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得望河兴叹。
平壤城,高句丽的士兵在城墙上来来往往,不时朝城下连绵不绝的隋军大营看去,每个人脸上都绷得紧紧的,生怕隋军会随时攻城,街上的行人越发稀少,往日热热闹闹的街景全然不见,虽然是大白天,许多店家依然将店铺大门紧闭,即使是店门开着的店家,店铺中也是伙计多于客人。
唯一还生意兴隆的就是粮店,许多粮店前都派起了长队,不过,一些粮店已挂出售完的牌子,还在卖粮的店铺,粮价比起二个月前起码上涨了五成,依然供不应求,隋军初围城时,许多高句丽人还不在意,平壤经过近二百年的经营,城坚墙厚,固苦金汤,城中有数万大军,莫离支的十多万大军也可以很快回援,在北方更是有高达二十多万的大军。
只是没想到莫离支的大军被阻于贝水,站在城头上已经可以看到莫离支大人所扎的军营了,可大军没有长翅膀,即使想飞也飞不过来,北方大军更是没指望,两支隋军正在北方攻下一个又一个城池,北方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他们还指望着京城能够派出援军和物资。
婴阳王高元派出过数千人对隋军进行过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让高句丽军队直面感受到隋军到底有多强,隋军先是万箭齐飞,将出城的高句丽士兵射杀大半,然后派出刀盾手,长枪队,陌刀队的组合,将剩下的高句丽士兵如砍菜切瓜般杀的干干净净,三千出城的高句丽士兵最后只逃回了一百多人。
这次试探进攻的失败,彻底打消了城中高句丽君臣其他念头,乖乖当起了缩头乌龟,如今二个月过去了,隋军依然没有作出攻打平壤城的行动,维持着包围,仿佛下决心要将平壤城困死。
平壤城物资储备充足,隋军到来之前,依靠着水军拼命博杀,还得到了大半天宝贵的时间将城外要运到前线的物资抢运进城,只是平壤城有二十多万平民,加上三万大军,文武百官,王宫内院,总共近三十万张嘴,每天人吃马嚼,一旦断绝外运,再多的物资也会耗尽,眼下城中已经有不少穷人揭不开祸,既使是富人,对粮食也越来越珍惜,高句丽的军民也由不在意变得越来越焦急,担心,害怕……
从下面隋军密密麻麻的军营来看,隋军围城不下十万人,若是高句丽有十万大军远离国土千里作战,象这样两个月下来,恐怕前线将士就要缺粮,隋军不但支持着这十万人围城,还有二十万人在高句丽境内作战,虽然每攻破一座城多少也能得到一些物资,不过,大部分物资还是要后方运送,大隋到底有多富?看着城下每天不慌不忙进行操演,就是不进攻的大隋军队,高句丽君臣都感到恐惧万分。
贝水两岸的码头,每天无数的船只靠岸,从船上卸下的物资堆在岸上成了小山,现在是冷兵器时代,十万人马,每天消耗的物资需要五百吨左右,若是靠民夫肩挑手杠自然不成,可是一艘五千料大船运一次就够了,随着隋军对涿郡与平壤这条海陆的熟悉,一次来回只要十天左右,隋军五千料以上的大船就有三十艘,二千料大船七十二艘,加上数百艘八百料以上的船只,只要拿出十分之一的运力足够维持一支十万人大军作战所需。
大隋兵精粮足,富甲天下,只是人力宝贵,攻打辽东城是迫不得已,死伤数万人足予让杨勇心疼,如今平壤城远比辽东城坚固,若要强行攻打,死伤十万人也有可能,杨勇打着主意,就是要仗着物资丰盛,宁愿把平壤城耗下来,也不愿让士兵强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438章 谁的大业第四十四军御驾前线()
“万岁!万岁!万万岁!”
贝水入海口处,无数的隋军战船又一次靠岸,这次战船上装的却不是物资,而是无数精良战士,阳光上,城上的高句丽人看的清清楚楚,每一名从船上下来的隋军都穿着精良的铠甲,在太阳下发出闪亮的光芒。
现在已是大业五年的八月了,最热的天气已经过去,在这样的天气下,穿着铠甲依然会不舒服,只是从船上下来的士兵无不站立挺直,当一艘八千料的大船靠岸时,不等船上之人出来,底下的隋军已经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城上的高句丽士兵只觉得下面的隋军喊声震耳欲聋,心中失色,一些听得懂汉语的高句丽士兵心中更是惊慌:“莫非大隋天子来了?”
