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福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出家的货强得太多。

    “魏老七,你们那边准备得咋样了?”虽然有了主子教的防守方法,但徐以显还是不太放心。他这几天一有空就自己窝在大帐里琢磨,还真就憋出了一点办法。

    “您老就放心吧,咱在上游藏了好几十条船,老营的兄弟们都安排好了。只要官兵敢来,咱担保他们到不了您这里!”魏老七这几天也没敢闲着,先是将西岸的渔船给抢了个精光并严禁片板下河;后又带着人四处挖坑藏身,就等着突然冒出来断掉渡河官兵的退路从背后夹击。

    “那就好,那就好!”徐以显轻捻胡须,略为思索,继续对魏老七道:“你即刻传令下去,此战斩官兵一首级者赏白米一斗!若能把官兵消灭在这滩头,待过了河允许他们大抢三天!”

    “得令!”别看叛军的口号是很响亮,又是分田地又是免税赋的;可实际上他们就是走一路抢一路,所经处的百姓要么跟着走要么就流离失所,就算没有朝廷军队的围剿,他们也压根没想过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一年多来陕西的大户基本都被他们给抢光了,收获是不小但开支也大,那些金银财宝大都通过袄儿都司送到辽东偿还起兵时借的物资;剩余的则被贼首们藏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想领赏银那比登天还难。况且陕西这几年天灾粮食匮乏,今年叛军地盘上的春耕也被彻底错过了,现在就是手头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粮食。所以那一斗米看似不多,但已经让魏老七高兴得找不着北了,更何况还有那大抢三天的许诺呢?

    看着手下兴奋地去传达军令,徐以显也感到了些许安慰。叛军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最怕的就是朝廷五路大军合围。京城来的这支部队虽然没交过手,但肯定没南边的“白杆军”厉害,要不然当初鞑子攻打京城的时候怎么没听说他们冒过头?更重要的是他们人少,还堵在北上必经的道路上;若这些家伙赖在对岸不动弹还真不好说。可现在那领军的将领肯定是昏了头,居然贪功冒进想打过来?自己不能保证让他们都留在这里,但至少能消耗掉一大半吧?那样的话,藏兵于野猪峡的大帅吃掉剩余的残兵就没什么问题了。只要消灭了朝廷在北方能调动的这最后一支军队,离去辽东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刀片子砍人的好日子就不远了!

    “柱子,你听说了吗?这次杀一个官兵赏一斗白米呢!”当初从碎金镇一起出来的两百多青壮现在就剩下二牛和柱子两个人了,相互间每次得到什么好消息都会第一时间赶去告诉自己的同乡。

    “知道了,刚才当头的已经说过了。”柱子的兴致不高,依旧有一下没以下的挖着战壕。

    “咋的?有白米吃你还不高兴?甭怕,要是俺运气好得了赏,肯定分你一大半,你也好拿去孝敬跟在咱后面的爹娘!”二牛的家人早就饿死了,天赋蛮力的他自从加入叛军后一直英勇作战,数次战役下来也没少照顾自己的乡亲。

    “二牛哥,”柱子看了看四周,小声道:“你这次可别再犯傻了,听说这趟来的可是京师大营。打起来注意着点,别楞着个脑袋往前冲”

    “怕个逑啊,京营的又咋了?还不跟咱一个样都是血肉之躯,难不成还是三头六臂的妖怪?”二牛很想扇胆小的柱子一巴掌,可又怕这个瘦弱的同乡挨不住。“柱子兄弟,不是咱说你。你老怕这怕那的有啥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咱又是条好汉!听哥哥的,上了战场就跟着咱,别想那么多!”

    “二牛哥”要在平时柱子也不会有这么多废话,可现在除了老营贼兵和匪首外,他们这些炮灰要没听过那谣言的还真没几个。“你知道咱这趟北上是去干啥了吧?那你知道对面的这支大军有多厉害吗?”

    “他们是啥来头?”二牛也被那个流言所困扰,可头脑简单的他又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听这个念过两天私塾的同乡有什么要说的,看能不能在保住自己的同时又多杀两个官兵。

    “人家那是在京城下把鞑子打得丢盔弃甲的天子亲军!”柱子说着他听来的传闻,“那可都是天天吃肉长大的家伙,象你这样的人家一手能捏两个、一脚能踩三个”

    “天子亲军?”自己的脑袋又不是核桃,二牛不相信对方能有这么厉害。可听得人家是吃肉长大的还真是羡慕,那肯定比自己这个从小吃糠咽菜的穷小子力气大啊。

    “那可不?你当来的还是往日那些衙役、乡兵啊?”为了同乡的性命,柱子继续恐吓道:“你想想看,人家连鞑子都能战胜,对付咱还不象捏个蚂蚁似的?”

