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
十余大将,三千骑兵,肃然而立。
军阵前,叶贵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史之乱起,神州衰落,胡人崛起。
五代交替,契丹崛起,十国并立,汉消胡涨。
契丹立国二百余年,气焰嚣张,威压中原,汉道蛰伏难起。
赵宋既立,屡败与契丹,复又受挫于党项,萎缩退让与胡蛮,不能振汉家声威。
契丹未灭,女真亦起,图谋辽国,欲呈凶威于天下。
今,朕发兵于辽东,誓要重振汉家威风。
煌煌华夏,天朝贵胄,堂堂汉儿,岂惧胡虏乎?
今,国朝发兵,动武于胡地,扬我军威,显我汉儿之勇武,再现一汉当五胡之雄伟。
有勇士三千,因战略之所需,自愿成军,深入敌境,周转于胡虏之中。
朕感念众将士之勇武,特赐军名“破胡”,以示尊崇。
加领兵主将高可立为平胡将军,徐宁、张进仁、林冲、雷炯、马灵为征胡将军,李应、燕顺、郑天寿、龚旺、丁得孙、杜兴为破虏将军。
其余兵将,各换旗号、肩章、腰牌,以示独特之地位。
此去,当杀个血流成河,人头滚滚,让胡虏惊惧,止胡儿夜啼。
朕居深宫,不能亲送勇士出征,诚为之憾,忘各将士多杀胡虏,亦能保全自身,安全回来。
翘首以盼,望尔悉知。
钦此!”
队列中,韩世忠听得眼热不已。
没奈何,他一个区区降将,寸功未立,只得了一个提辖的职责。
然而,提辖也只提辖一百人。
虽然是偏师,算上韩世忠,一共十三员大将带三千兵,每将直辖不到三百人。
不过,韩世忠有信心活着回来,并凭此拜将封侯。
其实众人也清楚,不论武艺还是军略,韩世忠都是偏师中翘楚。
若非不好提拔太过,方天定想让他当主将的。
叶贵合上圣旨,又道:“出京前,陛下言:勇士出征,为国为天下,必有牺牲,当行礼以表敬意。
持天子节,慰军使者,侍中叶贵,谨代表皇帝,向破胡军上下行礼!”
说完,叶贵双手交搭,高举头顶,躬身拜下。
躬身一礼,已经是皇帝的最高礼节了。
唰~
众将士单膝跪地,喝道:“有去无回,有死无生,不破女真誓不还!”
“万胜~万胜~万胜~”
众军皆呼。
声振苍穹,气势滔天。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于范阳,安史之乱起。
唐朝国力急剧衰弱,虽平定叛乱,然而藩镇割据,中央权威消散,地方各自为政,基本无力控制边境,胡虏趁机做大。
唐哀帝天佑四年(907),朱温篡国,五代交替,十国并立,征战连绵,中华混乱,耗于内乱,汉道不昌。
同时,耶律阿保机建国契丹,胡人威势大盛。
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于契丹,使得北地险要尽失,中原腹地处于契丹兵锋之下。
其后,契丹经常南下,中原偶尔北伐,互有胜负。
然而却是契丹人占据上风的时候多,直至澶渊之盟,辽国人才消停一些。
赵匡胤之后,宋帝一个比一个怂,根本不能收复北地。
即使大怂富裕繁盛,然而于契丹还是无可奈何。
迄今为止,汉道失落三百六十余年。
按照历史,金国兴起,北宋灭,南宋起,只有招架之力,毫无还手之功。
至蒙元起,更是被按着摩擦,胡人南下,神州陆沉,汉地遍布胡虏腥膻。
直至朱元璋登基,驱逐蒙元于北方,汉道才复昌盛。
算起来,胡人作威作福,历经六百余年方止。
正是因为长期臣服胡虏淫威之下,满清鞑子入关,才能顺利统治神州。
所以,打击女真,重振华夏子民信心,十分有必要。
此时,叶贵已经举着军旗递交给高可立。
军旗之上,金龙环绕,“破胡”二字熠熠生辉。
旗帜下方,有女真语、契丹语的破胡二字。
叶贵道:“此旗,乃是太后、皇后亲手绣出,将军珍重!”
高可立接过,道:“请天使转告陛下,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这可是第一支皇帝赐名的军队,又是对金国的第一枪,定然能够名留青史。
因此,高可立并诸将士无比珍惜这个荣誉。
叶贵道:“将军谨记,此去乃是为了吸引女真之注意力,非为攻城略地,当游动不定,避实击虚,保存自己。”
“末将谨记!”高可立应下。
叶贵靠近两步,悄声道:“陛下有言,若遇不决之事,可听韩世忠之计。”
高可立点头,表示明白。
授旗换衔完毕,叶贵退开,把主位让给高可立。
之所以选高可立作主将,乃是因为他是一个冷箭手。
想暗算敌方大将,不但要出色的大局观,还要能把握那转瞬即逝的机会。
这正是高可立所擅长的,也是他用兵的特点。
当然,此去辽东,基本是两眼一抹黑,还是危险重重的。
高可立环视左右,道:“兄弟们,此去,定要搅的女真人顾此失彼,首尾难保。
杀光、烧光,留下尸骸废墟,传播恐慌惊惧。”
“杀~”
“杀~”
“杀~”
众人齐声高喝,恰似巨龙怒吼。
被胡虏欺负了这么久,也该华夏巨龙反击了。
“全体都有!”
