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东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显成更加忧虑,说:“可我们现在只有一千多骑兵。再一分。。。。。。”

    苏翎笑着看着胡显成,说道:“你不是已经将堡内的民众编制好了么?”

    “可那都是些一般百姓,开弓放箭虽说人人都会,但毕竟不是战兵啊。”胡显成有些信心不足。

    “所以,”苏翎看着胡显成,说道:“你要按堡内没有战兵来整训,而且要快。”

    胡显成细细思索,眉头皱成一团。

    “最多,”苏翎想了想,说道:“最多留两百人在堡内,若是真出现要退守千山堡的情形,只能给你两百人。”

    胡显成犹豫片刻才答道:“两百人也好,只要有人带队,就要好办一些。”

    苏翎笑着说道:“再说,那些火炮,都留着不用么?用来吓人也足够让攻城的心惊吧?”

    胡显成这才觉得自己有些过分悲观了,毕竟这仅仅是一种假设,再说这提早准备,还是可以寻到一定的把握的。

    “还有千山学堂里的学童,”苏翎说道,“你这次整训,将他们都用上,别看年纪小,这半年多的学也该有些用处。那些十多岁的,都挑选出来跟着你,这也算是一种学问。”

    “好,”胡显成答道。“十五六的有四五十个,若在家里,早就当大人使唤了。”

    “力气小不要紧,只要能开弓放箭就可,这又不是让他们正面上阵,重要的是这里,”苏翎指了指头,“动脑子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那就先从炮队开始。”胡显成想到一个主意。

    千山堡拥有的火炮,算起来也有七八十门,都还闲置着。虽说训练出一批炮手,但都仅仅算做兼差,没有专门设立炮队。

    “嗯,”苏翎点头同意,“目前炮队只能在城墙上用。现在布置也不算晚。”

    千山堡炮队,便在第二日成立。因人手的短缺,每一门炮只有两人配置,好在这些炮最重的不过百斤左右,两人合抱便能移动。当然,那两位重达三千斤的大将军炮是列外,要想安置上城墙,还得做一些建筑工作,所以配有专门的人手,不在炮队编制之内。

    千山堡类似的举措几乎每日都在增添,除了苏翎这些老军伍做出的一些针对性的决策,千山堡内的汉人、女真人,对了,应该称作千山堡人,差别其实已经不存在了,这些千山堡人纷纷将一些各自想出来的经验办法提供出来,比如说一种类似铁锚的东西,在城墙上突出的两个墙垛之间支撑起两根横杆,配以绞盘,装置起一种类似秋千的机构,将一块三百多斤重的铁锚沿着城墙根部荡下,可以扫清十几丈范围内的人员,云梯等攻城器械,虽然操作麻烦,但在试验之中,几根碗口粗细的云梯被拦腰打断。尤其是对付类似清河堡一战的那种借助大车挖掘城墙的办法,极为有效,三百斤的重量可以直接将大车砸成碎片,随后可借助绞盘迅速收回,至于是否会有人趁机抓住绳索攀援而上,则不用担心,即便是真有那么神勇的人,城墙上还有三眼铳等着呢。每次荡上几次秋千,便可将大部分攻城者逼退。当然,这种新想出来的装置是经过反复研制的,任何能造成城墙损伤或者阻碍人员的弊端都将被改进。按苏翎定下的宗旨,以杀伤敌人为主,对于目前冷兵器时代的战斗,这是最主要的战斗目的。

    千山堡内外,都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展开各种针对性的行动,这不免耽误了一些农事,但没有比安全更重要的事了,况且,有交给古里甲拿去贩运的事情,还担心粮食不够自己吃么?鸭绿江上的船队日益增多,没有一日是闲下来的。镇江堡那边胡德昌忙得不可开交,因粮食的大量流入,还无形之中造成辽东贸易市场的波动,至少那些千里贩运的粮商们,已经暗地里出现增加的现象。

    风雨毕竟会在夏日来临,日头升得再高,也会有乌云蔽日的那一天,千山堡的风雨,来的会是何等样子呢?

第38章 暗流涌动() 
艳阳之下的千山堡再一次迎来秋收季节。

    这第二次丰收,预计比去年增收三成,这其中多少有千山学堂的一部分功劳。这里要补充的是,周青山因大部分时间用来与胡德昌联系,这千山学堂的事务,多半都留在陈芷云的身上,这自然对苏翎的建议实施有着另一种助益。苏翎的特殊教学法之中,包含有农事部分,那些辛苦一辈子的老农头一次走上讲堂,将一辈子种田的心得传授给那些半大的孩子,还多次将学员带至田间地头现场教学。这种罕见的情形在千山堡的环境里已经不算是最奇怪的,自然那授课的人内心的撼动是另一番波澜。而不久之后,上课的便不仅是那些孩童,胡显成将属下管理农事部分的管事人员也都叫来旁听,而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千山学堂农事学院的建立,不过,那都是多年以后的事了。千山堡的这种风气,使得堡内的人几乎人人都有一番能够获得尊重的本事,类似的木匠、铁匠、甚至漆匠,都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看家本事进一步地用心琢磨,好在千山学堂授课时能够不至于丢人现眼。这千山堡的农事,无论是在选种、播种、施肥、分株等等延续了千百年惯性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不小的进展,而这次秋收,无疑是最大的明证。

