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东北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队长,您是大和民族不留名的英雄!我们不能看着你独自一人忍受屈辱蒙受冤屈,我们要和您一起承担责任!”

    “不用说了!”黑藤猛提高音调,待众人静下来后低声道,“感谢诸君对我的情分!但是请诸君也要多多考虑你们的亲人!我的妻子已经在数年前病逝,我也没有儿女,还仅仅有一个年迈的母亲,相信陆军调查的人是不会为难她的,只是我不能为我的母亲尽孝了,难为她老人家了。炮击后,我将以真正的日本武士的死法而死,希望用我的鲜血和死唤醒天皇陛下!我的母亲就拜托诸位多多照顾啦!”

    四名大队长们俱已泪流满面:“联队长阁下——”

    黑藤看了一下手表,此时已经是3月18日凌晨5时30分。天色仍然黑暗如墨,一滴雨珠落在了他的脸上。暴雨就要来了,就让这炮声成为惊醒大和民族和大日本帝国的号角吧!黑藤清略犹豫了一下,陡然厉声道:“我命令——第45联队炮兵大队,开炮!”

    日本朝鲜驻军第20师团(龙山师团)第45联队炮兵大队的炮兵们猛地拉动火绳,耀眼的火光和震天的炮弹出膛声中,一排排“明治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炮弹尖利呼啸着撕裂平静的鸭绿江夜空射到了对岸中国东北土地上。

    两个小时后,黑藤清大佐跪对着东方天边黑云中冉冉升起的旭日剖腹自尽。只是他当时不知道,鸭绿江上中日双方正在猛烈对射的炮声是由他敲响的日本灭亡的第一声丧钟。

    东北军鸭绿江防卫部队为东北军第7军,下辖第120师(师长苏炳文、副师长王之佑)、第118师(师长冯占海、副师长刑占清)以及第13、22、29独立步兵旅共两个师三个旅。丹东市东北军第7军指挥所内,军长苏炳文此时通宵一夜仍然毫无睡意,他脑子中被一些激烈如火的思想充斥着、冲击着。苏炳文手中持着一本《论现代战争中陆军机械装甲化》,这本书是一个月前来到东北进行双方陆军作战武器研制生产视察的德国代表团中作为德国陆军装备部代表之一的德国陆军装甲兵总监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在奉德两方军官联谊会上送给他的,这本书也是古德里安自己所编写的。书的序言就让热衷陆军装甲机械化的军官们热血沸腾——

    “坦克曾一度是最年轻而力量却最强大的武器,为了自己的利益,坦克必须要抢占先机,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中的其他武器都不会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它。未来陆战的王者,必将属于坦克。”

    此时坦克这一新型武器刚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崭露头角,但是还历史还没有让坦克确定在陆战中的地位战争就结束了。在为下一次战争的准备中,很多大国军队都对坦克和军队机械装甲化这一设想存在严重的偏见和怀疑。此时的坦克在实战中也露出大量的弊端和缺点,比如速度慢、动作笨重、易被不利地形困住、损毁率高,而且越来越威力强大的反坦克武器已经被研制了出来,加上坦克生产成本极大,这都让很多国家军队内部对发展坦克存在反对意见。另外,军队机械化以后的作战方式和战略等理论现在也还是空白,很多国家军队领导人一直是举棋不定。唯有两人除外——希特勒和张学良。希特勒在看了古德里安的关于坦克装甲兵作战的文章以及中国东北和德国联合研制出的“1号”坦克的作战演练后兴奋地高呼:“这就是我所需要的!这就是德国军队所需要的!”从此成为“坦克制胜论”的狂热拥护者。至于张学良为什么也一直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精力经费建造东北军的装甲部队,原因就不需要说了。

    刚刚44岁的苏炳文还算是东北军中的壮年派现代军人,毕业于中国著名军校保定军校的他,思想开阔目光长远。他明白军队打胜仗除了战法和士气,部队装备也重要。以前的那种“兵多枪多就能称王称霸”的思想早已经落伍于世界,你士兵再多,敌军飞机丢一颗航空炸弹就能报销你上百士兵。苏炳文还记得张少帅曾对东北军三军将领训话时候再三强调道“以后的战争是海陆空三维立体战争,所以陆海空三军都要大力发展。仅仅靠步兵地面冲锋去和敌人的飞机大炮军舰打,那是注定失败的”。东北会战的时候,苏炳文奉命驻扎黑龙江畔,随时准备与对面入侵过来的苏联红军作战,幸好会战期间一直是有惊无险,当然他苏炳文也基本没有上过前线了,但是东北会战他一直在关注着。他敏锐地看到了除了传统的“战争之神”火炮,飞机和坦克这两个新式武器在会战中的巨大作用。有一个战役特别引起了苏炳文的注意,当时进攻丹东的日军第7师团出动了一个骑兵联队,遭到东北军李杜的115师装甲营的痛击,结果日军骑兵几乎全军覆没。苏炳文慢慢总结得到一个想法,就是以后的战争,装甲兵这一新生兵种将发挥巨大作用而慢慢取代传统兵种骑兵,毕竟血肉是不能和钢铁抗衡的。这个思想和古德里安不谋而合。想到这里,苏炳文不禁为张少帅当初力排众议不再扩展骑兵而是大力发展装甲部队的英明先见决断而钦佩不已。

