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顺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诵清楚地很,他手下的五个宰相里面能够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欲望的只有李吉甫、李巽、和裴垍。。杜黄裳和于頔在政治立场上属于保守派,就是既得利益集团。李巽之所以想完全是被财政给逼的,李巽现在号称“财相”,各方面都指望他弄钱,他自己连做梦都做的是钱。李吉甫现在正忙着思考怎样解决淮西问题,正在编撰有关淮西的各个方面的资料,同时还忙着写他的《永贞国计簿》。。而裴垍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裴垍对李诵在内阁会议上提出的捕蛇者问题念念不忘,入相三个月后,裴垍提交了自己的国事札子。

    裴垍说,现在的百姓向州府交的赋税分成三份: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在德宗建中初年制定两税法时,物重钱轻,后来渐至物轻钱重,百姓赋税交钱,这样税额到现在就增加了一倍。此外,本朝所说的“贯”或“缗”,按规定为千钱,但在习惯流行中并不足千钱,称省估,州里长吏为了中饱私囊,让百姓以足额交钱,称为实估,这样又加重了百姓负担。。请陛下同意,将天下留州送使钱,改由省估征收。同时规定观察使或节度使,只征收所在州的赋税作为公费开支,如不足,才可征收所辖支郡。

    办法确实是好办法,于是李诵当即下令草拟诏书,喻令各地遵照实施。。同时命令裴度选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查。韦执谊上书说此法甚善,只是横征暴敛惯了的各州县往往收不住或者不愿意收住手脚,有不少地方的小吏是出自一个家族,往往能把持一个地方的政务,要加大打击力度。李诵对这些仗势欺人的恶势力家族素来没有好印象,就在韦执谊的奏章上画了一个圈,表示同意。同时命令各道加强监督。

    能找到问题所在减轻百姓负担固然使李诵高兴,而更使李诵感到吃惊的是裴垍在国事札子中表现出来的对一般等价物的认识。。流行中不足千钱的钱照样可以流通,这样缺钱的问题不就是能解决了吗?前年陆贽曾经因为缺钱上书请求禁止民间私铸铜器,但是这法子说实话效果并不好,问题的根源在于缺钱,缺铜,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屡禁不止就不只是书面语了。现在有一个解决的机会出现了。。

    “货币,就是钱其实不就是一个符号吗?一枚铜钱上市的时候是足额重量,但是流通久了,重量自然会减轻,重量减轻了,铜钱的面值是不是会下降?当然不会,铜钱的重量减轻了,面值依然不变,明白吗?”

    几位宰相依然是一脑袋浆糊的样子,李巽试探地说:

    “陛下的意思莫非是铸造当十当五大钱?此法不可,前朝杨国忠曾经铸造过当十大钱,强令推行,结果对百姓盘剥过甚,弄得是民怨沸腾,最后不了了之。望陛下慎思之。”

    其他几人也连连点头,一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模样。眼看裴垍就要长篇大论地阻止,李诵伸手拦住,耐住性子继续说道:

    “朕的意思各位爱卿还是没有明白。铸造当十大钱是恶政,这个朕清楚。只是各位爱卿有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当十大钱不能为百姓接受?对,盘剥过甚是一个原因,本身不足十却要百姓商贾以足十钱兑换,百姓商贾能接受才怪呢。朕的意思就是,除了钱源不够外,就是当十大钱的信用没有建立起来。”

    裴垍试探地问道:

    “陛下是说如果当十大钱信用建立起来了,就能流通起来?”

    李诵一摸大腿(本来是拍,手上没劲)道:

    “裴爱卿言之有理,只要信用建立起来,不要说当十大钱,就是它也能流通!”

    说着拍出了一件物事。

    本书首发。

    skbshge

第四卷 初临天下第六十一章 一张汇票() 
(终于赶上更新了,自己感动眼泪花花的~~~~不是感动的,是感冒难受的,重感冒啊~~~求订阅~~~~)

    李诵拍出的是一张汇票,全国最大的柜坊王记柜坊的汇票。

    几个宰相拿过汇票看了半天,于頔纳闷地说道:

    “这个也能当钱?”

    李巽也用不解的目光看着李诵。李诵道:

    “这张汇票是王先生(王叔文)在王记的苏州分柜存入,然后随奏章一起发到朕这里。。朕凭着这张汇票就可以到王记的总柜兑现。这样朕如果要用钱,就不用千里迢迢地跑到苏州,只要在长安扣除一点手续费用,就能将钱取出来用。这钱存入和取出保管当然要花一点费用,只是这点费用和把这笔钱押解到长安来所花费的人力和消耗想比,节省了不知道多少倍。”

    李巽突然插嘴道:

    “臣想到了,这个手续费用也可以征税的呀!”

    纯粹是想钱想疯了,其他几个人都被他一惊一乍吓了一跳,不满地朝他看了看,李诵却赞许地看了看李巽,接着说道:

    “现在,假如朕是一个行商,打算带着一笔钱从苏州到长安来做生意,各位相公以为朕是带着现钱安全迅捷,还是带着汇票安全迅捷呢?”

