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凭着一顶二品官帽,一介红顶商人,就能啥事都摆得平嘛?”
有些事情,并不是说碰就能去碰的,一旦开了头,就再也没有退路了。而有些消息,最好还是不要去乱打听为妙,因为一旦知道了真相,或许就等同于推开了地狱的大门。
潘仕成不是傻瓜,对方如此肆无忌惮,必然有所依仗。面对这尊凶神恶煞,他一时失去了主张,什么官威,什么体面,这会也顾不得了。
“怎么办,怎么办?!”
挣扎中,前胸后背都已经被汗水打湿,似乎还是想不出良策。越是智计多端的人,遇事反而越发难以拿主意。
“不是我的朋友,便是我的敌人,而我向来不喜欢树敌,也不想有仇人,因为我的敌人,都已经销声匿迹了,不是在海底,就是在地下。。。”
“。。。咦,潘老哥,今儿天很热嘛?”
“周,周少,我并。。。并无恶意。”
潘仕成擦了擦脸上的汗,结结巴巴地回答,四十多岁的人了,做了二十年官商,遭逢大事无数,竟然也有失态的时候。
“没有就好,否则今日后,你也没有机会和我再说下去了,这座海山仙馆占地广阔,似乎比伍府还要僻静啊。”
看来,知情人也就眼前这一位而已,十三行其余人等虽曰有钱有势,却也不过是二流门户,还没有能力揭开周家、伍崇曜、天地会三方联手布下的层层迷雾。银子的光芒太耀眼,事后处理的太专业,没有人敢深究,除了他。
“聪明反被聪明误,反丢了卿卿性命!”
潘仕成暗暗哀叹,对方似乎吃定了他,一脸笃定,不慌也不忙,好像犯事的是他潘某人似的。
周晓峰确是很笃定,因为他早就把好了对方的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位潘大官人只不过是一个好虚名,爱惜羽毛的生意人罢了,他做不到鱼死网破,也没有拼命的勇气和能力。
红顶商人,毕竟还是商人,哪怕他做到了二品,甚至是一品,他依然还是商人,不可能去做折本买卖。
老潘作为官二代,养尊处优惯了,光是老婆孩子就有近百人,坐拥数百万资产,豪宅大院里藏品无数,吃顿饭都要几十上百两银子,如此一个贪图享受的人,惜命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和杀人放火当饭吃的强人扛膀子呢?
他年纪轻轻,就官居二品,家资巨万依然主动援助抗英。不可否认他是一个有爱国心的人,却也是有政治野心的人。
对于周晓峰来说,潘仕成满身都是弱点,却又有许多闪光之处。正是他之前积德行善,才有了周晓峰不杀他的理由。对于这样的人,当然是要拉拢,收服以为己用,实在不行,再杀之不迟。
和自身的安全,周家的前途相比,一介良绅,或者说义绅,也不过是多一个少一个的问题。
“强撑?”
“虚与委蛇?”
“投靠?”
潘仕成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旦从贼,就此打上了烙印,今后万一被人揭发,那便是祸及家人的下场。而眼下不低头服软,那更是祸不旋踵,顷刻间又是一个伍家。
他还在纠结间,周晓峰开始继续侃侃而谈:
“官场黑暗,腐朽堕落,天下动乱已起,正是内外交困,满清已经没的救了。你若投了我,便许你一场富贵,你潘家上下,可以得善终。”
“但谁若敢与我作对,祸在倾俄。”
“咔嚓!…”
周晓峰脚下一跺,厚厚的青石地板,如同蛛网一般开裂。
“犯在我的手里,任谁也逃不掉,包括,紫禁城里的那个,病秧子。”
“当下势力最大者,似乎是洪杨之辈,然而他们信奉洋教,数典忘祖,不尊儒教,不敬祖宗,专事装神弄鬼,愚弄百姓,虽然看上去势如猛火,却也难免要败亡。”
“我周家五百年大族,本来姓朱,乃是洪武爷子孙,故大明湘献王朱柏后裔,三湘四水以及南七北六十三省,湖湘子弟做官的,行商的,关系遍布各地,盘根错节。湘中一地便有亲族近百万,一旦大旗一举,名正而言顺,民心所归,十数万雄兵倚马可待。”
“有资产数千上万万两,吾之粮草,可能丰足否?南洋湖广等地多豪杰之士,吾之士卒,可能精壮否?兵精而粮足,则满清之败,汉统之兴,不出三年五载,便可见分晓。”
“。。。”
周晓峰鼓动如簧之舌,雄辩滔滔,根本不容潘仕成辩驳。等他将朱家的偌大秘密也透露给对方,已将他逼到了墙角,再也没有了选择。
“你可知萧何故事?”
这是最后一击,正中潘仕成心坎上,令他砰然心动,压抑了多年的野心一下就爆发出来。他取下头上的顶戴花翎,恭恭敬敬地拜倒在周晓峰脚下,三叩九拜之后,潘仕成山呼道:
“敢不为殿下效力?!”
