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比之下秦宜是大叔级别,那颗心少不了有些许别样的颤栗,很难形容那种特殊感受。

    生涩是暂时的,小袁总会长大,变成一颗熟透的蜜桃。

    秦宜把小袁实施养之,除了满足他那邪恶的内心需求之外,大概还有另一层意思,袁家之女成了秦宜的女人,从此之后袁家与秦宜多少有点瓜葛,虽说双方没有任何正规渠道接触,也不是明媒正娶,但即成事实之后,你不能不承认现实的确存在,袁家与秦宜之间便搭起一层非常微妙的关系。

    如果没有需求,秦宜完全可以不理睬这种关系,如果需要的话,秦宜便有理由开口说话,你看咱俩家属于亲戚关系,双方应该如何如何。。。。。。

    小袁其实属于战利品,在秦宜这边他不会主动提这件事情,而且这家伙相当操蛋,先把小袁拿下,使之成为自己女人,事后让陈宫与袁胤打个招呼而已。

    袁家现在是什么状态,阶下囚呀,他们敢说一个不字吗?

    袁胤一家如今最担心的是生死问题,小袁成为秦宜的女人,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希望,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了,扬州牧秦宜已经将袁家之女接纳了,他好意思杀袁家的人吗?

    的确,秦宜也不可能做的太过分,你把小袁都那个了,袁家其他人也就不能不理不睬,继续关押更说不过去,说来说去他们双方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亲家。好歹袁家不是一般人家,名声很大,影响深远,有袁家这层关系对秦宜来说不吃亏的。

    秦宜召见袁术从弟袁胤,袁术之子袁耀以及女婿黄猗。

    “袁术北上,在徐州地界遭遇刘备大军阻击,据前方确切消息,袁术已经被刘备斩杀,袁术首级已经被刘玄德送往许都。如今整个战事已经结束,战争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本州牧受大汉朝廷旨意入住扬州,袁术虽然失败,袁家也成为阶下囚,但有一样,祸不及子孙,这是本州牧的观点,绝不会为难你们袁家。”

    这段时间袁胤、袁耀等都被集中关押,谁都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命运结局是什么,心中忐忑不安。

    秦宜说不追究袁家子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在秦宜看来,袁术在淮南统治期间不得人心,如今袁术死掉了,剩下的袁家人对秦宜已经构不成威胁,杀他们毫无意义,而且还可以为秦宜换来宽仁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袁胤带头,袁家男子跪地磕头,盛赞州牧大人宽宏大量。

    “至于将来你们袁家何去何从,愿意留在此地或者北上去找袁绍,那是你们的家事,本州牧不想干涉。”秦宜不觉着自己这样做有什么特殊,但对于袁家人来说恩惠不小,在这之前还担心自己脑袋不保呐!

    袁术女儿的事情秦宜不会说在当面,已经让陈宫私底下打个招呼了事,这便是权利带来的好处,秦宜想要纳袁家女儿,袁胤等大概心里还会庆幸吧?

    “州牧大人仁慈,袁家上下无不感激,至于我等去向,大概会留在此地,北方路途遥远而且充满风险,实在没有胆量冒险。”

    袁胤也算聪明,去冀州找袁绍连想都不敢想,连袁术三万军队都完蛋,更何况他们这些手无束鸡之力的人,战乱年代长途跋涉,其凶险不言自明。

    说起来袁胤等袁家人也算幸运,按照原轨迹,袁术死后袁胤等护送袁术灵柩和妻儿投奔庐江刘勋,在途中被徐缪所杀,玉玺也被劫掠,最终落在曹操手里。

    如今他们都活着,已经够幸运的了。

    至于玉玺,虽说已经落在秦宜手里,但他并不太看重,秦宜看中的是实力,没有实力,即便有玉玺在手又有何用?说不定还会成为祸根。

    秦宜摆摆手,再给袁胤一点恩惠:“嗯,北去冀州确实很危险,袁家还是留在这里安全。你等只要遵纪守法,相信没有人会为难你们,为了袁家生存,本州牧也会根据你等能力做出适当安排。”

    “州牧大恩大德,袁胤感激涕零,定不负州牧期望,本分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以报答州牧大人恩泽。”

    秦宜的话说的很明白,袁胤还是可以继续做官,这样的话,他们袁家便有了生活来源,这个结局与他们原来担心被杀头的担心有着巨大的反差,能不感激吗?

    解决了袁家事宜,秦宜不再耽搁时间,他的第一个目标是要出兵攻打刘勋,高顺整顿兵马挑选出两万精锐,除了原有老兵,从俘虏中优中选优,经过混编整顿之后,跟随秦宜出征。

    至于寿春的安全问题,目前北方暂时暂时没有威胁,刘备忙于对付车胄,肯定也顾不上过来找茬,况且秦宜暴打张飞提前震慑,晾他也没胆量招惹秦宜。有高顺这个大将在,秦宜省却很多麻烦,放心出外远征。

    至于孙策,秦宜早早安排张辽屯驻途中,监视江南孙策,应该说寿春城短期内是安全的。

    兵贵神速,秦宜的策略早已确定,他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淮南,让自己的敌人来不及反应,等到他们知道袁术死了,淮南早已经换了主人。

