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二多大喜,问道:”公子,当真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本公子说一不二~”
“多谢公子~”许二多哈哈一笑,一手两个,提起四个麻袋,象提四只老母鸡一样轻松,一面谢恩,一面屁颠颠地朝家里跑去,只留下看傻眼的宋友亮。两石小麦,将近300斤重啊,许二多不尽能一手两个,还能用跑的真是怪物一样的人。
下一步就是准备开荒了。
“开荒?”许多海阳所人几十年没听见有人说开荒了。
开荒需要动员全海阳的力量,所以宋千斤找来副千户和镇抚等人一起上。
“要开多少?”副千户姜怀仁问道。
“十万亩起”宋友亮笑答。
“十万亩?”在海阳人能理解的范畴里,十万是一个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数字。
许仁彪有些担心,”开荒不能马上得到粮食,但是却要给农夫吃喝。如今已经好几个月没下雨了,以后的天气还很难说,万一~要不少开一些?五万亩?”许仁彪是个比较圆滑的人,他有顾虑,又不敢不给宋家面子。他看了看宋千斤,但是宋千斤没啃声。
镇抚张贵山一直是管理屯田的,但实际上却与宋家田产的管家无异,”咱们所实际耕种的田地不到三千亩,亩产在一石左右,如今又添了一千多张嘴。靠咱们自己种点儿和莱阳县那时有时无的粮饷,够我们大伙饿死两遍了”
宋千斤终于开口道:”贵山兄弟,你跟了我几十年了,有啥话不妨直说~”
张贵山说道:”咱们海阳的地市越种越少,粮食也是越打越少。光咱们所里的一千来口人也就是个饿不死,现在又多一千张嘴,要是再不开点儿新田,那来年咱们就得和他们一样去当流民、吃大户了~”很明显,张贵山是支持开荒的。
宋千斤笑了笑,说道:”贵山兄弟掌管屯田这么多年,他说的话准没错”
宋千斤都开了口,众人也就不再反对,只是姜怀仁说道:”开十万亩田,需要很多种子、农具,还要开挖沟渠、加上开荒的吃喝,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宋千斤自然是支持儿子的,他说道:”怀仁兄弟,所里还有些钱和粮食,俗话说的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该花的还是得花~可咱们得往长远看,等新开的田有了收成,不就都收回来了吗?”“说着他又问宋友亮,”友亮啊,你姜叔说的也有道理,开十万亩地,要多少钱和粮食?”
宋友亮脱口而出,”我和张叔算过了,需要一千五百两银子和四百石粮食”
“一千五百两?”众人倒吸了一口气。
宋千斤也面露难色,”这粮食倒是问题不大,只是这一千五百两银子~”
见众人犹豫不决,张贵山又说道:”千户放心,我和公子商量过了,工钱方面还是先以粮食记账,不给现钱。这样一来,只需要五百两银子左右即可,主要是买一些农具、种子和耕牛的”
“哦只要五百两氨宋千斤松了一口气,”这钱不用大伙凑了,儿啊,爹给你”要知道如果只让宋家出钱,那宋千斤可以名正言顺的将新开的田地全部据为己有。
许仁彪一听这话,赶紧说道:”开荒是为大伙儿谋福利,怎么能让千户一个人出钱出力?”许仁彪立刻表态,”我也愿意出二百两银子”现在自己出一份钱,将来也能分一杯羹呢。
姜怀仁也立刻明白了其中要害,也赶紧表态道:”我出二百五十两”
“我出一百五十两”
“我出五十两”
第8章()
其余镇抚、百户、总旗等也是纷纷慷慨解囊,结果一共凑得一千九百两,比原先预期的还多。
“好~就这么定了~”宋千斤最后拍板,”各位回去拿银子吧,将来有了收成,按今日所出银两的多少,给大伙分红利~~~”
等人都走光了,张贵山才嬉笑着对宋友亮说道:”千户,公子,我说的没错吧?”
宋千斤在张贵山胸口轻捶一拳,笑道:”就你鬼主意多~~哈哈~~”
宋友亮也恭维道:”还是张叔有办法~~以后我还有很多事要与张叔商量呢~~”
“你还不知道吧~宋公子又在招工了~~”
“宋家的雇工真那么好?”
“足足的五斗粮食,一点泥沙都没有~~~你要就跟着来,不然我可没时间和你废话,我赶着去排队呢~~”。
第二天一早,张贵山早早地就在海阳所外的田埂边摆下一张长桌,几个宋家家丁手按钢刀在一边维持秩序,来应募的人则排着一溜长队,约有六七百人来排队,长长地队伍蔚为壮观。除了新进流民之外,还有一部分附近屯堡和村镇的百姓。招考的标准是能扛着二百斤重的沙包绕着长桌走4圈。
一个壮汉扛起沙包,绕着长桌走完4圈,便来到深履素面前等级。
“叫什么?”
“徐二喜~”
“哪里人~”
“乳山村人~”
“军户吗?”
