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如此气势、如此决心,似乎已经足以立于不败之地了,毕竟他们的数目也不少,而且是足够影响一场战局的数量,所以并不会在这点上占太多劣势,唯一需要考虑的却是,和朝廷军比,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去抵挡么?
不过很快就会见分晓了,此时却尚未到他们出场的时刻。
而不管外面战况如何激烈,此时就在这片树林里,在这里的这数千头戴黄巾的彪形壮汉,他们一个个的气质,光是从外边上看起来,就都和外面正在拼杀的普通黄巾军以及朝廷军方面很不一样,而有着这样的气质,恐怕只是一阵简单的充实,也会起到很不简单的震慑效果,更何况,他们的真实战力如何,还需要实践检验了,才会知道。
此时在这大一群大汉的最前面,却有一个长得文弱瘦削的男子,看上去也是营养不良的样子,只有一双眼睛中时不时放射出来的精光,说明着这个男子的不简单。
“快了,快了,一举而定乾坤,所有一切布局,为的就是这一刻,马上就要来了……”抑制不住激动的语气低低的呢喃着,视线转移,望向外面方向,男子的手中握拳,青筋爆出,可以看得出已经很用力了,但还不够,还必须等待、忍耐再忍耐,一直到……
噗咻!
***
却说与此同时地,在宛城城头上,这边荀攸正道不好,众人看过去,外面城下果然立刻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变化,就是那些黄巾贼众原本一个劲儿地溃散逃窜的,此时居然有不少人重新拿着手中的“兵器”,反而朝着追杀的朝廷军砍杀而来。
且不说他们这突然的变化来自于何方,不只是城头上众人心中感觉突然,甚至尚还有些不明所以,那些城下追杀直面他们的朝廷军队伍将士们身在局中,就更是如此了。
在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间,一时居然有不少人愣住了,直到这些黄巾败军、或者应该说黄巾“反击军”几乎都到了跟前了,才反应过来,但就算是要抵抗,都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更不用说这个时候脑筋还未转开,甚至有人还在想怎么这些逃兵都跑到了自己跟前来了,就算是又将要反应过来的,也根本就来不及了,黄巾军绝对不会给他们那个机会,手起刀落、刚才还士气低落、一触即逃的黄巾军,以令人乍舌的速度在恢复着。
这种恢复,并不是来自于战场上朝廷军追杀力度的削弱,相反,是来自于他们自身,自身的一些变化,一些暂时还看不太出来的变化。
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虽然乍然间,朝廷军有些显得措手不及,但良好的军事素质在此时也是体现无疑,经历了最初的被反杀之后,朝廷军渐渐聚拢了起来,只是此时因为最开始随着夏侯渊等武将的率领而压倒黄巾军的优势,也开始变得微乎其微了,反而是似乎缓过气来了的黄巾大军,尽管经历了这么一番追杀,但他们的人数优势,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摆平得了的,就算是朝廷军出动的这一万多军队每一个将士都砍杀两到三个敌人,却也无法消灭完这漫山遍野似乎怎么也数不尽的敌人,更何况难保黄巾军还留有后招,这是昨天已经和他们对过一次的郭嘉和荀攸共同的看法。
这样的对峙,却等于重回了最开始的僵局,朝廷军需要机会、黄巾军则需要命令来打破。
就在这时,突然间……
噗咻!
一声刺耳的声响,传响了这片天地,没有人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也没有人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直到视线的尽头,出现了一片黄色的洪流,似乎才开始有反应的那个时间。
在视野里,那一片黄色渐渐的放大,直到充斥整个视野。
看到这一幕,别说是郭嘉了,曹操也立刻知道了不安感来自哪里,而荀攸所说的疏漏,又到底是什么了。
的确,如果说是一个从来不用计谋、只懂得横冲直闯的人,恐怕久而久之,就算是再聪明狡诈的人,心中也会形成一种自然定势的思维模式,对这个人的印象,也总是会自然而然的停留在最初那一层上,殊不知,人是会改变的,而很多人失败,就是失败在看不穿这一点上。
如今的黄巾军,也正有点儿这种趋向,当然,不能说他们改变了,只要一天头戴黄巾,只要不是黄巾力士,这些普通黄巾军注定了就只是些扶不起的阿斗,空有绝对人数的优势,却总是会在战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败亡都是家常便饭。
但现在却是有所不同了,这次的黄巾军,似乎不再单纯靠着简单的力量和压倒性的人数来战斗,还有些其他的,比如智慧,或者说是诡计。
而不管怎么说,面前这支队伍,也将在曹操和众朝廷军队面前,渐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正是此次兵逼荆州,黄巾贼的最大王牌,也是黄巾贼贼首号为“天公将军”的张角秘密培养甚为珍惜的一支绝对精锐,五千“黄巾力士”,正式登场!
