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希特勒、墨索里尼、张学良共同确定未来苏联被摧毁后三国在原苏联国土上的各自势力范围。其中,德国将拥有苏联国土的欧洲地区绝大部分,而乌克兰南部和顿河以南的高加索地区全部划归给意大利,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全部苏联亚洲领土则将融入中国版图;同时,会议上还签订了《三国联合同盟条约》,条约庄严地规定:德、意、中(东北)三国在苏联战争爆发后必须将己国全部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国力用于进行摧毁苏联的战争,并且绝对不单独与苏联媾和或者签署任何停战协议。
确定了对苏联作战的主体纲要和进攻蓝图后,在接下来的十多天内,三国统帅和高层代表们又互相进行了频繁密集的洽谈会晤,就进攻苏联的细节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和商议,德国、意大利、中国(东北)三方之间签订了数百份的军事合作条约。同时,张学良还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邀请下游玩了开罗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著名景点。一直到12月5日,开罗会议终于圆满地结束了,张学良也终于送了一口气并准备返回沈阳。临走前,希特勒突然再次前来拜访并在机场亲自为他送行,中德两大巨头就在张学良的座机里进行了几分钟简短的对话。谈话如下:
希特勒:“亲爱的张,我最亲密的东方朋友,诚挚地祝你旅途愉快,下次莫斯科再见。”
张学良:“元首,你也多多保重,胜利之日我们再见。”
“元帅…那个计划进行的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所有的项目都在进展中。请元首大可放心。”
“很好,有了它,我们将在这场战争中永远地立于不败之地。”
“是的,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亲爱的张,如今你要返回中国了,临走之前,我送你几件礼物,是代表我和全体德国人民对你和对全体中国人民的一点心意,请你收下。”
说完,希特勒带着略神秘而狡黠的微笑站起身出舱并驱车离去,被他搞得一头雾水的张学良奇怪地走下了飞机,却见机场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莫名其妙出现了上百个大木箱,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堆在一起。大惑不解的张学良好奇地走过去,刚看第一眼便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他喃喃地道:“这些难道都是…”
“都是文物。”楚奇明中将走过来回答道,“这些都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我国时掠夺走的我国国宝。德军在攻占了伦敦后,希特勒元首命令德国党卫军将英国大英皇家博物馆和原先巴黎卢浮宫内的中国文物全部搜集起来,加上德国本国收藏的中国文物一起交还给了我们,一共六千四百五十二件。总司令您看,这是从原本流落到法国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青铜龙首、这是流落到英国的敦煌飞天壁画、这是德国柏林博物馆的晋代龙凤青瓷花瓶,都是无价之宝…”
张学良凝望着这些流落海外的无价国宝,眼眶一点点地湿润了。因为这里的每一件都是中华民族身上的伤疤,都代表着一次次的国耻。尽管这里只是一小部分,但总有一天会全部收回来的,张学良默默地在心里起誓道。
第一百七十四节美苏同盟()
美国,华盛顿。
白宫的总统办公室内,因为患过小儿麻痹症并落下终身残疾而不得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正不动声色、冷静而密切地关注着此时风云变幻、狼烟遍地的世界。
从1938年12月25日德国对波兰发动“圣诞节攻势”的闪击战直到现在的1941年底,短短三年的时间内,远东中日两国之间的战火和欧洲的硝烟便如星火燎原般地席卷了整个亚、欧、非三大洲。扩张势头和雄厚实力都如日中天的轴心国集团在一系列的战争中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新生崛起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铁十字军徽和羸弱百年却陡然间觉醒复兴的东方华夏帝国的黑色战斧军徽已经覆盖住了大半个地球。德国毫无争议地已经是欧洲的霸主,而中国则雄踞着世界的东方,非洲也已经被蝗虫般蜂拥而至的轴心国成员给瓜分殆尽。此时此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轴心国集团称霸地球了。
一开始,横扫亚、非、欧三大洲且所向披靡的轴心国集团并没有让罗斯福总统惊慌失措,他甚至还暗暗地庆幸,庆幸德国、意大利、苏联、中国、日本、英联邦等美国的潜在对手全部扭打成了一团,但是现在的事情发展已经让他隐隐感觉有点超乎了自己的意料和控制了。日本帝国、大英帝国、荷兰王国、法兰西共和国…都已经被轴心国所摧毁了,英、法、日、荷等老牌列强花费了数百年时间所构建起来的旧世界格局已经彻底地土崩瓦解,全部被轴心国的铁蹄战车给碾得粉碎。而历史则告诉后人,越战越强、所越向无敌的帝国集团往往在最终也是越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辽阔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真的能永远地确保美国置身战火之外吗?罗斯福总统微微犹豫起来,他一直信奉的某些信念和原则在动摇。
