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大勇进驻灵州城后,把同心城和灵州城进行了分工,灵州主要是商业聚集的地方,同心城主要手工业聚集。在同心城的北城区,集中了包括普通铁器铺、木匠铺、陶器铺、织染署、造纸坊、马车坊、制酒坊等产业,这些手工作坊主要是供日常生活所品,大多是凤州商家转移过来的产业,这些手工作坊有大有小,比如富家商铺经营的铁匠铺,专门打造农具、小铁器等生活用品,规模已经很大了,占据了同心城内很大的一块地盘,而蜀人开的木匠铺规模也不小,至于陶器铺、织染房是大梁商人新开办的,规模就小得多。

    至于为黑雕军生产武器地窦田、郭宝玉和新近从固原挖过来的张记铁铺,这些铁匠铺是黑雕军武力超群的重要因素,是侯大勇的心肝宝贝,就全部集中在灵州城内。

    窦田、郭宝玉、张青海和陈凌心各负责一个铁匠铺,窦田铁匠营主要负责打造侯家刀、陌刀和马枪,郭宝玉铁匠营主要负责打造弓、弩,张青海主要负责打造青党甲和盾牌。陈凌心是灵州颇为有名的工匠,长于打造马车及各种配件。

    陈凌心所在铁匠铺严格来说并不是铁匠,而是一个生产马车的作坊,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在同心城外和房当度所率党项军激战的时候,虽然形势不利,但是永兴军把运送粮食的马车连结在一起,就构成了一道抵御骑兵冲击地良好防线,这给侯大勇很大地启发。黑雕军以前是一支纯骑兵的军队,这种军队优点很多,却有一个最大地问题,就是攻坚能力和防御能力不足,若在步军中使用特制的马车,既能提高步军的机动能力,又能增强防护能力,将极大提高黑雕军的战斗力。

    侯大勇来到窦田所在的铁匠铺。距离铺门还很远地地方,就听见了铁匠铺传来了“当、当”的敲打声、风箱的呼呼声以及工匠们的喊声、骂声。刚进营门,就看见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虽说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在熊熊炉火的映照下。肌肉发达的工匠们仍是赤脯上阵,汗水不断地从他们身上滴下来。

    窦田汗流满面地来到侯大勇面前,呼出的热气在冷空气中结成一团一团的白雾,窦田拱手行礼道:“节度使来了。铁匠铺新造了几把侯家刀,正要送到府上来。”

    侯大勇在广顺三年在沧州就认识了窦田,对窦田的表情极为熟悉,他笑道:“窦郎急匆匆想送刀到我这里来,莫非又有什么新技术?”窦田对着正举着大铁锤的一彪形大汉道:“王老五,把新打地侯家刀拿过来。”

    彪形大汉王老五是个蜀人,蜀语和中原话用词基本一样,只是语调上稍有些变化。他嘴里大声应道:“要得,等到。”然后又重重地砸了一锤,才把铁锤放在了一边,然后兴冲冲捧着一把新打制好的腰刀过来。

    战刀的样式仍是侯家刀的战刀,从黑色地刀鞘抽出战刀,刀刃有一些漂亮的云纹,稍稍转转角度,就能看到凛凛的寒光。侯大勇用手指轻试刀锋。刀锋在手指的擦试下似乎有了生命,就如一只闻到血腥味而不停跳动的野兽。侯大勇随手挥动了几下。王老五在刀锋的逼迫下,竟然连退了几步,远离了刀锋才稍觉心安。

    侯大勇连道:“好刀,真是好刀。”窦田心中得意,嘴上却道:“这刀和节度使那一把短刀相比,仍是相差极远。”侯大勇又舞动了几式,问道:“这刀是用什么办法打造的。”

    窦田眉毛向上扬了数下,终于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得意神情,道:“自从看到节度使地那把短刀以后,我和郭宝玉日思夜想铸剑之法,造了无数的刀剑,虽说也是锋利无比,但是始终远不如节度使的那一把短刀。”

    侯大勇心道:“我这把短刀可是二十一世纪特别部队配置的杀人利器,是现代科技的结晶,凭着大周的科技,是永远达不到这种技术水平的。”

    窦田沉浸在自己的冶炼世界中,根本没有注意到节度使地表情,接着道:“到了同心城之后,我们铁匠铺地各项技术在大周朝已是首屈一指,风箱和焦炭都能大大提高温度,有了最好的灌钢技术,这个云纹是采用吐蕃人冷锻之法留下地痕迹,还学会了回鹘人的淬火之法,四种技术结合起来后,我们已经打造了二十多把好刀了,这把刀是最好的一把刀,现在我们铁匠铺要把此刀献给节度使。”

    侯大勇取过刀,仔细端祥了一会,道:“在黑雕军中我用过三把腰刀,第一把刀是契丹人送的长刀,第二把刀是破浪刀,这是第三把刀,此刀的锋刃处有若隐若现的云纹,就叫做飞龙刀吧。”侯大勇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道:“此刀能否大批量生产?每月可以打造多少吧,大批量生产的侯家刀,质量是否会下降?”

