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洛阳官员系统”,这其中各个官员,都有上册,记录了他们的各种消息甚至还有不少私密,凌巴现在只是选择了其中被贾诩认为能够争取的官员稍微结交一下,太明显也不好,刘宏可还在旁边看着呢。
现在所做的一切,凌巴可不是有不臣之心,只不过防范于未然。
这可以说是皇帝刘宏一朝乃至于桓帝以来的首次天子亲自出面酬军,在主将凌巴和众位文武大人见过之后,就是刘宏表演的时间了。
只见他走上了小讲演台上,环视了下方都静静等待他发言的众位将士、还有一边的文武官员,脸上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转瞬即逝,这一刻心底涌出来万千莫可名状的豪情,居然让此刻的刘宏显露出一种异乎寻常的高大,让下方的凌巴都看得有些迷了眼,不过他知道这主要还是自己选择这个地方,现在才是上午,天气远没有到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而凌巴安排的这个小讲演台的位置,却是正处于阳光的背向处,因为视觉错位的关系,很容易让仰视的众人将刘宏看成是头上冒光、身后还有淡淡神光溢出的“如来佛”形象,这本来只是一种小手段,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却只会将其归于天命神话一类的传说迷信中去,更何况这个主角还是天子,他们本来就以为是“受命于天”的人,心里就更是深信不疑了,这也正是凌巴所需要的。
而凌巴本来心里还有些担心刘宏这个酒肉之君上台能不能够镇得住场面,却没想到他平常看起来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到这种时候居然显得镇定自若,台风很好嘛,看来是在后宫做荒唐事儿“锻炼”出来的脸皮,在由宫中的工匠们临时特意为其搭建起来的小讲演台上侃侃而谈,不过可不要被他的表面功夫骗过,说话的是他倒是没错,但他是绝对说不出那些让下方的众位将士听的莫名有些血液沸腾的话来的,就算是那些武将看他的眼光似乎也有些崇拜了,而他本人似乎也一副很入戏的样子,只有某人在旁边暗自偷笑。
刘宏直到下台的时候,似乎还兀自沉浸在刚才的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状态里,此时头还有些晕晕的感觉,凌巴心里暗笑,但还是迎了上去,跟着身边一众文武大臣不要钱的马匹就一个个贴了上去,杨彪等人或许是真心的,刚才那副场景他们看到也是不明所以,只以为是刘姓祖宗保佑,大汉复兴有望,莫不高兴,此时也扮了一副“奸臣”嘴脸,对刘宏也是好话说尽,更让刘宏大为惊异这俩老小子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上路”的同时,心里更是暗爽不止,不过他慢慢清醒过来,还算没有昏了头,这事情他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肯定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所以略一思忖,就猜到大概和凌巴脱不开关系,此时看着他的眼神有些古怪,但更多的是欢喜——这对于刘宏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啊。
对于阳光的时间掌握,凌巴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所以到刘宏下台之后,该他上台讲几句了,此次却没有再像上次那样出现皇帝刘宏的霞光批身的“神迹”,只是很平常的走过,这也让本来心里还有些疑问的那些人打消了念头,即便是如荀彧这般智士,一时间也不可能想得到凌巴动了手脚那方面去,当然他也不觉得真有什么“神迹”,最多认为是巧合罢了,但既然后面那些将士似乎都对此敬畏有加,而且感觉也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也没有多言,这是好事嘛,只要对大汉有利,只要能保持高昂的士气,然后能够剿贼成功,在乎那么多干什么。
“众位将士,这天下的百姓,如今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洛阳为帝都,虽然暂时没有收到战火的波及,但想想黄巾贼那些残暴凶徒,披着为民请命的外衣,实则却是在行强盗之事,祸及平民,那些人或许和咱们没有血缘关系,但百姓纳税、农民种田,他们缴纳上来的钱粮,有一大部分也是来供养咱们的,从这点上来说,这些人也是咱们的衣食父母,难道他们有难,咱们不该救么?”
