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贴心的话分散冯昭的注意力。
好在,冯昭像是察觉到自己这种消极的情绪,顿时收了神,晃了晃头,强迫自已不去想的对琼琚说道:“扶我起来吧。”
“是。”
琼琚连忙拿了一旁干净的帕子过来,先将她的头发包了起来,又换了另一张干净的素白帕子,将冯昭身上的水滴擦拭干净,取了干净的寝衣替她换上,这才扶着她回了内室,送到了妆奁桌前,一边用帕子帮她拧干头发,一边低声说着话。
采蒿、采颦也在屋里忙碌着,一个铺床,一个准备茶水,还时不时的给琼琚送换帕子。
等到三个人忙碌完了,冯昭的头发,也有八、九成干了。
琼琚拿着梳蓖替她将头发梳直,又用一根紫色的缎带挽起,这才亲手扶了她起身,说道:“郡主休息吧。”
一如萧深离开的每一个夜晚那般,冯昭躺在床上,总有种凉凉的感觉。
明明床幔遮住了夜风,明明,江南的热气还带着余温残存,可她竟忍不住拽过了萧深在家时的枕头抱进怀里,好像这样,才能觉得自已不是孤单的。
或许,真的只有分别,才能给自已自醒的机会。
萧深的怀抱,从陌生到熟稔,再到如今的想念,冯昭并不记得过程,却不否认心里真实的想法,她很喜欢。
甚至,是贪恋。
宫里长大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贪恋。
姨母教导她时,连一顿膳食的喜好,都严谨异常。
就算是再喜欢的菜式,也只能多吃一口,不能被看出异常来。
这样的规矩,以及生活模式,好像是她前生活着的模板,不觉得不对,也没想过反抗,甚至,都不曾思考过,是不是她喜欢的。
若无今世的对比,她怕是永远只如太后娘娘那样,把那种生活模式刻进骨血里,不觉得不对,也不觉得要反醒。
但现在,她却喜欢上了另一种生活模式。
喜欢上了带给她另一种生活模式的人。
这个人,是萧深。
冯昭不惧怕承认。
亦不觉得这样的变化,与自已的初衷有违有什么不好。
她甚至觉得,弄假成真也挺好的,生活中有萧深为伴,好像多了许多的乐趣。
她喜欢现在这样的日子。
当然,要是萧深能经常在她身边就好了。
“唉”
静谧的寝室里,响起冯昭似有若无的叹息声。
因着萧深在家时的习惯,晚上就算是值夜,也都歇在了外面,他不在家,这个习惯也没被打破,所以,这声叹息,外面的琼琚到是没听见。
可屋里的冯昭却有些幽怨起来,她忍不住嘀咕道:“没良心的家伙,不会只知道练兵,不知道想我吧?”
她很自然的说出心里的想法,没有半点羞臊的感觉。
甚至,她脸上的表情,情不自禁流露的落寞,都是那样的真实。
要是萧深看到此刻的冯昭,一定会心肝肉的把她抱在怀里哄。
可谁让他不在家呢。
但这妨碍他心里对冯昭同样的思念。
只是,在他分身乏术之时,有人,竟然比他还要积极的写了封书信,千里迢迢的派人送了过来。
接到书信的那一刹那,冯昭多少露出了诧异的模样。
是皇帝刘宪写给她的。
冯昭并不急着打开的样子,而是抬眸问琼琚,“派谁送来的?”
隐隐有种感觉,刘宪给她的书信,写的未必就是思念的话。
琼琚早就打发了屋里服侍的人,又让采蒿在门口守着,采颦则去被她安排守在了那个送信人的身边。
这会儿,她一脸郑重,低声说出那送信人的名字,“瑶伽”
冯昭皱了下眉,似乎一时还想不起这个瑶伽是谁,但听着,却不像是小内侍的名字。
琼琚便体贴的补了一句,“郡主还记不记得,皇上去灵台前,也是这个瑶伽,求到了郡主跟前。”
第431章 预警()
是她?
这么一说,冯昭到是想起来了。
“可她不在皇上身边服侍,跑这儿来干什么?”
她心里除了对瑶伽的责怪,更多的是对刘宪的无语。
就算是送信吧,也该派个内侍,或者干脆从羽林卫里找一个出来就是了,怎么能把身边的女人派出来。
“那个瑶伽,到现在也没什么身份?”
记起了这么个人,冯昭自然就不会忘她对刘宪“一往情深”的模样。
琼琚显然是从瑶珈嘴里套了不少的消息才来回话,所以,冯昭问起来,她便答的顺畅,“瑶伽说皇上回去的时候,并没有带她,将她留在了灵台,这次让她来给郡主送信,是皇上身边的葛公公亲自安排的,她跟着镖局一路过来,找到了咱们这儿。”
这就是不想被别人知道的意思。
冯昭心里就奇怪了,刘宪又折腾了什么妖娥子,背着宫里的两位大佛,千里迢迢的给她送信?
