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候我们会派人去跟你们联系,总之是以经商为主,其它为辅,且那些也不需要你们家人去做。你们只需保证商路、铺子正常就可。”
这还真是想的周全,事事都照顾里了。
“我家里只有地。”浙江兵营备御周冀明说道。这开口的越来越多,备御仅是个低级武职,怕是家产不多,不过,在浙江便够了。
“田地也可以,做农庄也是要的。银子不会少给,但要保证买到我们需要的亩数。”赵毅成说。
周冀明琢磨着这个问题不大,实在不够,自家的田卖一些总是可以的,便点点头。
见这几人都算是同意了,赵毅成才继续说道:“这些不是眼下便要办的事。你们尽管放心,这些事你们的家人也会有好处的,保不准银子比你们当官时还多。”
这银子现在还未考虑,眼下仍然是性命、身家问题。
“你们先写信,让家里派个得力之人过来。至于如何回去,回去如何,你们自己想办法。总之回不去的,也能活得好好的。但是,我们这里没有闲人,要有饭吃,就得做事。”
这点没什么可说的。至此,一切都算是有了答案。刘綎等几人都放下心来,目前的结果大大好过预估,这心情,放得不是一般的轻松。眼前苏翎所部所作的一切无不出人意料,从战斗方式到俘虏处置,连他们这些武官的未来都考虑的与常规迥异,怎么不让这些武官产生从未有过的改变?
经过放松的刘綎开始考虑自己那些家丁,那些常年跟随四处征战的部属,这也是其放弃抵抗的原因之一。
“苏将军,”刘綎第一次如此称呼,“是否是准备让降兵去打朝鲜人?”
苏翎略微一怔,旋即明白刘綎的用意,便说道:“你们放心,降兵中自愿的我们才会要,想回家的,也跟你们一样。”事实上在战后长达数月的时间里,许多愿意回去的人都被放走,不过,同样有许多人做出愿意协助的承诺,尤其是那些选择回家的基层武官。千山堡的触手,在这时,开始暗暗延伸。
“再说,那朝鲜人。。。。”苏翎慢悠悠地说道;“还用的着打么?”
【若你觉得此书有趣,请推荐、收藏】
第61章 信手拈来()
朝鲜人来了。
朝鲜的都元帅姜宏立、副元帅金景瑞率领三个营,约一万三千人,浩浩荡荡地越过鸭绿江,向宽甸赶来。朝鲜兵马一过江,便被无数明哨、暗哨紧紧盯着,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苏翎得到的禀报,要比朝鲜兵马实际位置要早一日。在尚未决定是否对刘綎动手时,朝鲜人仅仅算是刘綎东路军的尾巴,且大大落后的尾巴。而就是这一日之差,对付朝鲜兵马的方案已被商议过数次,一拨一拔的小队、大队骑兵被派出,分头前往指定位置。就在刘綎等几位武官在为怎么活伤脑筋时,对朝鲜的行动已经悄悄展开。
辽东镇江游击将军乔一奇奉命前往朝鲜军中监军,所带兵马便有振武营的一部,这使得一些仅靠观察得不到的消息,也传到苏翎处。朝鲜军中有四百铳手被临时调往西路军中,东路便只有一万二千六百人。而有关朝鲜都元帅姜宏立的情绪问题,也得到准确地禀报。这是由于最初总兵李如栢只要求朝鲜出铳手七千,担负防守、堵截之责,这样朝鲜兵马几乎不会参与大的战事,姜宏立自然没有意见,可后来杨镐一纸军令,不尽人数变多,且必须完全听从东路军刘綎的指挥。当再得知那刘綎也不过一万五千左右的兵马时,姜宏立彻底失望了,这即是表明朝鲜军将担负起与明军一样的战斗职责。这既要打仗,又没有指挥权,纯属白干,哪个将军愿意如此?姜宏立当即向朝鲜国王请辞,不允。这样一来,朝鲜军队即便是有乔一奇监督,这速度却怎么也快不起来。另外,整个大军的粮草、器械等军需,都在元帅的情绪影响下变得缓慢、拖沓,似乎人人都抱着稍一接敌便即退兵的想法,不然,为何这朝鲜大军滞后刘綎兵马一日,而粮草辎重又在朝鲜兵马后滞后一日?种种迹象都表明,朝鲜兵马战意不强,行动缓慢,军需不足。
对刘綎一战的战果,完全出乎千山堡人马所料,整整一万五千明军,就在一夜之间全被歼灭,所获粮草、甲杖火炮无数,搬运缴获的精壮们几乎用了将近七日,才将所有物品送回千山堡,这初次大胜,对所有骑兵而言,意义非凡。辽东逃军、或是弃民的身份、感觉,至此烟消云散,这最后一点对大明朝的畏惧之心,被那近九千明军俘虏所融化,而今朝鲜军队到来的消息,让血液再次沸腾起来。
姜宏立、乔一奇率队出宽甸直奔太平哨,那是最初与刘綎约定两军汇合的地点。一路上依旧是飞雪漫天、北风呼啸,但这并未给朝鲜军队带来影响,他们走得太慢了,慢的即使下刀子,也不会让他们再慢一些。不仅如此,缓慢并未使得后队挤压前队,反而前后拖得更长,倒像是前队走的太快所致。
