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从远处传来了阵阵的炮声。
鬼子又开始进攻根据地了。
沈擒龙和李骥都会骑马,又多次运送过物资,他们两个算是熟悉车辆的,就被分配到检查车辆的队伍中间来了。
这算是手艺。
沈擒龙不管干什么,都要积极地学习那些被看成是技术活的东西。
他始终记着他爸爸的话,艺不压身,钱财带不走,手艺能随身带着,走到那儿,都能换饭吃,这样就饿不死。
所以,不管是那个重要场合,队长和其他负责的干部,都会本能地挑选沈擒龙执行任务,因为他们知道,把任务交给沈擒龙,肯定能办好,不会发生一帮棒槌大眼瞪小眼的事情。
沈擒龙和李骥两个一边检查大车和马匹,一边小声说话。
李骥说:“看见没有,鬼子这次来得猛啊,眼看根据地就要保不住了。“
沈擒龙看看旁边没有人,最近的战士也在5米之外,马上说:“少胡说,怎么就管不住你的嘴呢?幸亏锄奸部没有了,要不你就惨了。你这叫给鬼子散布谣言,是汉奸行为。”
李骥冷笑一声:“我惨了?恐怕这时候谁都没咒念了吧!”
“不至于吧,危险的事情多了,什么战斗都经常遇到,大伙不还是挺过来了?”
“哼,我看玄。连这种玩意儿都当成宝贝似的,你说,咱们都混到什么份上了?”
沈擒龙也是有点纳闷:“这里边是什么玩意儿?是炸药?”
李骥一撇嘴:“你就认识炸药,你做病了吧?你自己看看,这是什么。”
沈擒龙迅速向四周扫视了一眼,找了一个没有人注意的机会,迅速用手在麻袋上边一捏。
这一捏,沈擒龙就是一愣,这是什么东西呢?
麻袋装得满满的,里边的东西都是颗粒状的,颗粒相当大。
看来真的不是炸药,当然也不是其他的什么重要物资,象什么文件、武器、钱什么的。
那么,这是什么呢?
按照纪律,沈擒龙他们只管押运,是不许打听这些物资的具体内容的。
只有李骥这样的老兵油子,或者说自己心里有个小算盘的人,才会偷偷打听自己到底执行的是什么任务。
沈擒龙悄悄一试,没看出来,只好小声问李骥。
李骥冷笑一声说:“你把手指头伸进嘴里就知道了。”
沈擒龙一阵恶心,这算什么检查办法呀,这破麻袋在仓库里边扔着,今天一天又在风里土里晾了一天,还不知道有没有马在上面撒尿拉屎,不知道多脏,怎么往嘴里放。
但是,李骥不断地催促,沈擒龙只好把手指头放进了嘴里。
这一尝,沈擒龙明白了,这最重要的物资,原来是――盐。
沈擒龙十分惊讶,这算是什么重要物资啊!
派了这么重要的部队,用了这么保密的方式,保护的物资――就是咸盐!
一个破盐粒子有什么可保护的!
我还当是钱呢!
这时又有一个工作人员过来给马喂草料,沈擒龙和李骥不方便说话,于是就继续检查车辆,到了远处。
等到又开饭,宿营,睡觉,又折腾了半天,李骥和沈擒龙到远处树丛旁边撒尿,李骥才找到机会,跟沈擒龙继续刚才的话题。
沈擒龙惊讶地问:“我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这个上面能看出什么问题来?”
李骥冷笑着说:“少爷,没吃过这种苦吧!从来没尝过没盐吃的滋味吧!”
沈擒龙毕竟是在北平长大的,他尽管在八路军里边跟着过艰苦的生活,从来不畏各种艰险,但是,他和在农村长大的社会最底层的人还是有区别的。
李骥小声说:“你知道人不吃盐是什么滋味?”
沈擒龙摇摇头。
他明白,李骥这么说,部队这么重视这批盐,没有盐吃的感觉,肯定不是嘴里淡一点,不好吃那么简单。
李骥自己是拉过队伍的人,他对被包围起来,封锁起来,没有盐吃有相当深的体会。
于是李骥悄悄把保护这些盐的意义告诉了沈擒龙。
沈擒龙这才知道,如果人没有了盐吃,对人的身体的危害仅次于不喝水和吃饭。
没有盐吃的人,会全身浮肿,无力,很快就会死亡,如果一支军队断了盐的供应,不用别人用武器打,自己就会很快死掉。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盐铁茶专卖,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分地区进行管理。
凡是私下贩卖私盐的都是重罪,而且这重罪的程度基本上都是砍头。
如果不是有后来被吹嘘得天花乱坠的晋商向关外走私盐,关外的满族和蒙古人就会因为没有盐吃全身无力而死。
如果他们不向关外走私茶,关外的满族和蒙古人就会因为无法溶解体内的牛羊肉、奶等动物脂肪和缺少必要的维生素而死。
那样满族就不会打败明朝,中国就不会有几百年的科技倒退。
所以,八路军把这些盐当成了救命的宝贝,用最忠诚的部队保护起来。
李骥看到沈擒龙呆呆地发愣的样子,得意地说:“怎么样,毛还是嫩吧?这就是带兵的学问!”