“要不,郡主就先看看。”
像是看懂了冯昭心里的想法,琼琚悄声建议着。
冯昭手里的书信还由朱漆封着,里面的纸张摸起来似乎要有五、六页,她低下头,不再多想,让琼琚将封在书信外面的朱漆弄掉,便将信纸展开。
琼琚谨慎的退后两步,以确保自已看不见信上任何的字迹。
室内通明,信上的字迹冯昭从小看到大,不需要任何人指点,就能确认这是刘宪的字迹。
刘宪写字还有个习惯,就是愿意在字尾勾挑,她还记着,当时她和刘宪学写字的时候,是她先觉得无聊下做的这样的举动,刘宪看了,便觉得有趣,也调皮的勾挑字尾,只是,后来,她把这个动作扔到了脑后,而刘宪,却养成了习惯。
幼时这般的记忆,像是存留在上辈子。
冯昭心里淡淡的叹息着,有一种物是人非的事过境迁感。
书信里语气一如刘宪以往与她说话的样子,问她在住的好不好,吃的好不好,穿的好不好,适不适应这边的生活,有没有人冲撞她
第一页的内容有些乏善可陈,冯昭按捺住抚额的冲动,将信纸翻到了第二页。
与第一页明显有了言词的差异。
第二页开始,刘宪像是把积攒在心里多日的疑虑通通都书写在了纸张上,字里行间,冯昭清楚的感觉到他的不安,还有恐惧。
“白菊的孩子流掉了,我让葛福看着平顺王府,下边的人回来说,平顺王妃疯了,方医正去过平顺王府,说白菊以后怕是难有孩子了,我第一次看见平顺王赤红了眼在寿康宫里破口大骂,阿昭,我有种预感,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我到母后的宫里去,母后每天都很忙,我发现,母后召见武将的频率明显多于文臣,我感觉母后好像要做什么,我让葛福去打听,却没听说哪里有战事。”
“我去寿康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留我的时候,拿了你在时,最喜欢的点心,还说你不在,她的宫里都冷清了,也看不到你我争抢吃食的淘气样了,我就为了逗太皇太后开心,吃了两块点心,走时,还让太皇太后给我把剩下的都装了,太皇太后就笑说,要是阿昭在,又该耍脾气了,可我把点心拿回去后,葛福每天都分掰下一点喂一只从宫外找来的野猫,没几天,那野猫就精神恍惚了,再后来,成夜成夜的嘶叫,葛福就把它杀了。”
“阿昭,我第一次看见母后和太皇太后起争执,而且,她们争执的很厉害,我虽然没能靠近,可太皇太后若是见母后,从来都是让人请了母后过去的,这次却是破天荒的去了母后的宫里,我看见母后最信任的良姑守在了宫门口,连佩霞,佩锦都不得靠前。”
“阿昭,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阿昭,我觉得要出事了。”
“阿昭,我发现自已根本就无法阻止。”
“阿昭,我是不是很没用。”
“阿昭,如果”
“阿昭,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我们永远不长大,你还在宫里,我们还过着每天在寿康宫里为一道小菜而拌上几句嘴,为先生留的作业谁替谁写而争个面红耳赤,为想办法逃脱母后的考问而互相打着掩护,那该多好。”
这是倒数第二页,刘宪的无力,还有悲观,字里行间跃然纸上。
冯昭好像都能感觉到桌案后他写下这些想法时的彷徨。
她忽然就有些不是滋味起来。
虽然她对他已经没什么感情了,可毕竟是从小生活在一块的一个人,那种久而久之的习惯还有熟稔,终究还是让她生出几分感慨来。
有了上一世的记忆,她知道的要比刘宪多得多,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剑拔弩张,更让她心里忍不住猜想,是不是姨母要动手了?
平顺王府的子嗣不可能轻易就没了,白菊不是说被太皇太后接到宫里去了吗,平顺王妃又是怎么下的手,白菊小产,也不至于就不能生育了,这里面,怕是还有许多未尽的真相,刘宪并没有说明白。
或者说,刘宪根本就没有去彻底的查证。
亦或者,刘宪身边可用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想要做什么动作,只怕也是重重阻碍。
而他之所以能听到寿康宫和显阳殿的争吵,大概只能源于他还是皇帝,两宫的下人一遇到主子吵架,恨不得把自已藏起来,这才钻了空子,听到这些。
“唉”
“郡主”
眼看着冯昭脸色越来越难看,琼琚不由的就去揣测信上写了什么不好的消息。
不管如何,现在她们也是鞭长莫及,琼琚就有心劝冯昭,“宫里有太后娘娘呢,皇上若是有什么为难的,太后娘娘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
可那也要他是太后娘娘的亲生骨肉啊。
冯昭想到了樊王。
想到了刘宪提到了宫里的情形,忽然,眼前仿似电闪雷鸣般,原本只带着些许难过的脸上,顿现苍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