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助的燃油而重新启动起来,对我们发动反扑!”沈上将目光如炬,“少帅,美国拥有世界上近三分之二的黄金储量,它的财富和经济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我们只不过才有了十几年的现代化建设而已,而美国已经建国两百多年了。说句长他人志气的话,美国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我们只是半路发家的暴发户。综合而言,美国不是我们的朋友,但也可以不是我们的敌人。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和美军稳扎稳打一场太平洋战争,我们也不是会一定输掉,即使输掉了太平洋海战,我们也不会输掉整场战争。我们的海军以前对日本华东舰队和华南舰队突袭过,现在又计划对美国珍珠港进行突袭。说一句有点腐朽不堪的话吧,我们的海军也要经过艰苦实战的血火考验,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海疆的万里长城,如果靠着一场又一场的偷袭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未免…咳咳,少帅,即使迫不得已要对美国开战,也要等到陆军攻取了新西伯利亚在苏联战场上取得主动权。我们不能同时陷入两个危险中。”
沈上将的话推心置腹、入木三分,让张学良听得频频点头,他想起了“历史上”的很多可以借鉴的史实。当年德国就是“太讲义气”了才陷入两线作战,日本人没有为了德国而去进攻苏联或向苏联宣战,而德国人却为了日本而去进攻美国并向美国宣战;还有,属于同盟国的苏联却和属于轴心国的日本一直在整场世界大战中互相保持着“和平”,两个无耻的国家在背后还签订了一箩筐的《互不侵犯条约》,直到最后日本快玩完了,苏联为了分一杯羹才摆出一副反法西斯的正义形象对日本宣战;日本是为了进攻东南亚而不得不突袭珍珠港,但东北军根本没有那个必要。是的,现在自己的东北军也不能“太讲义气”为了德国和美国开战,中美两国现在也没有直接的尖锐矛盾和利益冲突,东北军完全没有必要“招惹”美国;况且,东北军正在掌握终极的震慑武器,用它对付美国足矣了。
“让太平洋舰队进入二级警备状态,新式战舰加快建造速度,突袭珍珠港的计划取消吧,全军做好战备工作就可以了。”张学良一锤定音道,“我们目前的重点还是苏联,是新西伯利亚,我们必须要立刻攻占新西伯利亚!”
第一百八十四节较量(1)()
“…(没有投降的)苏联人的抵抗意志非常顽强,堪比侵华日军;并且他们还有当地一百多万新西伯利亚平民的支持。苏联人对其领袖斯大林以及共产主义的狂热信仰不亚于日本人对天皇的疯狂崇拜。况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确实是入侵者。”——东北军西路集团军群第五装甲集团军总指挥官龙云峰中将
“最高统帅部交给我们的攻占新西伯利亚的任务,此时已经基本等同于要彻底地摧毁这座城市,因为这个城市的每个地方都在抵抗,每栋建筑、每条街道、每个废墟…都会射出反抗的子弹,并且我们不得不要消灭掉城里的每个苏联人,因为不管是苏联军队还是苏联平民,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与我们作战。新西伯利亚,这是一个规模扩大了十倍的辽阳。”——东北军西路集团军群总司令苏炳文上将
苏联的“东方大门”——新西伯利亚城,横跨着鄂毕河而建,呈“S”形蜿蜒流淌而过的河流将城市分成了了东西两部分。河西的北部为列宁斯基区,区域内工厂林立,成千上百根粗大的烟囱不停地向天空喷吐着滚滚黑烟,这里为一片重工业区,原先的一座座拖拉机厂被迅速地改装成了临时的坦克工厂和弹药工厂,当地的工人们在东北军雨点般的炸弹中仍然前赴后继、通宵达旦地拼死工作着,一辆辆T…34坦克轰隆隆地开下生产线后直接便开向了战场,在这里还建有新西伯利亚西火车站,但火车站的建筑早已经在铺天盖地而落的炮弹和炸弹中被夷为了平地,附近大段大段炸成了麻花状的铁轨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苏军士兵和苏联平民的尸体;而往南则为基罗夫斯基区,基本为平民居住区,也是保卫列宁基斯工业区的最后防线,星罗棋布的碉堡堑壕以及密如蛛丝的铁丝网在这里四通八达;河东城区的最北部为扎耶利措夫斯基区,这里已经成为了新西伯利亚与苏联后方连接的唯一通道,因为这里有着唯一还在苏军手里的渡口码头;而往南的几片居民区和工业区都差不多都已经被东北军的重炮群和轰炸机群给炸平了,南部的新西伯利亚南火车站已经被东北军攻取,成为了东北军从后方通往这里的交通线的终点站,两军阵地之间的以十月革命广场和列宁广场为中心的大片城区内,犬牙交错的巷战和激烈的阵地拉锯争夺战正在进行中;而坐落在附近的村庄小镇间,数不清的苏军游击队和东北军的搜索队也在不断地展开着遭遇战。
