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对于客栈老板而言,反正银子给的足,招待几个人,总比招待几十人,几百人要好许多吧?
就是伙计们,也乐得轻松啊。
不过,包下半边楼的客栈虽然能保证自己的清静,却不能保证别人愿意不愿意给你这份清静。
就如现在。
冯昭刚刚沐浴完,换了身干衣服,由采蒿服侍着梳头,就听到客栈里面,也不知道是大厅,还是哪层楼,传来喧哗声。
嘈嘈杂杂的,有男有女,一时间,到也难分清在讲什么。
再加上,萧深给她安排的房间,通常都是靠里,偏安静的,若不是外面闹的动静太大,她这边还真不容易听到。
但听到了,又觉得被吵了,冯昭不由的就问起来,“外面怎么回事?”
“奴婢出去看看。”
采颦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这以回禀,然后推门出了屋子。
出去时,还不忘回身把门带好。
琼琚就捧着新沏来的温茶,递到冯昭眼前的梳妆桌上,轻声道:“郡主喝口茶润润嗓子吧。”
茶汤清淡,是冯昭惯常喝的口味。
冯昭沐浴后,口渴,正好拿这杯茶来解渴。
琼琚沏茶的手艺不错,冯昭端起茶碗,浅浅的啜了一口,不急着咽,任香味在口腔中蔓开,感觉整个口腔都没了旅途的风尘味,这才缓缓咽了下去。
等到她准备喝第二口的时候,就听到喧哗的嘈杂声好像清楚一些。
“郡主,好像是什么人要强娶?”
采颦还没回来,琼琚自然也分心听着外面的动静,察觉到冯昭留意,便将听来的内容,猜测的说出来。
冯昭也听到什么“去,不去”的字样,只是,一时还没联想到,听了琼琚的猜测,奇道:“他们为什么要在这种地方说?”
琼琚摇了摇头,“这个,奴婢也猜不出。”
按说,议亲都有流程的,成或是不成,自有媒婆两边走动,还真轮不到哪家拿到大庭广众来说,而且,这样一闹开了,若是成了也就罢了,不成,对男方,对女方可都不好。
琼琚拿着宫里听来的,洛城见到的那些亲事,来比较着眼下的情形。
只是,她说的都是那些正正经经议亲的事儿,眼下,外面发生的,可不是那些能正正经经能比的。
采颦进宫的时候,年纪也还小,对市井风情,熟悉的也都是郡主出宫后的这些日子见到的,看到的,听到的。
没哪一件让她觉得有眼下这件这么丑陋。
不只丑陋,还让人气愤。
第361章 援手()
几个壮汗团团围住一个女孩子,丝毫空隙都不给那女孩子留,摆明了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非但如此,那圈子里,除了有个背对着采颦坐着,逍遥摆弄扇子的公子外,还有一个年约四、五十岁,穿得花哨的婆子,正横眉冷对的奚落那个势单的女孩子。
“罗姑娘,好歹你也是读书人家教出来的孩子,这君子立世,诚信为本总不能忘了吧,前儿,咱们可是说好的,你卖身葬父,咱们刘公子怜惜你,不让你做下人,抬举你当主子,明媒正娶的,你可倒好,不拾抬举不说,还背信弃义,竟然妄想逃跑,这要是让你那在地下的老子知道了,还不得气得从棺材板里爬出来。”
这婆子一张嘴,真是尖酸刻薄的厉害。
尤其她吊起眼梢瞄着那姑娘的模样,成竹在胸,好像这姑娘就算再能逃,也逃不过她的手掌心似的。
采颦看着,都替那姑娘揪心。
只见那姑娘一张粉脸早就惨白起来,嘴唇更是被咬得青紫,虽然势单,可难得竟没有哭哭啼啼的求饶示弱,而是梗着脖子,一副“绝不屈从”的模样,与那婆子对怼道:“你胡说八道。”
这姑娘嗓门清亮,因为愤怒,这一声又带着尖锐,清晰的仿佛几里之内的人都能听到的。
就听她说,“我葬父什么时候卖过身?明明是你们偷盗了我爹留给我的银两,反过来扮好人,说看我可怜,要帮我葬父,还说我读过书,府里的姑娘正在启蒙的时候,请女先生怕过于严厉,便想让我一边陪着姑娘作伴,一边教姑娘识些字,长大了,不会大字不识。”
“呵呵呵呵”
穿着花哨的婆子笑得阴阳怪气,挑着眉梢,扬起食指,朝着四周围观的看客问道:“众位乡里乡亲,大家来评评里,咱们刘公子在家里是独苗,整个城的人都知道刘员外和夫人鳒鲽情深,府里别说是小妾,就是丫头,婢女也都是清清白白,到了年纪,配户好人家的,怎么到这姑娘嘴里,就编排成了府里多出姑娘来了?”
