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昭就知道会这样,当然,也不能说这样就是错了,更不能说她的直觉就正确,只是,她还是把心里的疑惑说了出来,“我总觉得,这件事太巧了些。”
陶太后多聪明啊,一听就听出了话外音,不由打量着冯昭,问她,“你不会怀疑康有良的恶疾,是禄示明搞的鬼吧?”
一听这语气,就是不相信。
冯昭觉得,估计也就是她,姨母才愿意陪她浪费这个时间说一说,若换了别人,没准姨母直接就把这事揭过了。
偏她又是死咬不放的,“冯九帧既然医毒双修,姨母不妨把他派过去看看,若是能救,便是姨母权权爱臣之心,若是不能救,姨母的心意也到了,胡家必是感恩带德,胡家子嗣再有入士,必然全心跟随姨母,传出去,也是佳话。”
听她又提冯九帧,陶太后无奈失笑,“你到是会用人。”
那冯九帧还是她做闺女时,被府里请过几回,为她调理身体的,后来他接了他师傅的衣钵,坐诊九珍堂,虽有名气、医术,可这脾气也不是谁都能消化的。
当然,也有那权贵之家为此叫嚷着要砸了九珍堂,还是良姑有次出宫办事恰巧碰到了,寻了陶阳把人拦了下来,才算作罢。
回来她听良姑一说,想着早年的缘份,便示意陶阳有事没事的就跟人提提九珍堂,并请了冯九帧过府给两位老人家时常请个平安脉的,一来二去,洛城之中,但凡有点消息渠道的人家,都知道这九珍堂入了文国公府的眼,等闲之辈不敢打它主意了。
冯九帧到也不算糊涂,去文国公府道了两回谢,每个月不用陶阳派人去请,便记着日子过去请平安脉,嘴上不多说什么,行动上,却实实把两位老人家的身体照顾的更好。
第105章 收服()
陶太后想着这事吧,到也不是不能为,尤其冯昭还这么坚持,目光不由就看向良姑。
良姑登时一笑,“奴婢这就去安排。”
等着良姑出去,陶太后才又问冯昭,“安远侯府怎么惹到你了?”
到不是盘问,只是随便一提的样子。
冯昭无意糊弄,推了推身后的迎枕,挪到个比较舒服的位置,才道:“我还以为姨母不会问我呢。”
“这不是你提了冯九帧,我就想起来了。”
陶太后瞧着她靠的舒服,自己也随意的向后靠了靠,姨甥两个,各自慵懒的模样。
屋里的炭火烧得足,冯昭觉得刚才喝进肚子里的茶水这会儿还泛着暖意,让她整个人从里到外,透着散漫,再加上这会儿屋里的气氛舒适,说起话来,便愈加轻松,“他们府上到没谁惹我,只是倒霉在他们府上跟宫里的人有牵扯,我想要使这人为我所用,才拉上安远侯府。”
前一句,陶太后还以为安远侯府投靠了太皇太后,不过,冯昭说了后一句,她便知道前边误断了,只是,她奇怪的是,“什么人值当你这么兴师动众的?”
冯昭狡黠的眨了眨眼,“姨母猜猜?”
“是寿康宫的。”
陶太后在这点上,毫不怀疑。
冯昭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这个人在寿康宫应该是举足轻重的,至少一言一行即便不能左右太皇太后,却也能第一时间掌握太皇太后的心思。
如果是这样的话,陶太后完全不需要另作他想的断然道:“墨姑。”
“嘻嘻。”冯昭朝着陶太后竖起了大拇指,“姨母英明。”
虽然已经断定,可真听到冯昭确切的答案,陶太后心里还不免惊了一下,原本散漫的神识竟陡然清晰起来,饶有兴味的盯着冯昭,仔细问她,“墨姑怎么会跟安远侯府有牵扯?”
“是她被放出宫的以后的事儿,因缘际会,被安远侯世子当外室养了,后又生了孩子,生产当天,安远侯世子妃将孩子抱走,她心里不平,又抗争不过,便托了人给太皇太后递了话,重又回了寿康宫。”
三言两语,冯昭挑有用的说了。
陶太后实在没想到,墨姑出宫,还有这样的际遇,一听冯昭说她竟然给安远侯世子当外室,她都有些无语了。
“那她回寿康宫,是想让太皇太后帮她要回孩子?”
那可真够蠢的,太皇太后那人,对身边的人虽然大方,可也不会坏了章法。
像墨姑这样,盘算着自己的小心思,还想利用她的,不知道也就罢了,一但知道了,只怕儿子要不回来不说,连带着安远侯府都要受牵连。
太皇太后一生最恨别人算计她。
当然,后宫中一步步爬起来的女人,就没哪个不恨被人算计的。
冯昭与陶太后想的一样,“这大概就是当局者迷了吧。”
“只怕是她存着侥幸,指望着自己能瞒得过太皇太后。”陶太后到是没多少情绪的说了自己的见解。
不过,这是寿康宫的事儿,她无意替太皇太后清理门户,只是越发觉得奇怪的问冯昭,“这件事,你怎么知道的?”