    注,历史上的苏炳文:字翰章,1892年生于辽宁新民,东北军著名爱国将领。曾担任东北军军内多项重要军职。“九一八”事变后拒绝日军高官厚禄利诱坚持在黑龙江省抗击日寇,后就通电就任黑龙江自卫军总司令和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弹尽粮绝后退入苏联。1933年6月回国就任国民党军事参议官,抗战胜利后因不满国民党当局而退出军籍返回故乡筹办工厂。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协助中共解放军策反国民党东北守军,全国解放后担任中共党内多项职务,还先后任民革黑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等职。1975年5月22日,病故于哈尔滨黑龙江医院,终年83岁。

    苏炳文刚刚想到这里,突然被一阵沉闷的炮声惊了一下,他立刻敏锐地感到出事了!第7军最近没有任何演习活动,那炮声只能来自对面日军了!

    果然副官很快冲进来:“军座!江对面鬼子有动静了!518团报告,对面日军正在炮击丹东!”

    “走!”苏炳文迅速戴上军帽套起军服。

    越靠近江畔就越发清晰地听到炮弹爆炸的声音,还有炮弹飞到江水里爆炸腾起水浪的巨大水花迸溅哗啦声。由于丹东南岸实行灯火管制,所以日军根本找不到目标,只能在胡乱开炮。“好啊,小鬼子,你终于来了!”苏炳文听着越来越响的炮声,感到胸膛内血液在缓缓升温。

    就在苏炳文热血澎湃之时,突然“咻!”的一声,一发日军打偏了的炮弹呼啸着破空而来,一头扎在距离苏炳文军车不到10米的地方炸开一个大坑。爆炸向四面飞散开的巨大气浪居然将苏炳文乘坐的那辆一吨重的加固防弹“野马”军车就地掀起腾空四十五度。就在车子差点要倾覆翻车的时候,驾驶的那个汽车兵猛“嘎”地一扭方向盘并死命踩油门硬生生就地转了一百八十度,利用车子惯性和气波借力用力将车子稳稳停了下来。等那个汽车兵松口气擦把冷汗回头请军座下车的时候,不由吓的面如土色,后座空空如也——苏炳文在刚才车子失控时候由于想着心思没有做好准备整个人直接一骨碌滚到一边撞开车门被甩了出去。

    等到卫兵和众参谋军官赶来在一个土坑里面找到并扶起苏炳文的时候,一个个都忍俊不禁:只见堂堂苏中将满身尘土,军帽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半张脸还跌的青肿了起来,鼻子也因为和大地亲密接触而不停嘀嗒嗒流着鼻血。看着平素军装笔挺、威风凛凛的苏大军座此时的狼狈不堪样子,众人只觉得这些年来被他“欺压折磨”而积累的怨气都可以烟消云散了。——苏炳文治军极其严格,从而在其部下东北军第7军五万多名官兵中得到了一个“苏扒皮”的外号。

    苏炳文看着众军官想笑又不敢笑,一个个脸上五官拧成一团的古怪表情,知道自己刚才丢了大脸,顿时怒不可遏,用力擦掉鼻血厉声道:“命令第11重炮团给我全力回击!日军打过来一发炮弹给我用十发炮弹打回去!各部做好战斗准备!通讯兵!给我接少帅!”

    “是!”众军官得到命令后立刻一哄而散,生怕自己成为军座发泄怒气的对象。

    比起苏炳文,张学良现在悠闲的很。3月15日他刚刚赶到北平参加第五届“春秋”奖的颁奖典礼宣布获奖者的名单,处理了一堆鸡毛蒜皮小事后然后就好好地在北平玩了几天。推掉所有军政公务的他一身轻松,此时呷着上好的乌龙茶通宵在北平香山私人别墅的房间里面和三个老婆进行着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运动——搓麻将。

    “幺鸡!”张学良潇洒地把一张他认为十足的废牌潇洒地丢到桌子中间。

    “哈哈,又和了!汉卿、大姐二姐,给钱给钱!”三夫人赵媞哗啦啦把面前的长城推到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顿时另外两位夫人于凤至和谷瑞玉一齐对张学良怒目而视,眼中射出的仇恨和鄙视光芒让打出这张烂牌的张学良后悔的恨不得砸手。

    今晚张学良的兴致还是很高的,虽说打了一堆烂牌被斥为“猪头”,但是房间里面的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张学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口气连续讲了十几个21世纪网络上看来的经典笑话,直逗的三个夫人咯咯之笑。就在张学良满脑子猥琐地想着等一下在哪个老婆房间里睡觉的时候,已经晋升为上校的副官谭海入室抢劫般猛地推开房门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被这个“人形苍蝇”搅的把刚说了一半的风花雪月情话不得不又吞回去半截,搞得好不难受的张学良大为光火地看着眼前这个破坏自己“四人世界”的家伙,心里阴森森地盘算道:看来谭海上次受伤住进沈阳总军医院养伤期间和那个姓周的护士之间的一些风流韵事是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