“民户~”
“那你先候着~”张贵山笑笑,手指一边的水缸:”先去喝口水,候着,咱们优先关照军户~~来,下一个~~”
一个上午的时间,宋家一共录用四百名雇工,这些雇工仍然以小旗、总旗、百户的编制进行管理,但是不落军籍。在基本工钱方面:新雇工称之为新丁,每人每月五斗粮;工作一年以上的,升级为短工,每人每月五斗一升;工作两年以上的,升级为长工,每人每月五斗二升。在奖励方面:每月评级为一等的,可以得到额外奖励的五斗粮;评级为二等的,可以得到额外奖励四斗粮;如果是评级为下等的,就要扣掉一斗粮的工钱。如果连续三个月评级为下等,便除名。
为了方便这些雇工在田间劳作,他们也大多不住在所城里,同时所城里也住不下那么多人。宋友亮为他们专门安排的屯屋,屯屋全部采用客家土楼围屋的形制来建造,屯屋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屯屋里面分布着二、三十间住房,可以容纳上百人,大的则有三、四百间房,可以居住上千人,屯屋大小以周围百姓多少来决定。外墙用三合土垒筑而成,即用石灰、黄泥和沙或鹅卵石相拌,还掺入桐油、糖浆、糯米浆等粘性物筑墙,此种屯屋墙体的坚韧耐久性毫不逊色于钢筋混凝土墙。外墙厚八尺,高约二丈,四角向外凸出建有敌楼;敌楼和四周围墙均设有瞭望孔和射击孔。屯屋一层作厨房、柴草间、牛猪栏;二、三层为贮藏室和寝室;四楼即顶层楼是战略用房,既不住人也不置放杂物,且间间有门连通;其走马楼上下环行四通八达。一座屯屋一般只有一扇外门供进出。此门是整个屯屋的安危所在,故门墙特别加厚,门框亦为巨石制成,并备有横竖栅栏杆,以防不测。厚实的门板包以铁皮,有粗实门杆。板门后大多还有一道闸门,闸门之后还有一重便门。为防火攻,门顶上还设有水漏。如门一旦被攻破,可从两侧和敌楼予以夹击,还可以在通往屯屋内一道道巷门窄路途中阻击。屯屋中还掘有水井,设有专门囤积粮草的仓库,其它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一旦有事,紧闭外门,可以坚守1~2个月之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之后,就要解决劳动工具的问题了。海阳千户所有专门军械所,有一批军匠专门负责打造兵器和农具。大明律规定:凡是不能负担战斗任务的军士,一律学习制造军器。经过学习穿甲、制造弓箭等技术后充任军匠。军匠和军户一样,都是住在被指定的卫所里面,不得随意移动。不过因为忘战依旧,军械所完全蜕变成了农具站。
军匠的待遇也是可怜的很,单看他们住的都是茅草屋就可见一斑。墙壁是可怜的夯土墙,很有层次,每一层的夯土都用甘草和高粱叶子隔开,经过长年累月风吹雨打风化和冲刷后,甘草和高粱叶子边开始赤身裸体的再风中飘扬,象干尸风化后的碎片,嶙峋而恐怖。
“喂~~宋公子来了~~还不迎接?”许二多扯着大嗓门,有点狐假虎威地喊道。
一听说宋公子来了,几个工匠赶紧丢下手里的活,连滚带爬地过来行礼,”小人拜见公子~~”
宋友亮想去扶住一个工匠,结果一靠近那衣衫褴褛的工匠,立刻被他身上的臭味冲了一下鼻子,弄得宋友亮放弃了这个想法。
“宋公子来啦~~”一个衣服稍显整洁,但是打着补丁的男人也快步从旁边一间茅草屋里出来,这人是匠户的头领,军匠既然脱胎于军户,编制上自然也是一样的。管理这批匠户的总旗姓左,名叫安明。
宋友亮此时只是个普通军户之子,左安明却是总旗,按理说应该宋友亮向左安明行礼才是。可谁叫宋友亮是下任百户的准继承人呢?于是左百户恭恭敬敬地向宋友亮行礼。
宋友亮拱手还礼,笑道:”左总旗,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是有一事要请左总旗帮忙~~”
左总旗也是宋家堡的老兵油子了,现在有拍马屁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于是左安明堆笑道:”宋公子有什么吩咐尽管说~~是不是想弄杆火铳去郊外打猎啊?”
“不是要开始开荒了吗?”宋友亮说道:”左总旗你也出了三十两银子的,难道你忘了?”
“呃~~瞧我这记性~”左安明自嘲道:”那工资多半是为了开荒所需农具之事来的吧?”
宋友亮赞许地点了点头,见这次马屁拍对了,左安明赶紧趁胜追击,”公子放心,咱们一定把这差事办好,不光办得好,还得办得漂亮~”
宋友亮没兴趣听他的马屁,只是说道:”左总旗应该也听说雇工一事了吧?”
“听说了听说了~”左安明谄媚地笑道:”要不是我年纪大了,我也想去呢~”
“那倒不用~~”宋友亮笑道:”左总旗懂得营造,让你去耕田不是大材小用?”
“哪里的话~能为宋家效力,干什么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