    因形势紧迫,抢收成为千山堡当前最为重要的首项要事,各方面的工作都暂时停止,连苏翎的骑兵大部也都投入到收割之中,只有赵毅成的哨探以及在外巡视的骑兵百人大队依旧处于高度戒备之中。好在此时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辽东都司卫所,其实都在做着与千山堡一样的事情,这关系到整整一年的吃食,不论有何雄心壮志,在这上面都不能有丝毫疏忽。是故抢收过程中,平安无事,当然被镰刀割了手脚的,或是因汗水浸透衣衫而略感风寒的,也还是有数十人。

    千山堡中最忙碌的,或者说最紧张的,还不是那些留着汗水辛勤劳作的人,这要将赵毅成排在第一位。四周暂无战事,但几方面的人都在暗地里积蓄力量,这越是安静,爆发的越是猛烈。赵毅成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哨探的事情上去,除了稳固原有的人员之外,还借助汤虎所部的胡立三等人的介绍,成功地将哨探的外延伸到辽东内地,为此赵毅成还专门又翻越了一次边墙。在这些天里,几乎是每三天,就有一部分消息传来。此时这些哨探仍然困于不会书写,所以大半的时间里,赵毅成所部有近二十人是用来记录各地汇集上来的情报,而赵毅成不仅要一一过目,审核,最后还要将较为重要的部分提供给苏翎等人作为决策参考。

    在完成秋收之后,千山堡又恢复到备战之中,剩余的有关粮食的事情便不急了,各自仍按分派加紧工作。而赵毅成则几乎是在同一天,整理出来自三方面的消息。

    这一是来自术虎所部的口述,一部分是收集于辽阳的消息,还有一部分,则是胡德昌转来的,在京城办事的许熙传回的信息。年初胡德昌来千山堡时,苏翎便定下要派人前往京城的事情,随后许熙被选中,一行十人经胡德昌的商路前往京城,所担负的任务,自然有苏翎的一番秘密交待。此时还是头一次传回消息,赵毅成便急匆匆地与苏翎碰面,但苏翎带队外出,直到晚间方才坐在一起,商议这几份非常重要的情报。

    “先说说最近的。”苏翎一边吃着饭,一边说道。苏翎府中原由许熙负责的许多事情,自其走后,都落在陈家姐妹身上,这吃食也是其中之一,不过陈芷云因千山学堂的事情繁忙,倒让陈芷月一个小姑娘担了大部分。好在并不缺人手,只是需要一个管事之人,随时关注一些事项罢了。千山堡内没有奴仆这种身份的人,这并没有让事情变得麻烦,分工不同的说法,自苏翎口中传出不久,在千山堡就已是成为习惯。苏府中比较闲的只有陈芷月与那七个女子,这做饭的活儿自然由她们承担。好在她们也无需做重活,胡显成已在军中安排有供给的专人,柴草马料等都有人送上门来,唯一辛苦点的,就是苏翎以及护卫们不知何时回来,只能按时辰做好饭菜,等人到了,再热一遍罢了。不过,今晚这份晚饭,却是陈芷云亲自做的,但苏翎显然并不知道。当然陈芷云的手艺也很牵强,要从饭菜的滋味上辨别,纯属妄想。

    “先说辽阳得到的消息。”赵毅成看着手中的纸张,边看边向苏翎解释。

    “万历四十六年(1618)闰四月初二日,杨镐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特赐辽东经略杨镐尚方宝剑,有权对总兵以下官员先斩后奏。在清河堡一战当时,朝廷下令调山海关、保定、铁岭、大同、广宁、开原诸路兵赴援。不过,兵马未到,清河便已陷落。但调集的四方兵马仍在向辽阳聚集。”

    郝老六笑着说道:“这是要报仇来的。”

    苏翎也笑道:“这是自然,看来这不久之后,还有一场大战。”

    赵毅成脸上却没有笑意,面色有些疲惫,说道:“这兵马调集,眼下还打听不到具体数量。但猜想不会少,只是行动太缓,怕是要进入冬天,才会全部抵达辽东。”

    这是必然,朝廷军队开拔,是要有许多规矩的,首先这粮饷就是个问题,无粮无饷,任谁也走不动。

    “看来朝廷上的官老爷们又要发愁了。”苏翎笑着说,紧接着又问,“那杨镐手中有尚方宝剑,没杀人立威么?”

    “有的,”赵毅成翻了翻,说道:“清河逃将陈大道、高炫徇被斩。”

    郝老六想了想,说道:“以后咱们的人会越来越多了。”

    三人这时都笑了起来,这辽东战事,死战是死,逃跑回到自己一方也是死,剩下的选择原本只有一个,便是投奔努尔哈赤,这是最下策的走法,但现在苏翎所部的千山堡已名声在外,就连辽东都司里的人也未必不知道,不过是伸手够不着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