苏翎埋伏在道路两侧山顶的火炮并未开火,被用白布与积雪仔细隐藏起来,从山下看上去,只一堆堆的堆满积雪的石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里埋伏着兵马。朝鲜人同样认为这一带没有危险,更何况前面还有刘綎的大军。而对于千山堡,江对岸的朝鲜人只能看将来来往往的船只,与辽东一样,毫未在意。朝鲜兵马便这般大摇大摆地,缓慢地通过了刘綎兵马覆灭的地段。当然,痕迹已经被消除,不断的飞雪更是很快就掩盖了所有漏洞。一万三千左右的朝鲜兵马便这般通过这段致命的山路,没有遭到任何攻击,也没有任何人马的踪影。
临近太平哨,姜宏立与乔一奇听前哨回报,说是并未发现刘綎大军驻扎的痕迹,甚至惊疑,命整个大军就地停下,待后队全部跟上之后,才再次向太平哨进发。不论有何疑问,总得到太平哨扎营再说。
太平哨距离朝鲜大营最近的几个村子已经被疏散,只剩下空空的院落,但朝鲜兵马便是秋毫无犯,远没有刘綎所部的张狂。这倒不是军纪严明,而是太过谨慎,除了伸出一里多路的两队哨探,朝鲜兵马全部龟缩在大营之中,一则躲避风雪,二来,等待后续的粮草辎重跟进。
入夜时分,由山中奔来一队二十多骑的明军,打着刘綎的旗号,为首一人手持令箭,称奉刘綎之令,前来传令。姜宏立正疑惑中,见有人传令,连忙在大帐中召集武官汇聚,乔一奇也在其中。
来人宣称,刘总兵命朝鲜兵马火速跟进,前往坎川岭一带支援。姜宏立问为何改变原定的两军汇集的约定?朝鲜兵马就眼下携带的还未全部抵达大营的粮草便已经不够,原本想向刘綎借粮的,没想到这还没见到,便要继续前进。
传令官称在坎川岭一带发现敌踪,刘总兵已经率队追击,已有斩获,并疾声厉色地丢下一句,“误了军机,自己看着办。”便连夜向坎川岭方向奔去。
这军旗、服饰、令箭都不假,再说乔一奇认识那个军官,虽说一个宽甸百户怎么被派作传令者略有疑问,但刘綎属下都是来自各地的兵马,派谁都有可能,他乔一奇一位游击将军,没有随刘綎行动,不也被派来与朝鲜军马随行么?
姜宏立当即与众武官商议决定,次日一早大军出发,在紧急的军情,也不可能在夜里跟上。这便算是最快的速度了。虽然有人已经提出粮草还未跟上,这大军再往前,一旦接济不上,可就全军无粮。但一方面有刘綎的令箭,一方面乔一奇是不会帮着朝鲜说话的,甚至语气与传令官都是一致。
次日一早,朝鲜兵马开始出发,队尾的辎重粮队估计是在后面扎营歇息,并未赶上。姜宏立遥望了一阵南方,便无可奈何地发出全队出发的命令,一万多人的队伍便在风雪中向坎川岭行去。
坎川岭是宽甸西北最高最险峻之处,一路上山势险恶、道路难行,若非如此,千山堡与努尔哈赤又怎么达成以此为界的默许?朝鲜大军走了一日,才渐渐接近坎川岭,沿着山势渐渐向上登去。但天色已晚,飞雪依旧未停,姜宏立不顾乔一奇的呵斥,强行令大军就地扎营,这一日,行不过三十里。
这一夜风雪加剧,次日全军集结时,发现冻死兵士十几人。这是朝鲜军队第一次减员,姜宏立硬着头皮命令大军拔营而去。行不到五里,千军回报,说前面发现后金兵马迹象,人数不详。
姜宏立大惊,立即命令全军扎营列阵,全军戒备,准备迎敌。一万多人的三个营结成一个大阵,就着山势做出防御姿态。数千只各式各样的火枪已经准备装填火yao,数百门火炮也已准备就绪,只等敌人来犯。但一直等到午时,都没见到敌人出现,那些士兵列成横队,都在雪里成了雪人,一个个冻得直达哆嗦,却仍然徒劳地向从纷飞的雪花中找出敌人的影子。只要敌人敢在阵前出现,上千只火枪将同时开火,不论敌人有多少,势必在阵前留下满地的尸体。但,这始终是一种想象。
姜宏立与乔一奇商议,决定再次派出游骑哨探,打探消息。这回几乎没有一个朝鲜人愿意主动出击,这样的天气里出发本就危险,再说,朝鲜兵马依仗的便是这个大阵,十几个骑兵小队出去,真遇上敌人,哪儿还有活路?商议的结果,竟然是由乔一奇前往哨探,打探敌情。
乔一奇当即气得满脸通红,尽管作为监督之责随朝鲜军马同行,但其并不能指挥朝鲜军队,何况在军令中也只有让姜宏立听从刘綎的军令,此时乔一奇却丝毫拿这些人没有办法。姜宏立还说,即便乔一奇将军本人不去,其属下也是熟悉宽甸的,那么派人哨探是最合适不过的。结果自然是姜宏立满意,四五十个乔一奇部属冒着风雪,向坎川岭慢慢摸去。
很快,这些谨慎前行的哨探游骑便发现坎川岭一带出现无数后金旗帜,对这个他们本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