“是绿衣。”
忽然间,冯昭就把绿衣推了出来。
陶太后意外的挑了挑眉,“她用这个跟你换了平安出宫的条件?”
仿佛一条线,抓住了头,便知道了尾。
虽然这里面有冯昭包庇的成分,可陶太后能往这方面想,她至少也算是全了与绿衣的主仆情分。
她扶着迎枕往上坐了坐,感觉身下的炕有些热,也不知道是不是说话说得多了,嘴巴又有些渴,她便一边下地,一边与陶太后说,“绿衣和琼琚虽然都是良姑挑给我的,不过,偶然间,我发现绿衣在寿康宫里与白菊来往过密。”
若是冯昭与寿康宫那位同忾连枝,绿衣到也算不得什么事儿,可她若站在陶太后这边,绿衣显然就成了她身边必须丢弃的人。
只是,这丢弃,总得有个由头。
所以,昨天晚上太极殿宫女瑶珈直闯其羽馆,绿衣引咎离宫,便成了主仆分开的必然。
无形中,又成全了冯昭对绿衣的维护,不然,以她的脾气,还真有可能把绿衣给处置了。
一想到此,陶太后看冯昭的目光,都不由变得赞赏起来。
冯昭正亲手换了茶,端了托盆送过来,迎上陶太后赞赏的目光,到也大方受了,笑着把托盘里的茶盅递了一只给她,“姨母喝点水,咱们慢慢说。”
也就是话还长着呢。
陶太后起身时,顺便整理一下自己有些凌乱的衣襟,接了她递过来的白釉茶盅,浅浅的呷了两口。
冯昭自己也跟喝了两口,觉得嘴巴不再干巴巴的,这才把茶盅放下,看着陶太后道:“说起来,绿衣对我,终究还是忠心的,可她身份尴尬,留下来,怕两边难以交差,这才把她知道的全部托盘说给我听,这才有了我昨天晚上临时唤了萧深进来。”
陶太后半点也不追究冯昭随意调用萧深的事儿,而是更感兴趣,“安远侯府小世孙中毒,与他也有关?”
“没有。”
冯昭虽然觉得陶太后的神色中没有恶意,可还是把萧深摘了出去,“是我借淮阳侯府的大小姐出的手。”
不过,也要世子妃配合。
这句话,冯昭没说出来,但陶太后可是后宫里滚出来的,一个小小侯府的后院,那点勾心斗角,与宫里的你争我夺,你死我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只用脚趾头想,都能猜出几分有意为之。
更有可能,安远侯府的世子妃,早就在等这样一个机会,而淮阳侯府虽然是外官,却深得她的看重,比起没什么实权的安远侯府,即使怀疑事情可能跟淮阳侯府有关,却不敢妄自做什么。
尤其,两家以往并无深仇大恨,这事儿,还真不好搁一块牵连。
陶太后再度夸赞冯昭,“难得谢家大小姐竟然肯答应你这样的要求。”
冯昭很识趣,半点不谦虚的说道:“那还不是借了姨母的威风。”
也就是说,她有意狐假虎威,谢家大小姐又阵营明确,只要是对陶太后在益的,她便倾力相帮。
陶太后瞧着冯昭那副另有算计的模样,心里一衡量,便有了大概的方向,“看来,谢家大小姐的婚事,也落到你身上了。”
第106章 相告()
冯昭一听,连忙摇头,摆着手道:“不是我,是姨母。”
她伸出一根手指,颇有几分不厚道的指向陶太后。
陶太后被她的动作逗乐了,“你还真是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啊。”
打趣之意明显。
哪知,冯昭竟然大言不惭,“我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呢,怎么能管谢家姐妹的婚事呢。”
陶太后:“”
好吧,她就替她擦回屁股。
瞧着陶太后没反对,显然已经接手了谢家姐妹的婚事,冯昭便高兴的笑了起来。
陶太后瞧着,忍不住伸手敲了她头一下。
“咝疼”
冯昭夸张的捂着头叫了一声。
陶太后自己用了多少力气,自己知道,见她乍乍乎乎的模样,谑道:“信不信再来一个,比这个还疼。”
“信。”
冯昭极其乖觉的点着头,不敢诉委屈了,忽然转了话风,“秦光在外面养了个女人,也怀了孩子,萧深把那女人藏了起来。”
陶太后:“”
若是刚刚她还有心情跟冯昭打趣玩闹,这会儿只听秦光在外面养女人,还有孩子,她整张脸都肃了起来。
刚刚的慵懒倏然被凌厉取代,“你确定那女人怀的是秦光的孩子?”
这可不是小事。
秦光在寿康宫里不是一天两天了,若是真有个什么,整个寿康宫等同于送了个大把柄给她。
这个消息比之前墨姑那个消息震撼多了,甚至,陶太后已经习惯的在脑子里权衡起了利弊,什么时候把这件事儿揭出来,或者,就这么瞒天过海,她亲自去跟太皇太后谈判,把那个秦光弄死,然后让太皇太后不再插手皇帝的事儿。
眨眼间,她已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