    “那你说咋办?”二牛到不是害怕,而是担心遇上了这么强的敌人还能不能在冲锋陷阵的同时保护自己这个仅存的同乡。

    “再说了,就算你真能砍掉几个官兵的脑袋又怎样?打绥德的时候,你立了那么大的功,当头的又兑现战前的许诺了么?”柱子没有回答问题,却提起了往事。“你再想想看大壮他们,打清涧的时候被逼着冲在前面抵挡城头射下来的乱箭。结果就在他们战死的当天,自家爹娘就被老营的那些家伙给赶出了大营”

    “这”说起那场战役,二牛也是一肚子的牢骚。原本说好只要打下绥德,他们敢死队的一人赏银百两,可真等进了城却什么都没发下来,甚至伙食都还是一稀一干勉强混个半饱。而大壮爹娘的离去,更是让二牛深感不满。

    “二牛哥,要说咱既然生在这乱世,只要能活下去就不该有什么怨言。可咱也是人,也是爹娘生养的。以前朝廷把咱当贱民肆意欺榨,现在所谓的义军比那些当官的还狠!要咱拼命的时候就哄着骗着,什么样的诺都敢许。杀一个官兵给一斗米?要是军中真有那么多粮的话,咱还用吃得比以前更差,一天两碗和着野菜的米汤就打发了?他们这还不是等打退了官兵,再把我们当畜生一样的卖给鞑子?”柱子越说越愤怒,狠狠一拳砸在地上。

    “那你到是给想个法啊”经过这一番提醒二牛也着急了,这兄弟说得对,要是军中真有粮发赏还会象现在这样节省?那些老营的还不得跟以前一样,一天吃上两顿干饭?

    柱子凑到二牛的耳边,道:“等官兵真冲过来了,咱就撒开丫子乱跑。那些老营的东西不是常说他们是精锐是亲信么?让他们自个拼命去。听说白莲教的那些人已经打算去投靠朝廷了,咱就跟着他们一起跑!这么多人在一起,到时候实在不济也还可以落草为寇,怎么的都比去辽东当鞑子的奴隶好!”

第98章 兵出永和() 
永和,旧时被称做归化,据传言是因为北周时期与邻县械斗不断当时的平阳府尹为了调停双方矛盾改名而成。长期以来这个穷地放就不被人重视,可至从十多天前那支奇异的朝廷大军到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先是荒废多年的渡口被官军给围了起来,划成了什么军事禁区;紧接着荒废多年的县衙门也被重新修缮,朝廷还派来了一位年轻的县令大人带着一群手下,听说那军中更有当今皇上的兄弟。

    不过这一切和老百姓都没关系,不就是新的父母官么?就咱这破地方别的没有,可来来往往的县令特别多,最近三年不到的时间里都已经换了十几拨了!为啥?还不是因为咱这地方穷!当官的捞不到好处,还留这里干嘛?别看那新来的县令带了那么多人,阵仗搞得挺大,但要不了几月他肯定还得走!至于那支怪模怪样的黑衣大军,更没能给永和百姓带去一丝担忧。反正咱这些人除了穷啥都没有,方圆百里之内连个有点余粮的温饱之家都找不出来,老鼠都偷不到粮食的地方还怕他们抢啊?

    然而,让百姓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新来的县令大人居然从大军中借出粮草在城里开了个招募点,并发下布告称从现在开始只要百姓愿意出力协助官府平叛,就可以获得每天两升米的报酬。在犹豫两天,看到那些胆子大、饿得实在不行的同乡真领回来白花花的大米后,整个永和都沸腾起来了。稍微有点力气的都跑到渡口去帮着修补码头,搬运军需物资;而那些妇孺则跑去给大军烙饼做军粮,她们最初甚至也不要求啥报酬,只要能赏一碗还能见着几粒米的稀粥,把不小心撒在地上的米面让她们带回家就行。

    结果却让永和的百姓幸喜不已,那些官老爷象粮食都是从天上白掉下来似的,不但没克扣报酬还用大斗冒了尖的量;妇孺们在获得和男人们同样的报酬之余,那些家中有老弱的竟然还能额外得到一张大肉饼。这下子十里八乡的百姓只要得到了消息都赶了过来,原本计划用七天修筑的夯土码头,硬是被他们抬来大块条石在四天内就建好了,就差还没在石头上刻花。

    “悟生大师,现在这时节真的适合渡河?”虽然已经来岸边多次了,可朱由骢看着淘淘黄河水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要知道朝廷原本的水师早已经被文臣们折腾得不成样子了,他自己手下又没有海军,现在能够用来渡河的居然是传说中的羊皮筏子,而那些破烂的渔船都成了宝贝还得留着搭建浮桥用。

    “将军尽管放心,这次应征来协助大军的可都是在这河里谋生数代的渔民。贫僧担保不会出问题!”白莲圣母现在和皇帝他们谈得怎么样还没人知道,但跟着朱由骢的那些个老骗子还真是配合,不但利用早先建立的情报网为朱由骢打探敌情,还沿途安排手下为新上任的官员安抚民心。到了这永和更是通过各种关系征集来民船,就连这个长期潜伏在朝阳寺种牡丹的老和尚也给挖了出来当向导。

    “那对岸的地形呢?”朱由骢不知道明代的黄泛区是指的哪些地方,但他还真怕过了河让大军陷入泥泞之中。

    “这点将军就更不用担心了,对岸不但地势平缓而且土地特别结实”悟生和尚可不光是呆在庙里念经种花,对这一带的地形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