这婆子喊冤喊得掷地有声,看客中,想来还是有不少本土人的,采颦就听见人有点头附和,“这位姑娘,你是不是听错了,刘员外府上,真就只有刘公子一人。”
“你们是一伙的。”
势单的姑娘猛然间抬手指向那个附和的人,咬牙怒道:“你家没有儿女吗,帮着坏人拐骗别人家的儿女,小心你家儿女长大了遭报应。”
这姑娘虽然势单,可这股厉害劲,也真不是一般姑娘家能做出来的。
采颦看得就有些唏嘘,而那个被这姑娘指着的男子,顿时就变了脸,恼道:“小小年纪,心思如此歹毒,也难怪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儿来,我看,谁要是给你当爹,只怕真能从死气到活,再从活气到死。”
这看客说话也够不客气的,尤其还是拿死人说事,实在是有些不厚道。
但奇怪的是,除了这个帮腔的,别的看客大多都是在私下里挤眉弄眼,仿佛心照不宣般,没谁主动发声。
这个现象,很奇怪。
采颦虽然见识的市井风情少,但一般的道理还是明白的,比如在宫里,若是有谁打架,吵嘴,背着主子被围观的时候,相好的一方总会不自觉的站到一处帮忙,而没有往来的一方,也会说上两句公道话,或是干脆就劝着散了,别回头被人告到主子那儿,惹来一顿打就犯不着了。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但这样的人之常情,在此刻,竟然没有一点表现的痕迹,就不得不让人多思了。
采颦心里还惦记着向郡主回禀,自然,她也在为势单的姑娘提着心,只是,眼下所见,只怕这势单的姑娘早已不是这群人的对手,看客们再没有出来主持公道的,她就算是从头看到尾,也只算凑份热闹,若是真要做点什么,只怕
蹬蹬蹬
采颦从看客中退出,快速的上了楼梯,朝着郡主落脚的那间客房跑去,待到近前,勉强站在那儿匀了口气,才抬手敲门。
“琼琚姐姐,是我,采颦。”
吱嘎
门,被琼琚从里面打开,采颦闪身进内,直接奔到了冯昭面前,快且明朗的将外面的情形说了。
说完,她睁着一双明显带着些期望的瞳仁,看着冯昭。
冯昭手上还捧着茶碗,茶碗里半杯茶汤颜色正好,徐徐幽香缓缓飘出,引人渴饮。
不过,比起这茶汤,采颦的眼神更让人无法忽视。
冯昭又不是笨蛋,听音识意,心里已然猜到采颦期望的是什么。
这个忙,到不是不可以帮。
她眼神示意琼琚,琼琚眼里就存了笑,冲着冯昭颔了下首,转身,便推门出去了。
“郡主”
采颦根本就没看懂主子跟琼琚姐姐这一来一往的眼神代表什么意思,只巴巴的又唤了一声。
采蒿一直没插话,这会儿见采颦还没反应过来,只能上前扯了她的袖子,点着她的额头,嗔道:“真是个反应慢的,你那点小心思,还当郡主看不出来。”
采颦被一拽一点,就移到了冯昭的侧边,被采蒿一说,又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回头,冲着冯昭解释道:“郡主,奴婢”
“好了,没多大的事儿。”
冯昭知道采颦胆子不大,三人中,也从来不是拿主意的人,所以,刚才她进门,才没有直接开口请她帮忙,反而只是用眼神示意出来,但却不敢拿她的主意,完全是她若想插手,采颦就会很高兴,若是她不想插手,采颦只怕也不会对她失望。
这样的性格,当主子的话,自是不好,过于随波逐流了些,但当下人,却也可圈可点,始终知道自己的身份,凡事都以主子的利益为考量,纵使处事上有弱点,但主子只记着她忠心这一点,就足够包容她的那些小弱点了。
冯昭不让采蒿为难采颦,显然有包庇她的意思,采蒿看了,也是无奈一笑,心道:自打出了洛城,主子对她们,可是越来越纵容了。
不只采颦,就是她和琼琚,也不再如宫里时那般小心谨慎,多思多虑,生怕一个照顾不周,郡主有什么不适,回头两宫那儿,她们没法交差。
第362章 顺路()
采颦不如采蒿心细,知道郡主没怪她,又揽下了这桩事,心里只有高兴的,这脸上就流露出来。
冯昭瞧着,不由就乐了,“噗哧”一声道:“知道的,你这是心生同情,不知道的,还以为外面那女孩子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采颦跟那女孩子不认识,所以,心不虚,只站在弱者的角度同情道:“奴婢虽然不知道她们说的谁更对,但郡主交过奴婢们,有理不在声高,可徐徐讲之。”
“这话你到记住了。”
采蒿拍着巴掌也跟着笑了起来。
采颦被采蒿说得脸一红,眼睛瞄着冯昭的脸色,像是怕她生气似的。
这话,是有个典故的。
原是冯昭刚进宫没多久,和皇上相处的还不那么融洽,两人在太皇太后那儿,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儿就绊起嘴来。
那时,皇上气盛,还不知道要让着冯昭,而冯昭呢,人小鬼大,竟然也不跟皇上硬碰硬,但凡皇上口沫横飞,手舞足蹈的时候,冯昭就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气定神闲样,背着手念这句:“有理不在声高,可徐徐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