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东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

    胡德昌一一记住。这办事的快慢,一是胡德昌自己的进度,而来,还要看那些跟着的人,是否都象徐熙那般。

    稍停,苏翎又问道:“那镇江堡李家的事情,你可清楚?”

    “知道。李家是镇江堡最大的一户,在辽东也是数得上的。家里的田庄便有七八处。”

    “你回去将李家都打听清楚,让人回报。”苏翎说道。

    “是。”胡德昌不明其意,不过打听对手的事,在生意人之间也不稀奇。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面,你还得多辛苦一下。”苏翎换了话题,“你是熟悉药材的,这里怕还没有能与你相比的人。这既然开着药铺,却不要仅仅原样便卖了。你与周青山好好琢磨一下,这药材还有别的卖法。这些我跟周青山已经说过了,一会儿你们见了再商议。”

    “你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苏翎问,“以后我不一定就在宽甸堡,以后只管与赵毅成商议。”

    胡德昌想了想,却问了一个别的问题。

    “听说,这宽甸一带的家仆,都被将军赎了身?”这个问题在镇江堡时胡德昌便与傅升、严寿商议过,完全不明白苏翎此举有何意思。则家仆除一些是买来的,大多都是世代都是跟着胡家的。

    “这个?”苏翎看了看胡德昌,说道:“这是千山堡就有的规矩。这块土地上只有愿意干活的人,没有寄身于大户的人。既然跟着我走,还是按我们的规矩办。不过,你可以缓一缓。”

    胡德昌再次点头。苏翎接着又说:“很多千山堡的事你也看到过,这奴仆的事,千山堡不会改变。其实不过是换个方式。给他们酬劳,一样会跟着你做事。这都是一张纸而已。”

    不论是否想的通,这千山堡的规矩,便就是规矩。胡德昌没有再问,很快便离去。苏翎交待的问题,短短几天是解决不了的。胡德昌得好生商议才是。

    等胡德昌去寻周青山,屋内只剩下赵毅成与苏翎时,赵毅成问道:“大哥,你觉得他可信?”

    苏翎沉吟片刻,说道:“还是可信的。如今他们与我们便是一起,没有意外。”

    三江总号便就这样出现了。接下来的一些日子,赵毅成集中将要派出的人进行授课,让胡德昌寻来的一位老者讲述生意上的种种规矩、习惯以及一些明着不说,却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事项。当那些抽调而来的人正在听课时,约有一百多人的骑兵小队被调进宽甸堡,这精心挑选出来的骑兵都是一把好手,多多少少的都有些武艺,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熟知镇江堡一带的情形。

    当胡德昌最终离开宽甸堡时,他没有发现,那一百多位骑兵已经悄悄越过浦石河,向镇江堡方向挺进。

    【收藏、推荐,谢谢】

第73章 六月风过()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里,苏翎率三百骑兵沿浦石河整整巡视了两个来回。

    这些天里,苏翎一边与原巡哨河畔的骑兵小队依次回合,听取消息,一边将沿岸一带的村落再次梳理了一遍,让那些距五座堡寨较远的村落再一次感受到管辖权的更替。这些村子逐渐被来自千山堡的规矩所改变。其中一个村落里,便新迁入不少人家,这中间便包括李家屯的李达茂的几个儿孙。这是那些县长辖下的管事们初步进入村落管理的结果。因李家屯本地再无更多的土地,这分户分田便只能迁居。只短短的五天时间,李达茂面前便出现三个地点可供选择,除去村中原属一家住在辽阳的大户的土地被分出一部分给李达茂外,千山堡的公田办法也开始摆在面前,沿河一带可供新垦的土地仍然较多,只要肯下力气,李家便不会再困于地少人多的窘境。当然,李达茂选定之后,在新居的村子里,一头耕牛以及足够的农具已经等待被接收,甚至那家大户的宅院也被划出几间作为暂住之所,这一切并不需要李达茂立时拿出银子购置。虽然详细的偿还办法还未出来,但李达茂被告知所需不会太多,且即使不将宅院买下,也可以用少量的粮食抵付租金。不论李达茂一家是否是属于特例,这样的迁移还将在很多村子里进行,原有的村子均将被重新组合。因那些身居辽阳、镇江等城内的大户人家以及本地少数几个大户的土地被统统剥夺,连田带房被铲除得干干净净,几乎每一处可供大量垦殖的村子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而这都将为重新划分提供基础,长久以往,村子里便只有一种人,有田有房的农家。那些因家贫无以置办耕牛、农具的,甚至因得到补给反而超出一般的人家。这样的逐步逐村地改变,还会持续很久,而其余一些变化,将在土地被重新分割之后进行。

    苏翎较为满意目前的进展,这些农夫远不能与千山堡的人相提并论,而苏翎所部的地位,也与千山堡不同,这一切都令苏翎小心而迅速地拔除一切可能的障碍,至于这期间是否有过头之处,却也是顾不得了。而相应的好处却颇多,有时苏翎不免联想起努尔哈赤来,其在扩展之时,是否也是在这点滴之中尝到甜头?

