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没有沈擒龙的技术高明,连沈擒龙正在观察他们都没有发觉。
沈擒龙再回头向这边一看,立刻发现,这边也有几个人在向他窥视。
沈擒龙当即醒悟,原来自己已经掉进了人家精心布置的监视网里边。
沈擒龙不是没有想到那个司机可能是德国特务,也不是没有发觉在他从阿德隆饭店出来的时候后面有汽车在跟踪他。
但是,沈擒龙绝对没有想到,对方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动这么多的人马预先埋伏下来,随时随地都能对他形成这样严密的监视。
由此反推回去,沈擒龙突然明白,原来自己自始至终都在人家的监视之下,人家随时可以调动人马,肆意摆布自己。
沈擒龙在路上以为跟踪的车辆已经消失了,他到处闲逛,那些跟踪的人终于被他迷惑,跟丢了目标。
现在他才明白,人家不是跟踪丢了目标,而是采用了另外的方法对他进行监视,而这种新的方法是他根本无法识别的。
这些监视他的人确实地找到了他的具体方位,成功地召集了大批人手,这些人完全融入了环境,没有一丝破绽。
也就是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的眼睛里,这些装作看电影的人是特务,那个热情地接待自己的图书馆员也是特务!
沈擒龙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
沈擒龙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看来,法西斯德国果然名不虚传,确实有极高的间谍技术。
那么,自己岂不是每天、每时都处在危险之中?
自己是怎么暴露的?
他们为什么还不对自己动手?
是要顺藤摸瓜,放长线钓大鱼吗?
自己刚刚弄到手的情报,要怎么才能传出去?
需要采取最后手段,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吗?
如果真的动手,自己能冲出德国吗?
如果要离开德国,自己应当到那儿去呢?
沈擒龙心乱如麻,根本就没有看到银幕上面的画面到底在演什么,电影里边的解说在说什么。
沈擒龙一边装做看电影,一边悄悄观察着身边的特务们。
他发现,这些监视他的人神态还是很悠闲,显得不是那么急促。
沈擒龙心想,也许,这些家伙不是要马上逮捕自己?
既然这样,自己也许还有时间?
沈擒龙镇定下来,开始思考自己能够利用的有利条件。
沈擒龙心想,自己必须利用对自己还有利的时间完成决战的准备。
自己准备得越充分,那么自己取胜的把握也就越能增大。
现在,沈擒龙必须准备的东西是对战场的情况的掌握。
具体来说,就是要先熟悉柏林的市区、街道、以及可以利用的一切其他条件。
要完成逃走的计划,首先要做到的是,尽量增加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也就是要尽量拖延时间。
于是沈擒龙又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开始看电影。
没想到,这一看电影,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又让沈擒龙再次大吃一惊!
原来,沈擒龙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对电影演的东西完全听不懂!
沈擒龙从瑞典时期开始学习德语,到了这时,他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学会了德语。
这个一点儿不奇怪,据现在欧洲的科学统计,欧洲各国的人学习彼此的语言,只要两个星期就能掌握一种语言。
而欧洲人再学习英语,却需要6个月之久。
欧洲人学习欧洲语言这么快,这是因为,欧洲人种的语言本来就是从同一种语言演变而来的。
在联合国使用的几种常用语言中,只有汉语是自成体系的,而其他文字都是从埃及文字演变来的。
埃及文字由腓尼基人学去,变成了腓尼基文字,腓尼基文字派生出古希腊字母,古希腊字母向西又发展为拉丁字母,是所有西方国家字母的基础,向东又发展成为斯拉夫字母。
西方语言和文字的变化过程,就是西方宗教的传播过程。
而我们汉语,在几十年前,外国人都以为是婴儿语,后来才发现,原来汉语是进化得最好的语言工具。
汉语原来也有复杂罗嗦的后缀和时态的变化,现在却用一个“着”,代替了进行时,用一个“了”,代替了完成时。
只是几个字,就简化规范了整个语言,这是多么具有高度智慧的做法!
外语的基本元素是几十个字母,字母再凑成长长的单词,单词再凑成句群,这样才能表达意思。
越说到高级的问题,表达越困难,到了出现新的科学事物的时候,就需要什么拉丁语来帮忙或者生造出一个又罗嗦又需要配一个说明书向别人解释的新词。
而汉语的10万个单字都可以表达意思,10万个单字排列组合的结果是一个和宇宙中的星辰数量相当的数字。
而现代人还不知道的是,现在的电脑还是手工操作,不过是“初级阶段”的高科技。
如果科技发展到了用语音控制机器的时候,汉语是最适于进行操纵的语音控制工具,简洁清晰的汉语字词,是最适合机器识别的信号。
比如,你下达指令说:“开机!加速!停!”
