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直白的一句话,突破心灵阻碍直冲到捧砚心里。微有动容的捧砚看着再次沉浸到书中的依韵,看了许久又低下偷取,思索片刻后突然鼓足勇气对依韵道:“公主殿下,我祖籍宋国临江。”
听她陡报祖籍,依韵愣了下,随即从她的坦然中感觉到了什么,一股暖流涌在心底,依韵眼角也漾起了暖暖的笑意。
第11章 初到陈地()
过了蛇嘶沟后,又越过一片广阔的平原,这才看到了陈国北边的城墙。
因为陈国皇都在正北偏东的地方,所以他们需要沿着边境再往东边边走一段路程,然后才能看到陈国的接亲使者。
如此一来,又耽搁了两三天。
三天后的傍晚,大家才来到陈国东部边境的一个城池外。
依韵听说,离他们都城最近的那个城池名唤比丘,城内居民大笃信佛教。因为离皇城近,所以佛教之风也传入皇城,连带着皇城百姓也每天必念‘阿弥陀佛’。
石威烈大概早就把消息传给陈国君主,是以陈国接亲的仪仗早已在城下列成队。
林安骑在马上远远看去,除了组成迎亲方阵的那些站的笔直神情肃穆的兵丁外,停在方阵中间接迎的喜车装扮的并不奢华,车上一颗珠子佩饰也没有,有的,只是用绣线绣出来的富丽江山比翼双飞图。图上还用墨色丝线绣了几首龙飞凤舞的好兆头诗词。不规矩的风吹过,隐约还有淡淡的檀香味儿。
如此这番整顿下来,林安忍不住暗暗感慨,如此用心装扮出来的喜车,就算是堆满珠玉的香车也无法与它媲美了。
寒风吹过,旌旗飘飘间,整个方阵丝毫不见杂乱。无形中,竟然透出出一个国家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比丘城下,所有人都静静的望着那个从平原上缓缓驶来的喜车。
车里的异国公主是美是丑,品行如何他们统统不知道。但是想到那个异国公主没有因为太子的不幸而抛弃陈国,可见,她对陈是存有几分向往与尊重的。诗云‘投桃报李’,她既然喜欢并尊重陈国,那么,陈国百姓自然要以大礼迎她。
…
“太子妃殿下,陈国七皇子楚剑代太子殿下前来迎亲。”
马车停下后,石威烈的声音从外面响起。
捧砚在里面听到后,便先掀开车帘下了马车。
这些天,她闲暇时就跟着那些宋国跟来的宫人学习宋国的宫廷礼仪。她人很聪明,加上宋国宫廷礼仪并不繁杂,是以学的极快。
她踩着马扎下了马车后,小宦官把马扎抽走,然后躬身跪在那里。
毕竟是迎亲仪仗,为显庄重,依韵须得踩着小宦官的后背由捧砚扶着下马车。
捧砚把一双纤细的手伸过去,依韵缓缓的搭了上去出了马车。扶着捧砚的手踩着小宦官的后背下了地,站在迎亲队伍前的那个皇子着装的少年几步迎了下去,对她拜道:“嫂子,父皇母后让我代兄长来迎你。”
依韵见他眉目清朗很有男儿气概,心里忍不住想着,假如陈国太子真的死了,那么,继承储君之位的是不是眼前这个代兄迎亲的七皇子呢?
若真是他,自己嫁给他也未必是件坏事。只有这样的夫君,才能和她一起率领陈国臣民抵挡住五年后宋国的入侵。而那个此时生死未卜的太子,他连惊马都无法驾驭,又如何能驾驭群臣担当起护国大任呢!
人的思绪向来是天马行空,依韵知道自己不该有这种想法,可是她控制不住。
为了压下这个念头,她看着眼前迎亲的七皇子楚剑问道声‘有劳了’后,紧接着问道:“你兄长现在如何了?”
楚剑闻言眉眼间闪过一丝悲伤,“还没有消息,父皇母后已经派出御林军在峰山下游人家寻找,相信很快就会有个结果。嫂子尽管放心,你来我陈国是要做太子妃的,不管陈国发生了多大的事儿,太子妃的位子永远为你留着。”
没太子,何来太子妃?由此可见,倘若太子出事,陈国自然会另立太子。
眼前这位七皇子楚剑,陈国君主既然能派他来迎亲,想必极是信赖看好他,那么他就是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人选。
刚才那番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只怕他心里也有了做太子并娶依韵为太子妃的心思。
感觉到他的野心,依韵心里忍不住大加赞赏。不想当太子的皇子不是好皇子,抓住机会就斗志昂扬拼全力去争取,好样的!
又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在七皇子楚剑的带领下,依韵被宫人宦官簇拥着送到陈国为她安排的喜车上。依韵见那喜车装扮的典雅不俗,与自己所乘的那辆装饰奢华的马车相比别有一番风韵,第一次对叔父永兴帝势在必得的陈国感起兴趣来。
迎亲喜车穿过比丘城的时候,沿途百姓看到后,纷纷对着喜车双手合十默默诵经嘱咐。
依韵虽然坐在喜车里,但也感受到了外面百姓的善意。便悄悄把车帘掀开一角看去,见百姓举动后,登时有些动容。
民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陈国民风如此淳朴,宋国铁骑攻来的时候,他们如何挡得住!