    窦田眉毛又向上扬了数下,道:“铁匠铺和铸剑师不同,铸剑师是十年磨一剑,我们铁匠铺是为军队配武器,必须要能够大量生产,按照节度使的要求,我们每一道工序,包括用多少料、用料的先后顺序等等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步都可以复制,二十几把刀的品质都相差不多,均好于原来的侯家刀,只是这把刀远较其他刀锋利。”说到的精彩,小羽只鼠地道:“所有程序都是一样,为何飞龙刀远远比其他刀锋利,我没有想清楚。”

    侯大勇对于具体铸造工艺也不甚清楚,他只是记得冶炼的时候加入不同的元素会得到不同性质的特质,飞龙刀或许是凑巧加入了某种元素,因而变得特别锋利,只是这种元素以现有的条件无法检测出来,所以,飞龙刀难以复制,侯大勇想到这一层后,笑道:“既然不能复制,就算作神兵偶得吧。”

    正在此时,一名亲卫带着数人走进了铁匠铺,当先的一人快步走到侯大勇面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道:“报告节度使,孟殊前来报到。”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争夺河套(十一)() 
第一百四十六章争夺河套(十一)

    在铁匠铺红红炉火的照映下,孟殊微黑的脸孔增添了些红润,紧闭的嘴角轻微向下,脸上线条显得层次分明,儒雅中带着些刚硬,更有着压抑不住的强大自信。

    侯大勇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到孟殊了,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孟殊神情和相貌的突变,在德州小道初遇孟殊之时,孟殊还是一个弱不禁风的无助书生,经过了两年军旅生涯的锤炼,又有了执掌飞鹰堂和富家商铺的经历,军中职务也正常升至步军都指挥使,这些变化对于孟殊具有颠覆性,要不然,他或许还要为了一个秀才的名份而苦苦挣扎,所有的变化在孟殊相貌和气质上留下了深深印迹。

    侯大勇、孟殊等一行人迅速回到了侯府,在侯府中院,放着一个罩着灰布套的笼子和一个罩着黑色布套的笼子,笼子里传来了鸽子的“咕、咕”叫声。

    侯大勇和孟殊对视一眼,孟殊轻声说道:“成功了。”孟殊招了招手,跟在孟殊身后的一名飞鹰堂的弟子,迅速把灰布套揭开,两只竹笼子里各有三只淡灰色鸽子。侯大勇看到这六只鸽子眼前一亮,来在竹笼子旁边,仔细观察着这些或许能迅速改变黑雕军通信状况的信鸽。

    侯大勇来到大周朝后,深受信息不便之苦,为改善通信状况,在飞鹰堂中实行了节节传递信息制度、传递信息的等级制度、密信制度等等,这些措施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安全性,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落后的通信状况,大梁朝堂上的变化,以及侯大勇给飞鹰堂的命令,都要经过黑雕军或飞鹰堂的信使拼命跑上半月到达对方地手上。而半个月时间,足以让新闻变成旧闻。

    这些小小的鸽子,或许就是改变这一切的关键,因此,侯大勇就如看自己的情人一样,凝视着这些小精灵。封沙、罗青松等亲卫,显然不理解侯大勇的感受,他们看到节度使翻来覆去地看着这些鸽子。很有些不解,可是他们见到节度使郑重的模样,又不敢打岔,就静静的站在身后,不断地拿眼神询问孟殊,孟殊则含笑不答。

    过了大约一柱香的时间,侯大勇才从鸽子身上抽回眼睛,问孟殊道:“试验过吗?”孟殊胸有成竹地道:“节度使交待了此事之后。我就派人四处寻找这种能回巢地飞奴,后来在海州找到这些最好的飞奴。”听到飞奴的称呼,侯大勇愣了愣才反应过来飞奴指的就是信鸽,打断孟殊道:“这些鸽子是黑雕军的一员,岂能叫做飞奴。就叫做信鸽。”

    孟殊笑着解释道:“唐朝名相张九龄年轻的时候最喜欢鸽子,他把书信系在鸽子的腿上,专门用来传递消息,张相就称鸽子为飞奴。好,以后就称这些鸽子为信鸽。”又道:“海州有不少船家出海捕鱼,他们喜欢在船上养飞奴,不,是养信鸽,用信鸽来传递消息,最是快捷准确,这些鸽子是海州最好的信鸽。同时还买了九个专门训养鸽子地奴仆,这次我带了四名到灵州来,另外五名仍在大梁训养鸽子。”

    “不错,孟郎想得周到。”

    “信鸽买回来之后,就由这九人专门进行训养,我们试飞了很多次,从郑州到大梁,从海州到大梁。还从京兆府飞到过海州。成功率很高,这六只信鸽是成绩最好的。”

    侯大勇在竹笼子边观察得极为仔细。他提问道:“我看这两支笼子里的信鸽不太一样,黑色布套的鸽子前半身长于后半身,站在笼子里抬头挺胸,眼睛也转得灵活,而灰色布套的鸽子前半身和后半身差不多长短,用半蹲姿势站立着,这两类鸽子有什么区别?”

    孟殊露出了佩服地神情,由衷地赞道:“节度使观察得真是仔细,若不是行家,很少有人能看出其中的差别,这两种鸽子的特点不一样,前长后短型是典型的短距快速鸽,这类体型地信鸽由于身体前沉,为平衡的需要,站立时常常得抬头挺胸。飞行时,由于前后平衡感不一样,不用力拍翅膀就有下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