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年龄稍长地中年人姓荆名浩,字浩然,隐居于太行山地洪谷,自号洪谷子,他是一个画痴,王朴的这一番话。恰好挠到了他的痒处,他也笑道:“文伯老弟,你这一说,倒把我地胃口吊起来了。”
王朴对众人道:“大家一起去书房看看这幅画如何?”
大厅八人,除了侯大勇之外。七人都是琴棋书画皆通的读书人,听到对答,心早被吊了起来,纷纷脸露喜色地站了起来。侯大勇也跟着站了起来。不过,他心里对名画确实没有多大的兴趣。
八人进了书房,仆人赶紧把窗户打开,让光线透了进来,王朴从书架上,捧出一个小匣子,小匣子上系着一根黄色的绸带,王朴解开绸带打开匣子。取出一轴画卷,小心翼翼铺开在书桌上。
八个脑袋一齐凑了过去。
在侯大勇眼里,这就是一幅普通的山水画,有树、有山、在太阳及倒影,还有江水和小舟,颜色有绿有红,除了古色古香以外,并无什么奇特之处。看了几眼后。他第一个从画卷上抬起头。
王朴地藏书相当丰富,除了常见的孔孟之书外。还兵书、历数及一些音律方面的书籍,一个人地书架能反映他的学识及品性,看了王朴的书架,侯大勇有些惭愧,自己的书架和王朴的相比,实在显得很没有文化。
“这是李思训地真迹啊。”司徒诩轻声说了一句。
薛居正点点头道,他的历史底子极为厚实,接着司徒诩道:“确实是李思训的真迹,李思训是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李思训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地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法度谨严、意境高超。”
荆浩如好酒之人饮了百年沉酿一般,看得极为舒畅,他十分爱惜书画,并不用手去触摸,只是盯着画轴一寸一寸地看,他赞许地对着薛居正说道:“李思训地画,多见于宫庭,民间流传甚少,我这是见到他地第三幅画了,另外两幅是《春山图》和《海天落照图》,你们看这幅画,辽阔地水面波光泠泠,几只帆船飘浮在江面,水畔的山石间树林繁茂,树林下有静静在有几个院落,几个农家之人在江边眺望,好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
另外几个文人,随着荆浩地解说,摇头昂脑品味着画中的意境。
侯大勇没有想王朴请了这么多文人,整个午餐,可用“如坐针毡”来形容侯大勇的心情,文人们喜爱的酒令、诗词歌赋恰巧是侯大勇的弱项,他没有参与文人们的酒令,要了一壶老酒,自顾自喝酒。
王朴是主人,和侯大勇连碰了三大碗,司徒诩、薛居虽是文人,也是官场中人,见侯大勇有些落落寡合,也上前来敬了几碗酒。以荆浩为首的四个文人,却在不经意间,把对侯大勇的轻视之意却露在了脸上。
“要说诗词歌赋画,江北稍逊一筹,冯延巳为人来官都不怎么样,却作得一首好词,你看这首《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遍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荆浩是坐中最有名望地文人,在席上讲起了南唐的诗词,
他见众人都在认真听,又道:“还有,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技法堪称精湛娴熟,我辈自愧不如。”
侯大勇本来独自喝酒,听到冯延巳,不觉冷哼了一声。
这一声冷哼,恰被坐在侯大勇身边的张争听见了,张争跟着荆浩隐居太行山洪谷,和荆浩是半友半徒,最是敬重荆浩,他听到侯大勇的冷哼。心里极为不惑之年爽。
隐士名声一般都甚好,属于社会知名人士,偶尔做些狂妄之事,各地官吏也往往能够包容。侯大勇在边关苦战的时候,他在太行山上俗风而歌,古代信息传播极不方便,在凤州,提起侯大勇无人不知无不不晓。而在达官贵人如云的大梁,侯大勇不过是众多节度使中的一员,张争对侯大勇的成长之路并不十分了解,想当然地认为侯大勇是凭着符皇后地关系而居于高位。
张争借着酒意,开始斜着眼睛看人了,来到侯大勇身边,有些嘲讽地道:“节度使温文尔雅,定是文武双全。可有大作,让我等开开眼界。”
王朴和侯大勇相交以来,对其政治见解、军事策略佩服得紧,但他从来没有听过侯大勇呤诗论词,侯大勇地位甚高。又是他地客人,王朴不愿意见到他出丑,打断张争的说,道:“节度使镇守西北边关。屡败强敌,我等今日有闲心在些呤诗赋词,要多多感谢节度使和浴血奋战地黑雕军。”
司徒诩是吏部侍郎,知道侯大勇和黑雕军的威名全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道:“节度使率领黑雕军在高平、凤州屡战屡胜,西域诸敌闻风,收复唐时就失去土地陇西,令人十分神往。”
