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民间便出现两种吕布不同的传称。传统的汉人几乎人人都受吕布恩泽,把吕布称做神明天公。而归汉的少数民族,则依旧暗中把吕布称作魔鬼阎罗。
不过不管是传统的汉人,还是归籍的少数民族,都把吕布当作神明来烧香供拜。汉人供的是求吕布保佑。而入汉籍的夷民,则是更多的供求吕布不要来索他们的命。这些是吕布死后的事了。
行政改革后,便改革军队。建立御林军招募府。将十万近卫骑编为御林军。而御林军招募府则全权招募军队,地方招募的郡兵一律在其管辖之内。没有招募府的军令,地方无权招募军勇。
随后在洛阳东西南北设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军营。青龙营就是**骑兵。白虎营则是步军。朱雀营是器械火炮兵。玄武营就是水军。四部军营尽在御林军统辖之内,吕布自为御林军统帅。御林军与**是用来战争的。而郡兵则是负责地方治安。所以吕布基本上只管理兵事,治安与官员监察。
对于封地一事,吕布早有取消的意思。如今既然有准备对付造反的人。所以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见有人造反,便有点要逼那些想造反的人造反。然后再来一锅端。
于是吕布又趁机取消王、公贵族。并下旨永不立王封公。把原先的刘姓王降为乡侯,而乡侯降为亭侯。全部都列为安逸侯。刘协也降为安逸乡侯。刘辩本来是皇帝,吕布依事先约好的条件,赐刘辩一个免死金牌,可世代受用。但刘辩安乐公的爵位只在刘辩一代,刘辩子孙若没功绩,便自降为安乐侯。
吕布也不是真的非把人逼到造反。所以取消封地自然也要对那些侯爵有所补偿,要不就真的逼人造反了。为补偿贵族被收回的封地,朝廷改为爵俸抚养。亭侯每年收朝廷抚养费八百石粟米,加八万钱及一些绸缎布匹。乡侯加为二千石和二十万钱及十金以及绸缎物品。万户侯为一万石加一百万钱及百金并绸缎物品。
所以贵族在被收回封地后,便分三等。最低为亭侯,再来是乡侯,随后是万户侯。最高的便是皇帝。
国家没有封地。那国人便都列为汉民,权利同等。最下等的便是劳奴与罪人。
而贵族侯位又有三种称呼。一为安逸侯。即无功侯,先辈荫福留下的。二为武侯,即有功的武将。三为文侯。即有功的文臣。
对于阶级等级身份的重新分配。因为吕布要布武天下,所以对于武将很看重。将阶级身份分列为:仕将、工农牧、商贾、罪奴。一仕将,即为官员士子或当兵将领。二为工农牧,即为工人、农民或牧民,将三者排在第二。第三为商贾。吕布虽然鼓励商业。可是商人牟利,吕布对于后世商人也是极为反感的。剥削无所不在,吕布想用手段适当的打压商人。如今谈工会是没人能明白与接受的,吕布只能通过权力手段来压制商人。所以商人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受到朝廷打压,被安排在第三。最后一级为罪奴。罪奴便是有罪的人,或是投降来归,在年定内还没编入汉籍的劳奴。劳奴只有在被编入汉籍后,才可以享受汉民待遇。
虽然改革无处不在。可是吕布也不知道改革是否会成功。所以便设下一条规定:律法有期限。
法律期限为六十年。立法后,前五年为预设期。如果法案可行,便执行下去。五十年后。五年内又商讨法案是否该修正。一条律法如果不修正,六十年后就自动废除。
吕布收封地,削王公爵。意在逼那些心里想造反的人忍不住造反。然后便一举歼灭。不过本意自然不想有人造反了。所以便要新任教育大臣蔡邕办报刊传媒。
吕布新登皇位,知道会有些人不服。为了稳住民心,特别是在学院里读书的士子。于是便下旨。要蔡邕办皇家报刊。要用皇家报刊统一传媒,来影响学子们的思维意识。好在皇后严妮是高材生出生。又与蔡邕多有默契。皇家报刊并不难办。现成的印刷作坊,满腹经纶的年轻士子。都是办报刊,宣传国家稳定的现有力量。
当然。要士子们死心为吕布办事。自然需要笼络士子。而笼络士子最好的办法便是出世巨作。吕布文才不怎么样。可是与严妮却都有见识。
于是吕布便又与蔡邕商议编撰字典。修正简体字与统一拼音。还将十进制数字算数说与蔡邕商议。
蔡邕是大儒。说到字典、简体字与算数,便十分感兴趣。吕布与严妮虽然读过书。不过与蔡邕比起来还是差了一节。只是后世的知识又使蔡邕极为新奇。
于是蔡邕便整日在皇宫里围着吕布与严妮二人转。好在有严妮在一边帮忙,吕布才不至于出什么纰漏。而且蔡邕才高八斗。只要吕布与严妮稍微指点一二。蔡邕便能明白七八分。