“潘卿免礼,且坐下说话。”
。。。。。。
《太祖年鉴:第三卷》:
“咸丰二年七月初,广南缙绅、二品红顶商人潘仕成、当世大儒梁廷柟,名士陈澧等人联名上奏,请建团练,于广州附近招募粤勇,以备‘发匪’南下。”
“其后,潘仕成等逐一拜访两广总督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及布政司、广东都司等官署,贿以厚赂,输银十余万两,上下皆悦,遂许之。”
“八月,上谕准设粤勇民团于黄埔,建黄埔大营,以潘仕成为总办,原广州都统来存为帮办、千总邓安邦、黎明等人为会办,员额三千五百人,杂役人等限额一万。”
“因为多有湖广富商捐助,粮饷充足,待遇优厚,两广、福建及两湖等地精壮男丁踊跃来投。太祖乃暗遣数百南洋战兵入募,以其人等训练有素,表现出众,身手过人得以超拔升迁,遂成粤勇骨干。”
。。。。。。
“九月,太平军主力围攻长沙,不克。”
“十月,洪杨义军挥师转攻岳阳,湖南全境皆乱。”
“是月,湘中周、冯、李、陈、刘、王等各地大族请设湘勇,清廷依粤勇先例,准之。湘省遂有民团十六,兵勇近十万。”
“。。。自此,我汉人武力崛起,势不可制”
。。。
******
因为家中有老人卧病住院,这段时间二流要陪夜伺候,势必难以保证稳定一日两更。但会保持每天一更至少三千字,争取两更五千字,请兄弟们谅解。
岁月催人老,刀刀不留情。六十大几的人,零件老化在所难免,非人力可以改变,只能尽力而为,希望可以挺过这场磨难吧。
唉!
第六十四章 筹划布局()
更新时间:2012…12…18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些天潘仕成奔忙于惠爱街,大茶巷等地,登门拜访布政司、巡抚部院、广东都司等各处官署。还要与十三行路上相熟的商人联络,以便稳固他在十三行中的总商地位,真是忙得早午茶都顾不上喝了。
人的野心一旦生根发了芽,那是再也摁捺不住了的。周晓峰许了他‘萧何故事’,那是何等的前程?!
眼看着满清已经如同一座四处冒烟起火的老房子,自己数百万家财也补不上那许多透风漏雨的大窟窿。倒还不如就此改换门庭,即便做不了萧丞相那般名传千古,流芳百世,保住一生富贵还是大有希望的。
有周家势力暗下协助,王怀中着意配合,还有天地会地下势力的支持,他做得倒是风生水起,办事从未有过如此顺遂。
“殿下,洋商那边都已经谈妥了,伍家和他们的生意继续做,一切照旧,联络各地华商采购米粮之事也在进行中。现时北方各省米价二至三两白银一石米,本地约一两二钱一石,至于南洋,米价在一两白银两石米上下,此事大有可为。只是这机器一事,下臣也不太懂,要不让黄秉常、邹伯奇他们参与此事?”
“此事我自有主张,采购机器设备之事,还是我自己来定吧,我在泰西游历时,对格物一道还是有些研究的。”
现在潘仕成与周晓峰交谈已是一副君臣对答的模样,按这个时代人的说法,那就是‘礼不可废’,没有办法,也只有随他去了。好在议事堂中也就他正儿八经是满清官宦出身,要是其余人等也一个个中规中矩的,那真是要烦死个人了。
“对了,三哥,家里状况如何?”
先公后私,谈完了米粮商事,周晓峰才望向刚刚回来的黎老三。这一来一回用了大半个月,真是辛苦。不过当初带来百多万两银子,回去了一千多万两,这趟买卖倒也做得,红旗军上下无不对此佩服,感慨小打小闹几十年,不如宰一头肥羊。
“家里没事,王上放心。有许多结义弟兄操持着,有熊氏各位首领也上心,没出半点乱子,队伍训练从未有间断过,粮食也跟得上。只是娘娘最近有些害喜,思得吃酸辣之物。”
‘娘娘’自然是安儿了,离开近俩月,还真有点想念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小女子了。酸儿辣女,不知道是怀的儿子,还是女儿呢?
“能吃就好,等过了**月,那时候得了湘中一地各族的支持,人手充裕了,兵精粮足,枪械也齐备,加上海上天气适航,正好挥师南下,把巴拉望岛周边势力扫平了,打出一片稳固的后方。”
“殿下英明!”
。。。
请建粤勇民团的奏折已经递上去了,从宫里传出来的消息是利好,咸丰已经允了,近期便会下旨。而自两广总督以下各级文武官吏因为打点到位,也都答应了会照应,这招兵买马已经是水到渠成之势。
“殿下,总督府和巡抚衙门已经准许提前修建长洲岛黄埔大营,该岛面积上万亩,要改造道路,修筑码头,整饬校场,建设房屋。。。这招募民夫之事,还需要您定夺。预计需要数万民工,历时近一年才能完成之前规划。具体要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