张争很有些倔强。见王朴和司徒诩都帮着侯大勇说话,微红着脸道:“今日只谈风月,不议国事,在下只不过心仪节度使而已。”
侯大勇对诗词确实不在行,要让他当场呤诗作词,实是极难事。可是,张争不知趣地争辩,倒将了他一军。侯大勇明白。即使有王朴和司徒诩的解释,今天若不整出一首诗词出来。当真会被这些文人们所看轻,此事若在大梁城内传开,虽说对仕途没有影响,可在为数众多的读书人眼中,自己就真是一个鲁莽武夫地形象了。
侯大勇沉声道:“江南的诗词赋画再好,可奸臣当道,每到荒年,江南百姓还不是一样流离失所,在灾民眼里,再好的诗词也抵不上一碗稀粥。”
冯延巳是江南著名词人,为官为人十分让人不齿,他在政治上极为跋扈,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江南吏治败坏,他负有很大责任,这些事情,在大周朝都不是秘密。侯大勇此语一出,在座诸人都觉得此话甚不入耳,可是事实摆在面前,一时也不好反驳。
侯大勇又道:“要说呤诗作词,谁又不会来上几句,既然张郎想听,我就以刚才见过的江水来上一首吧。”
王朴从来没有听过侯大勇呤诗作词,有些担心地看着他,但是侯大勇话已出口,他也不好阻止。
侯大勇潇洒地背着手,在大厅转了几步,然后沉声呤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叁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这是一代大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侯大勇情急之下,盗用了这千古绝唱。在座诸人皆是识货之人,侯大勇呤毕,众人都沉浸在词中深远的意境中。
荆浩猛地一拍桌子,道:“好词,好词,此词一出,江南诸子远远逊色了。”又道:“快拿笔来,我的画意来了。”
王朴这时才回过味来,听到荆浩的叫喊声,道:“浩然兄,请进书房吧。”
荆浩急急忙忙地跟着仆人进了王朴地书房,然后关了书房,回味着侯大勇所呤词句的意境,只觉画意狂涌。
侯大勇念完词句后有些惭愧,自己这一盗版不要紧,苏轼名下必然会少了一首名作,“只盗版一首,下不为例。”侯大勇在心里下了决心。
侯大勇神色肃然地向王朴和众人作了一个团揖,“刚才斗胆作上一词,实在是献丑了,酒足饭饱,就此别过。”
王朴叹了一口气,道:“我们这几个文人,平日里自负才高,不想侯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我敢断然,此词不久以后定会传唱于大江南北。”
王朴、司徒诩和薛居正把侯大勇送至大门,回到大厅里,张争等三人默不作声地坐着,司徒诩见气氛有些尴尬,转移话题道:“刚刚听了一首绝妙好词,等一会又能看到浩然兄的精美画作,可真是不虚此行。”
荆浩拿起画笔,整幅画一气呵成,他放下笔后,仔细看了一会,极为满意,在画上题了四个三个字:匡卢图。
第七十七章 回到大梁(九)()
第七十七章回到大梁(九)
侯大勇到王朴家里喝了一顿酒,谁知遇到一群自视甚高的文人,还被迫盗版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其郁闷无比。从王朴家回来后,侯大勇突然发现,三年来,他一直生活在军营里,习惯了艰苦、火热和血腥,来到和平环境,竟颇有些不适应。
大梁侯府,微暗的书房里,孟殊笔直地站在侯大勇身侧,一字一顿向他报告赵普的情况,侯大勇似乎又回到了工作状态,只觉神清气爽,一扫多日的晦气。
听到赵普在谓州,侯大勇不禁失笑道。“赵普在谓州任军事判官!哎,害得我们找了半天,谁知近在咫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想到自己的盗版行为,侯大勇又笑了几声,对孟珠道:“昨天在王朴家的那顿饭没有白吃,这么快又要和吏部侍郎司徒诩打交道了。”
赵普不过是一名极为普通的军事判官,毫无名气,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侯大勇对赵普超乎寻常的关注,让孟殊很有些不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行动归行动,孟殊还是把赵普的根根底底打听得一清二楚。
听到侯大勇提起司徒诩的名字,孟殊想起一事,道:“司徒诩过一段时间要纳妾。”
“纳妾,他有几房小妾?”
“这是第五个。”
“想不到文质彬彬一个人,身体还不错啊。你要把司徒诩纳妾的准确日子打听出来,再给我准备一份大礼,吏部侍郎,倒是一个紧要的位置。”侯大勇越来越觉得选孟殊来执掌飞鹰堂是个正确的选项择,尽管这是无心插柳,柳技却眼见到长成大树了。
孟殊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