你换英语试试?换西班牙语试试?
外语都是没有进化好的语言,大致跟中国古代白话相当,如果看惯了《水浒传》,说外国话也就容易了。
加上沈擒龙本身的模仿能力很强,他在中国的时候已经会说十几种中国北方的方言,外语也会两门,而修炼了禅宗之后,记忆力更是极其强大,学习速度极快。
所以,有了英语底子,适应了外国人的说话方式,又有了跟德语同一源流的英语知识,沈擒龙很快学会了德语。
这时沈擒龙已经能够看懂德语书报,所以他对自己的德语水平非常有信心。
加上他在饭店的时候,侍者都是会说几门外语的人,司机也是说英语的,到了图书馆,被盖世太保挑选出来监视沈擒龙的人也是会说英语的人。
沈擒龙不自觉地使用英语和他们交谈,竟然没有察觉自己说的不是德语。
到了这时,沈擒龙才明白,原来自己只会看,不会说!
视觉信号和声音信号完全是两个概念,沈擒龙是看着在瑞典弄到的书籍学德语的,他只是背会了那些书面上文字!
沈擒龙这一下又十分惊慌。
这不是在中国,如果是在中国的根据地,路军突围了,随时可以找到老百姓帮助自己,也可以化装成老百姓,躲藏在老百姓的家里。
现在自己是在外国,连人家说话都不懂,怎么跑啊?
一个哑巴和聋子,能跑到那儿去?
沈擒龙决心抓紧一切时间,赶紧学习说德语。
另外,他需要了解,柏林的真实社会是什么样的,他需要找到那些在官方和上流社会的观念里边完全没有记载的德国地下社会的隐秘地点。
只有那些官方力量无法达到的地方,才是自己能够躲藏的安全地带。
沈擒龙于是认真观看起电影来。
让沈擒龙生气的是,这个电影是介绍德国海军跟盟军在大西洋上作战的事情的。
尽管电影解说员比通常的老百姓说话速度慢得多,可是,整个电影都是十分难懂的专业军事术语,沈擒龙一个也没听懂。
外语和汉语不同,外语因为表达能力有限,所以从普通外语中间又要分出多种专业外语。
普通外语中的词汇,到了专业外语当中,意思就会大变,根本就无法了解。
有一种专业,就会有一种专业外语,跟学一种新的语言差点有限。
沈擒龙十分郁闷,勉强把电影看完了。
不过,他还是对现代化战争的形式十分震撼,即使没有解说,沈擒龙也可以看出,军舰上面的大炮的口径极其巨大,达到了骇人的程度。
从跟军舰上面的水兵的脑袋的对比来看,沈擒龙相信,那大炮的口径真的有几百毫米左右!
原来,那两个鬼子不是帮德国人吹牛!
至于那飞驰在海上的巨大战舰,就更加让沈擒龙感到可怕。
人家说,一艘轮船就是一个浮动的城市。
海军战舰的巨大确实只有城市才能相比。
这让作为陆军的沈擒龙十分吃惊。
电影上面演的是德**舰夏霍斯特号,航速每小时29海里,就是每小时53。7公里,吨位为26000吨,大炮口径为19英寸,就是483mm左右。
这在德**舰里边也是吨位比较大的,并不常见。
但是,对于只见过鬼子山炮的路军来说,这种现代化的战争武器带来的全新观念的冲击,仍然是相当巨大的。
加上德国电影工作者极力用电影拍摄手法表现德国战舰的威武,这些手法后来还在好莱坞不断使用,这些手法的表现力当然是相当强的,所以给人的视觉感觉相当强烈。
沈擒龙越是对画面上面出现的东西感兴趣,就越觉得听不懂德语相当憋气。
又看了一阵,他实在受不了,只好起身离开。
沈擒龙再次回到前面的报刊阅览室,开始看柏林最新的地方报纸。
这次,沈擒龙的阅读十分有针对性,他对地方上的各种新闻都特别留心。
电影馆的观众立刻一个不见,报刊阅览室里边又挤了起来。
这次沈擒龙不再管两边的眼睛,他只顾快速浏览对他最有用的地方新闻。
就在这时,一阵雷鸣回荡在柏林的天空里,雷鸣声越来越近,很快笼罩了整个天空。
图书馆里边的人都惊叫起来:“空袭!空袭!”
所有人都跑了出去,跑向最近的防空洞。
白天来的是美国人。
早在美国加入这场战争以前就开始制订对德国的空袭计划了,当美国正式加入战争的时候,详细的轰炸计划就已经放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案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