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意思,就是干了?
冯思远要的,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态度罢了。
既然他爹同意了,他自是转身去调派人手。
冯家出手,贾仁又没权势可依,离开洛城后不久,在换乘船只的码头,就因意外,栽到了水里,没再上来。
等到岸边的人,把人捞上来,已经泡得看不出模样了。
做事的人,亲眼看着贾家的人把贾仁收殓了,才转身离开,回去复命。
等到冯昭听说这个消息时,还愣了一下,“平顺王跟太皇太后吵起来了?”
是的,萧深告诉冯昭,平顺王已经是第三次跟太皇太后吵嘴了。
第一次,因着白菊在寿康宫流产的事,他埋怨太皇太后当初就不该让他娶那个要出身没出身,要长相没长相,心思还如此恶毒的妇人。
第二次,是上几天,他手里那批火药出了问题,让他筹谋的大事突遇阻击,他不管不顾的把责任一股脑的推到了太皇太后头上,说是在宫里吵得不可开交,太皇太后怕声音传出宫去,连宫门都关了。
当然,宫门关了,消息却关不注。
第三次,就是这次,平顺王直指太皇太后手段狠辣,他都同意放走贾仁了,太皇太后就不该背着他,把贾仁搞死。
萧深不瞒着冯昭,外面发生的事儿,包括什么事,是经谁的手去做的,都会一五一十的告诉她。
第490章 老姜()
冯昭看着萧深,就忍不住会想,如果他不告诉她,同样是遇到这样的事儿,她会不会以为是太皇太后出的手?
应该,不会吧。
冯昭心里琢磨着。
或者,把她换到太皇太后的位置上,如果遇到这件事,会不会吩咐人去做?
大抵,是会的。
毕竟贾仁在平顺王身边多年,掌握着平顺王府里数不清的消息脉路,能这般平平安安的走出洛城,大抵都是主家不想在洛城见血的缘故。
哎。
冯昭此刻有种感觉,这一世,当她刚重生回来的时候,是不是把平顺王想的太强大了?
以为平顺王是个真能忍得下的人?
也许,从始至终,平顺王就只是平顺王。
而真正能托起平顺王的,都是因为太皇太后在为他出谋划策。
眼下,母子虽然不至于反目,但显然,平顺王对太皇太后已是满心怨怼。
冯昭看着萧深,不由坏心道:“太皇太后一定气坏了吧?”
眼见着冯昭脸上的露出高兴的笑来,萧深就很调皮的冲他眨了眨眼睛,故意捻声捻语的说道:“啧啧,我们的康宁郡主,这几日,可是天天在太皇太后眼前尽孝道,侍疾呢。”
是的,被平顺王这一气,不管是真是假,太皇太后开始病了。
康宁郡主也算是太后太后从小养大的,这个时候,就算太皇太后不说,也要到近前侍疾的。
当然,平顺王妃作为儿媳妇,也该进宫侍疾。
可不知道是太皇太后见了平顺王妃就想起平顺王,想起自已这病是平顺王给气的,还是太皇太后心痛自已的儿媳妇,不想折腾她,竟驳回了平顺王妃要进宫侍疾的折子,对外,只说让平顺王妃好好调理身体,争取早日再为平顺王府添一子嗣。
这样的理由,到也说得过去。
毕竟子嗣是大事。
而且,平顺王妃之前在宫里小产的事儿,洛城权贵里早已流传开了,太皇太后这番做法,落在有心人眼里,也未尝没有想要补偿,有些心虚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康宁郡主守着太皇太后身边,一时半刻脱不开身是真的。
所以,外面这会儿又有人议论起来,皇上的后宫实在太匮乏了,这个时候,连康宁郡主一个外嫁的孙女都跑到皇宫里侍疾了。
一时间,竟有大臣蠢蠢欲动的想把自家孩子送到宫里去。
当然,像这种蠢蠢欲动的大臣,都是脑子不清明之辈。
以皇上现在不尴不尬的存在,傻子才去送孩子进宫,惹太后娘娘不痛快呢。
所以,洛城官场里就出现个奇怪的现像,但凡三品以上的官员,都闭门谢客,自家有女孩子的,要么就赶紧张罗着亲事,要么,就送到了亲戚家里,避开城里这些杂七杂八的宴请,而那些原本在朝堂上说不上什么话的五、七品官员家里的女孩子们,竟有了更多活跃、展示自已的机会。
一时间,那些家里养男孩子的三品以上大员家的女眷们,竟也乐得在里面挑挑拣拣起来。
躺在病床上的太皇太后哪知道外面这些事儿,宫里的“冯昭”每天陪着她诵念佛经,舒心静气,这身体虽然是病着,但人还是舒服的。
不过,宫里的“冯昭”到也真是厉害,连采蒿和琼琚都担心这么日日夜夜的陪伴下去,太皇太后有可能发现破绽。
可连着几日,都安然无恙的过来,琼琚暗暗瞧着,太皇太后只有更信的,到是半点都没怀疑,一时,竟也佩服起了萧深。
