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白个人的财富所在,就不要看轻自己。一个人应该将自己看得重要起来,毕竟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许现在我们仍在困境中,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出人头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财富,并不代表我们将来一定会失败。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就有可能成功;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76章 信仰自由,给自己留条退路()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学会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适合所有的事情。
当然,有的人不给自己留后路是为了酬谢“圣主”。比如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所言:没有人逃跑,就不会有成功的一天;没有人去死,就不足以感谢圣主。但是在未来社会生存,是“图将来”呢,还是“酬圣主”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图将来”,“酬圣主”往往被认为是迂腐的做法。谭嗣同还有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可以“图将来”,如果只有他一个人,那么他一死,不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吗?任何“酬圣主”的行为都不应该得到认同,任何人的尽忠竭智都是有尽头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不要把做人的原则带到做事之中,那样不仅自己很累,背负了太多包袱,也会让别人觉得很累。倒希望像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假设一样:每一个人都尽力地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后能够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有很多的武将被史书称为忠臣,但翻开他们的经历来看,他们并非一辈子服务于一个王朝。他们为何被称为忠臣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服务于旧王朝的时候,作为臣子尽到了臣子应该尽的责任,在新的王朝中,他们又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竭力为新王朝服务。所以他们被称为忠臣,而且当之无愧。
像这些人都给自己留了退路,尽忠竭智,国家还是亡了,那又何必继之以死呢?留下这条性命多给百姓做点好事,不是更好吗?如果国家是国君的,那么国君被推翻,国家就算灭亡了;但如果国家是百姓的,国家永远都不会被推翻,而忠臣也没有必要为国君死节,而应该继续为百姓服务。
一定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说话不要太满,太满的话容易被别人抓住口实;行动不要过激,过激的行动容易招来最彻底的抵制。固然需要对上级忠心,但这种忠心只局限于做事,而不要上升到做人的阶段。因为一上升到做人的阶段,人们往往就会表现得有点愚忠:凡是上级说的,都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自己的错。这种态度用于做人是绝对不可取的。
同时,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还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这就是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成就多大的事业。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仇复国后,及时功成身退去经商,又成为十分富有的人,被誉为商圣,千古流传。倘若他当年身退之后,只是退隐山林,那么他帮助越王勾践的战功可能也不会广泛流传。正是因为他身退后还在继续做事,结果他又有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而且更加凸显了当初的战功。而文种却似乎什么名气都没有了。
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是生命的全部。一个人的生命中还应该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东西,如果一件事情成了生命的全部,那么这样的生命是可悲的。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留一些心情去体验生活,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待人好心可以,但一定要尊重别人的自由。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由始终是最可贵的,以越国的范蠡为例。
范蠡之所以不辞而别,原因就是他不想在盛名之下失去自由。当他决定离开的时候,定然已经想到越王勾践会继续称霸,而他的利用价值已经到了尽头,如果他继续留下,就会失去自由。
自由有三层含义,最基本的一层含义是生命的保障。范蠡如果不功成身退,他的生命就很难得到保障,而会控制在别人的手中,况且他树大招风,很容易让别人抓住把柄,或者设计陷害,所以他必须退出,以保证自己可以活下去。
第二层含义是发展的机会。在越国范蠡被拜为上将军,已经位极人臣,他已经没有升迁的可能性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没有职位上的发展空间了。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会在另外的天地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果然他因为经商而巨富,最后被后世誉为“商圣”。
第三层含义是自我实现。有的人想成名成家,有的人想成为富商巨贾,这些都是人希望自我实现的目标。范蠡从楚国逃到越国,无非是想寻找一个晋升的空间,最后他找到了,而且也实现了位极人臣的梦想。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失去了自我实现的自由,选择离开正好可以让他在另一个领域中寻求自我实现。他选择的是经商,同样做得很成功。
成大事者认为自由是最根本的,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由,这样做不值得。
第77章 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永远相信办法比困难多。
相信办法比困难多,就不应该对一些事物或困难感到畏惧,而应该尝试着去解决它们。
古时候,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一条水沟边,遇到山洪暴发,桥被冲断了,他实在过不去。这个时候他发现山涧旁有一座神庙,神庙里有个神像。他把神像取了出来,在水沟上搭了一座很简易的桥,顺利地走了过去。不久,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当他看到神像被放在水沟上时,连声发出叹息:“真不知道是哪个强人胆子这么大,对神像竟敢如此亵渎?”他将神像扶了起来,而且用自己干净的衣服把神像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双手捧着神像,将它送回神座上去,很虔诚地拜了几拜后,沿着原路返回。
庙里的小鬼问神像说:“您在这里做神明,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人们的祭祀。现在居然有个很是无知的人这样侮辱你,我看您应该赶紧降祸惩罚他才行,否则以后您就什么威严都没有了。”神像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这些我都不是很在乎,但是如果真的要降祸,那么也只能降给后来的那个人。”小鬼很是不理解:“那个打柴的人用脚来践踏您,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侮辱了,您怎能不在乎呢?而后来的那个人对您如此虔诚和敬重,甚至用自己的干净衣服来擦拭您身上的污泥,这样的人您为什么会降祸给他?”
