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嫡系的部队,以及太史慈,这个孙策在世时十分倚重并且称兄道弟、互相惺惺相惜的悍将,当然大男人们是不会做出哭哭啼啼摸鼻子的丢脸事情的,但显然心情都非常沉重,一个个脸上也是阴云密布。
周瑜默然了片刻,然后却是什么也没多说,加入到了他们当中去。
江东主公、“小霸王”孙策的入殓,却是显得很平静,与他在世时的为人作风和性格,则是完全相反。
也是在这正是的葬礼上,孙权这两三日来,第一次对周瑜开了口,他压低着声音,说道:“兄长被发现的时候,还吊着一口气,只对人说了一句,传话给我,就说幼儿不堪重负,便兄终弟及,更教我:内事决于张昭,而外事决于公瑾……”
周瑜默默无言,看着一点一点在完全告别这个世界的昔日好友,心中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大哥!”终于憋不住地孙尚香,在合棺要正式入殓的那一刻,叫出声来,哭得更是伤心无比。
先是丧父,而后长兄如父,外人绝对想象不到在外面人见人怕的“小霸王”孙策对于家中这个最小的妹妹却是如何的宠溺,而兄妹俩个的感情更是好的没话说,如今再闻兄长的死讯,她顿时懵了,之前就只知道哭,原本刚强的性子,在这样突如其来的打击之下,是那样的不值一提,而到现在,也只轻轻唤了这么一声,然后就是不成声了的抽泣,泪成千行、更无语凝噎。
而孤儿寡母的孙策遗孀大乔,则搂着小儿子,同样泣涕不止。
一旁的周瑜拍着她的肩膀,也是一阵默然,他又何尝会想到,这个自己最好的朋友、知己,就这么突然就去了,不过这也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找出凶手……则不得好死!
从葬礼离开之后,周瑜立刻赶回了府里,看到了温婉如水的小乔正在等着夫君的归来,他心中便不由得一暖,好似被盈盈地什么充满了,这两日的抑郁,也全然消失无踪了。
随即却又想到了孙策,如果不是那家伙冲进乔府直接就霸道地带走了二乔,然后他娶了大乔而自己娶了小乔,今天会怎么样还是两码事呢,可是谁又知道这样的安排却只是出于自己曾对他说过的自己对于江东二乔的兴趣以及为了证明他和自己是那种铁打的兄弟?
想到这里,周瑜心中感动的同时,却反而更感到了彻骨的寒冷,那是仇恨的力量在滋长。
周瑜当然不是一个不理智的人,否则放着袁术的地盘在身边,他早就将之纳入怀中了。
但他没有,反而是坐观甚至是有些放纵地去任由曹操一步步蚕食,而自己江东这边则只是在旁边烧少分一点羹,不做大、更不做头,面对朝廷虚以委蛇,就是在袁术那里也采用迷惑策略,也幸好袁术手底下的第一谋士那个野号为“单福先生”的徐庶逐渐受到了袁术的烦闷,尽管还不至于猜忌乃至不用,但他的建议的确都很少听了,否则徐庶早就看出了江东狼子野心而也一直坚持劝服袁术希望其多加警惕,却并没有得到袁术的采纳,这也使得本无这种心思的周瑜也分了点儿心继续想办法分化袁术与徐庶的关系。
可这一切的努力,到了现在才发觉,自己做的似乎没什么意义。
不,并不是没有意义,即便是孙策死了,但是孙家还在,尤其是孙策一直以来,就希望孙家是能够在江东独立自主,完全不受他人包括朝廷的控制和拘束的,而周瑜也正要向着这方面努力。
这,不也正是他们一直以来共同的愿望么?
我……会让它,不再只是一个想法和愿望的!