竟能找到如此厉害的人,等到回头出了宫,见了郡主,她一定要和郡主好好说说。
不过,这些事儿,总要等到出宫以后才能算数。
眼下,琼琚只盼着太皇太后这病,快些好起来。
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零零碎碎,太皇太后这病,一直持续多日犹不见好,平顺王按捺不住了,上了进宫侍疾的帖子过来,说是不进宫亲自照顾着,到底还是不放心的。
帖子是怜儿呈上来的,太皇太后已经不看这些呈上的帖子了,只让怜儿念出来。
等听到了平顺王,太皇太后靠着迎枕,气力虚弱的对冯昭说,“平顺王毕竟是外男,这事儿,我到是不好拿主意,就由你拿了帖子,去问问太后娘娘的意思吧。”
冯昭手上还捧着本佛经,听了这话,把佛经恭恭敬敬的放下,笑着起身,冲着太皇太后福了一礼,才道:“姑祖母累了就先眯一会儿,我过去一趟,问好了就回来。”
太皇太后很满意冯昭的态度,冲着她弯了弯嘴角,“去吧,让怜儿陪着你。”
“不用。”
冯昭仿佛没明白太皇太后指使怜儿跟着她的用意,只懂事道:“还是让怜儿跟着姑祖母吧,有什么事,她也能照应一下。”
意指怜儿如今是这宫里说话算数的大宫女。
太皇太后眼下这样的情形,自是少操心,或者干脆不操心才为最好。
怜儿平常还体现不出来,这种时候,怜儿的作用就彻底体现出来了。
太皇太后被劝动了,点头道:“那就依你,不过,这事儿也不一定要做成,你好好跟你姨母说就是了。”
听起来,语气要多无奈,就有多无奈。
好像,平常隐忍惯了,这个时候,也不想打破这么多年的习惯。
“冯昭”听着,眼圈不自禁的就红了一下,鼻子也开始发酸,怕被太皇太后发现异样,还故意扭了下头,像是在找什么似的,一边四下看着,一边随口答着,“我又不是小孩子,姑祖母放心就是了。”
“呵呵”太皇太后听她小大人般的语气,笑得畅快欢愉,“你呀,就算长成了参天大树,在姑祖母的眼里,也还是那个眼神孤寂,凄苦无依的孩子。”
那是她父母刚亡时,觉得世界一下子灰暗起来的状态。
真正的冯昭知道,但眼前的冯昭,却不知道。
好在,太皇太后提起这个话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打亲情牌,所以,也不需要冯昭说什么,就再道:“你还记得那时候自已的样子吗、”
既是问冯昭,她的目光自然就落到了冯昭脸上。
好在冯昭很镇定,目光坦然的看着陶太后摇了摇,“不记得了。”
因为她压根就没经历过。
“冯昭”默默的在心里对自已说。
第491章 忆苦()
不记得怎么行?
太皇太后语声细腻的回味道:“那会儿,你就像个失了魂的小猫,眼里神采灰暗暗的,看着一个地方,能盯上一天不回神不说,还不嚷嚷饿,好像一连几天不吃饭,也不打紧似的。”
“冯昭”听着,面露回忆,可能实在是太过久远,也或许,那会儿的记忆实在不怎么美好,所以,眼前只能勾勒出太皇太后描绘的样子。
太皇太后想必也看出来了,再往下说,就愈加的体现了自已在那时的慈悲。
“冯昭”渐渐就听出了太皇太后的用意,无非是那时多辛劳,拉扯她多么费心思,现在,不过是让她知恩图报罢了。
心里撇了撇,她觉得太皇太后这老太太的心机可真是深沉啊。
想要说什么,能拐个十弯八道的,也不知道康宁郡主此刻在太皇太后近前,能不能听出太皇太后的别有用心来?
这会儿,她可真理解萧深为什么不让康宁郡主进宫了。
就凭太皇太后打的一手好亲情牌,康宁郡主要是进了宫,万一心软了,只怕,萧深所谋之事,就要受挫。
一但受挫,那后果
啧啧
“冯昭”心里暗啧两声,终于等到太皇太后说完,她也像征性的说了几句体贴的话,这才唤了怜儿上前,自已起身,向太皇太后告退,去了显阳殿。
太皇太后一直看着她的身影消失,才收了脸上的慈悲,显露出几分疲惫来。
怜儿上前低声服侍道:“奴婢伺候您躺下歇歇吧。”
太皇太后精神的确有些不济了,闻言,“嗯”了一声,顺着怜儿的手劲,缓缓躺了下去,却没急着闭眼晴,而是请态轻浅的问她,“白菊可有书信进来?”
怜儿摇了摇头,“没有。”
手上提着被子搭到了太皇太后腋下,并掖好。
太皇太后任由她动作着,脸上缓缓露出舒服的神态,睫毛眨动了两下,显露困倦,“我睡会,去外面守着吧。”
“是。”
怜儿轻声应了,微垂着眸,缓缓退了出去。
也许是真的累了,太皇太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