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以为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你看看那些稻穗上还剩下那么多稻子,多浪费啊——回头还得再打一遍,真是吃力不讨好!”
雷鸣翻着白眼嘀咕,指着那些脱粒过的稻草上偶尔的几颗稻子大声嚷嚷,可劲的贬低打谷机的作用,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已经立即向潘浩迪预定了三台打谷机,而且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交货。
众人对雷鸣这幅做派早已习以为常了,连鄙视的眼神都懒得送上一个,毕竟,对这家伙来说,鄙视他都能当成夸奖。
路远倒是清楚雷鸣为何这么不满,因为在邓政委的大力支持之下,八路军方面已经答应,一旦日军重兵进攻木马县,他们已经同意到时候将所有的指挥权交给路远,由他统一调度,而雷鸣,到时候就不得不听从路远的吩咐,这是这家伙最不满的地方。
秋收秋种,进行的如火如荼。
大人们收割的,脱粒的,向着家中县里搬运的,忙的不亦乐乎,小孩子们也都没闲着,提着篮子在大人们的身后,将那些漏网之鱼捡进篮子里,一点也不肯放过。
除了这些之外,收割剩下的稻草,玉米的秸秆都不会有丝毫的浪费,全部被收集捆成捆,准备在冬日里喂养牲口。
红薯的叶,藤,也都全部被收集起来,晒干,准备用来喂猪,甚至是在粮荒的时候,人都可以用来裹腹。
对待粮食,这些从苦水里泡大的人们,无比的虔诚,不会浪费分毫。
收割完毕之后,便立即有人牵着牛马犁地犁田,准备将春季的庄稼早点种下去。
一片火热的景象。
县内,不大的广场前,背着粮食的百姓们排成了长队,苏岩正拿着账本在登记,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甚至连林施雯都被拉来帮忙。
这些粮食,一部分是县民们还给团里的粮食,毕竟木马县的县民们都是从别处迁移过来的,之前连地都没有,别说有余粮了。
这大半年来,他们所吃的粮食,可都是团里想方设法弄来借给他们的,现在加收一些利息还给团里。
还有一部分,是县里的征集粮,团里用市价购买,囤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第1045章 有条不紊的建设进行时()
从百姓手中购买粮食,用的不是大洋或者法币,而是用的粮票。
这是路远从八路军解放区引用来的军用粮票制度,相当于团里给百姓们开的借条。
这些借条,对外不具备流通性质,只能在县里使用,比如和县内的商铺置换一些物品,或者在以后家里粮食短缺之时,向团里换回粮食等等。
这样的借条,其实隐患很大,随时都可能成为一无是处的白条。
可木马县的县民们,丝毫不介意这些,在保留了差不多能糊口的口粮之后,将家中收获的大多数粮食都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县里。
这些,一方面是出于对川军独立团,对路远的信任,还有的,更是感恩。
开垦这些田地,团里可是出了大力气,不但出钱,士兵们也纷纷出力,亲力亲为,才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将荒凉的木马县变成了良田遍地的鱼米之乡,而这些田地,团里更是不收一分一毫的送给家家户户们种植,还不收租子赋税。
而且现在的县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煤矿铁矿,钢铁厂水泥厂里干活,工资每个月都发,家家户户都小有积蓄,也有能力自己购买粮食。
更别说,这一年来,团里的教导员们,宣传队的人,都在大力对百姓们进行宣传,思想改造,让他们明白家国的道理,这些,都让他们从普通的百姓,成为了随时都愿意为抗击日寇而英勇献身的国民。
现在木马县所面临的局面,县里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他们清楚,要是没了川军独立团,他们就可能不得不再次面对鬼子的压榨,去过那种水深火热的苦日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又岂会不明白,现在他们必须要和团里同甘共苦,而不是处处只为了自己着想。
“团长,对付老百姓,还是八路有办法啊……”
看到这些百姓主动来献粮,从国。军中过来的毛英徐云等人深有感触。
在他们看来,其实军用粮票制度,和国。军方面的硬性摊派,差别都不太大,只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该肉包子打狗的,还是会肉包子打狗。
可就是这么换了一个说法,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是八路军,甚至是效仿他们的川军独立团里老百姓们主动上门献出粮食,拥护他们打鬼子,而国。军方面,老百姓们简直恨不得将自己和粮食一起埋进土里,让对方什么都找不着。
“也不能这么说,差别其实是多方面的!”
路远感慨道:“八路方面和我们,对百姓是真的做到了以真心换真心的程度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他们好,他们看得到,我不是说国。军方面就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只是他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毛英不说话了,他知道,路远说的有道理,其实很多国。军的士兵们真的很心疼那些老百姓,可有时候,他们根本做不到更多。
“疙瘩,两块试验田收完了吗?”
