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肌U缬腥怂倒飧鍪澜缟献钗按蟮娜瞬皇悄侵钟煜碌娜耍悄侵秩儆儆悸煜碌娜恕D侵钟煜碌娜送岢晌嗽斓纳瘢儆儆煜碌娜瞬攀钦嬲娜恕R虼耍腥硕妓的愫茫阌涤懈龊妹患媚愫芪按螅侵钟械娜硕阅愠缇从屑樱械娜硕阅愫拗牍牵蛐砟悴攀歉鑫按蟮娜恕�
成大事者认为,人如果有一种泰然处世的心态,就会对盛名避而远之。
第56章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成大事者认为,在时势未到的时候,人一定要学会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那些很是贫穷的人家要将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而那些穷人的女儿也要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这样的话,虽然并没有十分奢华的陈设和美丽的装饰,但是却能透露出一股自然朴实的风雅。其实对于有才的君子来说,绝对不应该为了一时的穷困忧愁或者际遇不佳而自暴自弃。
人要明白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奢华的陈设和美丽的装饰,而是自己的生存根本。愚道尊崇一个人牢牢掌握自己的生存之本,有了它,就不用担心自己将来没有发展。
人要自己掌握生存的权柄,要害千万不要被别人掌握。很多教育都提倡谦让,虽然心不甘、情不愿,还是有很多人告诉别人一定要谦让,这是伪善。更何况人生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谦让给别人的。
历史上燕王哙将自己的王位禅让给大臣,结果到最后惹了一场兵灾,燕国大乱。这就是随意将自己权柄假手于人的后果。燕王哙并不是什么大贤,而是个过于蠢笨的人。他把权柄托付给别人,等于把自己的生存之本也给了别人。
其实权柄假借给别人,并不一定要通过禅让的方式来进行,很多时候人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以身犯险就是一种把权柄假借给别人的做法。孙策是其中的典型。孙策特别喜欢打猎,他不顾自身的安危,喜欢一个人跑到深山老林去打猎。在他杀了许贡之后,他依然不知道防备,还是像过去一样我行我素,最后遭到了许贡门客的伏击,身死。
很多人喜欢把权柄给别人,认为这是信任别人的表现,殊不知这种把权柄给别人的做法往往会刺激别人取而代之的野心。因此,关系到自己性命和根本利益的权柄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要假手给别人。把权柄假手给别人毫无疑问是将一把锋利的匕首交给别人,同时又没有约束他杀什么人,你不能保证别人拿到匕首之后一定不会刺杀自己,谁都没有办法保证。
人过于谦让,过于礼貌,长大以后要么过于懦弱,要么过于伪善,很容易不适应社会。其实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都耻于言利,但一个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的根本利益,不能不谈,不能不争取。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块生存之本。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绝对不是技术,而是一种生存模式。在我看来,生存模式中分工和交换的模式是最值得推崇的。
人从生下来就不可能自给自足,只能在不断地分工和交换中获取自己的生存材料。在分工和交换中有天赋的人自然能够获取更多有利的东西,做更大的事情,我们把他们叫做伟大。而那些在分工和交换中失利的人,我们称他们为弱势群体。至于那些根本不想通过分工和交换来进行的人,往往靠博取别人的同情来生存下去,我们称他们为乞丐或者骗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下来是没有区别的,关键是看你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人要想获得生存材料,就必须懂得做好自己的一部分工作,去和别人交换。然而人们容易形成一个思想误区,习惯于自给自足。他们往往追求全面发展,最后是什么也得不到。
一个成功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之所以能够换更多的东西绝对不是因为自己技能有多么广泛,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而是自己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这一突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可以反复运用这一独特优势换取更多的生存资料。
那种什么都会的人其实是什么都不会,他们要么自给自足,要么就勉强生存,真正能做大事的人绝对是某一方面特别优秀的人。
对于学习来说,博学是个误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过于分散,必然会导致一无所长。有些人喜欢拿无所不知来说别人如何如何了得,其实是可悲的。别人已经思考过的东西,就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远方,寻找新的方向。别人已经成功,被广泛接受的东西,就不要再去模仿,或许你能获得一点成功,但是你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和别人比肩。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或者没有想到要去做的事情。
成大事者认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一定要掌握一些东西,将这些东西作为自己的资本。
第57章 过于优秀未必是好事()
成大事者认为,过于优秀未必是好事。
