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宰了那个人民军哨所的所有人,人民军曾经大乱了一阵。
可是,在出动一个联队,把所有的铁路沿线搜查一遍,没有找到人之后,也只好放弃了。
朴东旭带着人看到人民军过来就跑,跑进了山里,等到没人了才重新出来。
这时特务们也没了给养,吵着要回去。
朴东旭跟美军cic总部方面一,约翰逊绝对不允许他们回去。
这时志愿军需要联军的情报,联军同样也急需志愿军的情报。
这志愿军闹得这么凶,已经到了礼拜攻势最后一天,本来应该转身逃命的,突然不走了,什么意思?
这时cic破译不了志愿军的密码,唯一的获取情报的方法,就是朴东旭他们了。
所以约翰逊严令朴东旭他们不但不能回去,而且要加紧侦察志愿军的后方。
特务们都非常沮丧,但是也不敢违背命令。
朴东旭想了想说:“我进城去看看,万一能弄点吃的,咱们就能多呆一阵。”
特务们觉得他真是疯了,他一个人居然敢到人民军成堆的地方去!
朴东旭不理他们,自己下了山,东张西望一阵,看到四处无人,于是深深吸口气,挺直腰板,大模大样地向车站方向走。
他们让人民军追得到处跑,眼前的车站早就不是上次他们让美军轰炸的那个了。但是,只要是铁路沿线,都是特别繁忙。
千里行军不运粮,这是中国古代的兵法说的。
从中国到朝鲜打仗这么远,民工用肩膀扛能运多少粮食啊!这时又不能像在国内那样用小车推,主要的运输方式还得是铁路。
朴东旭顺着铁路走,远远地看到了车站,就躲进小树林,偷偷看着四周。
他观察了半天,没有发现有人民军的影子,于是来到大路上。
他一边慢腾腾地走着,一边东张西望,一会看到一个妇女走了过来。那个妇女穿着长长的白裙子,顶着一个大口袋,挺直腰板,走得很快。
过去朝鲜人用脑袋顶东西,不用手拿,这里边很有讲究。
过去中国人说,薛里征东――就是唐朝薛仁贵征讨盖苏文的时候,杀得高丽魂飞胆丧,从此高丽把薛仁贵的话当成神的旨意对待。
有一次,薛仁贵看到朝鲜妇女从河沟里边取很脏的水喝,觉得朝鲜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太低,连起码的卫生常识都没有,于是问道:“你们怎么不喝井水呢?”
盖苏文――盖用作姓的时候,发音是葛――没听清,赶快下令所有的朝鲜人都要喝顶水,就是把水顶到脑袋上。
其实这是个误会,不同的负重方式,疲劳程度不同。
7、80年代美军为了增加士兵携带的装备数量,专门对不同负重方式进行了研究。
经测算,东非卢奥族妇女头顶相当于自身体重70%的重物时,尚能行走自如,需氧量仅增加50%~60%。
如果头顶重物只占自身体重的20%,能量消耗和不负重行走时的能量消耗差别不大。
为了进行对比,专家们还对士兵进行了同样测算。
当士兵肩背负重的重量达到自身体重的70%时,行走时耗氧量要增加1倍;而背包重量是自身体重的20%时,耗氧量增加13%。
显然,头顶重物时的能量消耗,大大低于肩背负重物。
但是实际上,头顶重物尽管行动省力,但是却是让重量直接作用于人的脊椎上,人直立行走本来就对内脏不利,这样对骨骼的损害会更大一些。
只是抗美援朝时候美军还不懂这些,他们总是感叹东方民族的吃苦精神,每个朝鲜民工和志愿军的民夫背负的重量比马还多,用人力也能保障后勤补给。
这时朴东旭一看这个妇女走得满脸是汗,赶快过去装人民子弟兵爱护老百姓,帮助把大口袋过来扛在肩膀上。
那个妇女尽管说是头顶重物比用手拎着省力,但是还是不如不拎更省力,她走得太急,累得够呛,这时有人帮忙把东西接过去了,她也是松了一口气。
朴东旭一看那个妇女高兴了,趁热打铁,接着套近乎。
他问:“老乡――”
妇女生气了:“俺不叫老香,俺叫玉香!”
朴东旭拍马屁拍到马脚上,惹人家美女不高兴了。幸好他跟抗联学了很多做群众工作的办法,他赶快改变方式。
他问:“你这是到哪儿去啊?是不是回家啊,我帮你送到家里去!”
“什么回家,我才从家里来!”
朴东旭心想,自从中国人来了之后,我这冒牌儿的人民子弟兵点儿怎么这么背呢,一句话都没接上茬口过。
他只好说:“你要上哪儿啊,我送你去!”
妇女说:“我这是给车站送去,我刚才回家一趟,落后了几步,这得赶快把志愿军同志的东西送去。”
“啊,是志愿军的东西啊!这是什么啊?”
“是ian!”
