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陶阳的知礼,若非男子,又是什么样的女子能让他如此的用尽心思?
这么多年,她们老两口能想到的,能看到的,只怕,也就是康宁了。
文国公夫人实在不敢往这上面去想,可又不得不迫使自已去想。
宁愿想错了,也不愿意错过了。
说实话,洛城现在的局势太过紧张,这种紧张连他们自己,并不身在洛城,都能感觉到。
夜深人静时,老两口还躺在床上庆幸过,不管宫里闹成什么样,至少,康宁已经离开了这个是非的漩涡,最后的结果无论是输,还是赢,哪怕她们老两口这条老命,也折在这条路上,只要康宁能好好的活着,那么,她们就不害怕等待最终的宣判。
可本该远离漩涡的人,一但回来
文国公夫人最先沉不住气,打发了桂姐亲自过来看看。
也正是因为过来的是桂姐,都知道她在文国公夫人身边的分量,便谁也不敢再瞒着了。
另一点,桂姐也是认识琼琚和采蒿的。
既然是瞒不过,便只能承认了。
琼琚向里面通禀的时候,桂姐就站在她身边,听到里面有人小声说话,她不由垂着手道:“世子,郡主,老夫人有请。”
桂姐都来了,陶阳也好,冯昭也好,谁也别想躲在这儿偷懒了。
两人相视一眼,默契的以眼神传递,“外祖母要是问起,你就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的结果就是陶**本不知道冯昭为什么来洛城。
而冯昭呢,若是不想让文国公夫人担心,大可说她是嫌淮阳太无聊了,或者,干脆就说是太后娘娘密旨予她,让她回来的。
总之,随手拈来的理上,还是很好找的。
在不让文国公夫妇担心这点上,陶阳和冯昭显然是有共识的,所以,陶阳配合的冲她点了下头,以无言的同意,表达了自已的观点。
冯昭看着,便露了欣喜的笑。
此时此刻,陶阳竟觉得甘之如饴。
好像回到了康宁还在宫里的时候,为了讨她欢喜,哪怕是一个无理的要求,他都会尽可能的为她做到。
说实话,这种感觉,如果能一直继续下去,他想,他是不会厌烦的。
“好了,我们过去吧。”
冯昭缓了些力气,低头先看了眼身上的衣服,觉得见两位长辈并不算失礼,这才起身催促起来。
陶阳看着她自已从炕边下来,站在那儿还算稳当,问她道:“要不要让琼琚进来掺着你。”
“不用。”
冯昭立即摇头,还道:“我可不想让外祖母察觉出什么。”
她又没到七老八十,也不是走山石泥土的地面,如果真让两个丫环掺着,外祖母不多想,才怪。
第440章 换岗()
猜测得到证实,亲眼见着同陶阳一道进来的人,的确是冯昭,文国公夫人屁股下的椅子就坐不住了。
别说是她,就是文国公,也没控制好脸上瞬间激动起来的表情。
两人异口同声的喊道:“康宁,真的是你?”
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冯昭心口不由一烫,没等丫环递上蒲团,人就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鼻子发酸,眼眶凝珠,声音涩涩的答道:“外祖父,外祖母,是我,康宁。”
文国公夫人在她跪下的时候,人就颤颤的走到她面前,伸手欲把她从地上拉起来,“地凉,快起来。”
捧着蒲团慢了一步的丫环这会儿也喜极而泣,不待桂姐看过来,便都识趣的拿着蒲团撤了下去。
桂姐满意的点了头,上前帮着文国公夫人一起扶着冯昭起身。
冯昭却冲着二人摇了摇头,目光殷切道:“外孙女累外祖父、外祖母操心了,愧疚不安,让外孙女给您二老磕个头吧。”
说着话,头就要往地上挨。
文国公夫人哪舍得啊,“好啦,好啦,你有这份心,比磕多少个头,都让我们高兴,快起来,再不起来,你外祖父就不高兴了。”
好像怕自已的分量不够,还拉出了文国公来充场面。
不过,文国公还真的给了面子,“快起来吧,你外祖母上个月扭了腰,这会儿才见好,你别再累着她。”
“啊?”
冯昭吓了一跳,顾不得再讲什么礼数了,借着桂姐的力道,人就站了起来,目露担忧的看着文国公夫人问道:“好端端的,怎么就扭了腰呢?伤的严不严重,可是请了太医来看?”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文国公夫人都不知道该先答哪个好了。
她脸上半点都没流露出腰伤的不适,怕冯昭着急,忙安抚的搂了她进怀,拍了拍她的后背,带着她往自已坐的交椅边走,边道:“别听你外祖父吓唬你,没他说的那么严重,就是不小心闪了一下,岁数大了,不比年轻人好的快,这拖拖拉拉的,一个月了,才没什么大碍。”
安抚完冯昭,还不忘嗔怪的瞪了文国公一眼,数落道:“你瞧瞧把孩子吓的。”
文国公看着老伴白过来的眼,到不生气,反而有些得意的嘟囔道:“我要不这么说,她能起来的这么痛快?”
