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乐就很好奇了,那股味道是什么?是那味道掩盖了鱼肉的腥味吗?
随后,他发现了盘子底部已经煮软了的紫色叶子。这不是路边的野草吗?
他用筷子夹了一块起来,看了看,没错,就是路边长着一片一片的那种可以入药的植物,原来这个可以用来吃的吗?
“咦,这是什么叶子?”常浩好奇问。
常爷爷认得一些草药,说道:“这不是治风寒的紫苏吗?”
余清泽点头,道:“是紫苏,可以去腥味的,做鱼虾、肉类都可以用这个去腥味。”
原来如此!
常乐眼神灼灼地看着这一小片叶子,非常开心自己又学到了一个小秘招。
余清泽又给他们科普,“除了紫苏,酒、醋、姜葱蒜都是很好的去腥材料,另外,八角、桂皮、橘皮等也可以,特别适合处理羊肉这种膻味较重的。”
常乐听得津津有味,吃饭的动作就慢了点。常浩小嘴巴不停,不一会儿就扒完了一碗饭,还提醒他哥,“哥,你快吃呀,我都吃完一碗了。”
常乐有点儿羞窘,瞪了他弟弟一眼,默默吃起来。
余清泽眨眨眼,好像,乐哥儿对做菜挺有兴趣?
午餐被一扫而光,连剁椒鱼头里面的剁椒汤汁都全被送饭吃掉了。
做晚饭的时候,余清泽就留意了一下。
他摘完菜,转回厨房洗好就准备开始炒,然后就看到正在收谷子的常乐进来,将在灶前烧火的常浩弄去了收谷子。
余清泽:说起来,好像这两天他炒菜的时候,只要乐哥儿在家,都是乐哥儿在烧火了?
晚上吃红烧鱼和素烧冬瓜。
余清泽熟练地热油锅,下料翻炒,而余光则一直在观察着常乐的动静。
这一注意,还就真让他发现了一些事。
常乐在偷学!
看他那小心翼翼地观察,又怕被发现,看一会儿又装作转移视线,一会儿又忍不住转回来的眼神,余清泽很肯定,他在偷师。
要是别人,可能就直接看着了,余清泽也习惯了那种被盯着看的目光。可常乐这人,据余清泽这几天的观察,其实挺容易害羞,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出口,便只能偷偷学了。
余清泽觉得挺有意思,默默看了好一会儿,心中闷笑。
等欣赏够了,在冬瓜放水焖煮的时候,他对常乐说道:“乐哥儿,现在火可以烧旺一点了,焖煮十半刻钟多一点,煮软了冬瓜看起来好像透明了,就差不多了。”
本来想说十分钟,却忽然发现古代没有分钟的说法,也是很心累了。
常乐点点头,加了两根柴火,忽然又后知后觉地发现,余清泽刚才是在教他做菜吗?
之前都是‘乐哥儿,麻烦火烧大(小)一点’这样的,可刚刚他把冬瓜要煮多久煮到什么程度怎么分辨都说出来了。
常乐疑惑地望向余清泽,却正好碰上他带笑的双眸。
常乐:难道偷学被发现了?
等到后面余清泽每操作一步都作出了说明的时候,常乐脸一热,想着定是被发现了。
下一刻,余清泽证实了他的想法。
余清泽含笑问道:“乐哥儿可是对做菜很有兴趣?”
果然被发现了。
常乐脸腾一下红了,赶紧别开眼,有些难为情,不过还是点了下头。
想做好吃的饭菜给爷爷和弟弟吃。
然后
然后余清泽就给了他一个惊喜。
“那你可愿意跟我学?”余清泽问道。
常乐双眼一亮,睁得很大,嘴巴不由自主地微微张开,很惊讶。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急忙点头,双手还飞快地打了两个手势。
“等等,乐哥儿,我看不懂。”余清泽急忙朝外面喊了常浩小翻译进来。
常乐明亮的眸子一瞬间黯淡了一下,有些懊恼,自己这毛病,以后跟余清泽交流的话必须要爷爷和小浩在身边,否则师父听不懂的话,那也太不方便了,会影响到以后学厨艺。
常浩哒哒哒跑进来,问道:“啥事?让我试吃吗?”
“不是。”余清泽失笑,道:“你给我说说你哥刚说了啥?”
“噢。”常浩转头问他哥:“哥,你刚才说了啥?”
常乐将手势又打了一遍,常浩给翻译了。意思就是,常乐非常愿意跟余清泽学做菜,问会不会太麻烦余清泽。
余清泽摇头,笑道:“不会,你放心。”他以前也带过几个徒弟,熟练工老师傅了,没什么麻烦的。
常乐听了高兴了,表示自己一定好好学。
常浩惊讶问他哥:“哥,你要跟余大哥学做菜呀?”
常乐点头。
常浩就很开心了,“太好了!”以后就算余大哥搬出去了,他们也还是可以吃到一样好吃的饭菜!