仰望苍穹,好像望到了那张霸气豪爽的脸,周瑜心中,渐渐冰冷、也更加坚定了下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08章 、周瑜的决断()
虽然心中不断受到仇恨的侵蚀,但周瑜却并没有因此被冲昏了头脑,尤其是现在,他也很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江东情势,十分的不容乐观,可能将会是有史以来,遇到的最艰难的一次处境。
要知道即便当初孙家前家主孙坚因为那江夏黄祖的毒箭而死的时候,对于孙家造成的动荡却都没有那么强烈,就是孙坚最坚实的四大家将,在征战中逐渐被孙策的英武所折服,而且也早知道孙坚之后肯定是会由孙策来继承家业和地位,所以自然也都做好了跟着他的准备。
而且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却是,那个时候的江东孙家基业甚至都还没有成型,虽然孙坚留给了孙策不少的资源,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江东,完全就是那孙策一刀一枪实实在在完全是凭着自己干下来的,而这里面孙坚的那些资源起到的作用,却实在是微乎其微。
孙策在江东的地位,也是无人可以取代,尤其是在最为重要的军中,孙策就是天,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如今这个男人倒下了,却是没有一个足以令全部人都信服的人可以站出来,主持局面力挽狂澜。
试想一想,若是凌巴不在,对于大汉军中的影响,也可以推断出现在江东军中对于孙策死亡这件事情的态度,尤其是,相比较朝廷起来江东是家小业小,而孙策不只是军中首脑,更是总的主公,实际权势和地位上却都是江东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而不像是凌巴明面上的地位,在朝廷里面尚还只是一个二把手,上面则还压着一个皇帝,所以不只是在军中,恐怕文臣方面也会引起各种不安,尤其是之前靠着孙策强势打压下的世家,终究是没能被扼住七寸,一旦有机会仍然会卷土重来,而那个时候局面就很会不可收拾了。
想到这些头疼的问题,周瑜知道,孙策的突然死亡,显然是留下来一个大大的烂摊子,就算自己下定了决心,但一要发展壮大江东势力,真正将江东推上南方霸主地位,二要找出孙策之死幕后真凶,这两件可没有一件事简单的事情,或许暂时先缓一缓,然后徐徐图之会更为好解决,怕就怕,北方那条猛龙,真会很快搞定荆州那头猛虎,到时候说不定目标就瞄准了这里,所以时间上,实在是紧张得很,问题是又确实急不来。
深深吸口气,微微闭上眼睛,沉思了当前局势,考虑了一下现在江东内部各种矛盾的问题,然后不知怎么地,他就又不由想到了孙权。
在葬礼上,孙权对周瑜所说的那些话,是否是孙策亲口所说,已经无从考证了,而对周瑜来说,更重要的却是,他选在那个时候讲这句话,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样的含义,这不得不让周瑜深思。
冷静下来的周瑜,头脑异常的清醒,看问题的深入细致,以及对于时局的判断把握,也更是少有人能及,而他一针见血地点出来了孙权所说的那句话,和现在可能的局势。
江东孙家,显然从来就不是那么稳固的,毕竟说起来,这天下是打出来的,而打出来的天下,坐起来确实很难,尤其是还要时时刻刻和那些原本江东的世家大族打交道,虽说在这过程中,孙家早就已经连消带打在孙策的强势之下压制了不少的大家族,如同陆家几乎压得出不了头,而张家、顾家则是早早就投靠了他,张昭和顾雍的辅佐就是明证,但如今孙策这个主家已死,这些世家蠢蠢欲动反而在情理之中。
孙策死得的确是太早、太不是时候了,从本心里面,周瑜显然是不愿意看到孙权走上孙策的位置的,孙策在江东众臣中的影响力自不用说,而肯定也有一大部分的人,会盲目地要求嫡长子继承制,那么自然而然,孙策与大乔的儿子会被列为首选,可那终究还是一个孩子,而在孙权的稳重已经引起了如同张昭这样的重要文臣支持的情况下,这就是最大的一块软肋。
周瑜并不喜欢和孙权打交道,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是一个聪明人,孙策和孙权兄弟,其实也都是聪明人,只不过孙策很多时候并不会表现出这种精明,这反而更是周瑜欣赏和愿意与他深交的原因;反而是总是藏得很深的孙权,让他始终有一种讳莫如深、不愿意那么靠近的感觉。
当然了,感觉也不一定做得准,好不好还真的要切实发生了,可能才能够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而这几日,周瑜就呆在府里,哪里也没有去,他也在等一个答案,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几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周瑜等来了他要等的人,也等来了他要的答案。
一身黑衣眉头深锁、表情肃然的吕蒙,缓缓走进了周瑜所在的这个院子,身上,却是完全看不出平常这个白衣武将的爽朗。
吕蒙喜欢穿白衣服,当然打仗的时候肯定是不会的,而他本人却是常常被那些文臣取笑,也只因在江东诸多武将中,他却是出身较低、同时文化水平也算较差的一个,不过他和周瑜私交甚好,周瑜也待他甚笃,这却不是什么秘密了。
在将手中的纸条交给了周瑜之后,吕蒙始终都是保持着不发一言的缄默,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显得很有耐心,却也完全不似平日的粗鲁豪放。
只轻微扫了一眼之后,周瑜就放下纸条,沉思了良久,脸上始终毫无表情,眼中却是时不时闪过一道精光。
吕蒙问了一句:“都督决意如何?”周瑜就叹口气,摇摇头好似什么东西委决难下。
“都督可是担心那凌巴凌子卫?”沉吟半晌,吕蒙终于还是决定问出了心中的困惑。
纸条上所写的,却不是他所问的那个名字,然而有所虑,必有所忌,想也知道,纸条上的人却是不足以让周瑜忌惮,那么就唯有这个始终让人寝食难安在一边虎视眈眈地过江猛龙了。
头戴纶巾、羽扇轻摇,在吕蒙面前是一派儒将风范的江东美周郎周公瑾微微一叹,才道:“此人自出道以来,扶摇青云直上,凡四处征战更是未逢一败,朝堂之上又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