“你听听,你听听”
文国公夫人哭笑不得的指着文国公,对冯昭说:“我现在是发现了,你外公啊,真是一句都不让,半点亏都不吃呢。”
冯昭听出文国公夫人话里的甜蜜,扑哧一声笑道:“外祖父和外祖母越来越像老小孩了。”
前世,她从来没发现老两口还有这样的一面。
也许,真是的环境不同吧。
前世,她见文国公的次数,屈指可数,见文国公夫人也都是在宫里,在显阳殿。
那会儿文国公夫人进宫,从来都是按品着装,说话时,嘴角笑意不断,却没有现在来得亲和。
当然,冯昭不否认的是,前世今生,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自已疼爱的心。
只是前世,她从来不曾在意过,而今生,她倍感幸福。
这样的幸福之情,流露在她的眉梢眼角,让她整个人的神韵,都变得不一样起来。
自从进来,一直没有机会说话的陶阳,欣然的看着她与老两口打趣,只觉得这一刻的其乐融融,若是能跃然纸上,必是会被珍藏的。
只是,现在准备绝笔显然是不合适的,他暗暗认真记下了这一幕,想着等到晚上大家都歇下时,他再勾勒出来。
受了外孙女的打趣,文国公夫人还好,文国公面上就有些臊得慌,好在,文国公夫人正拉着冯昭问话,也给了文国公缓冲的时间。
“跟外祖母说说,怎么忽然就回来了,是有什么事,还是你有什么不舒服的?”
前者还好,就怕后者。
见外祖母目光紧张,冯昭忙摇头,握着她的手安抚道:“您别着急,我挺好的,回来也是收到姨母的信笺。”
“你姨母给你写信了?”
这次开口的是文国公。
语气里的不赞同,如同他蹙起的眉头一般。
冯昭并不知道洛城此刻的情形如何,但只见文国公这般,便有种情势紧张的感觉。
她不由暗暗在心里道了声“险”。
若不是她执意要走这一趟,以姨母对她的保护,文国公府对她的维护,洛城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告知她。
等到她知道最后结果的时候,一定是这场对峙结束的时候。
若是姨母赢了,还好说,她就算是没出现,也不会有遗憾。
但万一,太皇太后布局缜密,让姨母出了疏漏呢?
冯昭原只是想以这个借口搪塞一下,但见文国公认真,生怕他会拦下他,不让她进洛城,便主动解释道:“我当初去淮阳的时候,姨母交给我件事办,现在,我把事情办的差不多了,还带了个人回来,因为有些不能为外人道的原因,所以”
“桂姐”
文国公忽然喊了声桂姐。
桂姐就在屋里站着呢,这会儿只抬眸看了眼文国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带着屋里的小丫环鱼贯而出,隔着一道帘子,她又把丫环们都打发走,看见琼琚、采蒿的时候,她想了想,留了琼琚在廊下,让采蒿到茶房喝水,自已不紧不慢的走到琼琚跟前,拉着她打听起了冯昭在淮阳的生活。
瞧着屋里的意思,怕是一会儿要有正事说,而这些小事儿,老夫人那儿也是惦记的,她这会儿打听清楚了,等回头屋里说完了正事,郡主累了,就可以早些回去歇着了,由她来向老夫人回禀,到是省事。
琼琚自是不敢隐瞒,而桂姐问的,又极有分寸,只涉及到冯昭的饮食起居,在那儿住的惯不惯,吃的惯不惯,有没有被人为难,有没有能说得上话的女孩子,府里种了什么树,栽了哪些花,屋子里摆了什么,这个季节,窗纱什么样的,门帘子的花样如何,平时喝的茶都有哪些,喝得惯,还是喝不惯
林林总总,琼琚一样一样,细细道来。
桂姐听着,就知道琼琚果然用了心了,看着她,不由就夸赞道:“太后娘娘果然没挑错人,这么些年,有你在郡主身边,老夫人、国公爷,都放心不少。”
第441章 旧事()
外面桂姐得到了自已想要的,又夸了琼琚几句,屋里谈的事儿,也就说得差不多了。
文国公依然不赞同冯昭去洛城,拍着桌子拦道:“人既然押来了,明儿就让你表哥带走,他现在领了羽林卫统领之职”
“羽林卫统领?”
前世,陶阳从来没挂过这个职。
冯昭意外的看向陶阳。
陶阳脸上始终挂着温润的笑,冲着她点头道,“你走之后,姨母宣我进宫,问了我的意思。”
也就是说,陶阳自已也是同意领这份差的。
那前世为什么他不领这份差?
要是领的话,是不是太皇太后就不那么容易控制皇宫?
冯昭心里复杂极了,她不知道该怎么把这种感觉说出来。
两世加起来,她都以为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