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听得心里熨帖,觉得这宫里当差的,到底不比大理寺那样的地方,一个个冷着脸,没点人情事故。
这宫里当差的,服侍的都是贵人,嘴巴上的功夫也格外厉害。
他这会儿也不斜视了,只拱着拳道了声谢,“既是这样,那兄弟也就却之不恭了。”
没提代其他兄弟道谢。
胡九猜想,这锭银子,只怕就落到他一人的口袋了。
不过,少主的银子,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胡九不动声色的描了描他衣领上的印记,又记下了这张脸,抱着拳便道了告辞。
那兵头有胡九招呼,萧深亲自扶了萧定坤上马,自己骑了风影,错开萧定坤坐下的银月半个步子,一边陪着萧定坤说话,一边陪着他往治觥里的那处宅子去。
“爹怎么只带了大牛一人?”
萧定坤进城来,身边就只跟了许大牛,萧深心虽然有所猜测,这会儿还是问了出来。
萧定坤自打城门口听了人唤儿子一声“大人”,心里就有着说不出的骄傲。
这是他的长子,萧家未来的当家人。
从小就鬼灵精一般,聪明,学东西也快,最主要是胆子大,敢干,又有老天眷顾,但就他想做的事儿,就没有不成的。
他一直认为,他的儿子,总有一天能挣下赫赫军功,为萧家扬名立腕。
只是,他没想到的事,这小子到是比他预期的还要厉害,军功还没怎么立呢,竟然娶上了皇亲国戚。
这可真是祖坟冒青烟,老祖宗们集体在地下求了玉皇大帝的结果吧?
萧定坤自打接到儿子的飞隼传书,整个人就有点不真实的感觉,生怕这是一场镜花水月,一触既碎。
顾不得路途遥远,想着这事儿若是真的,儿子一个人在那边一准照应不来,他得赶紧过去。
按理,还应该把袁氏带来。
可袁氏是个女人,这女人出个门就比较麻烦,不像男子,抬腿上马,几日几夜的不眠不休也没事儿。
可他也怕慢怠了康宁郡主,便指了袁氏跟在他后面出来,把家里能拿得出的值钱的东西带上,再把家里所有能调动的银票子也带上,等到了洛城,下聘的时候,他可以直接砸银子。
嗯,跟皇亲国戚砸银子,萧定坤只要一想,就觉得兴奋不已。
第145章 忽惊()
这一兴奋,萧定坤跟儿子说起话来,就透出十分的粗犷,“你姨母坐马车,我怕赶不及,带着许大牛先骑了快马过来。”
“姨母那儿爹可留了人?”
虽然唤姨母,但实质上,这位“姨母”是萧定坤的续贤,他原配娘家五服以内的一个堂妹。
早些年,萧定坤在军营里只顾着一门心思往上钻研,三年五年的不回一次家,家里的事,便都由他原配操持。
可早些年的萧家又不比现在,原配在几年的操持中累坏了身子,后来一场风寒,人没顶住,便撒了手。
离世前,她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留下的儿子,偏又因萧定坤不在家,无法托付,便给萧家族里的长老留了话,等到萧定坤赶回来,只求他看在夫妻一场的情分上,娶了她娘家的一个妹子,将来,也好让萧深能平平安安的长大。
萧定坤对原配心存愧疚,知她是过度操劳致死,心里难过,便顺了原配的意,娶了袁家五服里的一个姑娘。
只这姑娘嫁进门之后,萧定坤却不令萧深改口,这么多年,只管姨母姨母的唤着。
而现在的袁氏竟也不觉得萧深这样,对自己失礼,反而若有那心存歹意的人在她面前撺掇着什么,都被她疾言厉色的顶了回去。
一来二去,与她交往的人也算是看出她是什么性情,那些真心与她交往的,到对她生出几分佩服,而那些想打她主意的,不由也会在心里多盘算盘算。
这年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袁氏这样的作风,慢慢的传到萧定坤的耳朵里,再加上他后几年在军营里也混出了模样,允许自己在外置宅子,便把袁氏接了过来,连着袁氏所出的一子一女,一并跟着他,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萧深到没因萧定坤这样的做法,给自己的娘叫屈。
他也知道时也,运也,命也。
只能说,他娘跟着爹那会儿,爹实在是太难了,一个在军营里连话语权都没有的兵丁,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想再顾着家,什么事儿都能帮娘搭把手,那是妄想。
萧深自己也进了军营,更能理一个男人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的混出一番天地的不易,理解之余,对他爹,也有为人子的景仰。
萧定坤听着儿子关心袁氏,心里宽慰之余,爽声说道:“放心吧,我把肖二壮留给了你姨母,还有家里不少的护卫,不会让你姨母出事的。”
路上还有他的帖子,眠宿驿站,比住在客栈里还安全。
萧定坤并没有事无俱细的跟萧深交待。
他觉得,比起袁氏这边的事儿,儿子的婚事,宫里的旨意,才是迫在眉睫的。
扔了袁氏的话头,他忍不住就急切的问道:“旨意下来没?爹能赶上不?”
