灵甫点了点头。
“我需要空军与炮兵的支援,先对日军暴露的火力点进行定点清除,然后使用敢死队进行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