“该!”经过了刘宏的演讲、实际上却也是出自凌巴手笔的煽动,这些将士们的情绪似乎都被调动起来了,声震九天,凌巴看得满意点点头又大喝一声:“既然如此,出发——打倒黄巾,光复大汉……”
“打倒黄巾,光复大汉……”
凌巴再次拜别皇帝刘宏和众位大人,转身上马,大手一挥一扬,显得气势如虹的大军浩浩荡荡,在身后众人各色目光中,前行而去,渐行渐远……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22章 、点将台大将前奏()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想到,行军打仗其实也是一件很枯燥无聊的事情。
要算起来的话,行军打仗可以算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军事艺术——一门涵盖极广、包罗宏大的军事艺术。
和许多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所谓的行军打仗,并非就是上了战场(这个战场或许是城池,或许是山岗,也或许是平原),然后这两支军队就这么互相厮杀攻坚一番,然后确定胜利者、分战利品,等等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是这样,那还更无聊——当然至少不会全是这样的,因为有的时候,可能根本不用打,就已经分出了胜负优劣,而后就胜者获利、败者丢兵丢人丢钱,这也就是所谓的“夫妙算者,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也有的时候,战场并不只是在前方两军碰撞的地方,可以是后方,也可以是看起来完全牵连不到一起去甚至差着十万八千里的地方。
而这些,都是需要取决于战争双方的条件的,一场战争,显然并不仅仅体现在双方直接交战的地方的争斗,还有大后方、各种后勤储备资源的竞争,甚至还可能不只是空间上,还有时间上一直延续到未来的互相比较。
不过像是面对黄巾贼这样的敌人,后勤方面却不怎么需要去考虑,因为他们的后勤其实也都是来自于劫掠城池和平民百姓,只要能够严守住这一关,再打几场胜仗搓其锐气,朝廷军好歹有着稳固的后方以及后勤,再加上现在刘宏也算下定决心自然也不吝出一些本钱;而反观之黄巾贼虽然人数众多,但其中的绝大部分却根本不足为惧,而也正是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肯定是坐不住的,到时候免不了就会闹腾起来,这种骚乱是会蔓延并且“传染”的,一旦形成了一定规模,便是张角真有他自己吹嘘得那么神,估计也只能够是在大势面前无力回天,到那时最终失败的则必然是他们。
后勤保障有多么的重要,其实是根本不需要多做说明的,因为这是早有验证的,不管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还是楚汉争雄的时候,打的不只是双方的谋士与武将,不只是双方士卒的作战果敢和军列齐整,更重要的是后军;就像是原本“历史”上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官渡之战中,若不是许攸夜逃,告知了袁绍军乌巢囤粮的机密,给了曹操偷袭粮道的机会,最后胜利的究竟会是哪一方还真不好说,也或许曹操依旧会胜利,因为他是一个很容易抓住机会的人,而袁绍与之相比就要差了不少,但即便他最后还是胜了,那也绝对是惨胜。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所必重,所以后来汉高祖刘邦在分封功臣的时候,把几乎很少上战场的萧何反而列为第一功臣,并成为大汉朝的第一任的丞相,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萧何将刘邦的后方经营的可谓滴水不漏,而且从来没有让刘邦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为粮草的问题发过愁,如此才成其美名;而后来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六出祁山伐魏的时候,也总是要先保证好后方的资源,七擒孟获为的是消除后方威胁,而制作木牛流马等更是直接为了解决蜀中路难行粮草运行不便的难题,只是后来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功败垂成,最后反而将原本算得上富庶的蜀中之地“天府之国”越打越穷,本来经过了刘备夷陵之战元气大伤的蜀汉,最终在没能够缓过来,只换得一个曹魏兵临城下、蜀汉国主投降的境遇。
更也因此,早在中平二年九月、十月,冀州前线一些不利地、比如说皇甫嵩死后其麾下军队似有闹腾迹象而北中郎将卢植镇压不住之类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宏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再组剿贼大军,而且还根据“西园比斗”确定了一支新军的领导阶层,也就是凌巴这些人,但真正组军完成,并且开始正式行军出征,却是到了几个月后的今天,也就是过了年后的中平三年元月十二,大军才出发,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因为后勤的各方面安排拖延了时间,也并不是说底下人办事不力,确实是一场战争非同小可,如今的朝廷国库并不充盈,类似于荀彧这样的能臣有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是束手无策,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随着战事更显胶着,刘宏决心更加坚定,并且最终还拿出了一些“私房钱”出来,而后还有洛阳一些大户的捐助,才集结够了足够的军资以及粮饷。
但现在既然后勤已经完备,那些事情就不需要再去考虑了,只需要守好自家粮饷,不要反被贼军抢去,其实也就是分派好自己这一支军队各自的任务,所以凌巴现在想的却是,要怎么样将手下这支军队更好地利用起来。
其实现在这支军队最初并不是独立成军的,其中的将士也是从各部分抽调出来的,有北军将士,也有禁军、羽林中的精锐,当然凌巴的“狼牙军”全军一万五千人,都有编制入内,但因为原先来自于不同的地方,自然而然在这一支还没有经历过一次战争考验的新军中,就各自自然而然地分成各个不同的派别结党起来。
这几乎是一种必然的情况,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二人是一种社会性的群居动物,所以一群人与一群人的斗争就更加正常而普遍了。
凌巴没想过要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