    返回千山堡时,已是六月末。

    赵毅成已经在苏府上等着,见苏翎返回,也不待他坐稳,便急急地说道:“都打听清楚了。”

    “哦?是开原还是铁岭?”苏翎问道。努尔哈察西进发的消息,几乎是大军一动便已被赵毅成的哨探得知,但随后此人便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开原。”赵毅成看了看手中的纸,接着说:“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六月初十日,努尔哈赤率兵马四万,从靖安堡入边,向开原进发。十五日夜抵达开原城下。”

    “守城的是谁?”苏翎饶有兴趣地问道。这辽东剩余的武官都已不多,还是萨尔浒剩下的。

    “总兵官马林守卫开原,”赵毅成又看了看,接着说:“副将于化龙,监军道推官郑之范,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备官何懋官等,都驻在城中。”

    “又是老招式,里应外合吧?”苏翎说道。

    赵毅成点点头,说:“事先就有奸细混入城中,努尔哈赤攻城时便打开了城门。马林战死。不过,这还有一件事,就是蒙古人。据说西部蒙古宰赛、煖兔侄叔的二十四营兵力本与马林联手,谁想事发时这些蒙古人竟先行抢占了庆云堡、镇西堡。反倒先动了手。”

    苏翎一边摘下头盔一边说道:“蒙古人与女真人一样,不仅自己内部相互打,也与努尔哈赤,明军打,这点到与我们相识。结果呢?没有援兵么?”

    “总兵官李如桢驻扎在沈阳,但带兵进到十方寺堡便停住。参将贺世贤驻扎在虎皮驿,他倒是想打,但下面的士卒个个怕战,竟是一哄而散。”

    “那开原城呢?”

    “全城十多万人,据说只回来了一千多人。”赵毅成平静地说道。

    苏翎稍稍停顿一下,说:“开原是座大城,人口众多,财物比抚顺还要多。努尔哈赤又添了几分底气。”

    “消息说,为将这些财物运送回,后金兵足足连运五、六天还运不完。”赵毅成证实了猜测。

    “努尔哈赤还是抢了就走?”苏翎问。

    “是的。后金军驻扎三夭,分财、分俘,最后弃城而去。”

    苏翎没有再说,似乎在思索什么,赵毅成也没问,他知道接下来,苏翎定是又想到别的什么方面了。

    “我们还是缺人手啊。”苏翎终于说道。

    “目前应该够用了。”赵毅成说道,“宽甸五堡按眼下的情形,那五百多人足够了,这又不是打仗,可以慢慢来。跟随胡德昌的人只需每处有一人便可,其余的可随时招募,只要有银子拿,人手是不缺的。”

    苏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努尔哈赤在辽东腹地也是这么干的。在辽阳我们曾抓过一个后金探子。”

    “哦?”苏翎有些好奇,这些细节上的事他从未过问。“你们怎么辨别出的?”

    “这个简单,不用认。”赵毅成笑着说:“谁让他到处打听跟我们打听的一样的事儿呢?这不是我们的人,还能是谁的?”

    “辽阳难道没有加强防范?”苏翎问。

    “没有,似乎辽东都司根本不在乎。从抚顺陷落开始,都知道有奸细混进城内,我们在辽阳的人还小心了一阵子,但丝毫风声也没有。”赵毅成说。

    “据那名探子交待,努尔哈赤大量雇佣汉人,由李永芳参与谋划,派人扮成贩卖油、柴的小商小贩,游食、僧道和百工技艺等,有的甚至直接混入明军营伍之中。不仅在辽东各城,据说在京城、南京、山西、陕西、登州、天津、苏州、杭州,都有。这些人有的为努尔哈赤贩运货物、粮食、硝磺,还顺便刺探各城的兵马数目。甚至将北京、南京、山西、陕西的地图,有关要塞、关隘都画图传回。”

    稍停,赵毅成似乎略带赞赏地说道:“那些人居然将朝廷的运货船只,运官姓名,都详细写明,上报给努尔哈赤。这比我们做的都细。”

    “这样,努尔哈赤可以说对辽东了如指掌,那还不是想打哪儿就打哪儿?难怪开原一战如此轻松。”苏翎说道。

    赵毅成有些疑惑地问道:“大哥,怎么这些跟我们要做的有些一样呢?未必是你教那李永芳的?”

    苏翎笑着摇摇头,却并不说话。

    赵毅成便不再问,他不过随口一说,未必真是如此。

    “开原一下,铁岭也不会太久。”苏翎说道。这是显而易见的,辽东再次失兵损将,且人口、财物、器械、甲杖都等于白送给努尔哈赤,让其有能力再次扩展兵马。

    “千山堡那边,说是努尔哈赤又派人送来一批礼物。算算时间,刚好是六月十日那一天。”赵毅成说。

    “哦,这是让我们别插手的意思,”苏翎笑着说,“若是没有我们在中间,这礼物说不定还会送到朝鲜去。这努尔哈赤也是不心安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