人们要学会运用人生的智慧去生存,其实要保证自己生存的最好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不要表现得过于优秀,一条是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要有一种务实的态度。在我们的历史上,有很多故事都对个人如何在社会中生存有演绎,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显示得过于聪明,即便是很优秀,也希望他能够收敛光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遭遇灾祸做到很高的位置。
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王翦为大将,统帅全国所有的兵力。但是王翦大军出发没有多远,他就命令人回去找秦王嬴政讨封赏。部将们疑惑不解。王翦解释说,现在他率领的是秦国所有的兵力,秦王很难放心,如果秦王不放心,这场仗就很难打赢。向秦王讨封赏,秦王就会以为他是个有得失心的人,自然不会拿全国军队反戈一击,这样才能平定楚国。象王翦这样的大将遇到秦王嬴政这样雄才伟略的国君时,都不免要装作糊涂,可见要取得国君的信任有多难。当时朝廷中一定有人妒忌王翦,怕他得胜归来位置远远高于自己,必然会向秦王进谗言。这种情况下,如果王翦只是一味地以军事为重,不懂得周旋之道,可能就真的会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过于优秀的人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而有嫉妒心的人是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优点越突出,缺点也往往越突出。因此人们不要过于优秀。
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不能合群,因为大家不愿意和过于优秀聪明的人在一起,他们没有一种欣赏的眼光,而是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过于优秀往往会很孤单。试想,如果别人与你相比处处不如你,他自然不愿意和自己站在一起。这还没有算那些有嫉妒心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高的目标是活得幸福,而不只是让他们成就事业。当然成就事业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有些人丝毫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一味地想成为过于优秀的人,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更何况,过于优秀的人没有多少人喜欢,
有些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但是人们总是视而不见。可能人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人们往往对强者的毁灭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而对弱者总是无节制的同情。正是这种心态在作怪,就要求人们必须学会收敛自己的光芒。
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人们会认为如果一个人过分优秀,往往是难于接近的。
要学会适应环境,既不要表现太优秀,也不能表现太过平庸。过于平庸也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得到认同,原因很可能不在自己,但是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得到认同。
向更多的人学习。不要太张扬自己,即使自己很有才华,即使誉满天下,也要学会谦虚谨慎。
拿人的惯常心态来看,如果一个人过于优秀,或者见解十分独特,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或许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听多了,总是老生常谈,就会觉得像祥林嫂一样啰啰嗦嗦。因此,在该表现自己的时候适当表现一下,得到赞扬后更要谨慎躬行,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优秀的人,努力向他们学习,不是疏远,也不是嫉妒,更不是崇拜。每一个人都是为了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任何崇拜到最后都会迷失自己。当大家对过于优秀的人发起群攻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中立态度,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群体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的。
如果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是一种精英教育,那么他很容易将那些有非凡成就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希望自己以后一定要成为那样的人。这个时候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容易把自己想象成为救世主。千万不要将自己想象成为救世主,不要把自己想象成为能力非凡,谁也不是救世主,谁也不能在为难的时候一个人支撑起庞大的局面。所以在社会中生存要学会务实,要学会见机行事,而不要被一些迂腐的道德束缚住手脚。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就不要显得格外突出。
第58章 过刚易折,柔弱胜刚强()
成大事者认为,过刚易折,柔弱胜刚强。
做人不要太刚,太刚容易让亲近自己的人受伤。光芒夺目的太阳周围是没有星星在闪烁的。历史上,有很多人由于过刚,而让周围的人受到很大的伤害。
马超是为人过刚的典型例子。作为三国中的骁将,他联合韩遂一起对曹操发动进攻,而且节节胜利。而曹操则利用马超过刚的弱点,用反间计来离间马超对韩遂的信任。马超过刚,他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却听信了谗言,逼迫韩遂投降了曹操,使马超军队大败。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