朴东旭有点跟不上时代了,他没听懂,赶紧又问:“是什么?”
“是ian!”
朴东旭还是没听懂。
他只好问道:“干什么用的啊?”
玉香非常生气:“你是干什么的,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你是哪个部队的!”
朴东旭心想,怎么的,这个ian,还跟保密有关系?
他赶紧说:“我不是附近部队的,我是志愿军的联络员,替志愿军同志来弄吃的的!”
玉香更加生气:“你是志愿军的联络员,怎么会不知道ian!”
朴东旭心想,我现在怎么这么背啊,跟正宗的抗联打,我就没赢过,这中国人来了,我又狗屁了?
他一边盯着这个妇女,防备这个妇女大叫起来,把人民军或者是志愿军喊来,一边偷偷伸手去摸腰间的匣子。
这个妇女果然怀疑了,她问:“你是哪个部队的?你不是坏人吧?你怎么能不知道ian呢?”
朴东旭赶紧说:“我是从农村抽上来去帮助志愿军同志的,才到部队没几天,我原来是里委会的,搞农业工作的。”
玉香生气地说:“你这样能帮助志愿军同志吗?你得赶紧学会啊!这个ian啊,是用豆粉、玉米粉炒的,炒成粉好给志愿军同志吃。
这不是美国鬼子总用飞机轰炸,志愿军同志的粮食运不上来吗?咱们大伙就帮志愿军同志把这个面炒好。
志愿军同志不是有夜盲症吗?咱们给他们加点芝麻粉,让他们眼睛好点儿,吃起来香点儿!”
朴东旭连忙点头:“嗯,咱们可得帮志愿军同志弄好点儿!”
两个人终于说到了一起,越说越热乎,这就到了车站。
车站门口站着一个背着摸心拿肝的志愿军战士,看到玉香来了,就说:“阿妈妮,你来了!”
玉香又生气了:“什么阿妈妮,我是姐姐,不是妈妈!”
志愿军战士一句没听懂,掌握外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现在他也没懂,为什么别人叫阿妈妮都高兴,玉香就生气了。
但是他一眼看到旁边的朴东旭,赶快伸手拦住说:“站住,这个人是谁!”
朴东旭赶快说:“我是她男人,回家来探亲,帮她把东西给志愿军送来。我是人民军的联络员,马上就要上前线了。”
他们两个说的是汉语,玉香听不懂,当然没反对这个才认识的人说是她男人。
志愿军战士正在琢磨,以前没听说玉香有男人啊!
一个男人――也叫老头儿――从里边跑出来说:“赶紧进去吧!大伙都进去半天了!”
朴东旭趁机拉着玉香挤着老头往车站里边跑,就这么混进了车站。
朴东旭很负责地把ian口袋给送到仓库,志愿军的管理员忙得满头是汗,也没看是什么人送来的,赶快又登记上。
朴东旭帮忙把大门给关上,然后跟着管理员走,小心地问道:“这些ian什么时候送到前线去?”
“5月15号。”
“送到哪儿啊?”
“送到春川!”
朴东旭正在琢磨为什么是那儿,管理员忽然发现,这个人民军少尉不认识。
他马上问道:“你是谁啊?”
“我是志愿军的联络员,回家来探亲的。这不是我家属来送ian,我帮她送来。”
管理员点头:“你是谁家的啊?”
“我是玉香的男人。”
管理员又点头:“啊,这边不让外人进来,你不要过去了。”
“好,我知道纪律,知道纪律。”
朴东旭要知道的也差不多了,赶快回去找玉香。
这时玉香也要回去,其他一群妇女和她一起走,朴东旭在后面喊了一声,把玉香叫了出来。玉香也没多想,就过来和他一起走。
朴东旭一路上跟玉香东拉西扯,打听ian怎么做,然后提出让玉香给弄点吃的,志愿军同志吃ian吃腻了,想换个口味。
马上就要上前线了,怎么也得让志愿军同志吃点好的吧?
玉香是个很直爽的人,听说志愿军同志没吃的,马上带着朴东旭到了自己家里,给他做了一锅玉米粥,朴东旭一个人把同志们的都给造了。
玉香觉得有点奇怪,这在后方的志愿军战士几天没吃饭了?
朴东旭又带了一些煮玉米给同志们,就急匆匆地走了。
到了山上,朴东旭把熟玉米给了特务们,特务们一看,怎么就这么点东西啊,两个人分一棒玉米还不够。
朴东旭说:“再忍着点儿,我马上发报,完了约翰逊先生就能给咱们空投给养了。”
特务们只好忍着饿,等着朴东旭发报。
朴东旭于是把志愿军正在准备ian的事情报告上去。那边的美军报务员就蒙了,这是一个什么单词?
这个ian朝鲜话里边没有,英语里边也没有,朴东旭也不敢直接通话,必须使用密码,两边就没法沟通了。
约翰逊始终等着朴东旭的情报,接到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