然后他就飞奔着出去,将这好消息告诉他爷爷去了。
常爷爷表情就复杂了,又开心又惊喜又庆幸又有点点唏嘘。
这年轻人,能干,品行还好!
随后,余清泽就一边做一边教常乐,烹饪的手法,要求的火候,注意事项等。
常乐听得很认真,生怕漏了哪点没记住,又要麻烦余清泽。
吃完晚饭,余清泽去了村长家商谈合同的事。
合作条款并不复杂,很快就商谈好了,他们又说好明天请秀才老爷将契约书写好,然后再签字画押。
搞定了这件事,余清泽就咨询了一下户籍的事情。
村长答道:“现在建朝十五年,入籍的管理比以前严格一些了。刚建朝那会儿,朝廷为了安抚流民,都是直接发放田地让他们安家,像常家那十几户就是那会儿安在这里的。不过现在入籍的话,也还有三种方法。”
余清泽仔细听着。
村长道:“其一,可以在入籍的地方买田地,不用多,一亩田就可以了,就可以入籍到那个地方;其二,找一户人家接收,不过因为你是男丁,到时候那户人家的田赋就要多征收一份。还有其三,”
村长顿了一下,说道:“其三,如果你想快点办好,你可以花笔银子买,他们就不会管你是哪儿来的,想入到哪里就哪里。当然,就是平民户籍和市籍。记着,不可张扬。”
余清泽想了想,问道:“买的话要多少银子?”
村长摇摇头,道:“这就不知道了,只曾经听说有个人花了八十两。”
“那买田地呢?要多少银子?牛头村的田地。”
村长讶异:“你想入到咱们村?”
余清泽点头。
村长有些惊讶的,不过还是很快答道:“咱们村离县城较近,土地也算肥沃,官府定的价格是良田要五十两,稍次一点的也要三十两。”
余清泽:
三个方法,现在没一个能办到的。
赚钱!要赶紧赚钱!
可是,没有户籍,到时候想做生意赚钱就会有隐患,万一被当成流民抓起来了,可咋办?
还得另想办法。
余清泽愁眉苦脸地回到家,刚进到家,便看到文丽带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哥儿在堂屋里。
他正想转身去厨房避一避,却被眼尖的文丽看见了。
常爷爷是想着这鱼还能这么做,常乐是好奇怎么做的,常浩则完全想着开饭吧开饭吧快开饭吧
“爷爷。”常浩咂吧了一下嘴,眼巴巴望着他爷爷。
常爷爷笑道:“吃吧。”
第34章()
您的v章购买比例不够;请耐心等一会儿吧而在城里,人流量最大的就是与港口直通的南北大街,其中,北大街又是最繁华;商铺最多,人流最大的地方。
人多的地方怎么会少得了吃食?在靠近北城门的街上;就有许多卖吃食的;有店铺,也有很多小摊贩。许多行商会在出城搭船前将肚子填饱;或者是直接买了路上吃。
这天,在北城门附近;一个老汉带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汉子在赶路。太阳刚刚升起不久,他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太阳的热情,两人皆出了一头汗;就像是已经赶了很久的路。
“爷爷,我饿了,走不动了。我们吃点东西再走吧。”小汉子捂着肚子;停在一个小摊前,小脸皱得苦巴巴的;看起来是真的很饿了,特别是街上左右都飘散着食物的香味;直把人肚子里的馋虫都勾醒了;但是他的声音却不小。
老汉左右看了看;问小汉子;“你想吃什么?面条?小混沌?”
小汉子看了下热气腾腾的面馆,皱眉:“太热了,不想吃面条。”
老汉又问:“包子?馒头?”
小汉子还是摇头,“包子也热。爷爷,就没有什么不那么热的吗?这天已经够热了!”
“不热的就只有水果点心了。你吃吗?”老汉为难地左右又看了看。
“我想能吃饱肚子的。”小汉子皱巴着眉头答道。
“那就把面条放凉了再吃吧。”
“好吧。”
爷孙俩正想往一旁的面馆走,这时,一声吆喝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在他们右手边前方两步远,一个年轻汉子正在一个叫‘余记一口鲜’的小摊前吆喝。
“新摊开张,卖凉面凉皮了啊,开胃爽口,前五十位客人免费送绿豆汤了啊”
听到‘凉面’俩字,又听到有绿豆汤,小汉子双眼一亮,拉扯着他爷爷就往那边走,“爷爷,凉的面!还有绿豆汤!”
周围听到吆喝的行人被‘凉面凉皮’吸引,有些是被免费送绿豆汤吸引,都想看看这是卖的什么东西。
有的人就问了:“你这凉面是个什么吃食?怎么卖?”
摊主就端出一碗做好的凉面,柔滑的面条里有红色的辣椒油,里面点缀着青翠的黄瓜丝和葱花,还有褐色的豆角?
摊主笑道:“客官看好了,这就是我家的凉面,绝对爽口开胃,您们可以用竹签先试吃一下。”
一个有着厚刘海的年轻人就拿出了一把竹签和空碗,让别人试吃。不过却没有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