所以在编辑字典与改进简体字的事上。基本上是蔡邕带着一般士子日夜幸苦。吕布与严妮二人则一边凉快。末了在注上编撰人时,两人的大名还摆在最前头。这便是身份显赫的好处。
数学是严妮的强项。所以在说到数学时,她可比吕布知道多了。于是严妮便用自己知道的知识与蔡邕等人研辩起来。严妮还叫人做出算盘教人使用。
严妮在北疆时就被百姓尊为圣女。如今贵为皇后,又与吕布蔡邕以及一大批士子编撰字典,改进简体字。还教授十进制数学,又造出算盘。使得士大夫们对严妮可谓视若天人。随后随着新学被广泛传播。严妮更被尊称为天后。
说到简体字。又引出一个名人叫吕布重用。这人便是锺繇锺元常。(楷书初创人)吕布为叫百姓更容易学会汉字,便改革节简汉字。钟繇书法精湛,被蔡邕荐来共同编撰简化楷体汉字。
同时。吕布登基自然要天下大庆。为此。吕布又为国家全年定下历法节日。吕布自己与严妮本来在民间就很受尊崇。所以两人的生辰也随一些习俗被定为庆贺的节日。
正月初一到初五,五天为春节。正月十五,一天为元宵节。二月十五,一天为祭春(播种前祈福)。四月初五,一天为清明。五月初五,一天为端午节(祭祀屈原)。七月初九至十一,三天为帝辰庆(吕布生辰)。八月十五,一天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一天为重阳节。十月初十,一天为祭天(秋收后还愿)。十一月初八、初九二天为后辰庆(严妮生辰)。
第158章 高顺调兵,程昱做说客()
第158章 高顺调兵,程昱做说客
在这时代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日。吕布设定每隔一段时间便是法定休息日。是要给百姓都有合法的休息日。一来可以搞出凝聚的气氛来,二来也刚好叫勤劳不息的百姓调养一下身体。
皇帝登基,按照大汉的惯例便要准备筹建皇陵。如今事事所费劳神。吕布并没有想着为自己筹建皇陵。可是这种事情在这时代被看得极重。大臣们的意愿是不能违背的。
吕布改革政务由于下放许多皇帝权利。使大臣们觉得吕布行事有些犀利,可也能接受。毕竟没人不想自己的权力大些。可是皇陵的事由于大臣们的执着,吕布不好违逆。只好搪塞。说什么西南藩羌之地有高山万尺,地广万里,气脉缭绕。是皇陵的最佳选择地。只是那里现在是蛮羌所有,要等以后征服了蛮羌。将万尺高山揽入汉境,然后在那里修建皇陵才是最好的。
大臣们都以为征服蛮羌有些遥远,还是选在中原好些。这本来也是吕布搪塞的借口。不想工木大臣无崖子知晓地理。也知道山高则寒,阴寒能存尸。竟然要求带领五行家往藩羌之地探寻皇陵之地。吕布听得脑袋直晕。
不过现在话都说出口了。吕布无法自圆其说。也只好同意无崖子遣一队人马去探寻皇陵之地。趁机要五行家绘制藩羌高原地图(青藏高原)。
吕布在洛阳登基,一边紧盯着是否有人造反。一边趁机改革,处理朝事。只是这样一来,自己便没了时间出征。可这并不阻碍大汉疆域的扩张。
杂些琐事,轻轻带过。话说重点。
吕布在洛阳坐镇。北征东扩是吕布事先定下的方针。所以高顺这路一直都在筹备攻打三韩。
汉元二年二月。(194年)吕布并没见到意想中的混乱出现,心中不免便觉得人心归顺。于是调拨粮草,下令高顺出兵攻打三韩。
高顺**五万,加上陷阵营与招来的秽貊兵,以及从丸都收降的高句丽降卒共计军马六万员。
高顺本幽州刺史,吕布登基迁其为万户侯,并领东征将军。军中地位可谓吕布之下,万人之上。于朝鲜城接到皇命,便招齐各部人员参事。
高顺问道:“今朝廷旨意已下,令吾军出兵攻打三韩。诸公可有见教?”
参军沮授先到:“将军。三韩之地荒山野岭,便是整个三韩人口总计不过五六十万。若要征服。万余军士足以。如今皇上却调幽州之力,供将军遣用。朝廷又调拨粮草支助。如此荒蛮野夷,却这般兴师动众。可见皇上之意非止一处三韩。想是为日后东渡大海,荡平倭国而备。”
高顺道:“那以参军之意当如何?”
沮授道:“三韩野夷虽分三国,其部落却数以百计。此正是吾军巧用之处。将军可先设计分列三韩,而后拉拢间隔,分化各国其部。使其相互不和,为我趁机。”沮授边说边笔划着地图。再解释到:“马韩、辰韩与我有裂。然而最南部牟韩却与我大汉无甚仇怨。马韩、辰韩比之牟韩强盛,牟韩必然长久受二韩胁迫。如此将军不妨遣人密入牟韩,以利说之。必叫牟韩投我大汉。那时将军引军与马韩、辰韩交战。却使牟韩于背后扰乱二韩。那时马韩、辰韩兵力本有不齐,又要顾虑背后牟韩。那时将军要大胜必不难。只带将军取一二次胜战。而后可再遣人分道去韩人中以威逼之,以利诱之。双管齐下。必叫韩人部落有人来投。若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