踏~
众人立正待命。
“开拔,登船,出征金国!”高可立大喝。
“向右转~齐步走~”
呼喝中,军兵有序转身,向着码头走去。
脚步坚定,毫无惧色!
三千人马,有的是清溪初反时的老兄弟,也有宿迁城下的降卒。
乃是从十万报名者中精挑细选的豪杰,开得硬弓,骑得烈马。
“兄弟~保重!”鲁智深重重地拍着林冲的肩膀,嘱托道。
林冲笑道:“兄长宽心,待小弟回来,定然大醉三百合!”
“保重!”
“安全回来!”
主力各将,纷纷送上祝福。
在众人目送中,高可立领兵到了码头上。
三十艘运输船,沿着栈道一字排开,船甲板上,有军马嘶鸣。
为了保证行动力,三千余人皆是骑兵,无一步卒。
可惜明军缺马,这三千人只有多一百马供换乘。
其实够了。
等到辽东,多的是马,抢就是了。
他们此去,不就是干的这事的么!
呜~呜~呜~
号角低沉,运输船扬帆,缓缓离开港口。
四十艘海军战舰护持左右,防止有敌人侵扰。
海上肯定是没人的,他等主要是为了掩护登陆,接应撤退。
船队一字排开,犹如巨龙抬头,昂扬向北。
华夏巨龙,再次昂首向北,对胡虏发出了咆哮!
第335章 贤臣降将()
“陛下,此乃各地进京的降臣降将以及近期征辟的名士名单!”
御书房内,祖士远把一本册子奉上。
方天定打开,看了起来。
游酢,精通理学,调萧山尉,历任河知清县,颍昌府教授,博士,签书齐州、泉州判官、监察御史,知汉阳军、和、濠三州,获于知濠州任上。
其人为官清廉,施政有方,人品卓著,拟任监察御史。
杨时,熙宁九年进士,历知刘阳、余杭、萧山三县,任萧山知县时,谏言花石纲不取,归乡南剑州隐居。
主持地方,多有惠政,百姓安乐,访贤司拜请而出,拟知广州
范正平,范仲淹孙,曾任开封尉,以事为蔡京所嫉,及京当国,构陷入狱,事白得释,退而闲居苏州。
才能卓著,性格清白,吏部屡次延请始出,拟知登州。
罗从彦,程颢门下,师事杨时,精通文学,有大才,拟任秘书郎。
李侗,程颐的二传弟子,年轻时拜杨时、罗从彦为师,精通文学,有大才,拟任杭州教授。
吕好问,以荫补官,崇宁初治党事,以元佑子弟坐废,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家学渊源,才能卓著,拟判青州。
都是大才啊!方天定暗暗感叹。
同时,又不免有天下英才尽入吾觳的得意。
确实很多英才。
杨时、游酢,乃是程门立雪的二位主人公,乃为天下弟子侍师之表率。
范正平,就凭他是范仲淹的孙子,也可以试着给予重任,家学渊源,可不是说说而已。
不过,直接知一州却是不妥,有拔苗助长的倾向。
于是,方天定挥笔把知登州,改为知文登县。
打开第二页,方天定愣住了。
黄潜善……
方天定大囧。
这家伙能用?
黄潜善,元符三年进士,宣和初任左司郎,陕西河东地震,奉令察访灾情,不以实报以媚上,转升户部侍郎,宿迁之战后潜逃来投。
善工巧,知机关,性阿谀贪鄙,拟任工部主事。
评价倒是恰如其分,只是工部主事的职位嘛……有待商榷。
方天定可是知道这个大奸臣能干出什么好事来。
北宋末年,赵构开大元帅府,黄潜善被任为副元帅。赵构即位后,任右仆射,逐李纲、张所,杀陈东、欧阳澈,主谋南迁扬州,与汪伯彦同居相位,因循苟安,不作备战,致战场失利。
一句话,黄潜善就是清流中的泥石流,还是惊天动地,破坏力巨大的那种。
讲真,这样的人,就应该大卸八块才好。
不过,方天定问道:“理藩院可有空缺?”
祖士远道:“空缺颇多,特别是派驻海外之使节。”
方天定沉吟片刻,道:“调黄潜善为高丽王王楷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