第396章 、乱战()
如一阵钢铁洪流一般地,从高大的城头上看过去,前方地上一片密密麻麻的,粗看过去,就好像是一群蚂蚁追着另外一群蚂蚁在打群架,但其中厮杀的惨烈,不是光在城上遥遥的看着能够体会得到的,就像是郭嘉和荀攸等人,要他们在战场后面谈笑风声、指点战局一点儿不在话下,但如果要他们上战场,那就非他们所长,或者真正亲临、面对那种气氛,说不定甚至直接就会丧失人所有的勇气,就算这个世界的文人,凶猛起来也是可以提三尺君子之剑而杀人的,就算他们不是宋明时候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儒,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定位、也有着自己的位置,各人在各自的位置之上,这也是这个社会应有的法则。
但此时大家考虑的,却还不是这些边边角角的事情,因为他们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其他更多了。
随着胜利的天平已经很明显的朝着己方这边倾斜了,在战场上谨慎又谨慎的霍峻才打开了城门,放了更多的原本守城的将士们,也跟着一起去追杀黄巾军,穷寇莫追只应该存在于之前,在了解到了这些黄巾贼的“作战模式”之后,曹操令下,绝对不会手软,而这些心中憋着一股气的朝廷军将士们,更不会。
宛城原本守军就有不下于五万,也是曹操一开始就打算将这里当成是一个抵挡南下黄巾的良好屏障,而且还有霍峻这等守将,可以说坚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如今要主动出击,与人数庞大的黄巾军在大平原上硬碰硬,那点人数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即便是再加上曹操带来了三万军力,还有后续补充的两万大军,足够凑足了十万大军,但是五比一的人数比例,还是不容忽视的一块软肋。
如今对曹操他们而言,唯一可以寻求机会的,恐怕就是这号称五十万大军的黄巾军中,实际上可作战人数定然没有那么多,而可堪一战的就更少了,再加上黄巾军一向的“特色”,只要采用荀攸正确对敌战略,战场之上,“射人先射马”,通过己方在武将实力上对黄巾武将的压倒优势,在夏侯渊、文聘两员虎将带领之下,将黄巾军因为求功劳而冲在前头的那些个将领、头目们先都解决了,而黄巾军本就是乌合之众,没有所谓军魂、也没有所谓统一指挥的说法,全部凭借着的不过就是一股劲儿,但如果通过这样杀人立威,就可以达到震慑的效果,即便他们人数更多,但胆气下去了,一个个考虑更多的就是保命、逃跑,这仗也就不用打了,失去了那一股气势的黄巾军,再想要回过来反击朝廷军,比朝廷军绝处逢生的可能性还要小。
当然曹操不会赌博,这都是经过了细致的分析、还有各种可能的排除,最终定下来了的,虽然或许还有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改进,本来也就属于战略的一个方面,若不能够做到这点随机应变,那么和纸上谈兵的赵括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而经过了分析之后,这一场战斗,首先朝廷军在士气上应该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优势,虽然放弃了据城而守这一个绝对的地利优势,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主动出击未尝不是一个更进一步鼓舞士气的好办法,况且有了一定把握,就应该搏一搏;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朝廷军无论是在排兵布阵、作战经验还有兵员素质包括统兵者的智慧,应该说都是远胜于黄巾军的,况且战场上还有夏侯渊、文聘这一般强力武将的率领,都属于勇武而且也各有头脑的武将,“射人先射马”的战略有一定把握可以完成好,只要这边完成好了,就定于成功了一半,在这各种条件下,对朝廷大军来说胜利似乎已经遥遥在望,让人感觉就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情。
站在宛城城头上,仿佛脱离了战场,却似乎更能够看清楚当前的局势,如今在这儿看下去,分外明显地,在前线,那几乎已经可以认定是被当成了炮灰冲到最前面让朝廷军消耗体力的普通黄巾军们,正以其巨大的数量优势,在宛城之外,以及周围附近各处山头、或者小丘,几乎形成了一个密密麻麻、水泄不通的巨大包围圈,而这里面,数万朝廷军恍若困兽,看上去,似乎是朝廷军陷入了黄巾军的重重包围,在这样压肉机一般的攻略压力之下,寻常兵将恐怕早已经失去了作战的勇气。
但真实局面,却和想象中很不一样,朝廷军虽然是被围在这样一个大圈子里面,但却并非是任人宰割,相反他们的防抗十分激烈,激烈到了黄巾军都唯有退避三舍,而且荀攸针对黄巾军人数多、可是士气特别容易受到战局影响的特点,制定了所谓“射人先射马”的战略,在具体实施上,也很让人惊喜,这也全赖于由夏侯渊领中军、文聘在左翼、苏飞、吕介等在右翼互相呼应,而派出这些大将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和黄巾军中的将领直接将对将,以绝对的武力优势压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