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知道这样一来,他们却差点毁掉了这次京城之行,刘士启想走捷径,花钱买试题的行为完全落入暗衣卫手中,若不是暗衣卫不想将事闹得沸沸扬扬,只是半夜盗走了试卷,三人早已经进入暗衣卫的监牢了。
第二天,刘士启发现试题被盗时,还怀疑是刘元进和朱燮两人之中有人捣鬼,在刘士启对两人一通责问之下,三人顿时不欢而散。
官府的公告出来后,刘士启还想与两人重新交好,刘元进与朱燮却庆幸可以摆脱刘士启,当然不会同意,刘士启与朱燮士干脆离开了四海客栈,借住在官府专门为一些贫寒士子准备的驿站。
考题是真也好,是假也好,对于刘元进来说并无多大影响,今天的题目答得极为顺畅,又捡查了一遍,刘元进起身交卷,将自己的卷子放在空空如已的主考官前的桌子上时,才愕然发现自己是第一个交卷。
今天的第一场考试是明算,对于许多士子来讲,算术多通行于商贾之间,以前并没有人瞧得上这门学问,他们热衷于五经,兵法,诗词,直到朝庭公布科举之事,并指明算术是必考的一门学科,许多士子才一片懊恼,不得不将精力重新放在明算这门学科上。
只是算术之道,何等精深,从皇帝公布科举以来到现在也不过二年时间而已,区区两年,又有多少人能够学通,因此明算这一科,对于绝大数士子来讲,都是一个难题。
见有人提前这么长时间就交卷,徐德言忍不住拿起试卷细细看了一遍,他正是这次科举的主考官,破镜重圆的故事在各处流传开来之后,徐德言一下子成为大隋境内妇孺皆知的名人,许多人纷纷以拜访徐德言夫妻为荣,亏得徐德言去了幽州三年,陈贞又是住在太子府,才没有什么人打扰,三年之后,徐德言从幽州回来,虽然杨勇极力挽留,徐德言还是携妻子离开东宫而去。
只是他们的烦恼马上来临,无论他们夫妻到了哪地,当地的官员文人都把两人当成希奇来看,日夜拜访,让两人不胜其烦,只得连搬数次住处,只是每到一个地方安定下来不过数日或十余日,他们的地址就会马上传开,各地官员文人又纷纷登门,让徐德言与陈贞夫妻无可奈何。
他们以前虽然一个是陈国公主,一个是附马,只是陈朝已灭,徐德言又推掉了东宫给的官职,眼下只是白身,面对过来拜访的官员和文人又不能不接待,否则随便得罪了人,更是麻烦。
这样的时间过了半年,就在夫妻两人都快要被每日的宴请弄得快要神经虚弱时,东宫再次向徐德言伸出邀请,无奈之下,徐德言夫妇只得接受,重新返回京城。徐德言夫妻当然不知,他们夫妻住址数次外泄,其中就有暗衣卫的功劳,若是暗衣卫要盯一个人,无论搬到哪里去也没用。
徐德言重新回到京城之后,京城百官虽然也忍不住对他们夫妻好奇,不过,毕竟徐德言已是同僚,又在太子府中做事,也不好象地方上的官员一样毫无顾忌,这下夫妻两人才清静了下来,如今徐德言跟随皇帝也已经近十年了,算是皇帝的嫡系官员,这次由他担任第一次科考的主考官,杨勇也是极为放心。
对于算术一道,徐德言也有极深研究,将刘元进的试卷与自己心中的答案一对,不由点头称颂不已,这名叫刘元进的士子,基本上所有题目都完全答对,其中几道却是自己也没把握,否则便可以确定此人是满分,不由记住了这个名字。
三天的考试很快过去,这三天,无论是暗衣卫还是京兆府的衙役都打着十二分的警惕,防止有人在试院捣乱,只是三天风平浪静的过去,当最后一次铜锣敲响时,宣告着这次科举圆满结束了。
士子们鱼贯而出的走了贡院,或喜悦、或沮丧、或懊恼……不一而足,不过,所有人都轻松起来,只等待放榜的日子。
皇宫武德殿内,一排排的柜子摆放的整整齐齐,上面堆满了层层叠叠的试卷,一万多份士子所答的各科试卷全部停放在这里,殿内,殿外皆是层层禁卫把守,大殿外面,数百名从国子监名下抽调出来的太学士正在挥汗如雨的批改着卷宗,每改完一份,交给下面一人认真比对,直到确认无误,又要交给下面一人抄录所得分数,这才完成批阅流程,将卷子封好,放在另一座大殿封存。
另一座大殿中,杨勇正向袁浩询问考题泄漏案的进展,让杨勇失望的是,这些天来,考题泄漏案没有取得丝毫进展,迫不得已,袁浩向皇帝请求允许审问那些出题的考官。
虽然可以确定出题的考官中一定有人与外面之人配合,否则考题不可能流传出去,但是若真要向那些考官询问,等于皇帝承认了考题泄漏是真,马上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杨勇自然否决。宁愿不破案,也要让将科考之事处理完毕再说。
“皇上,主考徐德言徐大人求见。”
“喧!”