    杜黄裳道:

    “陛下是一国之君,怎能以商人自比?”

    李巽却又插嘴道:

    “陛下,若臣是行商,臣就会押运一批货物来长安,不会空走。。。”

    李诵哑然一笑,道:

    “杜相公,朕就是打个比方。李相公,就算是这样吧,来往赚到的钱呢?难道也随身带着吗?”

    “若是臣,自然把钱存到柜坊里。”

    “好,假如这柜坊年深日久,信誉极好,某日朕要做生意却偏巧没有现钱,只有汇票或者存钱的存票,那么对方愿不愿意接受朕的汇票或者存票进行结算呢?”

    几个人被李诵一路带着走,自然已经认可了柜坊。。一直默不作声的李吉甫颤声道:

    “陛下莫非是想发行汇票来取代铜钱?”

    李诵点点头,道:

    “虽不中亦不远矣。”

    几位宰相全部黑线,几千年一直使用实物货币,现在突然李诵跳出来说要改用符号货币,能理解才怪呢。。幸好李诵再三解释,只是暂时先设立国家柜坊,经营些远程存兑的业务,比如,各地的赋税,可以存到柜坊,只要发一张汇票到长安就可以提取,这样就节省了押解的人力和费用。如果汇票或者存票的信誉好,拿么就可以尝试一下是否可以用作货币。现代的经济学观点毕竟古人较难接受,解释了半天,李诵甚至抖抖地画了张流程图,宰相们才稍稍有些理解。。随着去年夏解来到长安的于頔半信半疑地道:

    “若真是这样,那就方便许多了。”

    最终商定由户部组织成立国家柜坊。对这个朝廷控制的能会通天下的要害部门该叫什么的问题上,李诵提供了四个名称给宰相们选择:柜坊,钱庄,票号,银行。

    杜黄裳摸摸胡须道:

    “柜坊民间已经用了,钱庄还有票号显得小家子气,既然议定以金银为本位,以臣之见,还是叫银行吧!”

    惊得李诵险些跳起来。。这次会议决定成立大唐银行,同时开始尝试建立银本位的国家货币制度。由于李诵本人对金融只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所以这一举措李诵定调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先在长安、洛阳、扬州、苏州四地进行试点,总结得失,完善制度,然后逐步推广,而一开始的业务也只是接受存款,汇款,同时鼓励存票、汇票的流通,如果存票,汇票能够建立信誉,那么就开始发行钞票――大唐宝钞。。

    依李诵本人的意思,既然是国家银行,那么作为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本人的头像应当出现在存票、汇票以及以后的宝钞上,作为国家信誉的保证。结果毫无意外的,被宰相们一致否决,理由当然是陛下身份尊贵,印在钞票上被三六九等,凡夫俗子摸来摸去,说不定还有烟熏水淹之苦,成何体统?

    “为了美观计,总得要图案吧?”

    李诵犹自强辩,尽力争取,杜黄裳道:

    “图案嘛,臣以为就凌烟阁吧!”

    李诵有想扑街的冲动,早知道,就不带他去凌烟阁了。。

    票票的设计不劳皇帝操心,负责筹建大唐银行的李巽把各方面因素都考虑到了,当李巽把票票样品拿到李诵面前时,李诵却并不感冒,毕竟设计再精美,也没法和现代的机器相比。。不过李巽一样一样给李诵介绍防伪标记以及种种预防措施时,李诵还是被古人的智慧震惊了。震惊之余,想起现代银行的种种霸王行径的李诵召来裴垍道:

    “爱卿还是组织一个监督银行的衙署吧!”

    除了觉得有必要监督银行外,李诵觉得对海贸行为也应该做出界定,柳宗元又负责海贸又负责管理,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就是将来把某些项目交给内府垄断,监管也是很重要的,又官又商的弊端最多。

    想来柳宗元管理的能力比赚钱的能力要强上很多,于是又两道诏书发出,调原来就是东宫集团成员的韩晔任泉州刺史,柳宗元不再兼任泉州刺史,改为度支副使,提举杭州、泉州、广州市舶使司。给柳宗元的旨意里明确提到了两个字:

    规矩。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七月中,经过紧张的筹备,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大唐银行在东市正式挂牌。在挂牌之前,依照李诵的要求,大唐银行和王记等数家历史悠久的柜坊进行了沟通,明确了私人柜坊存在的合法性,确定了行业共同规范。同日,在户部,新成立的机构银监正式挂牌。由程异实际负责。有国库的厚实底子,加上张贴上墙的行规,大唐银行迅速得到了商贾们的承认。商人们说:

    “听啊,到底是朝廷办的柜坊,连鞭炮声听起来都比别处响亮哩。”

    听得在茶楼上喝茶的李诵忍俊不禁,心想:

    “朕虽然化学学得不好,总看过《地雷战》吧?一硝二磺三木炭还是记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