他的面前摆放着原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逃亡到加拿大后写给罗斯福的最后一封私人信件。信不长,但是其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着的无限绝望和悲伤、愤慨之情却极大地震撼了罗斯福总统的心,信中道:“…尊敬的总统先生,全世界和全人类都有目共睹,在过去的这几年来,我和我的政府、我的人民一直竭尽全力且几乎是孤立无助地抵挡着轴心国战车的车轮,我们流尽了每一滴血、流尽每一滴汗来苦苦捍卫着这个世界,在欧洲、在远东、在非洲,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同穷凶极恶的轴心国进行殊死搏斗,但是现在,噩梦变成了现实,希特勒胜利了,撒旦战胜了上帝。此时此刻,我不知道您和您的人民是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曾经是你们最亲密朋友的大英帝国和大英联邦落到彻底分崩离析的这个悲惨结果。总统先生,您难道不明白逃避战争的绥靖政策其实就是纵容敌人吗?况且地球这么小,美国究竟能逃避到哪里?不断的逃避战争除了延迟战争的降临时间以及给予敌人更多积蓄实力的时间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好吧,总统先生,当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美国无动于衷;当德国摧毁法国的时候,美国仍然袖手旁观;当德国肢解英国的时候,美国还是隔岸观火。但是接下来呢?当德国把血红的眼睛和锋利的战争矛头瞄向了只剩下自己一个的、孤零零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时候,您和美国人民会不会为当初以为用波兰、法国、英国作为食物就能喂饱德国这头野兽从而让美国免于灾难的决定而后悔?参加战争并不是引火烧身,退避三舍也不是明哲保身,就好像人看到响尾蛇并不一定非要等到被咬一口才去打死它一样。现在您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两个最终屏障都已经崩溃了,那么接下来,愿上帝保佑美国吧。”
这封信的最后,除了温斯顿丘吉尔本人的署名外,还有一起从英国逃亡到了加拿大的英王乔治六世、“自由法国”政府首脑夏尔戴高乐、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女王、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等众欧洲亡国之君和流亡政府首脑的签名。
罗斯福总统那颗苍老的心是久久无法平静的,虽然就在几天前,得陇望蜀的德国海军占领了冰岛和格陵兰岛,但是美国的本土仍然没有处在战争的直接威胁下,美国国内的孤立政策和《武器禁运法令》仍然被绝大多数的美国民众所拥护,要想说服美国国会和美国民众让美国参战,那简直是难比登天哪。过去,罗斯福总统也是赞成孤立政策的,因为他曾参观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法战场,那是怎样的一副惨绝人寰的场面啊!被炮弹炸伤、被毒气熏倒的士兵漫山遍野地倒在泥泞的堑壕内痛苦挣扎着、绝望哀号着,被撕裂了的人体肢体、骨骸头颅触目惊心地遍地狼藉,因为战争而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那催人泪下的哭喊声…无一不深深地刺痛了罗斯福的心,因此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大声疾呼道:“我痛恨战争!我们只要和平!我会竭尽全力地让美国避免参加战争或者直接被卷入战争的泥潭里!对于没有威胁到美国本土的战争,美利坚合众国坚决地说‘不’!”
但罗斯福总统此时却强烈地感觉到:美国的“孤立政策”和保持中立的一贯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此时的世界局势了,而且他也不能允许美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和在海外的利益受到侵犯,毕竟美国最大的殖民地——菲律宾群岛,此时也已经随着大洋洲的沦陷而陷入了中国东北军的三面包围中。但是罗斯福总统也很清楚,美国国内的反战阻力绝不是靠自己的一张嘴皮子就能冲破的,当初援助英国的《租借法案》也是罗斯福总统费了很大力气才使得国会通过的,而罗斯福总统本人之所以能打破美国国父华盛顿制定了“总统不可以两次连任”的规定也是因为国内孤立派高层认为战争威胁美国期间不能轻易更换总统,一切都要慢慢来的,不能操之过急。罗斯福总统无奈地叹口气,他在沉思,难道美国真的已经是这个世界的最后希望了吗?美国真的要孤身一人地面对雪崩般扑来的轴心国集团吗?他心里很清楚,美国的经济实力和战争潜力确实都非常地强大,但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将国家驶入战争轨道的。仓促之下,如何迎战实力惊人的轴心国集团呢?
一道灵光在他的脑中一掠而过。还有一个希望!还有一股能够与轴心国相抗衡并且能遏制住它们继续扩张的力量!罗斯福总统的眼中射出了了两道精光。
苏联,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内,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元帅正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凝望着窗外莫斯科的雪景,他手中的烟斗在昏暗的房间里闪耀着黯淡的红光。
从1934年底至今,愈演愈烈的数番“大清洗”活动让苏联元气大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