厮杀了半月有余,参战的东北军第一、第五、第十集团军已经成功地突破苏军城郊防线并冲入了城内,被血火硝烟笼罩着的新西伯利亚城内,有一半被战火覆盖的城区犹如遭受了一场大地震般近乎被夷为了平地,满目疮痍、破烂不堪,原本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变成了一座座残垣断壁,一排排房屋被炸成了齑粉碎末;化为废墟的城市之间,滚滚的黑烟让天空终日阴暗昏沉,残存的那一栋栋千疮百孔的房屋在血火烟幕中犹如一个个孤魂野鬼般。浓腥的血水和泥泞的泥水混杂在一起,灰黄色军服的苏军和少数身着迷彩野战服冬装东北军的尸体堆积如山,保持着千奇百怪死状或残缺不全的尸体与枪支弹药一起散落在每一条大街小巷。很多尸体都被扒得精光,陷入物资极度匮乏的恶劣环境内的的苏联人不得不冒着冷枪的危险从死人身上扒下衣服以继续使用。赤条条被扔在泥浆和血水间的尸体上,黑压压的乌鸦或其他各种食腐肉的鸟类成群结队地在尸堆间跳跃着,啄食着。黑红色的火苗四处乱窜,坠毁在城内的飞机残骸和被击毁的坦克装甲车一起在烈火中燃烧着;广场中心,斯大林和列宁的巨石雕像齐齐在东北军的炮弹中轰倒在地,刺鼻的硫磺味和令人窒息的尸臭味充斥着全城。日出之后,双方几十万军队犬牙交错地绞杀在城内,而当夜幕降临后,双方成千上万的狙击手便犹如幽灵般地在破败不堪的城市间活跃着。
深入苏联境内一路凯歌高奏的东北军在这里遭遇到了对苏开战以来的最大阻力,但是各部仍然保持着凌厉的攻势;而苏军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摇摇欲坠,阵亡的苏军人数是东北军的五倍多,而损失的重武器更加是不计其数。
1942年6月22日时,新西伯利亚战场上的双方兵力和兵器数量对比如下:
东北军:2个整编集团军和1个装甲集团军,总共8个军以及3个独立狙击步兵师,共计36个装甲师或机械化、摩托化野战师(旅),总兵力60多万,各型火炮和迫击炮6000余门,坦克和装甲车1200辆,飞机1200架;
苏军:7个集团军(其中两个已经在南部战役中遭到重创),总共49个师旅,总兵力40万,各型火炮和迫击炮3000多门,坦克和装甲车500多辆,飞机300多架。
毫无疑问,东北军在兵力和兵器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对比是明显的。由轰炸航空兵第一军军长波尔宾中将指挥的苏军新西伯利亚航空兵力量只有战斗机200多架,轰炸机不到80架,其中许多飞机都是老掉牙的型号,在天空中与东北军的“猎隼”交手时几乎毫无胜算,而东北军的火炮和坦克也是苏军的两倍,但是苏军却拥有着全城100多万居民的支持。
攻与防,一番接一番的恶战。攻守双方此时都陷入了这个大泥潭中。
阴霾密布的云层下,遮天蔽日的东北军强大的轰炸机群终日不断地轰炸着城市,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摄人心魄的尖啸声中,密密麻麻的“秃鹫”重型轰炸机和“金雕”俯冲轰炸机往新西伯利亚城内扔下了无数的航空炸弹以及燃烧弹,整个城市大批区域火光冲天,凌厉的北风极大地增长了烈火的势头,大火吞噬了一片又一片的房屋,苏军阵地、苏军物资仓库、民宅、学校、博物馆、工厂、医院、歌剧院…只要飘扬着镰刀锤子五角星红旗的建筑都遭到了东北军机群猛烈的狂轰滥炸。整个城市在地动山摇的爆炸中被炸得天翻地覆,少数重磅云爆弹炸起的巨大蘑菇云此起彼伏地腾空而起,威力惊人的震波横扫所到之处,四周楼房尽皆轰然倒塌;鄂毕河的河岸上,大批的苏军储油罐被炸弹击中后四分五裂,粘稠乌黑的石油滚滚流进了河里,停在码头的船只俱在烈火中被烧毁,大批来不及逃跑的苏军或苏联平民葬身在火海中。空袭的同时,后方东北军重炮群的炮击也铺天盖地随之开始,天崩地裂的咆哮声中,一波波炮弹和火箭弹触目惊心地组成了一道道狞红的火幕,城区成片成片地化为乌有。其中,东北军的208mm巨型攻城榴弹炮和“天火”车载火箭炮的威力最为强大,裂空震天的巨响后,巨炮炮弹弹落之处,方圆一百多米的范围内尽皆化为了巨大的弹坑,所有的有生目标统统灰飞烟灭;而火箭弹爆炸开的三千多度高温则直接将一片片城区炸入火海,人被活活烧成焦炭,坦克被融化成铁水,混凝土的建筑则被烧得像乌黑的奶酪般松脆。东北军优秀的空军飞行员和同样杰出的炮兵部队将这两样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弟兄们,冲啊!”地毯式的轰炸和饱和式的炮火覆盖之后,苏军的阵地和防线统统被炸得一片狼藉,基层的东北军军官们开始挥舞着手枪大吼着下达冲锋命令,汉语杀声顷刻间冲破硝烟四起,一辆辆“东北虎”喷着青烟咆哮着,一波波的东北军士兵呐喊着跃出战壕,呈三三制的战术队形交相掩护着紧随在坦克后面,向已经被摧毁成碎砖瓦砾的苏军防区冲锋。一股股钢流和迷彩色的洪涛汹涌地奔腾而去,后方的东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