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向陛下禀报此事,变相地放过了下毒之幕后黑手,从这个角度来说,王朴中毒,自己应该付一定的责任。

    只不过,唐门之人处于暗处,用毒技术又十分高超,要想提防着实不易,侯大勇看着脸色苍白的王朴,暗自下定决心:血债血还,唐门一定要今日之事付出代价。

    王朴似乎预感到这是最后的诀别,他微微睁开眼睛,看了看柴荣,又转过目光看了看侯大勇、范质、王薄和魏仁浦,当看到侯大勇的棱角分明、微微有些黑色的脸颊,眼神中涌出一丝谁也没有察觉地光彩,他突然双眼圆睁,大喊了一句:“陛下。”

    话音未落,王朴已魂归天国。

    柴荣低头楞了半天,面目表情地站了起来,走到窗棂旁,双肩轻颤,渐渐有了哭声,这是发自喉咙深处的哭声,低沉而时断时续。

    魏仁浦曾任枢密使,王朴曾是他的副手,此刻柴荣一哭,他立刻也是泪如泉涌,捶兄顿足哭道:“天妒英才啊,为什么死的不是老臣。”

    范质是资深宰相,他没有跟着哭泣,而是走到柴荣身旁,道:“陛下节哀,万万不可伤了身体。”范质见柴荣依然哭泣不止,知道劝阻没有什么效果,就道:“文伯(王朴字文伯)已去,其丧事就由老臣去办吧。”

    柴荣闻此言,渐渐停止了痛哭,在一旁侍立的老太监赶快送上热毛巾,柴荣把擦掉泪水,回想着王朴旧事,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对众臣说道:“文伯才学不凡。殿试及第后,任校书郎;在澶州任掌书记;又任开封府推官;再任比部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显德四年,拜左散骑常侍,充端明殿学士;显德五年,任户部侍郎兼枢密副使,未几。迁枢密使、检校太保。”

    王朴是柴荣心腹,几个之内就成为重臣,对其经历,自是如数家珍,他又道:“文伯有四件大功,一是献上《平边策》,对于大周战略形成立下了大功;二是朕数次南征,均以文伯为东京副留守。南征之际,文伯镇守大梁,稳定帝都,功不可没;三是文伯修订了历法,去芜存精。修成了《钦天历》,这是惠及子孙后代地大事;四是文伯制定律准,恢复了十二均八十四调的旋宫古法,重制了春秋礼仪。此四功。每一件都名垂青史,朕失文伯,犹失一臂也。”

    柴荣对文伯痛惜之情,溢于言表,范质、侯大勇、王薄和魏仁浦围站在王朴床前,静静地听着。

    柴荣对范质道:“文伯为枢密使、检校太保,现加赠侍中。”说到这,柴荣似乎平静下来。道:“让文伯的家人进屋来吧。”

    王朴的娘子及儿女们在屋外,听到屋内传出地哭声,已知大事不好,但是陛下在屋内,未经召见,家人们也不敢进屋。等到家人们奉诏进屋之后,满屋皆是哭声。

    等到哭声稍歇,柴荣看着跪成一片地诸孤。对范质道:“范相。赶紧办两件事情,一是任命文伯长子王侁为东头供奉官;二是修建一座功臣阁。请大梁城最好的画师,画下文伯、郑仁晦等忠臣的画像,悬挂在功臣阁内,以后每年朕都要率百官祭拜这些为大周建立卓越功勋的大臣。”柴荣给王朴的安葬定下调子之后,再次痛哭一场,这才离开了王朴府弟。

    侯大勇离开王朴府弟之后,阴沉着脸,带着罗青松、林中虎等亲卫,直奔西城。

    众人来到一个幽静的小院,罗青松扣响门环,过了一会,只听到“沙、沙”脚步声,大门开了一条小缝,一个小厮露出脑袋,吃惊地看到十几名高头大马的军士站在军外,道:“你们是谁?”

    罗青松在侯大勇身边二年多,已是黑雕军中级军官,只是在大梁无兵可带,因此重新给侯大勇当起了亲卫,他比林中虎要沉稳得多,在外出面打交道多半是他,罗青松有礼貌地问道:“凌先生在否?”

    凌靖是许州大族,家中不乏朝中之人,但是在大梁城地这个小院,却极为隐密,基本没有官场中人出入,俗话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凌靖把家安在大梁城,也算得上一个中隐。

    小厮眨巴了几下眼睛,干脆地答道:“不在。”说完就欲关上大门。

    罗青松用手撑住大门,小厮使出吃奶地力气也没有关上大门,他脸红筋涨地道:“光天化日之下,你们强闯民宅,还有王法吗?”罗青松不想和一个小厮啰嗦,猛一用力,小厮不过十五六岁,正在使劲关门,只觉大门传来一股大力,“腾、腾、腾”连退几步,一屁股坐在了院中。

    一个女子听到吵声,从偏房走了出来,她见到小厮坐在地上,就喝道:“是谁,胆敢在这里闹事。”凌靖这个小院是一个两进落的院子,凌靖住在内院,柳青叶和其他几位弟子就住在外院偏房内,外面的吵闹声柳青叶听得清清楚楚。