当了这么多年的小头头,他可没在这天子脚下接过圣旨。
就是以前领过圣旨,那也是跟在一众将领后跪在最末的,而那圣旨都是颁给军营时的大将军的。
萧定坤一想到此,心潮便忍不住再次澎湃起来。
萧深其实也没想到,宫里的圣旨下的竟然这么慢。
为此,他还专门找人打听过,一般来说,宫里的贵人若是放了话,这圣旨大概多长时间能颁下来。
那些世家子都头头是道的说隔天,或是三、五天内就会颁下来。
他时时做着准备,可一晃,连正月十五的花灯会都过了,宫里还没动静呢。
萧定坤原还等着儿子回答,再加上第一次来洛城,目光时不时的就会向热闹的大街上扫一眼,瞧瞧这洛城的风貌。
可看景是次,等回子回话才是主。
等了一会儿,没听到儿子的话,他心里禁不住咯噔一下,脸以顿时有些不安,“不会是娘娘他收回成命了吧?”
要真是这样,可咋办好?
萧定坤一想到这种可能,真觉得自己看到绑在信隼上那封信里所描述的内容,真成了镜花水月。
他连惋惜的情绪都没来得及释放,就要哀嚎出声。
萧深,被他连惊带吓的一言唤回神,猛然瞧着他爹以肉眼能辨的速度变换着脸色,由白到青,再到痛悔不及,有点不明白,“爹,你怎么了?”
“子稽啊,你在洛城也有些人脉了吧,要不,想办法再疏通疏通?”
“疏通什么?”
萧深丈二和尚一般。
萧定坤只觉得儿子这会儿怎么能不着急呢?
这么好的婚事,差一点就到嘴了,难道眼睁睁的就看着她溜走?
一时情急,萧定坤一巴掌就拍到了马背上,“当然是疏通疏通能给娘娘递上话的人,想办法把旨意送下来啊?”
“嘶”
银月被主人拍疼了,难为它脾气好,没一声嘶鸣蹿起来,却也不满的打了个轻嘶。
萧深听着萧定坤说话,之前的丈二和尚,这会儿却变成了一张哭笑不得的脸,一边佩服着萧定坤的想像力丰富,一边失笑道:“爹,你怎么会这么想。”
萧定坤急是急,可还不愣,瞧着儿子稳操胜券的模样,忙问道:“难道不是?”
“大人多虑了。”
从后面跟上来的胡九,跑到了萧定坤的另一侧马边,笑着接了话,“武国公世子昨儿递话,宫里的意思,大概是等您到了再颁布旨意呢。”
“啊?”
竟是这样吗?
萧定坤直接被这个消息震到了。
别说他,就是萧深,听了冯思远打发人送来的消息时,心里的震撼,也是无已复加的。
萧定坤若不是这会儿在大街上,只怕直接就要从马上跳下来,朝着宫门的方向三拜九叩,感谢圣眷隆恩了。
可他虽然忍着,等到了治觥里的宅子,刚进了院子,人已经按捺不住的拉着萧深冲宫门的方向跪了下去,“子稽,你要记着,这是娘娘的恩典,咱们萧家,没齿难忘。”
话落,头便重重的冰冷的地面上,磕了三个。
咚咚的响声,听得反应慢了半拍的胡九几个哆嗦了一下之余,也忙跟着跪了下去。
不管如何,没有主子跪着,他们还站在一旁看热闹的。
等到这边萧深扶了萧定坤起身,跪在几人身后,从屋子里迎出来,还没来得及跟萧定坤说上一句话的周行,也被儿子周康扶着站了起来。
第146章 培养()
宾主见礼,萧定坤看着周行比在家里略显红润的气色,真心实意的夸道:“看来,还是这天子脚下的水养人啊,先生的气色,可是好了许多。”
“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心里高兴,这病痛,也像遇到了克星,不自觉的就躲了起来。”
周行受萧定坤礼待,说话便多了几分随意和亲近。
萧定坤因着自身根基弱,对读书人就格外的敬重,尤其还是肯帮着萧家立起来的读书人,自是又多了一番真心实意的关切。
这会儿觉得天凉,忙催着周行,“先生不必出来迎我,咱们进屋说话。”
一副生怕周行这么一折腾,又要受风寒一般。
不待周行说无碍,跟在他一旁的周康已经机灵的开了口,“大人刚才还说我爹面色好呢,这会儿我爹听见大人来,高兴,哪还能在屋里坐住。”
萧定坤挺喜欢周康这孩子的,机灵不说,从小就被他爹带着一起读书,颇有几分天赋,又跟萧深亲近,他心里已经盘算着正经的供周康把书读出来,从今年开始试着考童生,一种秀才、举人的往下考,只要他愿意,萧家就能一直成为他银钱上的助力,等到他日真若读出个状元榜眼的,也是儿子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