他们猜得不错,确实是杨勇来了,在辽东新城待了三个月后,杨勇实在待不住了,还是带着禁卫军登上大船,来到了平壤城下。
御驾亲征,虽然说可以振奋军心,只是对于指挥作战的将领来讲,却绝不希望皇帝会出现在前线,即使皇帝本身军略上乘也是如此,因为那样不但意味着指挥随时会受到皇帝的干扰,而且还要分出一部分军力确保皇帝的安全,否则皇帝的只要受惊就是打了胜仗也有可能治罪。
杨勇深知其中道理,虽然说大隋未立之前由于中原没有形成统一,君主御驾亲征不在少数,从最近来看,其中周武帝做的最好,屡次亲自冲锋陷阵,带着部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差的是齐后主,第一次亲征就在军队还未分出胜负之前带头逃跑,导致前线军队大败,结果身死国灭。
只是现在大隋一统天下近二十年,作为君主,杨勇即不需要学周武帝冲锋陷阵,当然,更不能学陈后主带头逃跑,杨勇呆在后方的用意就是要确保大军的粮道通畅,为前线将士免除后顾之忧,也可以防止前线将士因为自己的安全缩手缩脚。
从理智上来说,杨勇一直留在辽东新城最好,这样,御驾亲征的名份有了,皇帝也绝对安全,快则半年,慢则一年高句丽当可攻下,到时就可以凯旋而归。
只是在辽东新城,每只看到前线的军报,杨勇闷得实在太难受了,原来的辽东城让贺若弼一把火烧的精光,现在只是一座木头搭建的城池,虽然由于大军的驻扎变得热闹,只是皇帝连一个放松心情的地方都没有,为了表示与将士同甘共苦,皇帝非但没有带着妃嫔,就是连歌女伶人也一个未带,唯一的乐趣只是出城打猎,可是打了数个月的猎,杨勇终于腻味了,最终还是决定来到前线。
由于涿郡与辽东,平壤之间的海路开通,大军的粮草可以从海上接济,辽东城的地位下降了不少,皇帝带着大军离开并无关系,大臣们纵使反对也拿不起太大的理由,经过数月的航行,海路安全也确切无疑,最终大臣们还是只得妥协。
杨勇从战舰最高层露了出来,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在船上连续航行了数天,虽然所乘的船是隋军最大战舰,只是换成后世吨位了不起也是一千来吨而已,海上颠簸难免,当上皇帝后,杨勇渐渐养尊处优,不再象太子时一样勤练武艺,身体素质也慢慢开始下降,在内河行船还没有什么感觉,船刚入大海不久杨勇就感到有点头晕目眩,好在以前的底子还在,强忍着没吐,到了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
看着下面无数仰头望着自己欢呼的军士,杨勇不由向下挥了挥手,顿时欢呼声更热烈起来,平壤城上的高句丽士兵听得两股战惊,大军已围城两个多月了,大隋的天子到此,恐怕马上就要展开攻城了。
若说开头高句丽士兵不怕隋军攻城的话,现在他们的信心越来越不足了,围城数月,南边的援军只能隔江长叹,北面的援军却毫无踪影,眼下平壤等于成了一个孤城,城中都是人心惶惶,既怕隋军就这么一直围下去,又怕隋军马上攻城。
杨勇用手压了压,欢呼声才渐渐安静下来,从船上望下,下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脑袋,若是能够对下面的军士们讲几句鼓励一下,下面的官兵士气肯定会立马上涨不少,可惜没有扩音设备,杨勇即使喊破嗓子声音也传不出这艘战舰外,只得打消念头,又向下面挥了数次手,离开船舷。
大船已经靠岸,杨勇暂时没有上岸之意,岸上只有帐蓬,比起这艘战舰来说实在差多了,船上唯一不舒服的就是风浪,眼下船只已经由大海进入贝水,再也不怕什么风浪,船只的微微晃动,反而让人仿佛乘坐摇椅,舒服的很,这艘战舰就只能暂时作为杨勇的行宫了。
一群身穿重甲,打扮的整整齐齐的将领登上御船,他们正是这次围城的隋军主力将领,周法尚、周罗喉、于仲文、李浑……
杨勇在攻下辽东后,本来拟定的计策是由周法尚,周罗喉的水军突入高句丽都城,能抢攻则抢攻,不能抢攻就暂时将平壤包围,等待贺若弼率领的大军到后再一同攻城,计划没有变化快,由于高句丽水军的坚决抵抗,水军失入了抢攻的时机,周法尚,周罗喉两人只得等待与贺若弼的大军汇合。
贺若弼大军原定二十天后就可以从陆路到达,只是隋军还是小瞧了高句丽人抵抗的决心,贺若弼的大军被阻于安市城,安市城守将杨万春凭着五千兵力,连阻了贺若弼十二万大军半月之久,贺若弼干脆放弃了与周法尚会师的念头,将安市城围而不攻,大军分成数路,向其他城池扫荡过去。
这一策略得到了效果,史万岁,元旻、卫文升、韩洪、元威等人各领一军,连拨了高句丽大小数十座城池,贺若弼只派了于仲文,李浑两人向平壤进京,隋军的攻势让高句丽平壤以北处处烽烟,派不出一兵一卒向平壤增援,周法尚也得到了皇帝的新指示,对平壤围而不打,一直等到现在。
“皇上,各军将领都已到了船上,等待皇上的接见。”内侍赵念报道。
“让他们上来吧。”
“遵旨。”
不一会儿,一阵噔噔的脚步声响起,周法尚等人已经登上了顶层,向杨通拜倒:“臣等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位爱卿平身。”
“谢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