    此女正是已成为道士的柳青叶,她正在柳眉倒立,看到进来的居然是侯大勇和手下亲卫,楞了楞,道:“原来是侯相。”柳青叶没有戴道冠,一头黑发散在胸前,似乎正在梳头,这个模样让侯大勇不由得多看了两眼,侯大勇很快就收回了眼光,一本正经地问道:“凌先生是否在家,在下有要事。”

    柳青叶摇摇头,道:“今天一大早,师傅就出去了,我不知他到哪里去了,请侯大人改日再来吧。”

    “在下就在这里等,他总要回来。”智能大师因为不愿意介入权贵之争,治好三公主之后,立刻收拾铺盖走人,侯大勇不愿意凌靖也和智能大师一样,得到消息立刻闪掉。

    自从郑州一别。柳青叶行走江湖已有数年,言行举止也有了老江湖的味道,她知道眼前之人富贵逼人,自己得罪不起,就对小厮道:“快去烧壶好水。”把侯大勇带到外院的主屋,客气地道:“请侯相稍坐片刻。”

    柳青叶说完,施施然转身走回她居住地偏房。柳青叶是习武之人,身材比大周女子都要强健匀称。和胡女倒有些相似,一身宽大地道袍,也遮不住美丽的曲线。不一会,柳青叶戴着道冠走出偏房,手里捧着一个精美地瓷瓶,她浅浅笑道:“这是青城毛峰,是顶好地茶叶,请侯相品尝。”

    喝了几口清香的青城毛峰。侯大勇地心肺都觉得被山林滋润了一样,便打量着坐在对面的柳青叶。

    当日郑州相遇,柳青叶的相貌曾让侯大勇目瞪口呆,可是事隔数年,柳青叶相貌依旧。侯大勇的心情却发生了巨大地变化,他心情甚为平静,觉得柳青叶就如一个旧日朋友一般。

    柳青叶坐在一旁陪着侯大勇,面对着这位当朝宰相。柳青叶实在无话可说,就盯着大门看,盼望着师傅早日回来,正在难熬之时,凌靖走进了院子。

    “侯相,我确实不识唐门之人,前日在河边遇到的唐刚,我也并不相识。只是小徒在青城山上看到过唐刚,故而窥破唐刚地行径。”凌靖见到侯大勇,就猜到没有好事,果然,侯大勇是来追问唐门之事。

    王朴之死的真相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仍然属于大周朝廷的机密,侯大勇自然不会给凌靖讲明,就道:“唐刚既然来到了大梁。那么大梁城定然还有唐门其他人。这些人留在大梁城是个祸害,在下想要除掉他们。只是唐门中人向来行踪不定,我想请熟悉唐门的青城道长到大梁城内,秘密帮助在下搜捕唐门中人。”

    唐门中人要下毒,必然背后有主使之人,而且这个主使之人的地位还应该极高,否则光凭唐门之人,根本接触不到三公主和王朴这等人物,捉拿唐门中人,或许可以查出谁是真正背后黑手。另一方面,唐门之人下毒手段太历害,今天能毒杀王朴,明日就能毒杀自己及家人,放纵唐门中人,说不定是养虎为患。

    王朴之死,给侯大勇敲响了警钟。

    凌靖刚刚游历回城,准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闻言有些犹豫,道:“大梁到蜀地来回至少要数月,这数月时间,说不定唐门中人早就离开了大梁,而且小徒和青城山道长也有些冲突,只怕他们不愿意到大梁来。”

    “青城山道长到大梁来,也是有好外的,大周即将发动攻蜀之战,等到西蜀灭亡之后,在下自会下令保护青城道观,并送一些钱财给道观。”侯大勇顿了顿,突然加重语气道:“若不答应此事,等到西蜀灭亡之际,青城道观必然化为灰烬。”

    凌靖周游四方,深知侯大勇所言非虚,西蜀地灭亡是迟早之事,他沉吟了一会,问道:“唐门是江湖中人,和官府向来没有关系,为何侯相要千方百计寻找唐门中人,能否直言相告。”凌靖实在不愿卷入官场之争,因此想问个明白。

    侯大勇干脆利落地否定道:“不行。”

    凌靖素来受人尊敬,自然有些脾气,愠道:“若不直言相告,恕在下无能为力。”

    侯大勇微微一笑道:“若凌道长肯办此事,事成之后,在下为凌先生修一座道观,如何?”

    凌靖不断地摇头。

    侯大勇脸色一变,道:“当日大梁城外,道长行凶杀人,在下可看得清清楚楚,道长是有家有业之人,到时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凌靖大怒,站起身来,“没有想到堂堂侯相,竟是如此小人,当日在郑州看错了你。”

    侯大勇并未生气,只是淡淡地道:“查找大梁城内的唐门弟子,事关重大,凌道长还是不知道最好,今日在下话已出口,凌先生必须答应,否则后患无穷。”

    凌靖武艺极高,向来没有受到别人威胁,他猛地站起身,冷笑道:“要找麻烦,可没有这么容易,哼,在下也有三尺青锋。”

    侯大勇冷笑道:“凌家在许州有大量田产,有三人在朝中任职,还有六人在各地官府之中,如果因为凌先生一念之差,让凌氏家族遭灭顶之灾,让凌先生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何况在下请凌先生所做之事,不过是区区小事,为了这等小事,为家族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