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登州府,所辖七县一州,即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文登县和宁海州。在赵仕哲的眼里,不仅山东各府有明显的界限标注,就连登州府各县县境,可也是用了一条粗线标注出来,各县的县城驻地,以及大小村落,屯堡驻军等等,也都一目了然。
大明朝在山东境内修筑有两条驿道,一条沿着山东半岛的北面,将济南府、青州府、莱州府直至登州府几个府城所在连接起来;另一条,则是由莱州府的潍县分出,到莱州府的即墨入登州府的莱阳,再到福山,然后沿海北上,直通登州府城。这两条驿道,在莱州与登州府两府境内形成一道环形,而人口密集区域,也正是在这两条驿道所贯穿的地区。
赵仕哲一面仔细观察着地图,一面在脑中回忆这几日自己所去过的地方,并与地图上向对照,见果然是一丝不差,连标注的里程也都与估计的差不多。这般观察了一番,这才想起,苏大将军的问题。
那张图上,还标注有山东登州境内的卫所设置。这几日与山东水师的符宝正整日都混在一起,倒听说了不少山东登州的往事。这登州府境内的卫所,最初并没有现在这般设置,还是当初为了防倭,朝廷才重新添设了卫所,修筑水寨。如今这张图上,正是标注着登州卫所的所在: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以及登州卫。
赵仕哲直起身子,望向苏翎,说道:“将军,若只是攻占登州府,就水师一部的五千人马,就足够用了。只是这时日上,不好估算。若都配置战马,至少也要半月才能做到。”
说完,赵仕哲有指着地图上登州府的位置,接着说道:“将军,这登州府南北不过二百多里地,不到三百里,中间又没有大山,骑兵不过三日的功夫,便能抵达半岛南端。只是这东部一带,昆仑山横在中间,虽说同样不高,但就没那么快了。”
苏翎瞧了瞧赵仕哲,问道:“五千人马,你可有把握?”
赵仕哲答道:“将军,属下不敢妄言。这几日属下与山东水师千总符宝正多有接触,得知这山东境内,除了山东水师一部之外,另有三营人马稍有战力。一个是即墨营,在莱州境内;一个是文登营,在文登县境;另一个便是登州营。将军,属下前些日子进驻登州府城时,已经将登州营缴械、遣散分编了。那登州营不过一千多人,若是说什么战力。。。。。。”
赵仕哲刚露出一丝鄙夷之色,旋即又收敛住,正色说道:“将军,想那文登营也与登州营相差不多,五千人马足够。”
说完,赵仕哲望向苏翎,希望能从苏翎的神色间看出些什么来。镇江水师的地位,一直有些尴尬,说起来,也有一万多人马,这还是将一部分官兵调往镇江堡的新兵大营的结果,但辽东所部官兵都在作战,镇江水师却担负着海上护航一类的任务,根本就没机会真刀真枪的干过。这回的登州事件,也难说是不是与此有关。
是故那赵仕哲希望自己适才的那番话,不至于会给苏大将军落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但苏翎的面色,却看不出什么来,只是一直看着地图,若有所思。
好一会儿,苏翎才抬起头,看着赵仕哲说道:“这回用你,便是看你有一分进取之心,所部官兵也都心怀思战之心。这次轻罚你,便是望你好好做一回独当一面的将军。”
“是。”赵仕哲静了静神,这句回答,倒是不骄不躁的模样。
苏翎望着赵仕哲,缓缓说道:“你是否能成为一位将军,可就要从这一回上,得出一个结果。”
“属下定谨慎行事,绝不再错!”赵仕哲答道。
苏翎点点头,转身瞧了瞧赵毅成、何安东,缓缓走了两步,这才转身面对赵仕哲,说道:
“有些事,得先跟你说说。这兵事,都有一个目的。无论是对付女真八旗,还是那些官宦、大户,都要有一个最终目标。这回拿下登州府,便要问问,是个什么目标,才能决定如何用兵。这点,你可要好生记住。”
赵仕哲立即答道:“是,属下谨记!”
苏翎又看了看何安东,其实有些疑问,在此要一便给予说明,这才能统一人心。
“这几年,我们在辽东,可还算一帆风顺,我们这些当年的小兵,也都有地有房子,可以算是有个家了。”苏翎缓缓说道:“我们要记住,这一切,不是别人给的,都是我们自己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
说道这里,苏翎再次瞧了瞧赵仕哲,说道:“不是朝廷给的,也不是辽东卫所官吏们赏赐的。”
这点当然不用明说,苏翎所部最不屑的,便是什么朝廷官吏,几乎每一名士卒,包括辽阳一带后来的明军官兵,多少都受过欺辱,遭过冷眼,也唯有在苏翎麾下,才最终能站直了当兵拿饷,且还能变成富裕之家。而朝廷,可什么都没给过,尤其是到了如今这种年月。
“所以,辽东的一切,都得我们自己一肩担起来。”苏翎说道:“这些年,我们军需、粮饷,大多都是我们自己筹集的。虽说去年起朝廷也给了粮草、饷银,但此一时,彼一时。”
说道这里,苏翎又停下片刻,接着说道:“这次沈阳大捷,朝廷直到此时,仍然没有任何行文。这无疑是说,我们辽东这些人马,已经在朝廷上受到猜疑。这意味着什么,想必我不用多说了吧?”