看到牛疙瘩,路远笑着问:“是良种田的产量高啊,还是你们的产量高?”
当初打赌过,谁输了谁就光屁股绕城跑一圈。
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牛疙瘩王麻杆徐云等人可是积极的很,只是路远连去看一眼的心情都没有,一方面是因为他很肯定的知道,挑选过的良种,在正常情况下肯定比胡乱种下去的产量要高,而另外一方面当初一起打赌的杨宗满,蔡凯乐都已经战死了,他不想触景生情。
“都差不多的——不信你自己来称!”
牛疙瘩憋红了脸道,气的一旁的王麻杆徐云使劲拿眼瞪他,心说这个笨蛋,连撒个谎都不会。
“算啦,我对你们光着屁股绕城跑圈也没什么兴趣!”
路远笑道:“告诉张村长,春季里的种子一定要仔细挑选过,我们好好的对待田地,田地便会用丰厚的出产来回报我们,谁都别敷衍谁,知道吗?”
“知道知道,张村长已经交代下去了!”牛疙瘩干笑道。
抢种抢收的季节过去之后,该上矿上厂里工作的百姓们又回去工作,县里的建筑大部分已经完成,但也没彻底的停下。
罗有财带着工兵营早出晚归,在县城周边,以及从各处能抵达木马县道路的沿途上,挖掘了无数的暗堡,然后用钢筋水泥进行加固,数量之多,数都数不清,反正前后持续了数月之久,都没有停下的意思。
被打空了的加强营也从二营三营里抽调了一些精锐,补充建制加强训练,各自营也都补充了一些新兵。
训练除了之前团里便有的那些射击,白刃,定点投弹,负重急行军等等的训练科目之外,又增设了别的科目,比如小股部队强行穿插渗透,武装突袭等等训练,务求真实的模拟出实战形态。
不过,随着农活干完天气渐凉,妇孺们倒是真的空闲了许多,团里便采购了大量的布匹,妇人们三五成群的在城内外建好的小砖房内开始给士兵们还有自己的家人们缝制衣裳,鞋子之类。
每次路远回房,便能看到龙芸林施雯坐在床头,一边说着闲话,一边纳鞋底鞋垫之类的。
舞刀弄剑,龙芸非常在行,可玩弄这些针线,可是让她吃足了苦头,手指头上三天两头便缠着纱布不说,想要在鞋垫上绣上一对鸳鸯吧,可出来的成品路远认了半天还是觉得像癞蛤蟆,然后被气急败坏的龙芸一脚给踹到了床底下。
事实上这些日子,路远虽然每天晚上都会回到县里安排一些工作,陪陪龙芸林施雯之外,天一亮就带着牛疙瘩和几名警卫出发去钢铁厂那边,到了晚上才回来。
兵工厂已经开始建造,一个半封闭的地下设施,各种器械都已经运输了进来,大量八路军方面搜罗来的技术人员,已经进驻到了这边。
路远现在负责的是对这些技术员进行枪械理论的培训以及图纸构造方面进行讨论。
在这同时,他也会经常跑钢铁厂,和潘浩迪进行一些交流,其中的一些构件,可以采用铸造件的方式铸造,对较为精密的如同枪簧方面,提供一些自己的构想,争取先做出一支样枪,为以后的批量生产提供经验。
第1046章 三光政策()
除了枪支之外,路远也在考虑自己铸造一些大口径的火炮。
炮弹短时间内他们没有能力生产,但是经常能够从日军手中缴获一些炮弹,加上用炮弹壳做些简单的复装,利用的好,也能解决木马县和八路军方面炮火不足的局面。
当然,炮火方面,不是仅仅有火炮和炮弹就足够的,还要有相应的转移火炮的能力,这一点才是重中之重。
现在,无论是川军独立团还是八路军方面,能在和日军交战之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机动性和国。军相比更强,要是拥有了火炮又没有迅速转移火炮的能力,那对他们来说,绝不是个什么好消息。
不但会降低他们的机动性,还有可能让好不容易拥有的火炮变成日军的战利品,这可是得不偿失的。
不过这一点,早已在路远的考虑之内。
毕竟他想铸造的这些火炮,唯一的用途就是为了在自己的地盘上打的这一仗,而不是拉着大炮长途奔袭去找小鬼子的麻烦。
当然,批量的制造半自动步枪,还有火炮,都必须要有重型冲压机才能做到,而重型冲压机的使用,必须要有足够的电力,这些电力,可不是几台柴油发电机能够解决的。
早已提出过的水电厂的建设,势在必行!
水电厂的构筑大坝的工作,其实八路方面已经在开始展开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位,只等再过一阵子冬季,枯水季节的到来,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