沈擒龙回头看看那十几辆大车,小声说:“就是说,咱们整个根据地,就只剩下这么点盐啦?”
“那倒不是,不过,这就是最后的储备了。什么时候如果到了派咱们把盐挖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根据地就完了。”
“这就是做最坏的打算了呗?”
“嗯!”
现在沈擒龙算是对侦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了。
对敌情的侦察,原来不只是限于对人员、武器、粮食的侦察,还可以从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数量做出判断。
尽管军队的任务是打仗,但是,这些后勤供应,也是军队成功的基础。
李骥自己组织过军队,所以他对军队的战斗力的认识远比沈擒龙全面,他的侦察判断能力,也就要比沈擒龙高上一筹,对盐的使用和数量的判断就是体现。
沈擒龙他们把“重要物资”押送到了目的地之后,他们没有进入那个山谷,负责保管物资的工作人员自己把物资埋藏了起来。
沈擒龙他们回到了司令部附近待命。
很快命令就下来了,命令要张家平带着沈擒龙到司令部报到。
沈擒龙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他以为,这次要去营救被捕的同志了。
到了司令部,司令员、曾科长、侦察科长,和一个上年纪的干部在等着他们。
司令员严肃地说:“小沈,上次你不是说你和一个日军的管理物资的官僚有关系吗?这次我们准备派你们部队去搞一批物资,具体说,就是小张他们负责保卫,你负责把物资弄出来。”
沈擒龙“啊”了一声,原来上级已经研究完那个事情了。
沈擒龙说:“司令员同志,我有一点疑问,或者叫提醒吧!那个日本官僚,和咱们没有任何的关系,尽管能够和他联系上,但是,要办成事情,需要相当大一笔钱。这个绝对不是小数目。所以我当初就没有敢决定。咱们,有这个资金吗?”
司令员和那个上年纪的干部都大笑起来,那个干部笑着说:“小同志,咱们的钱多得没地方花呀!”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管理根据地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为了控制根据地,在根据地内部,绝对不许使用联银券,河北银行券,必须全部使用边区及原来国民党的中国、中央、交通、农工等银行的纸币,特别要使晋察冀边区银行的纸币大量流通使用。
这就是为了防止鬼子打击根据地的经济采取的办法。
既然严禁使用敌人的纸币,那些钱当然被全部没收了。
所以,八路军手里掌握着没收的大量敌占区纸币。
那个就是管后勤的干部说:“小同志,我提醒你,敌人已经发觉了我们从敌占区进口物资的通道,你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了。”
――――
更多内容,请看铁血站同名签约小说
260、概括中国人本性的至理名言()
沈擒龙又要被派到敌占区去购买重要物资。( )
到了这个时候,又需要给沈擒龙这样的部队上的同志讲解管理根据地的经济常识课程。
1940年开始,晋察冀军区的从南方来的同志在发动群众的大会上讲话,高声喊:“乡亲们,现在要赶猪赶鸡了!”
他们都很激动,讲得声泪俱下的。
下面的老百姓却都是张个嘴,傻呆呆的表情。
大家心想,许是部队上的干部要吃点好的,馋得不行了?
那也不至于这样啊,都急哭了!
南方人说话,北方人一点也听不明白。
后来又有本地干部帮助做宣传,才明白不是赶猪赶鸡,是“减租减息”!
那年晋察冀根据地全面铺开了发动群众,减租减息。
这时对农民课以所谓“合理负担”,实际做法是“累进负担”。
例如土地,根据其所有亩数,按每10亩为10元,20亩为40元,30亩为80元,40亩为160元,实行课税。
如果地主不能忍受“合理负担”,将土地变卖,则由农民协会以廉价收买。
农村的产品棉花、谷物等,都通过农会的调查,不许随意进行买卖。
从1939年8月起,禁止运出所有物资,尤其对棉花严加管理,当发现运出者时,便以汉奸论处,实行枪决。
这是控制物资外流的方法。
而根据地自己不生产的盐、砂糖、火柴、电池、纸、药品等各种物资,利用行商,主要从天津方面运入。
誊写器具及药品则通过铁路沿线城市的外国人设立的基督教会的信徒,以教会名义,交由**地区的基督教会,向八路军和政府等进行交纳。
这是从外面引进物资的办法。
通过不向外,只向内的办法,根据地的经济得以维持下去