    所以,在寿春仅仅停留一天,第二天秦宜便要出征。

    之所以如此急迫出征,秦宜有自己的想法,他是个新面孔,外界对秦宜的武技知之甚少,战场上很容易麻痹对手,尤其是秦宜操纵赤兔马突袭,令人防不胜防,趁现在暂时不为外界所知,秦宜想尽量多捡几次便宜。

    呵呵,这家伙真的让人无语,还想故伎重演。

    秦宜靠这种卑劣手段取胜只能维持很短时间,不可能永远不被人所知,等到外界都知道秦宜的卑鄙手段,大概没有那个武将愿意与他单挑。之所以武将愿意单挑,那是因为自信能战胜对方,既然明知道对手太强大,却非要与秦宜这种对手比试,那简直是纯粹找死的节奏。

    也就是这个时代信息传递慢节奏,让秦宜钻了空子,让他有机会充分发挥赤兔马优势,再加上兵器占据的优势以及神力。

第74章 出征庐江() 
秦宜并没有把庐江刘勋太当回事,江东孙策才是秦宜的主要对手,这也是他采取快速行动的另外一因素,因为他知道过不了多久孙策也将把手伸入江淮,袁术死亡的消息很快会传到他的耳朵里。如果秦宜不夺取庐江,下半年孙策也会出兵攻打庐江刘勋。

    一旦孙策夺取庐江,秦宜再想染指大江以南地区,必将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以孙策的野心,除了要统一江南地区,他心里若对淮南没有想法才怪。

    庐江刘勋算是最大势力,拔掉他江淮地区再无劲敌,腾出手来更有利于对付孙策,这便是秦宜的算计。

    这一日秦宜带着谋士陈宫,阎象也在其中,率大将于禁、纪灵出征。

    别看袁术有十万大军,可惜很出名的大将不多,至于那些不出名的将领多得是,这就足够了,有秦宜、于禁和纪灵三人足以应付,扬州大军浩浩荡荡向南进发。

    带着阎象有个好处,淮南地区人头熟,走到哪座城池一招呼,估计不必动刀枪。

    袁术败亡消息由近及远传开,至少周边城池应该知晓,阎象这等高端领导都降了扬州牧秦宜,谁还认不清形势自找倒霉呀?

    所以,秦宜的扬州牧是招牌,阎象也是招牌,有招牌便少出力,没有招牌那就要辛苦一些。手段无非是软硬兼施,有阎象的协助,高举扬州牧大旗,两万大军兵临城下,效果自然显著。

    果然,一路南下非常顺利,兵不刃血拿下若干小城池,而且还能解决大军补给。

    大多数人都有趋利避害思想,这就给秦宜提供了便利,一路南行几乎毫无阻碍,遇到城池也不过权当休息,你说刘勋能来得及做准备吗?

    为了赶时间秦宜走的是直线,拿下夹石、石亭之后,直插潜山,逼近庐江。

    秦宜南下的速度太快,等道庐江太守刘勋得到消息,秦宜大军已经迫近庐江,庐江太守刘勋慌不迭整顿兵马,出城堵截所谓的扬州牧秦宜。

    刘勋确实毫无准备,袁术死亡也不过刚刚发生数天的事,消息传来也要有个过程,而秦宜太阴险,他连巩固寿春城都不管,直接率兵南下,其势迅猛,根本不给他人机会。等刘勋知道袁术已死,外敌来犯,秦宜的大军即将兵临城下,知道与不知道没有什么区别。

    秦宜是谁,怎么会蹦出个扬州牧?

    刘勋压根就不知道秦宜是何许人,他甚至怀疑这个扬州牧是冒名顶替。

    至于秦宜过往的辉煌战绩,刘勋更是不知,这便让刘勋产生轻敌的念头,亲自出马欲击败这个所谓的扬州牧。

    刘勋兵马北出庐江城,没有走出多远便看到远方烟尘大作,急忙喝令列阵迎敌。

    来人正是扬州牧秦宜,远远看见庐江刘勋军队列阵,心想,野外作战更好,省却了攻城的麻烦。

    双方大军战场相遇,数量倒是相当,各自列阵,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大战一触即发。

    扬州大军步卒居中,二百骑兵左右分列,阵前秦宜在扬州牧大旗之下举目遥望对面,暗自沉思。

    显然,秦宜心里在算计什么。

    秦宜为何不再故伎重演,让阎象出马招揽?

    无他,庐江太守兵马在手,职位太高,让阎象出面招揽根本不起作用,何必做无用功。

    对面的庐江太守刘勋也在观望,目光直视大旗下的那个年轻武将。

    呵呵,原始是个毛头小子,能坐上扬州牧恐怕内有隐情吧,难说是不是买来的?

    不怨刘勋不相信,州牧的官职非常高,没有一定资历怎么可能被朝廷委任,秦宜也不过二十几岁,又不是知名人物,实在太没道理。

    刘勋还在疑惑之中,对面秦宜策马向前走,喝道:“对面可是庐江太守刘勋,扬州牧秦宜在此,何不快快迎接!”

    庐江太守刘勋自不会畏惧一个毛头小子,策马出列,与秦宜一般无二缓缓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