神像笑着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前面那个人根本就不相信神道了,对于这样的人,我怎能降灾祸给他。”
打柴人不相信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反而得到了神像的尊重和敬畏。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决心和困难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心越大,困难越小;决心越小,困难越大。有些时候,人们遵从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其实质是想逃避一些困难,而不是想办法来解决困难。就像后来的那个人将神像扶起,然后并没有过沟,而是原路返回。这样的人永远都会在困难面前寻找理由。人们应该正确地面对困难,决心和努力越大,困难就越小。
况且,我们经常遇到的很多被称为困难的东西,都不过是虚张声势,根本就不值得害怕,有一则寓言很清楚地指出了虚张声势者的本质。
有一个人在自家的园子里松土,锄头正要锄到一个土堆的时候,突然土堆的后面爬出一只很大的毒蜘蛛。毒蜘蛛很庞大,而且长相恐怖。农夫吓了一大跳,赶紧跑到一边去了。毒蜘蛛挥舞着长爪,发出怪叫声,似乎在威胁农夫:“你敢动我一下,我就立即咬死你!”。
当毒蜘蛛看到农夫有点害怕的神情,就又向前爬了几步,张开大嘴表现出十分凶恶的样子,那种神情似乎在说:“该死的农夫,你听明白了,只要你被我咬上一口,你立即就会死掉。首先你会在痛苦中抽搐,然后在更加痛苦中咽气!所以你最好给我走开,我现在可以不伤害你,否则的话,你要倒大霉!”
过了很长时间,农夫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了,他心里很明白这个毒蜘蛛是在装腔作势,其实这个小东西是过高估计自己了,这正好说明它很是害怕的。想到这里,农夫向后退了一步,然后运足了气力,光着脚狠命地朝着毒蜘蛛踩去,边踩边说:“其实你也挺吓人的,但是不知道你实际上又怎么样呢?我倒想知道,你到底能不能咬死我!”
结果,毒蜘蛛被农夫踩死了。然而在它被踩死之前,毒蜘蛛还是狠命地在农夫的大脚掌上咬了一口。然而这个农夫始终相信蜘蛛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果然如此,由于农夫脚掌上有着厚厚的老茧,所以他只感觉到轻微的一蜇,就没有其他任何不好的感觉了。踩死毒蜘蛛后,农夫觉得特别轻松。
成大事者认为,其实很多时候,困难就像毒蜘蛛,而人要向农夫学习。解决困难的过程也许会伴随着痛苦,但是一旦困难解决,人就会立即轻松起来。如果困难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么痛苦就会一直持续,而毒蜘蛛的口气会越来越大,人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沉重。
第78章 机会空等不来()
成大事者认为,机会是空等不来的,要想有成就就应该有目标,就应该不安于现状。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训诫,一定要有雄心壮志,而不要有野心。其实雄心壮志和野心并没有多少区别。如果一个人确定了远大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是雄心壮志,别人看来可能就是野心了。如果一个人确定了一个十分卑微委琐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可能不算是雄心壮志,但别人也还是会认为那是野心。
雄心壮志也好,野心也好,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自己的目标,而不应该安于现状。
刘备生存于东汉末年,他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正是因为这种明确的目标,并通过积极的努力,导致了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