“遵旨。”
不一会儿,徐德言在太监的引导下来到殿内,向皇帝行礼:“微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免礼,朕今天请爱卿过来,是想向爱卿问一下,还有多少日可以完成阅卷?”
“回皇上,以现在的阅卷速度,需要十日时间。”徐德言回道。
“十日,好,朕给你十日时间,十日之后若是阅卷完成,马上张榜公布,这次科考就顺利完成。”
……………………………………………………………………………………
多谢大家的支持,昨天老茅吼了一声,订阅涨了不少,请大家继续支持老茅,直至完本
skbshge
第473章 谁的大业纵火()
时间过的很快,一天,二天……直到第九天很快过去,一万多份试卷最后还只剩下不到一千份,明天再劳累一天,所有的试卷批阅就会完成。
外面批改试卷的太学生已经离开,殿中只剩下徐德言和十余名副考一起作最后的整理,眼前的这些试卷承载着所有士子的希望,也承载着大隋数十年后的希望,说不定数十年后,朝中绝大部分高官就出在这批士子当中。这里的安全和隐秘比什么都重要,本来普通的工作,只能劳烦这些平时四体不勤的主考官了。
将所有试卷整理完毕,徐德言手中拿着一份考生的试卷,忍不住对上面的文章重读了一篇,久久不能放下,这份试卷上面的考生姓名叫刘元进,徐德言有映像,就是那位在明算一科中率先交卷的士子,没想到这名士子明算成绩如此之好,文章竟然也是头等。
此次科考以满分三百分制,大隋已经普及了阿拉伯数字,这自然也影响到科举的计分,不会再以模糊的优,良,劣等来辨别一名士子的成绩,除了明算,明物两门必考外,士子可以在明法、明史、明字、明经中任选一门作为附加,三科考完之后,再计入总成绩。
本来明经一门也应该例为必考内容,只是杨勇有感于后世完全靠八股取士的弊端,未免矫枉过正,只将明经例为选考,与明法,明史,明字三门同例,不过,让杨勇无奈的是有九成以上的士子将明经例为自己的选科,而明法,明史,明字三门加起来也不到一成,毕竟经义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杨勇虽然贵为皇帝,却也没有办法发一道旨意就能改变读书人的想法。
不过,等到张榜公布录用比例之后,到了下次科考,许多士子恐怕就会转变过来,明经所取的士子最多会占总数的四成,其余六成士子将分给其余三科,虽然明经的录取总数是其余各科的两倍,但士子只要稍一计算就会发现,这样一来,要想考明经中举,难度实在比其余各科十倍还大。那些选明经之外各科的士子今年算是占了大便宜。
不过,能在明经一科中脱颖而出之人,无疑是绝顶聪明之人,徐德言心中无疑也有读书人普通的心态,心目中明经一科的地位绝对要高于其余科目,作为主考,能够看到士子中有如此通晓经义之人,心中自然高兴,这刘元进,除了明物一科成绩暂时不知外,明算,明经都如此优秀,殊为难得。
“大人,是不是可以封门了?”一名副考向徐德言请示道。
徐德言连忙抬头看了一下天色,太阳已经完全下山,天空中只剩下一抹晚霞,若是再迟出宫,恐怕宫门就要请旨特开了,连忙放下手中的考卷,点头应道:“好吧,关门。”
包裹着铜铁外皮的实木殿门喳喳作响,渐渐严丝无缝,在咔嚓,咔嚓的响动中,三把十余斤重的巨大铜锁将大门锁得死死的,其中三把钥匙分别握在徐德言和另外两名主考手中,到了明天,只有三人同时出现在这里,才能重新将大门打开。
又检查了一下门户,确认无误后,徐德言才向中镇副将李密交接,带着一众副考离去。
中镇副将是正六品的官职,李密头上虽然有蒲山郡公的爵位,只是两年前来到皇帝身边时,只是一个队正官职的低级武官,二年时间,从不入流到正六品的高官,除了李密确实才能了得外,皇帝对他可谓非常器重。
杨勇当然知道李密是隋末的头号反王,只是历史已经改变,杨勇不相信李密还能反,相对于其他世家子弟来讲,李密没落的家世自然更容易得到杨勇的亲睐。
李密照样检查一遍,核定无误后,才向几名手下交待了几句,一名军官笑着道:“将军放心,今晚这里是最后一夜,卑职等绝不会误事,否则不要说流放海外,就是直接抹了脖子,卑职等人也绝无怨言。”
杨勇虽然不能确定开头失败的那只幕后黑手会不会再次把手伸到皇宫,不过,总是有备无患,巡逻的士兵都得到严令,若是考卷有失,所有人都必将发配到海外。
李密点了点头:“那就好,晚上都精神一点,等到今晚的任务完成,明天本将请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