这群对着喜车默默诵经的百姓,可曾知道,和亲公主的叔父此时已经打了要攻打他们的念头。设若有一天,他们发现公主和亲其实是宋国国君永兴帝的一招棋,他们又当如何愤怒。
依韵不敢想象,真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是否要自刎谢陈国子民!
心事重重的是放下车帘,捧砚见她眉目含忧,想问出因由开解于她。但嘴唇翕动了几下,在即将发出声音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女,眼前正满腹忧愁的女子是公主,尊卑有别,自己不能贸然询问公主心事。
她的一系列表情被依韵不经意看到眼里,大概也猜出了她的心思。
有那么一瞬间,她有一种找捧砚倾诉的冲动。
但是那个念头很快又被她又死死的压了下去,永兴帝对陈国已经动了心思的事儿只有永兴帝和她知道。
这件事事关两国邦交,她若说出去并流传开来,那么她就得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要知道,这时候宋国攻打陈国的事儿并未发生,没有发生的事儿任何言论都只能是空穴来风,空穴来风的言语若引起邦交崩裂的话,那她就是千古罪人了。所以,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些并未发生的事儿说出去。因为说出去后,她得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
进入比丘市中心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比丘虽然离皇城较近,但毕竟还有一些距离。考虑到深夜赶路多有不便,七皇子楚剑便与石威烈林安商议着先在比丘府衙暂住一宿。待明日凌晨出发,刚好能在傍晚之前赶到皇城。
第12章 比丘知府()
一听说和亲公主要住在府衙,比丘知府秦好问立刻推了饭碗,边嚷着要媳妇儿笵氏打发下人收拾房间,边让下人去找师爷等人。而他自己则急火火的把头上那个点有结疤的兽皮头套儿摘了下来,露出满头银发后急火火的往外走去。
媳妇儿在后面捧着官府让他换上再说,他边往外走边不耐烦的道:“又不坐堂,穿官服做什么。我身上这件白僧袍很不错,我喜欢的很,何必换来换去的。”
说到这里,刚好见师爷在那里探头探脑,遂抓了抓脑袋嘀咕道:“妇道人家,向来喜欢啰嗦。。”
师爷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
这秦好问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他已经在比丘做了三十年的知府。
他年轻那会儿很是痴迷佛教,正因为如此,本来在陈国影响不大的佛教文化,竟然在他身先士卒的潜移默化下发扬光大了。
秦好问带着府衙班底迎出去的时候,依韵刚好被捧砚扶下喜车。
刚站稳身形,就见一个白花花的影子扑过来拜倒,依韵登时觉得后背陡然升起一阵寒意。就在这时,白影儿清清嗓子开口了,“微臣比丘城知府秦好问前来接迎太子妃,后院已经收拾完毕,太子妃安心住下就好。”
“原来是秦知府。”勉强定下心神的依韵点了点头示意他平身,道声有劳后任他去向七皇子楚剑和镇远大将军石威烈行礼。
趁石威烈拜见七皇子等人的时候,依韵留心查看比丘府衙,见外面排场实在不大,正担心后院住不了这么多人的时候,只听石威烈对七皇子楚剑大声道:“七殿下,后院儿庙小,送亲与迎亲的队伍定容不下。幸得府衙附近有家不小的客栈,刚好他们可以在那里住下,横竖离的不远,有事儿也可以及时照应。”
楚剑点点头从善如流的道:“我们是过客,对这些并没有你熟悉,你便宜行事即可。”
秦好问听了,当即吩咐师爷派人去安排,然后亲自打着灯笼将依韵等人迎进内院。
因为白天被马车颠的实在太累了,所以依韵只想着快些找个地方休息,是以也没注意府衙沿途风景。
她对比丘府衙的第一印象全都来源于那股缭绕在鼻尖经久不散的香火味儿,她觉得比丘府衙不像是知府审案断案的地方,与宋国那些庄严肃穆甚至有些血腥的府衙相比,比丘府衙简直是寺庙般的存在。
到了内院,草草用过晚膳后,依韵实在耐不住赶路的辛劳,和主家说好因由后,由捧砚扶着,在秦府的丫鬟带领下歇息去了。
在这期间,林安始终在她三步以内的地方护着她的安全。因为有他的守护,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依韵心里都会觉得很踏实。
倒是捧砚那丫头在依韵下马车林安出现在依韵她们身边后,总有些魂不守舍心不在焉。说是扶着依韵,沿途依韵不知道被她多少次。
但即使她被那丫头踩得睡意全无,依旧没发出半句斥责之言。
说到底,捧砚此时的反应,是她希望看到的。
在宣和南城那家客栈,依韵决心收捧砚做侍女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