这种事情,传说、典故那是数不胜数,自然不用明说。
“要想保住我们现有的田产、房舍,还有我们的人马,还是的靠我们自己。”苏翎重重地说道,“我们必须为日后朝廷断绝给我们的粮饷做准备,总不能到时无粮无饷,只能解甲归田一个结局。”
“将军,”赵仕哲说道:“没了朝廷给的粮饷正好,免得有了依赖之心,反而做事束手束脚的。”
苏翎点点头,说道:“嗯,就是这个意思。眼下我们虽然还有粮草、银饷库存,但这回沈阳一战,我们聚集了十多万人马,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的规模。眼下蒙古、东海一带仍然有战事持续,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这如何筹粮、筹饷,就得走在前头。”
赵仕哲心里一动,联想到冯伯灵说的要打通海上商路一说,便问道:“将军,这山东一事,便与此有关?”
苏翎点点头,说道:“正是。我们要在山东建立我们自己的粮仓,再以登州作为根基,往东洋、西洋海上,去筹集我们所需要的银饷。”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86章 大势所趋()
辽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苏翎所说的,以山东半岛做为基地,谋求海外贸易所得,自然是早有谋算。
辽东的好处,是偏居东北一隅,对大明朝廷上的文武官员来说,那是蛮荒之所,若不是祖宗留下的疆域不能残缺,哪儿会管辽东到底是死是活?也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辽东都司便不能自给自足,总得朝廷拨付粮饷接济,早就成了累赘。更不要说那辽东边墙到底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根本就没人说的清楚。
苏翎自辽东起家,有了今日这番规模,那最初仰仗的,便是辽东的偏僻,朝廷上总归是鞭长莫及。这若是放在山海关之内,怕是早就被作为“匪患”给剿灭了。当然,随后的发展,便是那努尔哈赤的功劳。据说当年的李成梁总兵,一生立下大小战功无数,便有人怀疑是“养贼自肥”。对苏翎来说当然不存在养不养的问题,但无疑是随着努尔哈赤的一再攻城略地,而给苏翎所部的崛起提供了最好的铺垫。
如今辽东已平,这接下来,自然便是以治理辽东为主。
苏翎命胡秋青一部协同喀尔喀部的喀什克图率蒙古骑兵攻打科尔沁部,便是将努尔哈赤最后的残余铲除干净,同时也是给其余的蒙古各部一个警告。这即意味着,如今的辽东,由苏翎大将军掌管,既不是大明朝廷的一再防御姿态,也不是努尔哈赤的拉拢手段,一旦与辽东为敌,则必然面临被剿灭的后果。同时,全力资助宰赛的喀尔喀五部联盟,也是在辽东与那年轻的林丹汗之间立下一颗钉子,这种局面,算是给辽东的未来留下一个缓冲地带。至少,能与蒙古部族和睦相处几年。
至于术虎所部在黑龙江流域的军事行动,算是将大明朝以往的努尔干都司重新梳理过一遍。明面上对大明朝廷说的是收复大明原有疆域,实际上,那边的战事反而没有多少。一方面,那些散居的部族人数本就不多,且术虎在东海、海西一带数年之久,早已建下威信,实际上只需与那些散居的部族首领见一面足可。
另一方面,多年前大明朝廷也曾赏赐不少部族首领以卫所指挥、千户等职,但因大明朝廷一直是施行的是“羁縻”之策,只管发放敕书算做换取赏赐的凭证,至于其余的,倒是不闻不问。以至后来一乱,那努尔干都司便成了图上的标注而已,并无实际意义。当然,对于大明朝的“敬仰”、“威望”,还是存在的。术虎之行,有些类似过去的宣慰使一般,但这回按照苏翎的吩咐,却是做的更加扎实。
那每一处适合定居的地点,都将仿照术虎在海西、东海一带的模式,将散居的部族集中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村寨。也唯有如此,才能将各种好处呈现出来,当然,所谓的“政令”,也才会有施展的场合。
这都是些需要长期进行的行动,苏翎安排妥当,便无需过多过问了。而接下来,朝廷对于辽东经略袁应泰上报的大捷呈文,久久的不给予回应,便果然如苏翎所说,是个危险的征兆。
那危险,说起来也并非令苏翎担心,不仅苏翎如此,其余诸如郝老六、赵毅成、胡显成等一种兄弟,也根本没将朝廷的威胁看得有多重要。毕竟,苏翎最初的原班人马,可都是反出边墙的逃军,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